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
1、《童趣》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兴趣
6、方出神方: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
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II,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
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蛉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
者一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己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
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2《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
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
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
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
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
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日:“三人行,。,。”孔子说:三个
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
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
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
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
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
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
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
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
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唐一一李白)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
自然现象作H1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一宫殿一城市一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
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答、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
可拟。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答,去:离开。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期:约定o委:舍
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答、弓I:拉。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答、“不”
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种温暖、
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
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
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天雨墙坏雨:下雨坏:毁坏2、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3、
不筑筑:修补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
上果:果然亡:丢失6、其家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
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2、人皆吊之吊:慰问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4、居数月居:过,经过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带领6、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7、胡人大入塞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
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
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4.《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
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
故而知新吾尝终II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
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⑩《论语》的“论”读lU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ll)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
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1、《论语十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
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
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
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
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
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15《〈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16《〈论语〉十则》中
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任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
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2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任重而道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
若干条。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B.词义:
(1).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弓I。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2).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3).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
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4).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5).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②.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
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
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
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
就完了吗?
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二、《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
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鞍鞫[an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
[zi]霍霍[huo]可汗[ke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1).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2).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同,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3).—•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4).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②.溅溅:流水声。③.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⑤.不用:不愿做。⑥.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
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
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
额)贴上花黄。
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三、《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辣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
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
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洲水之战》等都是本书
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
“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字词句:
A.词义:
(1).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2).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
事之东北角。
(3).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②.辞:推托。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⑥.更:更新。
(3).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
当。
四、《口技》
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①.
3.代表作:《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4.文学影响:《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
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5.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吃[yi]语躺][hou]曳[ye]屋许许[hu]声
B.词义:
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2).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古义为跑,eg: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3).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4).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5).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②.既而:不久,紧接着。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⑤.一时:同时。⑥.喈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⑩.倾侧:翻倒倾斜。⑩.歙J: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
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1.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
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II》是我
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D.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2).古今异义: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
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
弃其杖。
(4).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
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逐走:竞跑,赛跑)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以:认为。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II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样烫人;这难道
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六、《狼》
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字音:缀[li]行苫蔽[shanbi]*[kao]尾
B.词义:
(D.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2).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为屁股。
(3).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
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4).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5).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②.苦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
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俄而少时久之
八年级上册的来了!
桃花源记
1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潺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
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
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
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髯]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
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
邀请•[语(yti)]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
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6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G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
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m)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房舍。(屋舍俨然)
[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
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
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
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1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
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写
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喑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
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
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
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
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
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髯”又运用借
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
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
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爱莲说
1基础知识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
号•
2文言词语
u常规词语
【蕃(fd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
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4)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u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1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
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
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
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
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
(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
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
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
衬。
1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
的人格。你赞成哪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
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
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
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1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
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i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
儒(rU)]博学的人。鸿,大。儒,I日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
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由)】官府的公
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
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
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
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
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
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
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
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
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1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
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
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
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
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三峡
1基本知识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
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6)县(现在属河北)人,
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
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
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
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崛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
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u)弓|]连续不断。属,
连续。弓I,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a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Cxi)]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ang)]
上。[沿]顺流而下。[溯(su)]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
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喊(ya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u)]
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d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
概数。
1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
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寒”“肃”“凄”“哀”
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
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
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勘测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基本建设合同版
- 2025用电隐患整改工程施工合同书线路整改施工合同
- 2025二手电脑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土地及房屋租赁合同
- 软件维护年度服务协议-合同模板
-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抹灰施工合同
- 临时建筑安装合同模板
- 租赁合同范本:包装机械
- 林业工程招投标代理合同样本
- 三年员工幸福计划书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规范
- 机动车检测站全套管理制度(全套)
- 2024年湖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银行安全保卫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
- 血栓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干预(遗传性易栓症风险基因检测)
- 手术室预防坠床课件
-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训练指南)
-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药品)
- 水库白蚁防治标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