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9 世界近代经济教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9 世界近代经济教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9 世界近代经济教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9 世界近代经济教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9 世界近代经济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常备考纲】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

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从经济角度看待世界近代史上的改革:背景、措施、意义)(1)

欧洲的宗教改革。(2)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4)日本明治维新。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经济思想与政策)(1)欧美资产阶

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2)“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凯末尔)。

(3)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

【热点考点重点】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整

体世界)开始产生。(2)从封建殖民(西班牙、葡萄牙)到资本主义殖民(荷兰、法国、英国等国)。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2)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

仑)。(2)“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凯末尔)。

【热点考点重组】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从经济角度看待世界近代史上的改革:背景、措施、意义)

(1)欧洲的宗教改革:①经济背景:封建剥削;经济利益争夺;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

经济措施: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中明显适合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③经济意义:适应资产

阶级需要,夺取了大量教会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①经济背景:全埃及盛行包税制,统治者一味剥削人民,忽视保障

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②经济措施:农业;工业;对外贸易。③经济意义:建立了近代工业,客观

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俄国农奴制改革:①经济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

后于西欧诸国。②经济措施:农奴可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必须交纳赎金。③经济意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商品生产);俄国经济近代化(工业革命、能源、

交通、农村中资本主义成分增长)。

(4)日本明治维新:①经济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幕府统治崩溃的根本原因、明治维新的

物质基础);佩里叩关在经济上的影响(危害、促进)。②经济措施:殖产兴业(大力创办官营企业

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经济意义:日本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水平、局限与影响。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经济思想与政策)

(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

①克伦威尔:对外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打击复辟势力,并使大批军官以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

大片土地;颁布《航海条例》,打败海上主要竞争对手荷兰;与西、葡等国签订有利于英国海外利

益的商约。

②华盛顿:维农山庄的主人;1787年美国宪法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促进。

③拿破仑: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2)“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凯末尔)。

①甘地:抵制英货;“食盐进军”;鼓励家庭手工纺织。

②凯末尔(改革):A.经济措施:以苏俄为师,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颁布了发展工商业的法令。

B.经济意义、局限:为土耳其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

①马克思:他的《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

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

然胜利。

②恩格斯:出身于纺织厂主;在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一家度过艰难生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指导第二国际的合法的经济斗争。

【热点高考真题】

01.(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

02.(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1.^1IKQffIF5:图8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

03.(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

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04.(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

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

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05.(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0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

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07.(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

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08.(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

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

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

09.(2011年全国卷文综18)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

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0.(2011年全国卷文综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

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11.(2011年北京市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145%,地租涨幅远低

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2011年山东省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1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

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15.(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

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16.(2011年上海市文综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

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

17.(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

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

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

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

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

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

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

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

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

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

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一一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18.(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

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

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

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法琅彩铜器、大理石

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

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

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

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

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

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

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主题时间主题

1933年一个世纪的进步1982年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通过竞争获得和平1984年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85年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明日新世界1990年人类与自然

1958年科学、文明和人性1998年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太空时代的人类2000年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通过理解走向和平2005年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人类的进步与和谐2010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无污染的进步2015年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

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

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

19.(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

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

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度《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

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5分)

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

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分)

材料三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

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

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一—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

果?(6分)

20.(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

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

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

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

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

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

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21.(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3)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

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

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

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

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

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

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

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22.(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3—(1))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

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

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厘、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

的直接影响。(6分)

2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

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

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

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

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

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

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一一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这种变化

的原因。(5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

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

24.(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9)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1)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请比较两者经济思想的异同。

(8分)

25.(2010年福建卷文综41题选作题C题)【选修4一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

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

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一一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

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一一摘自马克在《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

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

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一一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热点模拟练习】

01.《世界历史》解说词中写道:“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高度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它们分别

是英文黄金(Gold)、上帝(God)和荣誉(Glory)的首写字母。”材料所说的“地理大发现的动机”

①向往和追求黄金②传播天主教③抢占殖民地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0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

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

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0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这一转移对荷兰的

影响不包括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成立荷兰共和国B.航运业占据压倒性优势,控制东西方商路

C.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D.形成了荷兰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04.中新网于2011年6月30日以“菲律宾境内出现新物种”为题报道“一支由35名美国和菲律

宾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在菲律宾境内发现200多种新型海洋无脊椎动物、11种鱼类和至少40种蜘

蛛”。如果我们以“物种及物种交流”为主题进行探究的话,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

流最早可以追溯到

A.中国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B.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交流

C.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各大洲更加紧密的联系D.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生物技术的发展

05.“历史宽恕了他,因为在玉米中保藏着大量的财富……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有的黄金。”“他”

作出的主要贡献是

A.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B.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C.组建贸易公司,促进贸易发展D.带回香料,丰富欧洲人的生活

0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

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07.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在为美洲的殖民地进行宣传时这样写道:他们将得到的是有关我们宗教

信仰的知识,而我们将得到的是这一地区所拥有的那种财富。下列关于殖民扩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伴随着文化侵略B.有利于殖民国家资本积累

C.给殖民地带来灾难D.反映了两者的平等交流

08.1550年前后,墨西哥提供了世界用银总量的1/3,秘鲁银产量占世界产银总量的1/2。18世纪

末,哥伦比亚和巴西生产的宝石占世界产量的90虬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矿产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美洲贵重矿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C.殖民者对美洲进行掠夺性开采D.工业革命前美洲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

09.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

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

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

A.18世纪的英国B.17世纪的荷兰C.18世纪的法国D.16世纪的葡萄牙

10.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出了如下估计(《欧洲如何使非洲变成

不发达地区》,单位:百万人)。他制作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1650年1750年1850年年00年

非洲100100100120

欧洲103144274423

亚洲253437656857

A.非洲人口数量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奴隶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11.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

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

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B.市场支持C.劳动力支持1).资本支持

12.“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

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

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

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

1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

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

早从英国开始,主要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14.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

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引发英国价格革命

B.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C.英国棉织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棉布产量大增

D.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

问题时选择1763年的理由可能是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6.《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

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

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D.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17.“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

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

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18.世界博览会是对人类社会科技与文明进步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1904

年4月30H,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设想一下在这届博览会展出

的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种类中,我们不能参观到的是

A.电气产品如电灯、电话等B.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

C.化工产品如塑料、化肥等D.航天工具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19.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

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

有轨电车和飞机……”下列诗词中,与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形处于相同时期的是

A.蒸汽机车直冒烟,穿梭原野百余年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20.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

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

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一一卡内基

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

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和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

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并为欧洲的征服和殖民铺平了道路。这些疾病中,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

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

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

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

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

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

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

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哥伦布交换”的重大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一条例的颁布对英国的直接

影响。(8分)

(3)材料三、四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开始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在17〜18世纪,由于自然条

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非常有限……美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由于地广人稀,社会经

济发展迫切需要劳动力,联邦政府对外来移民持欢迎态度,奉行来者不拒的态度。在约翰•亚当斯

任总统期间(1797〜1801年),美国政府颁布针对外国移民的法律,对移民的活动和归化实行限制。

1784〜1793年,每年到美国的移民不多于4000人,1794年为1万人。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对

不列颠群岛和大陆进行封锁,英国以海上封锁作答。英法实行的政策阻碍了欧洲向美洲的移民。

材料二1830〜1850年美国人口动态表:

移民造成自然

增长总人自然增长

增长率的增长增长

时期(年)数(单位:(单位:

(%)(单位:率

千人)千人)

千人)(%)

1830〜

420332.7599360428.0

1840

1840〜

612335.91713441025.8

1850

材料三当代国际移民一般都是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从农业地区向工业地区流动。19

世纪上半叶、英、法等国移民却是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向发展水平低于自己的国家流动,这是由美

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潜力大、人口稀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这一特殊情况决定的。同时,当时

的欧洲人认为,移民对欧洲至少有三大好处:扩大欧洲商品市场,缓和人口过剩的负担,促进对外

投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美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间,影响欧洲向美国移民规模的因素有哪

些?(6分)

(2)材料二反映出19世纪上半叶美国怎样的人口发展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

一时期欧洲向美国移民的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移民在美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分)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

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

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

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

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

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

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

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

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

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

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

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

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

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

想?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

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方面采取了

哪些奖励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梭伦、亚历山大二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五十五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影片《甘地》,而最

出风头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一一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

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分)

(2)材料一的图3和图中人物的死亡有什么关系?(3分)

(3)材料一中的图4反映了什么现象?(3分)

(4)材料二中的人物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对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说我们该怎样评价甘地。(6分)

【高考题及模拟题答案、解析】

--高考题

0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识记.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

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02.

【答案】:B

【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

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地升高.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

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ACD三项全排除.

03.

【答案】:B

【解析】:本是是史地综合题.“泰坦尼克”号客轮首航时间是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

①④两项符合实际;航线从英国到美国,经过大西洋而不经过地中海,排除③;电视是20世纪20

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

04.

【答案】:A

【解析】: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

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05.

【答案IC

【解析】:根据表格时间,明确英国处在18世纪中后期,即可判断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故排除B项.再比较一下A、C、D,即可得出C项符合题意,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导致英国对原

棉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06.

【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隐含居住地点和工作

地点的距离拉大也不成问题,这必然是依靠迅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内燃机车),在这时间上

也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07.

【答案】:C

【解析】:基本熟悉新航路开辟经过,即可选出c项(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

08.

【答案】:C

【解析】:据题中关键信息“棉纺织厂管理改革“可见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其开始时间即18世

纪中叶.

09.

[答案】:C

【解析】:联系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掠夺,掠夺亚非拉的大量黄金白银,造成钱

贱物贵的“价格革命

10.

【答案】:B

【解析】:结合19世纪30年代印度是英国殖民地这一现状,揭示当时英语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实质

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文化在印度的传播.

11.

【答案】:D

【解析】:①项“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②项工业革命也开始于18世纪;题中材料反

映的16-17世纪英国物价涨幅远远超过工资及地租涨幅,正是英国从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中攫取大

量金银后钱贱物贵的结果.

12.

【答案】:B

【解析】:直到20世纪初(题中1913年),由于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差别,美国人均

GDP应超过英国,应是曲线①;西、荷应低于英国,是曲线③、④;剩下只能是英国的曲线②。

13.

【答案工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得0分。

【解析】:选D准确地揭示了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公司鲸吞全球石油暴利,并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

世人的本质;选A对这幅漫画本质的揭示不够完整;选B突出了这幅漫画的主体,但主题(主旨)

表述错误;选C对这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的表述都错误.

14.

【答案】:D

【解析】:结合题中表述,1870年以后,陵洲成为现代文明的中心,主要原因是欧洲生产力发展(第

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5.

【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集中,A、B项因果关系错:本题不涉及轻重工业比例,排除D

项;只能选C项,其中“电力工业”是新兴工业.

16.

【答案XA

【解析】:结合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分布(图中深色部分),可知这个国家在北美、非洲、

南亚、东南来、大洋洲等地都有殖民地,只能是“殖民帝国主义”英国.

17.

【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

(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噌多).

(2)主要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

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改善的方面: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

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现念、行为方式等).

【解析】:

(1)结合题中1868—1914年的三段材料,可归纳出工业革命、城市化、交通运输工具变化等背景.

(2)结合题中材料(20世纪范围内),可从交通信号灯的服务对冢(汽车和行人)、物质条件(电

灯和电力)及控制技术的改进(计算机、实时智能网络)等角度指出主要科技成果,主要应该限定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时限内。

(3)应进行多角度分析,比如城市环境、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角度。

18.

【答案】: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

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

化交流.(8分)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

业品为主.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

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噌强.(12分)

(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时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

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12分)

【解析】:

本题是以世博会这一热点问题为介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与对比分析能力.

(1)从英国的工业实力及世界市场的密切联系角度答背景;应从局部(英国)、整体(世界)和新

事物(首创世博会)等角度谈意义.

(2)从材料二可知,中国展出的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中华圣母像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

貌”说明有西方色彩.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从我业娩济繁荣、手工业技术先进、近代工业落后

等方面分析,有西方色彩的康因是中西方交流增强.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生产力发达,具展品以先

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3)19世纪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最为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通过竞争获得和

平”“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成为主题,说明人们更注重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原因可从两次世界

大战时和平安宁的破坏、美苏冷战造成的敌对紧张局面、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新的技术条件

等角度回答.

19.

【答案】:

(1)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领先的新兴工业部门: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

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原因: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

份额相对小.

(3)意向: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准备: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结果:导致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答题。

(2)归纳、运用材料二的对比数据,可从经济噌速、工业实力、贸易份额等方面总结德国经济的

特点.可从政治前提、技术条件、海外利益等角度简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3)理解运用材料三的关耀句即可管出意向和准备,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