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2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2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2_第3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2_第4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了解现代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一: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史实梳理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第一条……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第四条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法治建设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②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成就。①20世纪80年代: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结合材料找到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不同,谈谈你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②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a.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c.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十五大报告材料:宪法不是天衣无缝,总是会有缺点的。“天衣无缝”,书上是这样说过。“天衣”——我没有看见过,我看到的衣服都是有缝的,比如我穿的这件衣服就是有缝的。——毛泽东③中共十八大(2012年)以来。a.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b.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c.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e.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f.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2)表现。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新型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2.改革开放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表现。①“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③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学习任务二:探究新时期我国的法治建设探究点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的特点?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继承发展宪法主体曲折发展探究点一新时期我国的法治建设材料一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治国方略及举措。【答案】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举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形成统一的民法典的意义。【答案】意义:形成了理性的法学研究态度;增强国民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推进;规范社会秩序,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一步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基本准则,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正确认识依法治国(1)含义: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扰、阻碍或破坏。(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4)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学习任务三:知识总结与训练1.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1953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掀起贯彻婚姻法运动的浪潮。婚姻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B.使妇女获得选举权利C.体现了广大人民意志 D.杜绝了买卖妇女现象【答案】C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这些法律的颁布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开始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缘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案】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部宪法的结构顺序都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动表明 ()A.高度重视公民基本权利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D.对国家机构权力来源的认识深化【答案】A4.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工作,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