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公司企业管理手册_第1页
存储芯片公司企业管理手册_第2页
存储芯片公司企业管理手册_第3页
存储芯片公司企业管理手册_第4页
存储芯片公司企业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储芯片公司

企业管理手册

X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公司概况........................................................3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

二、项目概况........................................................4

三、抽样检验方法...................................................7

四、常用的分析方法.................................................8

五、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1

六、顾客..........................................................19

七、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20

八、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22

九、信息系统的IT基础.............................................24

十、系统..........................................................28

H、信息........................................................28

十二、流动资产的投资与管理........................................29

十三、固定资产管理................................................33

十四、资本结构....................................................35

十五、长期债务融资................................................39

十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41

十七、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42

十八、岗位评价....................................................43

十九、候选人员素质评价............................................44

二十、劳动定额....................................................46

二十一、劳动组织..................................................47

二十二、企业创新的含义............................................48

二十三、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50

二十四、制度创新管理..............................................52

二十五、市场创新管理..............................................59

二十六、创立期企业的人才管理.....................................67

二十七、知识管理..................................................68

二十八、产业环境分析..............................................68

二十九、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概况.....................................69

三十、必要性分析..................................................71

三十一、项目风险分析..............................................71

三十二、项目风险对策..............................................74

三十三、组织机构管理..............................................76

劳动定员一览表.....................................................77

三十四、法人治理..................................................78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余xx

3、注册资本:103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1-10-9

7、营业期限:2011T0-9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13460.3410768.2710095.26

负债总额7758.986207.185819.23

股东权益合计5701.364561.094276.02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38140.1730512.1428605.13

营业利润6337.465069.974753.10

利润总额5858.254686.604393.69

净利涧4393.693427.083163.4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4393.693427.083163.46

者的净利润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1、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

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

3、项目建设地点:xxx

4、项目联系人:余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

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

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

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

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

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

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

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

赢。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

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

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

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

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

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8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

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707.2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937.8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05%;建设期利息341.77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91%;流动资金6427.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05%。

(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37707.2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

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3757.43万元。

(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3949.81万

yG©

(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51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6592.90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181.51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9.61%o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29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3126.31万元(产值)。

(A)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

需12个月的时间。

三、抽样检验方法

所谓检验,是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

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

进行的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又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全数

检验又称100%检验,是对一批或一个过程的全体逐个地进行测定,以

判定其是否合格的检验方法。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

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进行测定,并与标准比较后作出

接受或拒收判定的检验方法。

按质量测定值的性质,抽验方法可分为两类。若对样本中个体的

质量测定值仅确定为合格或不合格,从而推断整批或过程的不合格率,

并作出接受或拒收判定的抽验方法,称为计数抽验方法;若对样本中

个体的质量测定值直接定量计测,从而推断检验批的不合格率的抽验

方法,称为计量抽验方法。

对于一般的成批成品抽样检验,常采用计数抽验方法;对于质量

不易过关、需作破坏性检验以及检验费用极大的项目,一般采用计量

抽验方法。下面仅对计数抽验方法作简要介绍。

计数抽样方式通常有一次抽样、二次抽样与多次抽样等方式。所

谓一次抽样,即从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式;所谓二次抽样是

指最多从批中抽取两个样本、最终对批作出接受与否判定的一种抽样

方式;多次抽样是指从批中抽取两个以上的样本之后,才能对批作出

接受与否判定的一种抽样方式,其操作程序基本上是二次抽样的延续。

四、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分层法

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所谓分层法,

就是把收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

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分层的目的是要把性质

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以便展开分析。因此,在

分层时,应使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各层之间的差别则

尽可能大,这是应用分层法进行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关键。

过程控制中进行分层的标志常有:操作者、设备、原材料、操作

方法、时间、检测手段、缺陷项目等。

(二)调查表法

调查表也称检查表或核对表,是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一类

统计图表。调查表法,就是利用这类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

粗略分析的一种方法。操作中,可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

调查表。常用的调查表有:

1.缺陷位置调查表

这类调查表用来调查产品各部位的缺陷情况,可将其发生缺陷位

置标记在调查图表中产品示意图上,不同缺陷采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

标出。

2.不良项目调查表

为了调查产品缺陷的种类及其所占的比重,可对不良项目分门别

类地进行调查统计。

3.不良原因调查表

为弄清不良品发生的原因,以操作者、操作设备、操作方法、加

工对象、时间等为标志进行分层调查统计,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4.过程分布调查表

为掌握过程能力,对过程中加工对象的技术特征进行检测和记录,

并进行调查数据的分布分析,掌握过程分布的特征。

(三)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帕累托是意大利经济学

家,是有关收入分布的帕累托法则的首创者。这一法则揭示了“关键

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的规律。这一法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

领域,并被称为ABC分析法。这一法则被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后,成为

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

(四)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要因图、树枝图和鱼刺图,在质量管理中主

要用于整理和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及各因素与质量问题之间的因

果关系。因果分析图由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图中主干箭

头指向质量问题,主干枝上的大枝表示影响因素的大分类,一般为操

作者、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等因素,中枝、小枝、细枝等表示诸

因素的依次展开,构成系统展开图。

因果分析图法,是从产生的质量问题出发,由大类因素找起,一

直展开到中因素、小因素直至找到最终原因。然后针对根本原因,制

定和采取有效的对策。显然,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五)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又称质量分布图法,是通过对测定或收集来的数据加以

整理,来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质量和不合格品率的一种常用工具。直

方图是由直角坐标系中若干顺序排列的长方形组成。各长方形的底边

相等,为测定值组距,各长方形的高为测定值落入各组的频数。

(六)散布图法

散布图又称相关图,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分

布状态图形。散布图由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子构成,这些

点子表示所分析变量的若干对数据。

五、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目前有许多种划分的

说法,通常说的是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

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还增加了后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L质量检验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只限于对产品质

量的检验。在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1)操作者质量管理。在20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

形式,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换句话说,

那时的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制造和检验质量职能统一集中

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是,当劳资双

方有矛盾或意见不统一时,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或责任性较差时,产

品质量的保证就会出现问题。

(2)工长质量管理。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提出了操

作者与管理者的分工,建立了“工长制”,并将质量检验的职能从操

作者身上拿了出来,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这一变化分离了

操作与检验的职能,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称为“工长质量管理”。

(3)检验员质量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分工的概念被提出来了。在管理分工概念的

影响下,企业中逐步产生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有了专职的质量检

验员,质量检验的职能从工长身上转移给了质量检验员。后来,一些

企业又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使质量检验的职能得到了进

一步的加强。这一过程称为“检验员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

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很大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逐步显露

出许多不足:①事后检验,犹如“死后验尸”,没有在制造过程中起

到预防和控制作用,即使检验查出废品,也已是“既成事实”,质量

问题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②全数检验,在大批量的情况下经济上

不合理,还容易出现错检漏检,既增加了成本,又不能完全保证检验

的准确性;③全数检验在技术上有时变得不可能,如破坏性检验,判

断质量与保留产品发生了矛盾。这些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

突出,推动了质量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

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

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一个是

以休哈特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另一个是以道奇博士为首的产品控

制组。这两个研究组在20年代所获得的成果对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

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休哈特提出了

“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观念,并且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发明了具有

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用于解决事后把关的不足。1931年休哈

特出版了^EconomicControlofQualityofManufacturedProduct一书,

书中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是质量管理发展中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之一。

与此同时,道奇和罗米格提出了抽样的概念和抽样方法,并设计了可

以运用的“抽样检验表”,用于解决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所带来的

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

视和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大批量军火生产的需要,质

量检验的弱点显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军需供应。为此,美国政府和

国防部组织了一批数学家来研究和解决军需产,品的质量问题,推动

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先后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

AWSZ1.1—1941质量控制指南;AWSZ1,2—1941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

AWSZL3—1942工序控制图法。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

理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

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

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

的作用,忽视了其他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

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

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

20世纪40年代起,戴明博士开始到日本工作和讲学,此后,作为

日本工业的顾问,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一开始,

日本企业也遇到和美国企业一样的问题,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推行很

不顺利。后来,日本在大众化、通俗化、简单化和普及化方面做了大

量的工作,整理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七种工具”,并把“七

种工具”与组织管理工作相结合,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为了感谢戴明

在战后对日本重建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进一步在日本推进质量管理运动,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51年创立了“戴明奖”。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

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除了当时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外,

还有社会因素,主要有:①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高、精、尖的产品,

特别是一些超大规模的产品,如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统计

质量管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些高质量产品的要求。②社会进步带来

了观念的变革,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向企业提出了“质量责任”问

题。I960年美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的消费者组织在荷兰海

牙正式成立了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并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

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经国务

院批准正式成立。③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

展,对企业组织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并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发展。④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成为顾客判别满足质量要求程度的

重要内容,等等。这些新情况的出现,都要求质量管理在原有的统计

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经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费根鲍姆和著

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

管理”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创了质量管理的一个新的时代,

一直影响到今天。

1961年,费根鲍姆撰写出版了^TotalQualityControl一书,指

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充分满足用户

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

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费根鲍

姆和朱兰等人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强调了:①质量管理仅靠检

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

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②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

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③质

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

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④质量管理

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

质量。在吸收这一观念方面,日本是做得最成功的。日本不仅认真学

习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还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出了“全

公司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的做法引

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质

量管理热潮,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也是在那个时代从日本引入并

推行的,就连开创全面质量管理的美国也组团去日本学习和考察质量

管理的经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跨越到了21世纪,其观念逐步

被世界各个国家所接受,并且在实践中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TQC

发展为TQM,使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极大地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

献。

4.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严格地讲,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也属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在20

世纪80年代开始,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从TQC发展到TQM的同时,产

生了第一部管理的国际标准——IS09000族标准;90年代又掀起了6c

管理高潮,并且在许多国家得到关注。前者将质量管理形成标准,努

力使对质量管理活动的评判有一把国际统一的“尺”,后者将质量进

一步量化到统计概念上,追求质量管理的完美无缺。关于6o管理的概

念和内容较多,深入学习可参阅尤建新主编的《质量管理学》(科学

出版社,2008)和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主编和编译的《六西格玛

管理丛书》等。下面仅对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作简单陈述。

IS09000族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

委员会(IS0/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

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不

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

织,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

自1987年以来,IS09000族标准已经是第四版了。IS09000族标

准明确提出IS09000、IS09001,IS09004和IS019011四项标准,共同

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

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指出,为了成功地领导

和运作一个组织,为了针对所有相关方面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

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必须遵守下列八项质量管理原则:①以顾客为

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

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从上述的八个基本原则来看,IS09000族标准从20世纪80年代发

展到今天,其基于的思想仍然是全面质量管理。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

管理实践正在进一步推动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新版的IS09001

标准已经在2008年年底推出,这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将又是一次

很好的促进。

2008版的IS09001标准修改的较少,因此,对于已经实施

IS09000标准的企业而言,无需“过渡阶段”,ISO准备花6〜12个月

时间来用2008版IS09001替代2000版IS09001的使用。对于大多数

企业而言,通常以正常的监督评审过渡即可,不需要额外时间。审核

员也只要培训新版的修改之处即可。

六、顾客

一般认为,顾客是买卖关系中的购买方;而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企

业顾客的一个方面。IS09000族标准对顾客概念的定义是:接受产品的

组织或个人。企业的顾客应该包括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受益(害)

者,包括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从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角度来讨论

顾客与质量的问题,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内部顾客(企业成员)的关

注。如果内部顾客长期处于不满意的状态,则企业就难以确保提供稳

定、高质量的产品,难以保证让外部顾客获得满意,这是必然的后果。

还必须认识到,顾客接受的不仅是预期的结果,如买卖约定中的

产品,也有非预期的结果,如资源的节约或浪费、环境的净化或污染

等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顾客接受产品时

付出的代价是两方面的:一方面,顾客为享受预期的结果,如买卖约

定中规定的产品功能而付出代价;另一方面,人类(广义的顾客)要

为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即非预期的结果而付出代价。于是,发展的

可持续性就被提出来了,并成为许多国家提高人居环境和经济增长质

量的指导思想。今天所谓“低碳”的要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

来,并逐步开始左右企业乃至政府行为的。

七、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制造过程控制是指从投料开始到制成产品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技术文件控制

制造过程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做到正确、

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

2.过程更改控制

应明确规定过程更改批准程序,必要时还需征得顾客同意。当设

计更改时,生产工具、设备、材料或过程的所有变更都应形成文件,

并规定实施的程序。每次过程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以验证所做的

更改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将由于过程更,

改引起的过程和产品特性之间关系的任何变化形成文件并及时通知有

关部门。

3.物资控制

进入制造过程的材料和零部件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代用物资必

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制造过程中的物资必须合理堆放、隔离、搬

运、储存和保管,防止磕碰、划伤、生锈、变质、混料等,保持其适

用性;对于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都应保持其相

应的标志,以确保原始物资的标志和验证状态的可追溯性。

4.设备控制

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确保其准确度,

特别注意制造过程控制中使用的计算机以及软件的维护。应制定预防

性维修保养计划,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

5.人员控制

各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过程的技术要求,

具备过程所要求的技能、能力和知识,必要时经考核持证上岗。

6.环境控制

提供适宜的加工环境,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遵守环境保护

的有关法规。

(二)特殊过程的控制

在制造过程的控制中特别强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所谓特殊过程,

是指该过程的某些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

充分验证。对于特殊过程的控制,一般以加强工艺过程控制、工艺方

法的试验验证、过程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为主要手段,并对

进入过程的物资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进行复验。

(三)产品验证

产品验证的质量职能是“鉴别、把关和报告”。制造过程的产品

验证包括:对外购材料和外购件的验证、过程验证、成品验证。

外购材料和外购件的验证方法取决于这些物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分承包方的控制状态以及对成本的影响。过程验证通常是通过重点工

序的检验或试验,验证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成品验证可以用接收检验

和产品质量审核来及时提供快速的反馈,以便对产品、过程或质量体

系采取纠正措施。对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记、隔离、评审、处置和采取

防止误用、防范再发生等措施,对返修和返工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

试验。

八、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物资供应的质量控制

物资供应过程质量控制的任务是保证所供应的物资符合规定的质

量标准,供应及时、方便,减少储备和加速周转。为此,必须加强对

进入各过程前的物资的质量检验工作和验收工作的管理,加强物资在

搬运和储存中的管理。必要时,可以把物资供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延伸

至供应厂商的工作领域。

2.设备的质量控制

设备从购买、验收、安装运转到使用中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以及

改装、改造等整个设备管理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此,

企业的质量体系中必须建立设备质量控制的要素,建立设备质量控制

计划,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稳定的工

序能力。

3.工量具、工装供应的质量控制

工量具、工装包括各种外购的和自制的工具、量具和其他工艺装

备。由于工量具、工装大多数使用的时间较长,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

和工作程序保证其持续满足的质量水准。尤其是量具的质量直接影响

各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必须设置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和建立科学的

定期检定制度,保证量具的验收、保养、发放、鉴定、校正和修理等

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

九、信息系统的IT基础

IT基础对于企业IS来说,好比一个城市社区必须具备的道路、下

水道、煤气、电力、自来水等,IS的IT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网络等。

自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计算机经过电子管计算

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计算机按规模(指它的体积、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

外部设备、输入和输出能力等技术指标)可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

小型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计算机本身的发展实践证

明了摩尔定律的适用性,即Intel公司创办人摩尔在预测芯片技术进

步的速度时所预言的一“在可预见的未来,每过18个月的时间,芯片

的密度(也就等同于运算能力)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一倍。”

如果只有计算机硬件是没有用处的,必须还要有计算机软件的应

用。计算机软件由程序和文档两个部分组成,程序就是控制计算机运

行的详细指令,文档是程序的详细说明。计算机软件可以分成程序语

言开发工具、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用户软件等种类,典型的程序语

言有C++/C、Java和VB等,常用的系统软件包括MicrosoftWindows,

Linux等,MicrosoftOffice^Oracle、Sybase等就是企业IS经常使

用的应用软件,而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建立的财务软件、ERP、SCM等则

是用户软件。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企业的IS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

架构基础之上的。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线路将

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

享和信息交流的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传输、

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直至人

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影响的根源就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资

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所具有的独特的特性,另一个就是计算机网络所具

有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

分为星形结构、总线形结构和环形结构;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可以分

为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LAN是指连接距离较近的计算机网络(如一幢

大楼内,一般距离在10千米以内),WAN是指连接距离较远的计算机

网络(如一个地区、国家或全球);按照服务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内

联网、外联网和互联网。自从全球性、开放式的Internet取代了传统

的专有、封闭的网络之后,企业对内、对外的IS基本上都逐渐架构在

Internet上了。

所谓Internet是指一群网络的集合体,没有任何人拥有它,这个

网络没有中央主机,也没有提供特定的服务,没有整个网络的索引告

诉你可提供什么信息。互联网用户一般首先通过子网连接到ISP,再通

过ISP连接到NSP的骨干网,然后再通过NSP之间的骨干网连接到互

联网上的其他任何节点。其中ISP和NSP的连接点,称为网络接入点,

一般是由NSP所有并维护。

Internet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技术,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的

交流,包括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栏和专题讨论组等;其次是

远程文件交流,包括文件传输、远程登录、Gopher信息查询、WAIS广

域信息服务系统和Archie自动标题搜索等;最后是万维网。3W网的技

术基础是超文本格式,其含义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由文本文件加入图

片、声音、图像组成超文本文件,信息资源通过关键字方式建立链接。

对于Internet来说,存在梅特卡夫定律,即所谓网络的外部性效

果。其意义是使用者越多,则对原使用者而言,不仅其效果不会如一

般经济财产那样“人越多分享越少”,其效用反而会越大。

Intranet指的是企业内部利用Internet/Web的技术,设置于防火

墙内,支持内部员工知识与信息的存取、传递与内部沟通协调合作的

一个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所谓防火墙是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它使得

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或者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

访,用来保护内部网络。

企业外部网络的词意可分解为Extend+Intranet,意指延伸

Intranet的各项服务功能扩展到企业与外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因此

Extranet可说是企业利用Internet技术来与外部相关的供应商、顾客、

战略伙伴相联结,以提升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绩效的网络

系统。例如,供应商共享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和库存等信息;制造商

共享生产计划、存货等信息,通道商和零售商共享市场需求、运输、

顾客偏好、产品销售、存货水平等信息。通过共享可让上、中、下游

的企业对整个供应链、需求链的信息透明,可尽早制定更精确的经营

计划。此外,通过在线讨论或支持团队合作的群件、群体决策支持系,

统的辅助,不同企业所组成的项目团队可在Extranet上即时聊天讨论、

多媒体文档传递等,可让虚拟组织的运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Extranet可支持全球化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例如,支持顾客的在线

商品信息查询、议价、下单和付款等交易活动,形成一个电子集市。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IT基础架构如何变化,企业建立一个IS

的难点始终是在软件方面,如何选择或开发合适的软件产品并把它们

的功能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对一个企业用户来

说,当好一个IT/IS的使用者比成为一个最新技术的追随者和开发者

更为重要。

undefined

十、系统

系统这个被广泛传播的概念是指为达到特定的功能或目标而由若

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这个系

统本身又是它所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理解一个系统

必须指明它的边界,边界使得这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区别开来。一

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边界等。

系统的首要特性是整体性,即组成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此外,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等特性。

效益和效率是衡量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与管理职能相联系。系

统的效益就是选择正确的事情做,系统的效率则是将事情做好。前者

是企业战略层的任务,后者是企业管理控制层和操作层的任务。针对

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应该有不同的信息系统种类来满足。

系统的概念为人们描述、理解、划分、分析和设计一个组织的各

个方面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H、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人们有用的数据。信息是各类管理系统

的最基本的元素,是客观事物的状态、过程的描述形式,同时这种形

式对人们是有用的,它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像、声音等。

相反,数据描绘的是发生在组织或物理环境中的原始事实,这些事实

并没有被整理成人们能够理解和使用的形式。

当今世界普遍将物质材料、能源与信息并列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

源,即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除了物质材料和能源所具有的可利用、有价值等

一般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多次再生性,以

及精确性、完整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简单性和可证实性等特性。

强调信息是资源,并有其特性,这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前

提。

十二、流动资产的投资与管理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流动

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周转期短。流动资产一般在企业全部投资中

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流动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

的效率和经营效益。

1.现金及有价证券管理

现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占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现金是企业可以立即作为支付手段的资产,在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

中,现金的流动性最大。由于企业持有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因此,

对现金的管理主要围绕以下两个目标进行:一是俣证企业生产经营对

现金的需要;二是尽量缩小企业闲置现金数量,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此外,企业常利用临时闲置的资金购入有价证券作为现金的替代储备,

其性质与现金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往往将现金与有价证券结合起

来管理。

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根据现金预算对现金收付的要

求,合理地优化企业持有的现金余额,即目标现金余额。现金是一种

盈利率很低的资产,企业的库存现金没有收益,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一

般也低于企业经营所得的投资报酬率。因此,企业持有的现金过多,

会降低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但如果企业的现金余额过少,又可能导致

企业丧失支付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现金余额的确定上

面临着收益与风险的权衡,目标现金余额就是一个既能保证企业经营

对现金的需要,又能使持有现金的代价最低的现金数量。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条件下,企业可将现金管理与有价证券管理结

合起来,当现金过多时,就进行有价证券投资,以获取高于银行存款

利率的报酬;而当现金较少时,就售出有价证券,以换回现金。企业

目标现金余额取决于企业对现金的需要量、有价证券的利息率以及现

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成本。

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有价证券主要有国库券、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和股票等,其特点是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具有很强的变现

能力。这里有价证券投资管理所指的是:当企业持有的现金余额超过

正常经营活动的需要时,就可将闲置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获取,

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报酬率。和其他资产投资时主要关注收益性和

风险性稍有不同,企业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与管理时还应注意以下三

个问题:证券的安全性、证券的流动性和证券的期限性。

2.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除销商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

动资产的一部分。应收账款相当于企业向客户提供的短期贷款。企业

提供商业信用的目的在于扩大产品销路,增加企业收益,但提供商业

信用必然加大企业无法收回账款的风险,因此,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

理就是对其应收账款上的投资进行收益与风险的权衡,制定出最优的

信用政策。

所谓信用政策就是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对最优应收账款水平进

行规划和控制的一些原则性规定,以及企业针对不同信用状况的客户

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则性规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

件和收账政策。

信用标准就是企业同意给予顾客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它反映

了应收账款的质量水平。信用标准通常用坏账损失率表示,坏账损失

是由于客户违约不支付货款而造成的损失。

信用条件是企业规定客户支付除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和

现金折扣两项内容。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如

30天内付款等。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使买方尽早支付货款而给予提前付

款客户的货款优惠。

收账政策是指企业向客户收取逾期尚未付款的应收账款的程序。

收账费用是确定收账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收账费用包括

收账所花的邮电通信费、派专人收款的差旅费和不得已时的法律诉讼

费用等。要确定适宜的收账费用水平,就要在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和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企业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制定都

面临着报酬与成本的权衡问题。制定应收账款管理最优策略须将信用

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者结合分析,决策中应比较每一种政策

改变后的收益与改变后的成本,通过比较,选择最优的政策。

3.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

各种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项

目,在工业企业中占流动资产的50%〜60%,因此,存货管理水平的高

低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极大。存货管理的目的是既要充分保证生,产

经营对存货的需要,又要尽量避免存货积压,降低存货成本。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个部

分。存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合理确定一次订购的批量大小,由于

订货成本与订购批量成反比,储存成本与订购批量成正比,采购成本

在无数量折扣时;一般与订购批量无关,缺货成本难以计量有时不予

考虑,则存货成本主要取决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因此,经济订购

批量就是使一定时期内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每次订购批量。

在企业的实际存货管理中可能存在每批订货不是一次到达,而是

在一定时期内每日均衡到达,或者是不允许缺货等各种情况,对应地

可以有相应的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公式。

十三、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

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

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固定资产分类

企业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可分为以下六类:

1.生产用固定资产

这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和为生产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

定资产,包括建筑物、运输设备、生产设备、仪器及试验设备以及消

防用具等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

2.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这是指非生产单位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俱乐部、

食堂、浴室等单位所使用的房屋、设备、器具等。

3.租出固定资产

这是指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多余或闲置的固定资产。

4.未使用固定资产。

这是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调入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进

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及长期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5.不需用固定资产

这是指本企业目前和今后都不需用,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6.融资租人固定资产

这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生产设

备等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

除房屋及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

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的但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提

前报废的固定资产等,不属于计提折旧的范围。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

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等。

十四、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它有广

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全部资金的来源构成,它不但包

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负债,又称为财务结构。狭义的资本结构是

指长期资本(长期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来源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而将短期债务资本列入营运资本进行管理。因此,资本结构问题总的

来说是债务资本的比率问题,即负债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问

题。

1.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

资本结构除受资本成本、财务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到企

业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对资本结构有着重要影响。股权

分散的可能会更多地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因为其所有者

并不担心控制权的旁落;反之,股权集中的公司为了保证少数股东的

绝对控制权,一般尽量避免采用普通股融资,而是采用优先股或负债

方式筹集资金。管理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

因素。喜欢冒险的财务管理人员,可能会安排比较高的负债比例;反

之,一些持稳健态度的财务管理人员则使用较低的债务比率。

(2)息税前利润是用以还本付息的根本来源。息税前利润越大,

即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则利用财务杠杆能取得较高的净资产

收益率;反之则相反。可见,获利能力是衡量企业负债能力强弱的基

本依据。

(3)经济增长快的企业,总是期望通过扩大融资来满足其资本需

求,而在股权资本一定的情况下,扩大融资即意味着对外负债。

(4)企业都希望通过负债融资来取得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而银

行等金融机构的态度在企业负债融资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态度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划;即考虑贷款的安全

性、流动性与收益性。

(5)信用评估机构的意见对企业的对外融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因为,如果企业债务太多,信用评估机构就可能会降低企业的

信用等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

(6)企业利用负债可以获得减税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税率越

高,负债的好处越多;反,之,如果税率越低,则采用举债方式的减

税利益就不十分明显。由此可见,税收实际上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某

种导向作用。

(7)不同行业及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其资本结构有很大差

别。在资本结构决策中,财务经理必须考虑本企业所处行业资本结构

的一般水准,并以此作为确定本企业资本结构的参考,分析本企业与

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差别,以便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2.最优资本结构

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其判断标准有三个:有利于最大限度地

增加所有者的财富,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资产保持适宜的流动,并使资本结构具有弹性。其中,综合资本成本

最低是其主要标准。从资本成本及融资风险的分析可看出,负债融资

具有节税、降低资本成本、使净资产收益率不断提高等杠杆作用和功

能,因此,对外负债是企业采用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随着负债融

资比例的不断扩大,负债利率趋于上升,企业破产的风险加大。因此,

如何找出最优的负债点(即最优资本结构),使得负债融资的优点得

以充分发挥,同时又避免其不足,是融资管理的关键。

最优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基本上包括两种:一是比较资本成本法;

另一种是每股利润分析法。

比较资本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不同资本结构的综合资本成本,以

其中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为最优资本结构的一种方法。它以

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唯一标准,在理论上与企业

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其决策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各方案的资本结构。

(2)计算不同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

(3)进行比较,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为最优资本结

构。

每股收益分析法在确定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时,应当注意其对企

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财富的影响,因此应将息税前利润和每股收益作

为确定企业资本结构的两大因素,分析资本结构与每股收益之间的关

系,进而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利用每股收益无差

别点来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两种

或两种以上融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收益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也称

为息税前利润平衡点或融资无差别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

润计算出来以后,可与预期的息税前利润进行比较,据以选择融资方

式。当预期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时,应采用负债

融资方式;当预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时,应采

用普通股融资方式。

十五、长期债务融资

长期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且,负债

期限超过一年。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

是仅靠股权融资,而不运用负债来筹集发展资金的,并且,负债融资

还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由于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是两种性质

完全不同的融资方式,因此,其各有不同的特点。负债融资具有以下

特点:

(1)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对企业现金

流管理要求高。

(2)不论企业经营的好坏,都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形成企业的

固定负担。

(3)长期债务发行契约的各种保护性条款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决

策灵活性降低。

(4)发行成本和资本成本均比股权融资成本低,并且,不会稀释

企业的每股收益和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5)债务融资还能使企业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长期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有:长期借款和长期债券。长期借款指

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人的使用期超过一年的借款,主

要用于满足企业长期资金的需求,如构建固定资产、长期流动资金占

用等。

长期债券是指由企业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的,不记名的,用于记

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主要是期限超过一年的公司债券,

其目的是筹集企业长期需求资金。公司债券是企业重要的一种债务融

资工具,也是证券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一般分为抵押债券、

信用债券和其他如担保债券、可转换债券、零息债券、浮动利率债券、

垃圾债券等各种形式的债券。

公司债券的期限一般较长,世界上一些大公司的债券期限甚至长

达30年或40年,公司债券已成为大型公司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重要

方式;另外,由于公司债券的持有人一般是相当广泛和分散的社会公

众,债券合同一经确立,就不可能变更,公司将在第三方(投资银行

或证券公司等)的监督下完全执行合同;如果公司在合同期间没有能

力履行而违约,则等于宣告公司破产。因此,一方面债券合同对发债

公司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如新债券发行限制、资产流动性限制、股

息限制、并购限制和抵押品限制等,来保护投资人;另一方面,公司

债,券的信用评级状况非常重要,它对于债券的利率及债券对投资人

的吸引力都有直接并且可度量的影响,公司债券等级对债券的风险起

到标志作用。

十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是企业发展战略,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一

般分为六个步骤:

1.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

该步骤的工作包括不同的产品组合、市场组合、竞争重点、经营

区域、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生产规模等对人力需求的不同要求的分析。

2.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该步骤的工作主要是对构成外部人力供给的多种制约因素,诸如

人口、交通、文化教育、法律、人力竞争、择业期望等因素的分析。

3.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分析。

该步骤的工作主要包括对企业现有的人力数量、分布、利用及潜

力状况、流动比率等进行统计。

4.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该步骤的工作包括对各类各等级人力的需求预测、企业内部人力

供给和外部供给的预测、供求之间的差异分析等。

5.总体规划和所属各项业务计划的制定及平衡这是企业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6.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该步骤的工作主要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督、分

析和调整。

十七、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

期经营计划,确定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种专业和层次的人力资源

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动情形,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

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能够互相衔接。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

计划。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

标、总政策、总体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而人力资源规划所属的

业务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才接替及提升计划、

教育培训计划、评价及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

每一项具体业务计划也都由目标、政策、步骤及预算等部分构成。业

务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的

保证。

十八、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

内容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规范的制定、岗位任职资格的评价和岗位相

对价值的评价。

1.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是整个岗位评价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它是根据对事不对

人的原则,系统地收集与工作岗位有关的情况,如岗位的任务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方法、程序是什么?任务中使用什么设备和工具?任务

在什么条件下完成?岗位对工作人员有什么基本要求等。对岗位本身

特征的各种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分析整理和确定的过程被称为岗位分

析。

2.岗位规范的制定

岗位规范,也称岗位说明书,或称岗位描述。它是在岗位分析的

基础上给出的,包括有关岗位全部重要的要素,如工作任务与责权范

围、工作责任、对人员的基本要求、工作条件等。

岗位说明书必须充分准确和完整,才能用于随后的岗位评价。岗

位说明书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也必须统一,以利于评价人员对岗位进行

系统的比较。岗位规范是岗位分析结果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岗位

分析和岗位规范的制定往往结合起来统一进行。

3.岗位任职资格的评价

在岗位规范(岗位说明书)中,对岗位任职资格已经提出了一些

基本要求。但是对企业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如领导岗位和关键管

理岗位,仅仅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还不能达到优选人员的目的,这就有

必要进一步进行全面的任职资格评价。

岗位任职资格的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岗位任职标准参

照系的建立和评价方式的确定。

4.岗位相对价值的评价

由于不同的岗位劳动技能、强度、条件和责任存在着客观差别,

因此各个岗位上劳动者的付出、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

岗位在企业中的存在价值是有差异的。岗位相对价值的评价就是要反

映这种差异程度,其结果可作为支付报酬的主要依据之一。

十九、候选人员素质评价

企业的岗位空缺需要补充,但求职者是否具有适应该岗位的素质?

在求职者人数超过岗位数的情况下如何择优录用?这就需要借助科学

的方法和工具对人的素质进行评价。

所谓候选人员素质评价,是指以人为评价客体,运用各种考核、

测试手段,判断评价客体,的知识、技能、心理等内在素质以及相关

联的其他方面。前述岗位任职资格评价,是以岗位,为评价客体,通

过调研分析,确定该岗位所需的任职资格。虽然两者的评价目的和作

用不,同,但内容和形式却有相似之处,都离不开对人的素质条件的

分析评价,因此,在人的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方面是完全

相通的。

人员素质评价可以采取面谈、测试等不同的手段完成,也可以综

合运用不同的手段完成。根据评价的内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知识技能测试和心理测试。

1.知识技能测试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学历证书和专业证书基本上能够表明其知识

与技能水平,但为了进行公正的选拔,或者某些岗位在知识技能上有

特殊的需要,仍需进行知识技能测试。一般可采用笔试、口试和现场

操作考试的方法来进行测试。

2.心理测试

人员素质评价时通常采用各种心理测试的方法,对人的气质、思

维敏捷性、个性、特殊才干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其适应某种岗位的

潜在能力。

运用心理测试法应注意的是:测试工具及使用方法需由专家设计,

否则较难保证其信度和效度;测试一般作为参考,它对剔除不合格者

有效,但对于发现优秀人才未必有效;为了尽量减少偏差,应避免测

验项目含糊不清,便于被测者作出回答。另外,还不应暴露测试的评

判标准和确切目的,避免被测者作出虚假反应。

二十、劳动定额

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必须以劳动定额工作为基础,

使人力资源在动态运行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的配合达到可能的最佳状态。

1.劳动定额及其作用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部

件、零件)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

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是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

产品的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二是产量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应完

成的产品数量。

劳动定额是企业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管理工作的基础,具体有:

(1)劳动定额是计划工作的基础。企业编制经营计划、作业计划、

成本计划等都以劳动定额为依据。

(2)劳动定额是合理组织劳动力的依据。它规定了完成各项工作

的劳动消耗量,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了数量依据。

(3)劳动定额是经济核算的依据之一。企业内经济核算指标的统

计、分析、考核等,都要以劳动定额为依据。

(4)劳动定额是准确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企业需要按

照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来进行考核,付给报酬,而

劳动定额就是一个衡量尺度。

2.劳动定额的构成和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的最基本形式是工时定额。工时定额的制定要以工时的

消耗情况为依据。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通常有经验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