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件2_第1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2_第2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2_第3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2_第4页
中国文化史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历史背景三国(公元220年-265年)西晋(公元265年-316年)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二制度职官制度(尚书制的发展)经济:1曹操屯田;2西晋课田、占田制;

3北魏均田令三门阀政治含义: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特点:士族高门的子弟,凭借家世的显贵,可以生至公卿。九品中正制:极大地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势力,导致门阀政治的出现。发展:东晋巅峰时期,南朝衰落(寒门兴起)士族文化:重文化、重教育四魏晋玄学含义:以道学为主体,融合儒家以及其他诸子学说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玄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前提

1东汉末期的现实状况:中央集权、专制;财富集中、土地兼并;意识形态中的儒学独尊。

2唯才是举官渡之战后,曹操发布三次求贤令。四魏晋玄学第一次:建安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四魏晋玄学第二次:建安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四魏晋玄学第三次:建安二十二年,令曰:“昔伊挚、傅说出於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奏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四魏晋玄学唯才是举的意义:曹操集团第一次公然对儒家的忠孝名节思想提出异议。此举动造成魏晋时期思想观念的大裂变。因为新思想开拓了新道路。曹魏时的思想解放,正是从破除名教之治的局面开始的,而以后的玄学也是在这基础上形成的。四魏晋玄学发展

1何晏、王弼,奠定了玄学的理论基础。“名教出于自然”,他们“以无为本”,把“无”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

2嵇康、阮籍,强调道儒之不可调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

3郭象、向秀,“名教即自然”。

4裴頠,“崇有论”,针对“贵无论”。四魏晋玄学清谈玄学产生于士大夫的日常谈论之中。魏晋清谈是由汉末清议演变而来的。西晋清谈发展的玄学理论,东晋清谈的特点则是与佛教结合,佛理与玄理的融合。五胡、汉融合北方由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1匈奴:刘渊,308年称帝,后汉刘耀,318年建立前赵

2鲜卑:慕容部,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拓跋部,386年道武帝改国号为魏

3氐族:苻健,352年称帝,前秦吕光,396年健后凉五胡、汉融合

4羌族:姚苌,386年健后秦

5羯族:石勒,330年称帝,后赵汉化例:石勒,苻坚,北魏途径:由胡人统治者采用汉族统治的组织形式,推进汉化;由迁入内地的胡人与汉人杂居,潜移默化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五胡、汉融合隋唐时期隋,文武兼治唐,羁縻政策六佛教华化与三教合一佛教华化

1佛教的译传:佛图澄、鸠摩罗什

2佛教宗派:宗派的出现,标志了中国佛教的彻底成熟。天台宗: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智顗,《法华经》

法相唯识宗:玄奘。重视“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唯识无境”。华严宗:法藏

六佛教华化与三教合一禅宗:慧能,顿悟。强调“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政教关系也比较紧张。出现了三次“法难”(三“武帝”灭佛)。六佛教华化与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1道教的发展魏晋时期,形成“神仙道教”,天师道逐渐在上层士大夫中间流传。此时期的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本”,练药。代表人物:葛洪,全面总结了自战国秦汉以来的神仙信仰及各种方术,在中国道教史上首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抱朴子》六佛教华化与三教合一南北朝时期,中国道教,经过北魏寇谦之、南朝陶弘景等人的努力,制作了大量道教经典,形成了可以和佛教相抗衡的“宫观道教”。

2儒学:唐高宗永徽四年(653),《五经正义》颁行天下。

3三教合一七南北文化南方重玄学,北方发展经学文学建安文学,东晋南朝诗歌,南北朝民歌(二)隋唐盛世

一概况隋,公元581年,杨坚称帝,都长安,建元开皇。605年,杨广即位。(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营建东都洛阳,修大运河等)唐,公元618年,李渊称帝。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开元之治(公元713年-741年)“关陇士族”兴起,武则天称帝,打击关陇士族二科举制度

隋唐科举制度,是一种以“投牒自进”为主要特征的,以试艺优劣作为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选官制度。(“投牒自进”,科举考试的报名方式。)

1参加考试的举子来源:生徒和乡贡。

2意义:科举制度的“重才”,促使门阀制度解体。二科举制度学校教育的发展

1隋,中央设国子寺,下分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书学;律学,属大理寺。

2唐,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广文馆等。

3地方私学、村学逐渐兴盛。三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宋代诗论家严羽曾用“盛唐气象”来称赞唐代开元前后的诗歌。现引申为描述唐代文化在繁荣时期的精神面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政治经济措施,促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交流,使得唐代文化蓬勃发展。)表现:物质文明领域、精神文明领域。尤其是盛唐士人的精神面貌。(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理想恢弘。)四文学、科技、艺术唐诗

1初唐:“初唐四杰”。此时期的作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积极地人生理想,风格刚健质朴,感情昂扬激越。

2盛唐:盛唐诗歌最鲜明地体现了唐代士人开朗、蓬勃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盛唐诗歌善于创造意境,兴象浑伦,情深意长。

3中唐:“元白诗派”,“韩孟诗派”。此时期的诗歌创作要求用诗歌来反映社会的复杂矛盾和不合理的现象。在艺术上,他们追求以平易通俗的语气来表达丰富的感情。

4晚唐:晚唐诗歌侧重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有浓厚的感伤情绪,但在艺术上有鲜明的创新精神。四文学、科技、艺术艺术

1乐舞:音乐机构,隋“太乐署”、“清商署”、“鼓吹署”,唐增加“教坊使”。

2书画:a书法。三国时,隶书向楷书演化。东晋,书法空前繁荣,楷书和草书到魏晋已经成熟。“两王”唐,楷书成就最为突出。

b绘画。宗教绘画开始兴起,“壁画”。四文学、科技、艺术科技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农学史书“唐修八史”五中外交流魏晋南北朝朝鲜半岛(佛教的传播)、日本、西域、印度半岛。(粟特文化,北齐墓葬)隋唐时期

1隋,设立鸿胪寺,四方馆。东亚(新罗和日本派遣使者、留学生入隋)、西域(派裴矩经营西域)。

2唐,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羁縻府州。东亚,出兵消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统一半岛,唐建安东都护府。人员交流:玄奘赴印度求法,鉴真东渡。外来宗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外来科技、艺术:天文、医学、乐舞等文化对外传播:佛教、儒学

第六、七章近古文化的定型及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一唐中叶的文化转折历史背景

1均田制破产。税制改制,两税法的实行(内容、意义)。

2商业革命。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一唐中叶的文化转折儒家的道统思想韩愈改革与复兴儒学,攘斥佛、老,“古文运动”(《原道》《原性》);李翱援佛入儒,“复性说”二理学北宋

1先驱:“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

2奠基者:周敦颐、张载。周敦颐《太极图·易说》有明显的儒道糅合的特点。张载,以“气”为宇宙本体,提出“立天理,灭人欲”。

3体系形成:程颢(明道先生)、程颐(伊川先生)。思想核心“天理论”。《伊川易传》系统地阐述了程颐的理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史理学形成的标志。

4象数派:邵雍,《皇极经世书》。二理学南宋

1朱熹,思想核心“天理论”。认识论核心“格物致知论”。

2张栻,湖湘学派。

3吕祖谦,金华学派。

4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心即理”。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方法论,修养个人道德。三文化的雅化宋诗、宋词

1宋诗(1)沿袭期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赵恒朝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2)复古期宋仁宗赵祯时﹐欧阳修﹑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9~1048)等青年文学家﹐主张大量创作以反映国计民生为传统的古体诗﹐以配合当时的政治改革运动。(3)革新期

11世纪后半期﹐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宋诗创作形成第一个高峰期。(4)凝定期黄庭坚(5)中兴期南宋前期﹐抗敌﹑北伐成为诗人表现的重大主题﹐爱国诗的大量涌现﹐使宋诗在这方面成为超越前代并给後世以莫大影响的典范﹐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陆游、杨万里等。(6)飘零期文天祥

三文化的雅化2宋词

(1)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主要特点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三文化的雅化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主要特点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绘画,“文人画”书院,兴学运动四俗文化的展开原因:土地流动;科举制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表现五文官政治的确立科举制:州试、省试、殿试编书:四大类书,《资治通鉴》士大夫文官政治六辽、夏、金的发展辽: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二元化政治体制,“南面官、北面官”西夏:1031年,元昊继位。1038年,建大夏。一面采择宋制建立职官制度,一面又立党项官。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金。设勃极烈制和猛安谋克制。大规模民族迁徙。七元代推行汉法,学习儒学,举办科举中西文化交流

1陆路交通,移民。三次西征,形成了“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2外来人员。西方国家及罗马教廷派遣使节。(马可·波罗)

3外来文明:棉花、科技(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工艺技术、外来艺术(建筑、音乐)、外来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七元代元曲

1散曲

2杂剧,中国真正戏剧的开端,“元曲四大家”。歌唱部分由套曲组成,每一套曲称为一折,每出杂剧有四折,每折由一人独唱。角色,“末、旦、净、杂”。七元代科技成就

三大文明的西传第八章晚期帝国文化一古典文化的集成《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现存的最大一部类书。雍正三年(1725年)定稿,次年以铜活字排印,六年印成。其书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

一古典文化的集成《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二极端皇权与文化专制科举制

1明:科目繁多,程序复杂,大致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2清:程序较明复杂

3明清两代科举都以八股文取士。文字狱文字狱是指从文章、诗词或书籍中摘取字句,通过望文生义、猜谜测字等方式,以罗织罪名或寻取罪证,并据以判罪。乾隆末年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把从文字中罗织罪名称为“文字之狱”,嘉庆以后一般简称文字狱。三理学的嬗变明初是朱学的统治时期。明中叶是王学崛起和传播阶段,程朱理学日趋式微。陈献章,“以自然为宗”,提倡“静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和王学共同构成明代心学的主要内容。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称“阳明先生”。据《明儒学案》分析,其学以龙场悟道为界限,分前三变(“泛滥于词章”、“遍读考亭遗书”、“出入佛考”)和后三变(“以默坐澄心为学的”、“专提致良知三字”、“所编益熟,所得益化”)。其心学思想的主要论题有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理学的嬗变李贽,反对以孔子为家法,反对纲常名教。四启蒙思想与乾嘉学派启蒙思想

1顾炎武:反对空谈,倡导实学。

2黄宗羲: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

3王夫之:批判王守仁和朱熹。乾嘉学派

1清代考据学,继承了以考据和文字、训诂见长的汉代经古文字的传统,又称汉学;以其学风朴实,亦称朴学;考据学在乾嘉时最盛,故称乾嘉考据学。四启蒙思想与乾嘉学派兴起原因:首先,考据学是对王阳明心学的反动。其次,清政府在政治上的高压政策。再次,统治阶层的倡导和鼓励。最后,清初顾、黄、王等学者批判王氏的心学,倡导经世之学,继承宋、元、明考据学的传统,致力于经史考证,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分派

1吴派:擅长经、史,表现出博祥的特点,宗汉而近于佞汉。惠栋,《古文尚书考》;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四启蒙思想与乾嘉学派

2皖派:擅长经、子、小学,表现出专精的特点,不佞汉,宗古求是。戴震,《大戴礼记》、《声韵考》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王引之,《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等。

3浙东派:以史学为主。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崔述,《考信录》。五耶稣会士来华及东西文化交流利玛窦:传播天主教和西学,顺应中国礼俗,把传教和儒学相结合。(徐光启、李之藻)编译书籍:《几何原本》前六卷,《同文算指》,《坤舆万国全图》,《崇祯历书》,医学书籍等六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

1、1405-1407;2、1407-1409;3、1409-1411;4、1413-1415;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