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文言文二则》说课稿《伯牙鼓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点评:文未见已感动。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四、说学情本课教学,是学生为数不多的几次文言文的学习之一,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点评: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情方面去精心考虑。“一切为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节课上,落实在每个教学活动中。从上面老师对学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注重到了教学的基点是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时以学定教。)五、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学法: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六、说教学过程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孩子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点评:教学有时间——课堂时间一般是40分钟;教学无时间——凡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源对学生都起着教育教学的作用。此时,老师在课前,看似无意却实属有心的安排了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词语交流,用想象意境读“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这些词语,将学生的思绪、情感,学习的氛围带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鼓琴》。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点评:音乐的引入已逐渐成为了语文的一种教学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此时,学生由课前的读词想意境的美,进入由音乐引进的本课的主题《高山流水》记载的千古佳话——伯牙鼓琴,学习的意境非常美。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课前课始美境一体。同时,这样的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教师小结: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点评:1、教学需要的是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老师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对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读准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是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机辅导。“老师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等。2、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考的引导。学习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巍巍”的重音和“汤汤”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从志在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师:孩子们,再一次来看课文,全文仅仅不足100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不足100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同学们用心地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中。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郭老师也特地选了两本描绘朋友间情谊的书送给大家,想读吗?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吧!老师的语言更能荡涤人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点评:1、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重点句子时,不仅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前交流词语和此时的句式结合,加以练习运用,可谓是匠心所在,前后照应,教学前瞻后顾,均是为了学生。2、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老师相机进行拓展,补充《警世通言》中的资料。通过补充资料,使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而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传百世的原因所在。)八、说板书伯牙鼓琴善鼓知音情深善听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伯牙鼓琴》精彩片段一、导入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锺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揭示课题: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清晰响亮,字正腔圆,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板书:1.借助注释)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板书:2学会变通)三、范读引路: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板书3反复诵读)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请四人小组朗读。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四、研读交流: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当伯牙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时,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当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时,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一)品读伯牙绝弦的原因:1.出示句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讲一讲?(生: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懂他的琴声了,就摔破了他心爱的琴,终生不再弹了。)刚才那个同学说是伯牙觉得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知音了。3.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他彻底地放弃了弹琴。而且,这里的绝弦绝不是一般的绝弦,它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怎样?(从此永不弹琴了。)察其言,观其行才能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伯牙会有如此举动呢?我们还得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开始。4.出示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5.你从哪个字和哪个词能感受到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呢?谁来说说你的意见?伯牙弹琴,他弹出巍峨高山。志是想的意思,你从哪里看出伯牙的琴声有高山的意境?为什么会想到高山呢,你们从课前查找资料《伯牙学琴》的故事中就能找到答案。6.当伯牙鼓琴,心里想着高山的时候,锺子期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高山呢?谁看到了?(锺子期看到了高高的泰山)哪个词让你感受这山特别的高?(巍巍)那好,咱们把这高高的感觉读出来,谁来读?(一名男生起来读)孩子,我感觉这山还不够高,女孩,你来!听她这么一读,你看出了什么?请把你看到的读出来了。山高了,你朗读的水平也高了,咱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师: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锺子期会听?(我从锺子期曰:“善哉!”“善哉”这个词听出来的。)“善哉”用今天的话说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听到伯牙的琴声,你会说什么?(伯牙,我听了你的琴声,我知道你的心就好像比泰山还要高。)所以,善哉!这个“善哉”是什么意思?(太好了,十分的好,妙啊!)师:妙哉,妙啊,那咱们就把那种妙哉,妙啊的感觉带到这句话中去读。(自由有感情地读)老师也要对你说,善哉!(请几个同学读)咱们一起来赞美赞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3.“汤汤”的理解:想象画面读出情感、感受,同学们,听他这样读,你门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看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江河,还听到了波涛澎湃的声音)那把你听到的读出来。(生声情并茂地读第三句)读得真好!咱们把掌声送给她。(学生掌声)善哉!谁还想读?你来,可爱小女孩。对,读书就得这样,想着画面读出情感(板书:6.想象画面)咱们一起读这句。4.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生1:还会有鸟语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开。生3:冬天白雪皑皑。……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锺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身在宫廷,伯牙虽然是著名的乐师,名满天下,可是没有人听懂他的音乐,只有锺子期才听出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怀。这子期才是伯牙的知音哪,这知音二字(师板书:知音)概括了千言万语,同学们,此时的伯牙是怎样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是非常高兴的心情。)是啊,是眉稍眼角都带笑,你把这高兴之情读出来。还有什么心情?再读一读。好一个喜出望外的伯牙,同学们,此刻的伯牙可能是春风满面,喜出望外。因这世上知音难寻,可他得到了。“所以伯牙所念”咱们一起读。(老师意味深长地引导)可能伯牙也是百感交织,喜极而泣,因为知音难寻。咱们再来读。(二)播放音乐,出示图画,体会到的情感不同,读出的味道也就不一样。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锺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大家轻声读一读,你仿佛听到伯牙在说什么?看到他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出示伯牙在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伯牙的哭泣声,他在向老天爷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好不容易才寻找到的知音,为什么这么快就让他失去生命?)读出这个句子,把伯牙的这种责问读出来。(我仿佛看到了伯牙把琴摔坏了,而且再也不弹琴了)他是在怎么地摔琴啊?(很伤心,而且很悲痛。)那你把悲痛之情,读出来。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出示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三)拓展延伸: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生齐说: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想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请一个学生把他想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生:子期,你死了以后,没有人听懂我的琴声。想到你在时,能听得懂我的江山江河。现在我还能找谁来听我的琴呢?所以我只能摔破琴,从此不再弹琴。生:子期,我已经砸破了琴,掷了弦,世上除了你,我就没有了知音。我继续弹琴,有何用呢?师: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的怀念之情哪!生:子期,你死了,我弹琴何用,谁又能听得懂呢?师:是啊!生:虽然我有超高的造诣,但你死后,没有人能够了解我,欣赏我,一切都是徒劳的,我从此不再弹琴了。师:虽然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我从此不再弹琴。同学们,我们在这绝弦中感受到的是伯牙对知音的怀念之情。但是我们古代的精典,古人的情怀,往往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领悟。今天我们领悟到的是此时此刻的情怀。两千多年来,不同的人读故事有不同的体会,相信同学们以后再读《伯牙绝弦》。从这绝弦中领悟到更多更多。后人根据这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这首《高山流水》。拿起书,听着琴声,我们再来回味着这个故事。(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齐读课文)(四)背诵古文:谁把这故事记在了心里,谁来试一试?熟读成诵啊!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懂了《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读出了情感,读出了体会,习得了方法,最后熟读成诵。古文就是这样,要读书百遍,(学生:其义自见)。下课!谢谢同学们!《书戴嵩画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轴”“曝”“矣”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三、说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组块教学法学法:朗读法、想象法五、说教学流程:组块一谈话激趣,建立联系1.话唐诗宋词,认识苏轼,板书课题。(1)同学们,喜欢唐诗宋词的同学请举手,(很好),从牙牙学语开始,诗词歌赋的艺术就伴随我们成长。老师考一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咱们来玩最强大脑游戏,请听题:1.诗仙,诗圣、诗魔、诗鬼、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她是婉约词派代表,擅长书画,尤精诗词,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3)请看图、默读文字,看看他是谁?出示图片:浏览图片和文字,他是谁?他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于书画,还是著名的美食家,难得的全才。(苏轼)(4)请看图、默读文字,看看他又是谁?出示图片:浏览图片和文字,他是谁?此人生活在唐代,著名画家,擅长画牛,特别是斗牛。栩栩如生。过渡语:戴嵩和苏轼是两个朝代的人,相隔几百年,可历史就那么巧合,戴嵩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据此写下一篇小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5)板书:书戴嵩画牛,指导书写“戴”(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边写边强调:“戴”两字笔画比较多,左下方要注意写紧凑一点,这样好看美观。2.读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1)谁来把课题读一遍?读的正确,齐读课题。评价预设:字正腔圆,字字准确,书/戴嵩画牛(若回答正确,就过),齐读。(2)智慧的眼睛会说话,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们刚学过一首古诗,和这个题目类似。是什么?《书胡阴先生壁》,预设2:这是一篇古文、文言文等。题目的意思是,题目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书写在戴嵩斗牛图上的故事)。书写,书写在《戴嵩画牛》图上的话,这种话文人墨客有一个叫法,叫题跋,课件出示。组块二读通课文,读准节奏1.初读文言文,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苏轼写了一篇关于戴嵩画牛的文章,这篇课文究竟写了是什么,我们去读读课文,请看阅读小贴士:(1)读书小贴士(要求):自由读课文,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轴锦曝矣(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要除了把它写正确,你有什么窍门写美观?(曝,在生字表傍边写一遍。笔画规范,安排好偏旁,写正确)(4)谁敢第一个读给大家听?声音响亮。字音读准确了,多音字读对了,多音字的读音应该根据文章句子意思确定。(处、好、数、曝)若读不好,纠正后再读一遍。若读得好,评价后齐读。读好一遍就过。【谁来试着读一读。评价:(预设:关注三个多音字)(预设:关注“曝”的读音和意思)】2.指导读准节奏。(1)师: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来才有韵味,谁来把全文读一遍。课件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指名朗诵。(课堂上要抓住机会练习),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古人的韵律和我们稍有区别,他们诵读是有腔调的。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古代去读一读。(4)在古代,节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谁还会读?课件出示组块三自学质疑,理解文意1.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1)文言文是古文,不像今天的现代语言好懂,所以学习时要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在小学我们只要用现代语言说明白他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听懂。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和文言文,你学过哪些方法去翻译?(生交流)(2)现在我们就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3)指名2名同学来说。。组块四:入情入境,有感情精读课文过渡: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牧童)1.出示描写杜处士和牧童的语句,比较阅读。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牧童:聪明自信,天真可爱,观察仔细,敢于挑战权威杜处士:谦虚、文雅、虚心接受批评。3.抓住牧童、杜处士的特点,想象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想象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读出杜处士的虚心。谁还可以加上动作,神态来读,一读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师生分角色读处士和牧童的表现。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组块五:再读课文,明白道理1.再度读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本文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的故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虚心接受批评。善于感悟,明白道理。组块六:变换角色,练讲故事(本教学创新之处)1.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练习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注意什么?(语速、语气、动作等)还要加入想象(板书:想象),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生动。2.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同座位讲(大胆想象:戴嵩斗牛图的高超艺术;杜处士喜爱的情景;牧童怎么看图、怎么笑,杜处士怎么说的;苏轼怎么想的)(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引导加入想象(A戴嵩的画有多美B杜处士具体怎么喜爱C牧童的观察,心理活动D杜处士的语言)3.讲讲“我”的故事。(1)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会讲的更加入情入境。(2)出示小贴士: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3)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4)讲故事,评价交流。(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组块七、小结课堂所学,布置作业1.用语文的方法(查资料、整理)研究戴嵩画的斗牛与牧童的斗牛观点谁是正确的。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六、说板书设计书戴嵩画牛(1)杜处士:喜艺术能虚心牧童:善观察敢挑战苏轼:有感悟明事理书戴嵩画牛(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3.表达运用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教学准备】(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3)查阅苏轼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3.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2.教师范读。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4.生读课文。(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5.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6.指名配乐读。【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四、合作探究懂文意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出示:(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6.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反馈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3.同桌互背。【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六、补充拓展悟情感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后一句,齐读: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预设:(1)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2)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课件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4.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七、对比关注编者意1.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时的图片(教材第96页插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2.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中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为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2.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设计意图】由绘画作品导入本课,既让学生直观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又能顺其自然引出故事,让学生质疑,会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3)指名朗读,正音。(4)齐读全文。2.指导课文,明确节奏。(1)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2)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3.学生试读,熟悉节奏。4.自由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5.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了准备。三、自学质疑,理解文意1.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2)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相机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设计意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起到适时点拨的作用,鼓励学生思考,在学生有疑惑时提供帮助,培养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石灰软化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才流动库劳动合同泳池
- 企业贷款合同模板木材行业
- 临时工竞业限制合同模板
- 临沂体育公益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临时展览租赁合同
- 临时工咨询顾问合同
- 仿古景观灯饰安装合同
- 传统节日专题片合同书
- 企业战略规划合同模板
- 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 (高清版)WST 311-2023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2023年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学(鲁美附中)中考招生语文数学英语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管理
-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 酒店前厅部沟通技巧
- 抗衰老功能性食品课件
- 太原公交公司管理招聘笔试试题
- 姨妈巾销售策划方案
- 稻虾混养可行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