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预案_第1页
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预案_第2页
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预案_第3页
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预案_第4页
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预案TOC\o"1-2"\h\u32680第一章企业环境保护概述 3267101.1企业环境保护的意义 3124821.2企业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314282第二章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427452.1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4325192.2环保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411072第三章环境污染源识别 5230013.1污染源类型及特征 520983.2污染源识别方法 64845第四章环境风险评估 694344.1环境风险类型 6159764.2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74777第五章环境应急预案编制 7180075.1预案编制原则 783045.2预案编制流程 824427第六章环境污染应急响应 8298476.1等级划分 8207106.2应急响应流程 929167第七章环境污染调查与处理 1042617.1调查程序 1010267.1.1接到报告 10319037.1.2启动应急预案 1059147.1.3现场勘查 1013767.1.4采样监测 10249217.1.5调查原因 10310397.1.6查明性质和责任 1034677.1.7总结教训 10241617.2处理措施 1075847.2.1立即处置污染物 10311827.2.2救治受影响人员 10189327.2.3修复受损设施 10215317.2.4加强环境监测 1030207.2.5提升应急能力 11205997.2.6追究责任 11134837.2.7加强部门协调 1120771第八章企业环境监测 11167538.1监测项目与标准 11318958.1.1监测项目 11203268.1.2监测标准 1143248.2监测数据管理 1227148.2.1数据收集 12243408.2.2数据存储 12266918.2.3数据处理 1257808.2.4数据共享与发布 1221752第九章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与维护 1222889.1设施运行管理 12322679.1.1运行原则 1241999.1.2运行岗位职责 13220809.1.3运行管理内容 13225589.2设施维护保养 13147759.2.1维护保养原则 13314909.2.2维护保养内容 13291349.2.3维护保养计划 1422164第十章环境保护培训与宣传教育 14849910.1员工环保培训 14645010.1.1培训内容 14859010.1.2培训方式 14400110.2企业环保宣传活动 152646710.2.1活动内容 15508610.2.2活动形式 1526140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责任与考核 152035311.1环保责任体系 153210011.1.1企业高层领导责任 152207411.1.2部门和岗位责任 1655411.1.3员工个人责任 1630311.2环保考核指标 161870811.2.1环保管理考核指标 163129411.2.2环保绩效考核指标 17131511.2.3环保效益考核指标 177802第十二章企业环境保护风险应对策略 17942812.1风险预防与控制 172287112.1.1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172689312.1.2强化环保设施建设 172620312.1.3实施环保风险评估 17321212.1.4加强环保监管 17546812.2应急处理与恢复 171835612.2.1制定应急预案 181984612.2.2建立应急队伍 18715212.2.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181171512.2.4恢复与重建 182739712.3持续改进与优化 182387112.3.1推广环保新技术 181689812.3.2加强环保培训 182997312.3.3建立环保激励机制 181554412.3.4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 18第一章企业环境保护概述1.1企业环境保护的意义企业环境保护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为。企业环境保护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为社会提供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2)提高企业形象: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3)降低环境风险:企业环境保护可以降低因环境污染导致的企业运营风险,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4)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通过环境保护,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1.2企业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企业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企业要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2)建立健全环保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环保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加强环保管理,保证环保工作落到实处。(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企业要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4)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加大环保投入:企业要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保证环保工作取得实效。(6)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企业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第二章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2.1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中环境保护条款:全国人大通过,确立了环境保护在国家基本法中的地位。(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人大常委会通过,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3)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包括环境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等,以及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款。(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通过,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具体规定。(5)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省市人大通过,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6)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家环境保护及有关部、委、办、局颁布,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细化。(7)环境保护地方规章:地方颁布,针对地方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规定。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环境保护法:明确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政策措施。(2)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3)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明确规定。(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规定。(5)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规定。(6)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规定。(7)清洁生产促进法: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措施,降低环境污染。2.2环保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环保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政策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2)环保政策影响企业成本:企业需承担一定的环保治理成本,如购买环保设备、缴纳排污费等,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3)环保政策促进企业创新:企业为降低环保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实现技术创新。(4)环保政策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环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环保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5)环保政策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需在环保方面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形象。(6)环保政策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企业在投资项目中,需考虑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项目符合环保标准。(7)环保政策促进企业产业链整合:企业为实现环保目标,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产业链的绿色转型。环保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章环境污染源识别3.1污染源类型及特征环境污染源是指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的各种源头。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和影响范围,环境污染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及其特征:(1)点源污染:这类污染源具有明确的排放点,排放污染物集中,易于识别和管理。常见的点源污染包括:工业排放:如工厂、炼油厂的废水排放。生活排放: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交通排放:如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2)线源污染:这类污染源沿线性空间分布,如道路、铁路等。其特征是污染物的排放沿着一定线路延伸,如:交通污染:车辆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输电线路: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3)面源污染:这类污染源的污染物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难以精确定位。常见的面源污染包括:农业排放:如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城市径流:雨水冲刷城市地面,带走各种污染物。(4)域源污染:这类污染源涉及整个区域,污染物分布在整个三维空间内。例如:大气污染:工厂、汽车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3.2污染源识别方法污染源识别是环境管理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污染源识别方法:(1)现场勘察: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污染源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时间等。(2)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现有的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污染物的来源、排放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地面遥感设备,监测大范围的环境状况,识别污染源及其分布。(4)实验室模拟: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过程,研究污染物的行为特征。(5)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过程,预测污染物的分布和影响范围。(6)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污染源识别过程,提供线索和反馈,增强污染源识别的准确性。(7)过程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过程,以便及时发觉和处理污染源。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识别环境污染源,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四章环境风险评估4.1环境风险类型环境风险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系统破坏、人体健康受损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根据环境风险的来源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灾害风险:包括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的特点,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环境污染风险: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农业用药、生活污水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人体健康受损等问题。(3)生态系统破坏风险: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这些风险主要源于过度开发、乱采滥伐、湿地破坏等人为因素。(4)人体健康风险:包括食源性疾病、职业性疾病、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等,这些风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4.2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法:通过对环境风险的来源、特点、影响范围等进行分析,对风险程度进行定性描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难以量化风险程度。(2)定量评估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常见的定量评估方法有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3)概率风险评估法:根据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计算风险值。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风险大小,但需要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有准确的了解。(4)综合评估法: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对环境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评估的准确性。(5)风险预警与监测法:通过对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风险动态,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结合多种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环境风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环境应急预案编制5.1预案编制原则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保证人员安全。在预案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员安全,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2)科学合理,技术先进。预案编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案编制要以预防为主,强化风险防控,同时注重应急处置和后的恢复工作。(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案编制要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5)协同配合,资源共享。预案编制要充分考虑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响应能力。5.2预案编制流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根据预案编制任务的需要,成立由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员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2)开展风险评估。预案编制小组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3)编制预案草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预案编制小组应编制预案草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4)征求意见。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应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5)预案评审。预案编制小组应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6)审批发布。经过评审的预案,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在批准后予以发布。(7)预案培训与演练。预案发布后,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8)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结果,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保证预案的时效性和适应性。第六章环境污染应急响应6.1等级划分环境污染等级的划分,是为了更加科学、有序地组织应急响应工作,根据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环境污染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环境污染:指因环境污染导致大范围严重生态破坏,或者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2)重大环境污染:指因环境污染导致较大范围生态破坏,或者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3)较大环境污染:指因环境污染导致一定范围生态破坏,或者造成1人以上(含1人)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一般环境污染:指因环境污染导致局部生态破坏,或者造成1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6.2应急响应流程环境污染应急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预案启动:在发觉环境污染苗头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响应工作。(2)现场勘察与应急处置: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原因、污染范围和程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立即组织实施。(3)人员伤亡救治:对于中受伤的人员,立即启动医疗救援机制,将伤者迅速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4)环境污染物清理:在保证现场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相关力量对污染物进行清理,防止污染扩散。(5)环境监测与评估:对影响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6)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稳定。(7)调查与责任追究:对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8)后期治理与恢复:根据环境监测与评估结果,制定治理与恢复方案,对影响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第七章环境污染调查与处理7.1调查程序7.1.1接到报告在环境污染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当立即接到报告,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涉及污染物种类及可能造成的损失。7.1.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立即启动相应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7.1.3现场勘查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查,记录现场的环境状况、污染物分布、周边环境和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口、设施等。7.1.4采样监测对现场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环境监测,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本,进行污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7.1.5调查原因通过现场勘查、采样监测、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调查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7.1.6查明性质和责任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的性质,认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7.1.7总结教训对进行总结,分析发生的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7.2处理措施7.2.1立即处置污染物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处置现场污染物,防止污染扩散和次生灾害。7.2.2救治受影响人员对中受伤的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安抚和赔偿。7.2.3修复受损设施对中受损的设施进行修复,保证正常运行。7.2.4加强环境监测在处理过程中,持续对现场及可能受影响区域进行环境监测,保证环境安全。7.2.5提升应急能力根据处理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加强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7.2.6追究责任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追究,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7.2.7加强部门协调加强环保、交通、医疗、消防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污染。第八章企业环境监测8.1监测项目与标准企业环境监测是保障企业生产环境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环保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保证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企业需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监测项目与标准。8.1.1监测项目企业环境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物监测: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等。(2)水污染物监测:包括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重金属等。(3)噪声监测:包括工厂边界噪声、车间内部噪声等。(4)固体废物监测:包括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5)土壤监测: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6)生态监测: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8.1.2监测标准企业环境监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2)行业标准:如《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等。(3)地方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标准。(4)企业标准: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和环保要求制定的监测标准。8.2监测数据管理企业环境监测数据管理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监测数据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8.2.1数据收集(1)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保证监测数据来源可靠、全面。(2)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对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审核,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8.2.2数据存储(1)采用专业的数据存储设备,保证数据安全、稳定存储。(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编码,便于检索和分析。(3)定期备份监测数据,防止数据丢失。8.2.3数据处理(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消除重复、错误数据。(2)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环境变化趋势。(3)根据分析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8.2.4数据共享与发布(1)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利用效率。(2)与部门、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共享监测数据,促进环保合作。(3)定期发布监测数据报告,提高企业环保透明度。(4)数据应用(1)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优化环保设施运行。(2)为企业环保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环保管理水平。(3)为企业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提供数据依据。第九章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与维护9.1设施运行管理9.1.1运行原则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满足达标排放要求。(2)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实施精细化管理。(3)加强运行监测,保证设施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9.1.2运行岗位职责环保设施设备运行岗位应设立以下职责:(1)操作员: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操作、运行监控和维护保养。(2)技术人员:负责设施设备的技术指导、运行参数调整和故障处理。(3)安全监察员:负责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安全、环保运行。9.1.3运行管理内容环保设施设备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设施设备运行档案,包括运行记录、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2)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巡检,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根据生产需求,调整设施设备运行参数,保证环保设施与生产系统匹配。(4)加强运行监测,对设施设备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达标排放。9.2设施维护保养9.2.1维护保养原则环保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进行,保证设施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2)按照设施设备说明书和相关规定进行,保证保养质量。(3)加强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防止发生。9.2.2维护保养内容环保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对设施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保证其正常运行。(3)更换设施设备的耗材和零部件,如过滤棉、催化剂、吸附剂等。(4)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除锈、防腐等处理,延长使用寿命。(5)对设施设备的电气元件、控制系统等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正常工作。9.2.3维护保养计划环保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应根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保养周期等因素制定,并按照以下要求执行:(1)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维护保养计划。(2)明确维护保养项目、时间、人员、材料等。(3)对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作为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的依据。第十章环境保护培训与宣传教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职责。为了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加强企业环保宣传,本章将详细介绍环境保护培训与宣传教育。10.1员工环保培训员工环保培训是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使其在生产和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环保法规,积极参与环保工作。10.1.1培训内容员工环保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让员工了解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义务。(2)环保知识:普及环保基础知识,使员工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企业环保制度:让员工熟悉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制度,保证其在工作中遵循相关规定。(4)环保技能: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培训相应的环保技能,如节能减排、废物处理等。10.1.2培训方式员工环保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1)集中培训:组织员工参加环保知识讲座、研讨会等。(2)在职培训:结合员工岗位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环保技能培训。(3)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环保培训课程。(4)实践操作:组织员工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其动手能力。10.2企业环保宣传活动企业环保宣传活动是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企业内外部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10.2.1活动内容企业环保宣传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员工参加环保知识竞赛,提高员工环保意识。(2)环保公益活动:开展植树、绿化、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实践。(3)环保宣传展览:举办环保主题展览,展示企业环保成果和环保理念。(4)环保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企业员工进行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环保素养。10.2.2活动形式企业环保宣传活动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内部宣传:利用企业内部网站、宣传栏、群等渠道,宣传环保知识。(2)外部宣传: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合作伙伴等渠道,扩大企业环保影响力。(3)线上线下结合: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提高活动参与度。(4)跨界合作:与其他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责任与考核11.1环保责任体系环保责任体系是企业内部各级组织、部门和员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总称。建立完善的环保责任体系,有利于明确各级主体的环保责任,推动企业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11.1.1企业高层领导责任企业高层领导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环保工作负总责。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企业环保政策和规划;保证环保投入,支持环保技术创新;组织实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检查环保制度执行情况,督促整改环保问题;组织开展环保培训和宣传教育。11.1.2部门和岗位责任各部门和岗位应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企业环保政策;落实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组织开展环保检查和整改;参与环保调查和处理;完成环保培训和宣传教育任务。11.1.3员工个人责任员工个人应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和企业环保制度,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严格遵守环保操作规程;发觉环保问题及时报告;参与环保整改和治理;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11.2环保考核指标环保考核指标是衡量企业环保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环保考核指标体系,保证环保工作落到实处。11.2.1环保管理考核指标环保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环保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保培训和教育情况。11.2.2环保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率;环保投资占比;环保科技进步贡献率。11.2.3环保效益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