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4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4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4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4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第七章狂人徐渭

**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浙江山阴人。仕途、家庭两不幸,一生坎坷。家庭:出生百天,父亲亡故;年约十岁,嫡母赶走生母;十四岁,嫡母病故;二十六岁,爱妻病逝;一场诉讼,遗产尽空。仕途:才名少著,却科场失利;得胡宗宪赏识,而胡下狱死;结果:猜而妒(疑妻杀妻);生前名不出乡里;胸有一腔悲愤不平之气。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和戏剧等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曾自称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所创作的《四声猿》被誉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是明代杂剧的代表作,促进了其后杂剧创作的繁荣。一、《四声猿》的创作时间与命名《四声猿》是一组杂剧,包括《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和《女状元辞凰得凤》4部短戏。《狂鼓史》和《翠乡梦》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尽情戏耍《雌木兰》和《女状元》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创作的时间应在嘉靖三十七年前完成,顺序大致如上。《四声猿》所包含的故事无不是人间至奇至怪之事。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一方面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感慨;一方面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借剧本作中夜长啸。其中,《狂鼓史》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在明中期包括传奇在内的戏剧中,徐渭的杂剧《四声猿》是彻底摆脱封建说教的迂腐,闪耀着新的思想光彩的杰作。《雌木兰》和《女状元》都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黄崇嘏考取状元,为官精干。这两种剧都突出了女子的才能,“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子汉”,“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提出针锋相对的挑战。而且,剧中写木兰从军,只为了怜惜老父;崇嘏赴考,不过是不肯受穷,全出于平常的人情。在《女状元》中,还对科举制度大加嘲讽调侃。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格。而另两种剧,思想锋芒更为尖锐。《翠乡梦》捏合了传说中红莲和柳翠的故事,又借禅宗思想来表达对禁欲主义的厌恶和批判。剧中写高僧玉通苦修数十年难成正果,却在一夕之间就被妓女红莲破了色戒;他的后身化为柳翠,沦落风尘,却一经点明,立时顿悟成佛。剧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禁欲的手段,决不可能达到道德完善,而且这种戒律脆弱不堪一击;倒是经历过人世的沉沦,反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所以高僧不能成佛,妓女却能成佛。虽然说的是禅宗哲理,实际上具有很强烈的世俗性。玉通破戒以后同红莲有一段对话,红莲作为情欲的象征力量,表现得恣悍泼辣,而玉通的自我辩解,却显得苍白无力,十分可怜。这里写出了禁欲主义的虚伪和困窘。二、阳明心学与徐渭的创作思想徐渭生活在阳明心学盛行的关键时期,出生在阳明心学的发源地,对他影响很大的两位老师又都是王阳明的弟子,因此他在哲学思想上与阳明心学颇多联系。阳明心学对徐渭及其创作的影响表现在:(1)对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戏曲理论上体现为将禅悟引进了戏曲评论;在创作上体现为《翠乡梦》破戒点化的佛教题材、大量偈(jì)语的运用等。(2)讲求良知。所谓“良知”,是指没有受到污染之心,即道心、天理,即忠、孝、信、仁的道德。在创作中体现为对抒情的“度”的把握,在奇情奇事中,仍时时顾及道德的层面。尤其是《四声猿》,在奇情奇事中,仍时时顾及道德的层面。(3)崇尚情之真,在创作中体现为《四声猿》中处处流露的“真性情”,以及剧本长度、音律等的随心所欲。如《四声猿》中处处流露出“真性情”,在形式上的不拘格式,剧本的长度随情之所至、音律上也随心所欲。三、《狂鼓史》分析1、内容:《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但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因此可以直骂到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之事,更为痛快淋漓。“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袁宏道《徐文长传》)的社会实体。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2、艺术:(1)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不仅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还借判官的安排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能够更酣畅地舒愤。同时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显得更加痛快淋漓。(2)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徐渭在剧坛上的影响

徐渭在明代剧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具一格的气势。他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他对所谓的正统和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讽。嬉笑怒骂,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他又精通声律,其《女状元》杂剧完全用南曲,也具备开创意义。徐渭之后的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代杂剧完成了它的蜕变,杂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第八章隆庆至明末的杂剧创作王骥德与吕天成王衡徐复祚沈自徵**孟称舜与卓人月**一、王骥德:字伯良,号方诸生,浙江绍兴人。著名杂剧作家徐渭的学生,杂剧作品有《男王后》、《离魂》、《救友》等5种。《男王后》写江南人陈子高因为容貌美丽,被改换女装,立为王后,反映了晚明世风的放荡以及晚明文人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的特点。他的杂剧反映了晚明文人的价值观念: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受。二、吕天成(1580--1618):字勤之,号棘津,今存杂剧《齐东绝倒》。《齐东绝倒》写舜父瞽瞍仗势杀人,皋陶搜捕瞽瞍,而舜却背着父亲逃去海滨的故事,借着对古圣先贤的戏谑嘲弄,表现了晚明人思维的活跃与敏锐,以及他们对传统的反思与挑战.《齐东绝倒》把讥讽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圣君”尧、舜,全剧充满了戏谑气氛。但戏谑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戏谑的背后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谑浪中包含着借古讽今。吕天成敢于写这样敏感的题材,冒犯君王的虎威,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艺术成就:剧本在形式上基本采用传奇的体制:开场末念西江月一阕并九言四句;结尾用六言四句下场诗;全剧四出,俱用南北合套,生唱北曲,他人唱南曲;剧本语言风趣幽默,用典生动自然。三、王衡:字辰玉,今存杂剧三种:《郁轮袍》、《真傀儡》和《没奈何》《郁轮袍》通过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反思,表达了要在科考之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对科举考试进行了嘲讽;《真傀儡》对社会提出针砭和嘲讽,感叹世事的冷暖,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冷峻观察、对人生的超然姿态;《没奈何》剧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是他内心苦闷、悲哀的流露总之,他的三个剧本无一不体现他对世事的观察、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的感慨。体现了明代杂剧的文人色彩,以及借杂剧寓意的创作追求。四、徐复祚(zuò)的戏曲作品有《红梨记》等四种传奇和《一文钱》杂剧。《一文钱》写了一个吝啬鬼卢至的故事,剧中通过帝释对卢至的点化以及帝释和释迦的宣讲佛法,使剧本带上了浓重的佛教色彩,全剧六出,前五出为南曲,后一出用北曲。剧中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塑造了一为吝啬鬼的典型形象,体现了明杂剧的戏谑手法。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了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五.沈自徴**:字君庸,沈璟之侄。著有杂剧《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合称“渔阳三弄”,沈自徵亦因此被称为渔阳先生。他是明代杂剧史上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和孟称舜合称为“北曲之最”。《鞭歌妓》写张建封怀才不遇,流落江湖。尚书裴宽邀至船上,设宴共饮。又将一船金帛、奴婢赠与,张建封受之,以主人身份招待裴尚书,并鞭打出言不逊的歌妓。剧中落拓不羁、愤世嫉俗的张建封就是作者自己的写写照。剧本以细酸扮张建封唱北曲,曲辞写得洒脱、慷慨。《簪花髻》写杨慎的故事。杨慎是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辛未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嘉靖初年,杨廷和为首辅,因议大礼不合,致仕归。杨慎亦两上议大礼疏,率群臣撼奉天门大哭,一再被廷杖,谪云南永昌卫三十余年。杨慎怀才不遇,生活放诞,醉酒后梳髻簪花、游行城市。此剧是以杨慎自比,抒写内心的痛苦,更是与杨慎惺惺相惜。《霸亭秋》写杜默落第,痛哭于项王庙,泥人亦为之落泪。曲词在《簪花髻》、《鞭歌妓》的淋漓、大气之外,更流露出浓浓的激愤之情。“渔阳三弄”是沈自徵的代表作。三个剧本借三个放浪不羁、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体现了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与追求,在中国戏剧史上堪称佳作。《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三剧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张建封、杨慎、杜默,无论是放浪不羁,还是怀才不遇,在他们的心灵躁动中都体现了对个性、自我的关注与追求。六、孟称舜与卓人月**1、孟称舜、卓人月的戏剧理论孟称舜的戏剧理论主要是关于雄爽、婉丽的戏曲风格的。孟称舜对雄爽、婉丽的表述,是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表现两方面入手的。在情感表达上,他要求“尽情”,认为婉丽要“惆怅得尽情”,而雄爽要“痛快尽情”。在语言上,孟称舜认为婉丽之作,要“语语淹润”、“语语婉隽”,要“怨而不怒”;而雄爽之作要“语语爽健”、“语语雄快”、“语语沉郁顿挫”,要“苍凉慷慨”。而卓珂月在戏剧理论上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有关悲剧的论述和对戏曲的教育作用的认识上,代表性著作就是他的《新西厢序》。2、孟称舜《桃源三访》孟称舜《桃源三访》是根据唐代孟棨《本事诗》中崔护谒浆的故事敷衍而成的,是他婉丽风格的代表作。《桃源三访》艺术特色体现为:(1)惆怅地尽情:用大段的抒情独唱构成剧本的主体,充分发挥思念之情。剧中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力求曲尽其情,一方面注意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另一方面则是曲辞刻画的细腻深入。(2)“语语淹润”、“语语婉隽”:《桃源三访》的曲辞优美雅致,这不仅来自工丽的语言,也来自平实的语言。其中化用了很多前人的名句,使读者能够在浮想联翩中更深刻的体会人物的感情,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性。3、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作《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孟、卓两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叹。但在对这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仍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孟称舜更关注的是唐寅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依倚”。唐伯虎虽才高沦落,但却免去了从政之苦。由此看来,卓珂月更突出了与仕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但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唐伯虎笑傲,中亦有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几遍忧煎,始能成功。在这个剧本中,卓人月由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不但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他对人生死生悲欢的认识。问题1、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阐述)2、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阐述)3、试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价值。(阐述)4、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阐述)5、析徐渭的《狂鼓史》。(阐述)6、谈谈阳明心学对徐渭戏曲创作的影响。(阐述)7、析沈自徵的《渔阳三弄》(阐述)8、联系其理论主张,分析孟称舜《桃源三访》对爱情的刻画。(阐述)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

朱有燉对儒、释、道三教均抱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三教的肯定中,儒教仍是最基本的。作为皇室的一员,虽有政治上的倾轧,但对政权的维护则是至为重要的。加之朱有燉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故而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扬、关注,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贯穿了朱有燉的剧作。尤其是那些表彰贞节忠顺的作品。

《曲江池》是朱有燉改编石君宝作品而成,原因是因为朱有燉觉得石君宝原作在思想教育作用上有所欠缺,才重新创作《曲江池》剧本的。在改编中,朱有燉沿袭了元杂剧所确立的歌颂李郑忠贞爱情的主题,故事的发展脉络与元杂剧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共同指向是对道德操守的关注。比如郑元和初见李亚仙便郑重提出娶李亚仙的要求,使郑元和的形象比元杂剧在道德方面更提高了一步;李亚仙是一个有仁有义、容德兼备的忠贞女性,她对鸨母设计的“倒宅计”毫不知情;作品还借刘员外的角色写出嫖妓的下场,借郑元和与几个乞儿的口说明酒色财气的罪恶;结尾的父子相认、以礼迎娶也强调了“岂可有绝”的父子天性。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1)语言朴素生动,并能因情节人物的不同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

(2)对元杂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探子报告等)的纯熟运用;

(3)对元杂剧独唱体制的突破,增加了双唱、众唱、接唱等多种方式。

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价值。

形式上: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开启了明代短剧的创作。

内容上:(1)寓言作品的创作,如康海的《中山狼》;(2)对个人感受的关注,如王九思的《沽酒游春》;(3)对道德的重视,如康海的《王兰卿真烈传》。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作《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

孟、卓两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叹。

但在对这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仍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孟称舜关注的是唐寅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依倚”。唐伯虎虽才高沦落,但却免去了从政之苦,由此看来,卓人月更突出了与仕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但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唐伯虎笑傲中亦有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几遍忧煎,始能成功。在这个剧本中,卓人月由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不但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他对人生死生悲欢的认识。析徐渭的《狂鼓史》。

(1)徐渭的《狂鼓史》采用了历史题材中的祢衡击鼓骂曹操的素材,但是将地点移到了阴间,俗称“阴骂曹”。写曹操是地狱的罪犯,祢衡是将要被上帝征用的修文郎,判官请祢衡和曹操当面,重演旧日骂座的一幕。一方面,由于是事后文章,所以将能够列举的曹操的劣迹都数落出来,“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骂得更加痛快淋漓;另一方面,借助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因果报应的不爽,而且把观众对祢衡和曹操的冲突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祢衡的身上,使祢衡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2)徐渭借祢衡的形象,完成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的设计。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借狂发愤的祢衡正是徐渭的化身。祢衡最终被上帝请去做修文郎,也是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所以剧中的曲词,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

(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谈谈阳明心学对徐渭戏曲创作的影响。

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不仅是人身的主宰,而且是宇宙的本体。对于情,则教人循其良知,顺其自然。这些思想直接开启了文学创作中对真情、个性的追求。阳明心学对徐渭及其创作的影响表现在:

(1)尊重儒学的同时,对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戏曲理论上体现为将禅悟引进了戏曲评论;在创作上体现为《翠乡梦》破戒点化的佛教题材、大量偈语的运用等。

(2)讲求良知。良知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