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浙江省东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10月阶段考试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2024.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化探讨,有力地变更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②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③史料实证是历史探讨中的一种重要方法④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探讨,与上述最符合的是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 B.远古炎黄传闻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3.商王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文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依据兆纹的形态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商代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B.民本色调较为深厚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确定4.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表明青铜铸造A.工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B.产品供国王和贵族运用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5.《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右图①②③④对应的诸侯国中,属于姬姓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独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起先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7.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政府行政管理渐渐垂直化B.中心集权得以加强C.国家疆域得到了肯定拓展D.宗族权威日渐突出8.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金村V号墓周天子172146车马坑2固围村M1魏王2125756?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D.社会变动猛烈9.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相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A.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B.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C.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D.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10.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散氏盘,盘中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夨国偷袭散国,两国议和后,夨国割让土地给散国,以赔偿其损失。两国进行土地划界时,相关程序必需经周王核准,以及大臣帮助勘察和认定。据此可知当时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深蒂固B.周王室对各诸侯国拥有肯定限制权C.诸侯国间的斗争致使“王土”流失D.诸侯国间的土地变更须经周王认可1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其中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不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华夏先民A.显明的血缘亲疏色调B.朴实的宗族宗法观念C.久远的文化生活沟通D.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1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A.君主对权臣的实际限制力有限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峻固化C.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D.减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13.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渐渐增加,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视察右图,该诸侯国位于A.①B.②C.③D.④14.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殊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见,特殊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A.以人人同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允D.加强对百姓的限制实现富国强兵15.道家主见“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随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折服和利用规律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16.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爱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依据各自理论须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找寻志向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志向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志向追求17.《礼记·高校》领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须要D.注意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18.许倬云讲“周人诸侯的上层有了共同的文化。春秋战国时代,因社会上层文化的下达,浸润于社会下层,使周文化成为华夏文化。”依据材料,对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理解精确的是①继承了周人的文化②受社会变革的影响③各国文化完全相同④社会上层垄断文化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9.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旧占据统治地位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20.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驾驭“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得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白A.周代天命观念渐渐消亡B.秦注意按功德安排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21.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复原分封制的主见,遭到丞相李斯的反对。随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相识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冲突斗争C.运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D.通过统一思想巩同专制统治2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明显有深厚的贵族色调,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举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干脆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2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北击胡人,掠取河(黄河)南地;公元前214年,折服百越,增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后又在西北驱除匈奴,从榆中沿黄河往东到阴山,设立四十四个县。由此推断,在秦朝扩大疆域的过程中①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形成②统一的中心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③秦王嬴政创立了皇帝制度④各地经济与文化的沟通得到加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说“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早在汉初政府就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很多农业部落,纷纷恳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主要表明当时汉王朝A.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加强中心集权C.垄断战略资源,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巩固边疆地区25.《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汉书》中又记载武帝以后立传者大增,有188人,其中士人有150人,约占80%。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2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更过程反映了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27.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旁边),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建立中心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8.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干脆统治区域。下列历史事务符合该王朝的是A.商鞅变法确立县制 B.凿空西域有效管理C.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D.内外服制影响深远29.秦能实现统一的必要的社会基础是A.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C.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D.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30.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干脆交给御史大夫办理。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D.限制地方,加强中心集权31.“赭衣塞路,囹圆成市,天下愁怨”这些词是描述A.西周末期的社会B.战国时期的战乱C.秦朝的法制严苛D.西汉后期的政治黑暗32.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部的抗拒。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需“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需敬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3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更B.朝廷注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34.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B.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渐渐增大C.儒学探讨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D.儒学探讨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35.侍中原本主要是侍候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渐渐发展为顾问争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侍中的权责变更反映了A.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B.丞相阻碍汉武帝主动进取C.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D.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36.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说明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说明A北京人的发觉对于探讨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丝绸之路的开拓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C甲骨文的发觉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起先D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夫大起义37.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候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著名。两人的经验反映了汉代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C.儒学助推官吏实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38.西汉初年,赋作家主要分散在地方,如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群体、以淮南王为中心的淮南文学群体等。武帝以后,赋作家们则起先涌向京都。这主要是由于A.选官制度发生变更B.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C.王国数量日益削减D.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39.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多数。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当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40.《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依据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①东汉时期的蔡伦独创了造纸术②“蔡侯纸”推动了纸的普及
③纸的广泛应用和原料没有关系④皇帝运用推动了造纸术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4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实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担当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折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限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起先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定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当长官,也标记着官僚制的完善。——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更?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5分)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探讨,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见……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见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见。——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皮革服装生产中的环境友好型工艺考核试卷
- 水轮机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 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考核试卷
- 环工原理课程设计丙酮
- 相机配件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考核试卷
- 疾病预防控制与慢性病防控策略实施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模拟仿真软件考核试卷
- 武术课程设计
- 《松子蛋白调控Nrf2信号通路保护神经元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D市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 双面彩钢酚醛复合风管主要施工方法
-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6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细集料筛分试验检测记录表模板
- (完整word版)聘书模板红色
- IPC-03技术说明书(适用ATS通用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全套
- 假结婚私下协议书
- 国开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