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_第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_第2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_第3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_第4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1好山好水好地方

2富饶的地方

3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第二单元爰护我们的家园

4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5节约水和电

6爱惜每一张纸

第三单元我进步,我快乐

7我比以前做得好

8向别人学习

9和诚实交朋友

10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11夏天到了

12清凉一夏

13开开心心过暑假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

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

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

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思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单元

并没有直接出现“家乡”一词,而是用“我们生活的地方”作为单元的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安排了“好山好水好地方”“富饶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三个

主题。

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再到名胜古迹,展现了家乡的各种面貌;从家乡的特产

到特色小吃,展现了家乡丰富的物产;从眼里看到的家乡变化到展望家乡的未来,展现了人们

生活的变化。达些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会从这些浅显的、熟悉的场景中了解并认识

自己的家乡,形成对家乡的热爱。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调“家乡”的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人手,了解

家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课时安排

单元建议总课时:7课时

第1个主题:3课时

第2个主题:2课时

第3个主题:2课时

1好山好水好地方

主题目标

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们这里很美”“留住精彩”“风光名胜故事多”三个主题,六个页面组成。每一个

主题活动两个页面。

在“我们这里很美”的两个页面中,选取了农村和城市各种不同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家乡的

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感受

家乡的美。

“留住精彩”以照片和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做背景,同样涉及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场景,这些照

片既体现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儿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

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风光名胜故事多”这两个页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第一个页面告诉教师可以充分

利用家乡各种不同的事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调查。第二个页面以黄鹤

楼为例,示范家乡名胜古迹故事的学习。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全国影响很大,还有

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气魄,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

时,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取一个例子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

【一、我们这里很美】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

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

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

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

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照片上都有谁啊?

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活动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能否发现与说出

照片中家乡的特点,介绍中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欣赏与喜爱。

活动拓展

分组将搜集到的美景照片或图片进行汇总,以“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为题,办一份

小报。然后将各小组办好的报纸粘贴在墙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参观,还可以组织班级之间的

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

【二、留住精彩】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阅读教科书第4-5页的照片和图片。你是不是觉得照片和图片上的情景很

熟悉呢?仔细观察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学生回答。

3.小结要点:孩子们畅游在美景中,体验着快乐。

4.游戏:快乐直通车。

(I)谈话过渡:你有和照片上的孩子们相似的快乐经历吗?能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吗?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介绍照片中

的景色在哪里,同小伙伴交流自己在那里的快乐经历。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说说自己的快乐经历。

5.请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欢乐瞬间记录下来,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

完成。

活动要求

在“快乐直通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向小伙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快乐经历,

还要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快乐经历。

活动拓展

进行“我生活的地方精彩一刻”摄影作品展示交流活动,或组织学生组成摄影采风团进行拍

照,整理照片在全班发表。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调查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2.教师课前准备家乡风光片及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播放家乡风光片,学生一起欣赏。

3.教师提问:在风光片中你看到了哪些名胜古迹?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要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黄鹤楼。

5.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照片及介绍,思考:为什么要起名叫黄鹤楼呢?

6.说说黄鹤楼的传说。

(1)学生分组,在组内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黄鹤楼传说的资料。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

积极发言。

(2)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讲述黄鹤楼的传说。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伴的讲述做简单的评议。)

(3)教师出示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演变。

(4)全班一起朗读教科书第7页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7.小结要点:除黄鹤楼之外,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许多其他的具有悠久历史与优美传说

的名胜古迹。

活动要求

有关黄鹤楼的传说版本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传说故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

流长,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风光名胜和悠久历史。

活动拓展

制作家乡名胜古迹宣传手页: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名胜古迹,用搜集到的图片或自己拍

摄的照片,配以文字进行介绍,制作成宣传手页,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1.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是本地的名胜古迹。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对家乡名胜古迹的欣赏与热爱。

3.学生在介绍资料时是否积极踊跃,

2富饶的地方

主题目标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

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三个页面组成。

在“家乡的物产”的第一个页面中,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如:煤、茶叶、

农作物、甘蔗等,这只是各地特产的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学生

了解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第二个页面给大家呈现了孩子们讨论当地特产的场景,还展示了许

多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玩具,目的在于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当

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有趣的装饰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特色小吃味道好”这个页面给大家展示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热干面等,这

些小吃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

神。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活用教材,同时应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做好调查。

活动安排:

【一、家乡的物产】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看。

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子: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

么?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椰壳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

编的小动物等。这些装饰品好看吗?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7.评一评: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出自己最喜

欢的小饰品。

活动要求

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常见,

又要有地方特色。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

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3.游戏——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

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动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

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

活动要求

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

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

活动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谱”,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味家庭餐,品

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

3.学生是否会制作一两种具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学生分组制作小吃时,是否表现积极,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3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主题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展望家乡的未来,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建设家乡、为家乡争光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由“我看到的变化”“欢迎你来做客”两个主题活动,四个页面组成。

“我看到的变化”有三个页面。第一个页面从农民搬新家、农村校园装饰一新、公路修进农

村、农民家中安装有线电视四个角度,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第二个页面通过修建超市、儿

童漂亮的房间、学校安装了磁卡电话、城市住宅小区内修建了健身场所四个场景,反映了城市

生活的变化。第三个页面通过将要建体育馆、将要修建大桥两个场景,让学生想象展望家乡未

来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

展。

“欢迎你来做客”的一个页面是一个学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

式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活动安排

一、我看到的变化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各种新旧照片进行对比。

活动过程:

1.教师导人: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2.说一说:阅读教科书第11~12页,说说书中小朋友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

学生回答,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提问过渡: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呢?

4.小组活动:我了解的生活的地方的变化。

学生分组,在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生活地方的新旧照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说说生活

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5.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成员共同发现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变化的内容

写入或将学生提供的新旧照片贴在相应的框中(如下图)。

6.小结要点:我们用眼晴去观察,到处都有变化。我们用心感受,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

越好。

7.畅想未来:你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画一画,写一写。

活动要求

学生搜集的关于生活地方变化的资料可能比较散,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分

类、归纳。

活动拓展

将学生畅想生活地方的未来的作品收集起来,布置成一块展板《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未来蓝

图》。

二、欢迎你来做客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卡通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丹丹(出示卡通木偶)。丹丹来自

很远的地方,对我们这里不熟悉。谁能给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

2.学生分组,共同商议如何给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做介绍,介绍时怎样突出家乡的特点与特色。如:我们生活

的地方有哪些风光名胜和动人传说?我们这里有哪些物产和特色小吃?我们生活的地方从过去

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未来又将是什么样子?

3.展示活动:教师扮演“丹丹”的角色,各小组向“丹丹”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鼓励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评议哪个小组的介绍体现了我们家乡的特点与特色。)

4.,,丹丹,,小结:大家生活的地方真好,真想马上出去玩!我想请我的好朋友也来这里玩,

大家能给她写封信,邀请她来做客吗?

5.写一写:给丹丹的朋友写一封信,向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并邀请她来做客

吧。

6.评一评: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信,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一评,他们这样邀请丹

丹的朋友好不好。

活动要求

为了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人情入境,也可借助课件模拟“丹丹”形象,让学生的介绍以“舟

丹”为对象,进行模拟表演。

活动拓展

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联系手拉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安排学生一对一地结对相互通信,介

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发现与感受到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2.学生能否对生活地方的未来做合理化的想象,是否有创新与独特之处。

3.学生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

4.学生能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

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

初步的统计方法。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人类也不得不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灾难。对学生

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一个对自然界生命漠不关心、对大自然一

山一水随意索取、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决不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有所作为。热爱大自然是儿童

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动物等怀有天然的好感。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地保护

和弘扬,这种天性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经受世俗功利的消极影响,而逐渐受到抑制甚至丧

失。所以教育者应呵护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天性,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

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从小开始逐步养成高尚的环境道德和良好人格。

其实环境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子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

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为此,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取了小学生周围生

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了“爱护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通过爱护环境、节约水

电纸张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采用讲故事、表演、绘画、看图讲述、调查、参观、游

戏等多种形式,将环境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摆在首位,以此来促进环境认知和行为习惯的目标的

达成,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如下几个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初步安排总课时:5课时

第4主题:2课时

第5主题:2课时

第6主题:1课时

4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

2.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身

边的小事人手,以实际行动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第16页组图展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环境,旨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去发掘生活中的

美好环境,体会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愉悦。

第17页活动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旨在引导学生为创设理想的生活环

境而努力。

第18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环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身边的污染向

题。

第19页图展现的是一个“让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

第20页组图展现的是学生“变废为宝”的手工活动,旨在倡导利废利旧的精神,锻炼学生动

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建议

【一、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美好环境,并准备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直观导人:出示一些美好生活环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图片的感受,

如:美、漂亮、好看等,引出主题——美的环境。

2.交流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环境,并

说明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身处其中的感受如何。如:生活在整洁宁静、空气清新、绿树成

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到舒适愉快、精力充沛。

3.小结要点: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我们的心情也好

起来。

4.意愿画:请学生用彩笔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

(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

活动要求

在交流体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环境与

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上:美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美好的环境需要人类的

保护和创设。

活动拓展

选几幅好的意愿画寄给报社,把学生的美好心愿传递给社会各界,呼吁全社会共同创设一

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这儿怎么了?】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身边的一些环境污染情况,并用自己的方式记

录下来。

2.教师课前检查了解一下学生的调查记录情况。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请学生观看教科书第18页的几幅图,思考:“这儿怎么了?”

2.集体讨论:学生讨论教科书第18页的几幅图所揭示的几个常见的环境问题。

3.资料交流:请学生介绍、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身边环境污染的调查记录资料,并

说说自己调查之后的心情和感受。

4.分类分析: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加以分类,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并引导学生尝试分析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

5.小结要点: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可是这一切在很

大程度上又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美好的环境人人喜欢,可是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创

造和维护。

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破坏了环境就必然受到环境的惩罚。

活动拓展

把自己对环保的新认识告诉自己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三、让垃圾回“家”】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关于童话故事《一个邮包》的图片与两个分别写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

垃圾”字样的纸盒。

活动过程

1.作品导入: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童话故事《一个邮包》(林颂英)。

森林里的动物小区环境真幽静,有清亮亮的小河,还有小鸟啾啾叫。狗熊先生把家搬到这

里。

狗熊先生住在浣熊太太的楼上。没事的时候,狗熊就坐在阳台上看风景,听鸟儿们唱歌。

这天,狗熊先生边看风景边有滋有味地嗑瓜子,像天女散花一样,把瓜子壳往楼下扔。第二

天,狗熊先生把酸奶杯子往楼下扔。第三天,狗熊先生又将肉骨头往楼下扔。楼下的浣熊太太

看见院子里的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就把它们捡了起来。

一天,邮递员黄狗先生在楼下喊:“狗熊先生有邮包。”狗熊先生连忙“噎噎噎”地奔下楼

去,取回包裹。回到家,狗熊先生乐呵呵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打开邮包,发邮包里竟然是瓜

子壳、酸奶杯和肉骨头,还附有一张字条:“狗熊先生:请你把它们丢进垃圾箱里。浣熊。”狗

熊先生脸红了,赶忙奔到阳台上,朝着楼下大声喊:“浣熊太太,对不起。狗熊今后一定注意

环境卫生。”

2.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内容。

3.小结要点: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应当让垃圾回自己的“家”。

4.集体讨论:垃圾的“家”在哪儿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5.小结要点: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字纸篓都是垃圾的“家”,应让垃圾呆在自己的

“家”里,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只有垃圾回“家”了,我们的环境才会美丽起来。

6.知识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不同的垃圾也应回不同的“家”。引导学生学习垃

圾分类的知识。

7.游戏活动:让垃圾回“家”。

(1)每位学生分别将两种垃圾写在两张纸条上。

(2)打乱学生的纸条,重新分发,一人两张。

⑶学生将手中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箱。

(4)请两位学生上来检查、评议本次游戏结果。

(5)可视时间情况反复游戏。

(6)小结要点:垃圾进入不同的家,有利于人们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活动要求

注意关于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的处理,可酌情介绍一些简单的知识,不要讲得太深。

活动拓展

1.给学生提供一些捡拾垃圾的工具,如塑料手套、小桶、火钳等,让学生把校园里还没

有回“家”的垃圾送回“家”。

2.“变废为宝”巧手大赛。

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物做一件手工作品,参加班级的“变废为宝”巧手大赛。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2.学生是否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养成垃圾人箱的好习惯。

4.学生是否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简单知识。

5.学生是否具有利废利旧的意识,是否在生活中乐于动手动脑、利废利旧。

6.学生是否能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能否积极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

事。

5节约水和电

主题目标

1.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水电资源的宝贵。

2.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知道水是来之不易的。

3.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科书分析:

本主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水电的宝贵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学生节约水

电。

第21页组图展现的是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为下一步的对比埋下伏笔。

第22页上表格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悬殊明显的比较,了解水资源的宝贵。下

照片展现的是缺水带来的严重后果,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第23页组图展现的是水在生活中的种种用途,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

系。

第24页组图展现的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设想停水一天将要发生的

事,从而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水。

第25页组图以童话故事的方式生动再现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来

水复杂的生产过程,引出下个话题——节约用水。

第26页上图以“水龙头,不要哭”的漫画方式提出了自来水滴漏现象,以形象的方法使学生

了解到水滴漏也是不容忽视的水浪费现象,教育学生注意关紧水龙头。下面两幅图展示的学生

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第27页组图展现的是各种家用电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28页组图展现的是电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

步的重大贡献。

第29页组图呈现的是生活中节约用电的几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

节约用电的问题。

活动建议

【一、宝贵的水】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地球上水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猜一猜教科书第21页的谜语(水)。

2.资料交流:“你还在哪儿见过水?”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资料。

(评议学生寻找资料的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

3.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

4.分析比较:结合教科书第22页的比例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人类能利用的水与地

球总水量的悬殊巨大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让学生了解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

严重缺水。

5.小结要点:地球上的水很多,且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人们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很少。

活动要求

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国家和地方缺水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不过

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宝贵,还是应当从学生自身的经历着手。

【二、水有什么用】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生活中的用水。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水有什么用?

2.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谈谈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3.小结要点:生活离不开水。

活动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切实体会到水的重要。

【三、停水那天……】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停水通知”一份,以及情境表演的相关道具。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出示“停水通知”,创设情境——将要停水一天。

2.即兴表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设想这一天会发生的事,并自由组合表演。

3.小结评议:评议游戏活动,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活动要求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表演,评议重点是学生能否抓住停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

便。

【四、爱惜每一滴水】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或者请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来做介绍(酌情而定);将

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录制成磁带;准备一枚国家节水标志。

活动过程

1.设疑导人: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自己来的吗?让我们来听听小水滴自己是怎么说

的吧。

2.故事欣赏:听录音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3.集体讨论:学生讨论录音内容,教师可结合课前的参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来水的

生产过程。

4.小结要点:自来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它。

5.看教科书第26页上图讲述。

(1)提出看图讲述的要求,教师提问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水龙头为什么流泪?东东是怎

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2)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结要点:不要小瞧这种滴漏现象,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

很可观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东东学习,别让水龙头“滴答流泪”。

6.集体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评议各类行为,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7.知识讲解: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并介绍。

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

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

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