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定义分析_第1页
植物造景定义分析_第2页
植物造景定义分析_第3页
植物造景定义分析_第4页
植物造景定义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字面上来理解,“配”提示植物是形成园林总体面貌的要素之一,还要与其他造园要素共同配合、协调成景;“置”有设计、安排之意,“植”可体现植物的生命力,强调栽植位置;相对而言,“配置”比“配植”含义更广,故在专业书籍中的出现概率也较高(朱钧珍,2003)。一些学者也尝试对“植物配置”作比较全面的阐述:主要指利用植物材料结合造园的其他题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建各式的园林景色以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李淑凤,1995)。种植设计”是相对于园林建设程序上的总体规划、竖向设计、建筑设计等而提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胡长龙,2002)。种植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的专项设计,强调的是在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植物种类与栽植位置等的确定,它对园林扩初设计或园林施工等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苏雪痕,1994)。故植物造景应侧重表现植物的美学特性、空间特性,并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价值。从以上分析可知,植物配置讲究与其他要素间的搭配与组合;植物配植、种植设计是设计到施工的桥梁,是实际工作的依据;植物造景则侧重于植物的美学特性与景观效果。就本文而言,植物造景应该理解为:“应用植物材料,在生态、科学的指导下,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以植物为主体,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丰富内涵的景观综合体。”2.植物造景的研究现状植物造景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植物观赏特性,设计原则,栽植方式,生态效应等。长期以来,植物造景的研究被动的停留在定性阶段,所得到的结论也多侧重于配置的原则。随着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边缘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的定量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研究领域的尝试外,在空间构成功能、植物景观评价、生态效应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拓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2.1植物观赏特性的研究植物的体量、外形、色彩、质感等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面(王淑芬,苏雪痕,1995;李端杰,2004)。2.1.1体量植物体量是景观构成的骨架,而植物的其它特性为其提供细节。它的大小和高度在视觉上的变化特征最为明显。因此,既定的空间中,植物的大小应成为种植设计中首先考虑的观赏特性,其它特性都要服从植物大小(李端杰,2004)。2.1.2外形单株或群体植物的外形,是从植物整体形态与生长习性来考虑的大致外部轮廓。虽然其观赏特性不如其大小特征明显,但在植物的构图与布局上影响着统一性与多样性。常见的基本类型有:圆锥型、圆柱型、圆球型、卵圆型、倒卵型、垂直型、葡旬型等(陈有民,1997)。2.1.3色彩在植物的体量、形态之后,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性便是色彩。植物色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骨干,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比较早。在《花镜》中就有对植物色彩美的欣赏:“榴之红,葵之灿,宜粉壁绿窗;夜月晓风,时闻异香,拂尘尾以消长夏。……至于芦花飘雪,枫叶飘月一,宜重楼远眺。棣棠丛金,蔷薇障锦,宜云屏高架(陈误子,清)。”现在人们对植物色彩的研究除了对常见品种观赏部位的颜色进行分类总结,指导设计外,还结合色彩的心理感觉、空气透视与色消失等相关理论,研究植物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植物色彩足以影响设计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各空间的情调和感受,它与植物的其它视觉特点一样,可以相互配合协调使用,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作用(孙筱祥,1981:余树勋,1998;李端杰,2004)。2.1.4质感质感是植物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能引起丰富的心理感受。在拓展植物景观设计思路,将植物作为一种“材料”进行认识与研究中,质感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植物质感是植物材料可见或可触的表面性质,如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植物质感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因素,即植物的叶片、小枝、茎干的大小、形状及排列,叶表面粗糙度、叶缘形态、树皮的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等;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植物的被观赏距离,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质感等因素。根据植物自然质感以及予以的不同感受,可大致分为3类:粗质型、中粗型及细质型(王淑芬,苏雪痕,1995;胡江等,2004)。2.2植物造景原则的研究

我国对植物造景的重视由来已久,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不仅具有遮荫、美化等功能,文人士大夫们常常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在其中,使得植物也有人的情操。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既是造园的素材,也是观景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常常以周围植物命名,以体现景的特点与意境,如苏州园林中就有看松读画轩、小山丛桂轩、翠玲珑、远香堂、嘉实亭、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松风亭等。此外,植物的季节变化也构成园林四季的不同景色,丰富了园景(张兰,2004)。而随着公园的出现,现代园林对于植物造景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和提高,美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促进了植物造景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原则得以深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杜鹃……性最喜阴,而恶肥,……置之树阴之下,则叶青翠可观”、“院广堪梧,堤弯宜柳”、“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贫石,最厌编屏”(陈误子,清)。“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计成,明)。“山松宜植土岗之上”、“柳须临池种之”(文震亨,明)等,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否则,“有佳卉而无位置,尤玉堂之列牧竖”(陈误子,清)。我国古典园林中关于植物的传统栽植模式的记载,如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反映当时在实践中对植物生态习性与应用己有所总结。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人们对自身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舒适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利用植物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绿视率成为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易于管理,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在具体应用中,就是要符合适地适树的要求,保证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徐永荣,1997)。2.2.2艺术原则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从其表现形式发挥园林立意的传统风格及特色来看,又是一门艺术学科,涉及到建筑艺术、诗词小说、绘画音乐、雕塑工艺……而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对于园林植物景观欣赏与创造的影响尤为明显(朱钧珍,2003)。中国传统造园极为重视植物的文化内涵,将植物性格拟人化,进行比德赏颂,体现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如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周茂叔“莲,花中之君子者也”,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