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2009年4月17日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全国水资源分区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松花江818辽河612海河415黄河829淮河515长江1245东南诸河711珠江1022西南诸河614西北诸河1433合计80214计算分区1061个地形地势第二阶梯,海拔1000~2000m,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局部人口集中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大于4000m,以高原为主,湖泊多,人口少,河源地区第三阶梯,海拔500m以下,平原为主,季风强烈,河湖众多,人口密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分布面积(万km2)31725018011595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西部:以高山、高原、内陆盆地为主
东部:以丘陵、平原、低山地为主地貌中国总体上以山地地貌为主,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在内的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仅占12%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气
候
特
点寒温带暖温带温带热带亚热带极端干旱半干旱干旱湿润半湿润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西
青北干藏高原区部季风区区旱半干旱面积比例降水深(mm)500176983三大自然地理分
区受季风影响,夏季湿润多雨,植被覆盖较好距海洋远,受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少,植被稀疏,多为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高原地势,气候高寒,土壤植被垂直带分布明显植被水文地质根据自然条件的不同,共划分为六个水文地质区东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受降水垂向渗入补给。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区:为东部半湿润带与西部干旱沙漠带的过渡地带,地下水补给强度一般较少,在局部断陷盆地,地下水较为丰富。西部内陆盆地区:为典型的极端干旱的戈壁沙漠区,广阔的山前平原主要接受山区河流的渗入补给,形成自流盆地。东南与中南丘陵山区:降水丰富,平原面积小,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裂隙水与岩溶水。西南岩溶丘陵地区:广泛分布古生界巨厚的碳酸盐岩,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地下暗河十分发育。青藏高原区:平均海拔4000m左右,受垂直分带控制。高原地区含水层主要属冻土或冰川成因类型。河流水系北冰洋内流区外流区流域面积100km2以上河流共50000多条,1000km2以上1500多条湖泊湖泊类别(km2)湖泊个数面积(万km2)储水量(亿m3)1~1023040.69
10~1005061.641270100~5001062.222543≥500273.903620总计29438.457433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东、西相对的两大稠密湖群区。湖泊总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5.6%全区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6.7%湿地湿地类型面积(万km2)天然湿地32.6人工湿地2.3全国合计(100hm2以上)34.9主要湿地类型个数面积(万hm2)沼泽湿地28951370泛洪平原湿地476107三角洲湿地16949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除河流、湖泊外,与水资源配置关系密切的三类主要类型湿地:沼泽湿地、三角洲湿地和泛洪平原湿地湿地概况:其它类型湿地50%沼泽湿地39%泛洪平原湿地3%三角洲湿地1%人工湿地7%天然湿地93%塔里木河流域占内流区冰川面积:50.1%冰储量:60.0%雅鲁藏布江流域占外流区冰川面积:60.5%冰储量:63.9%冰川
条数面积(km2)冰储量(亿km3)冰川融水量(亿m3)内流区26896354453569256外流区19530239552023360合计46426594005592616社会经济现状水资源一级区人口(万人)GDP(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耕地面积(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总人口城镇人口全国合计1265834584489404249161404263957019272182532松花江639631735032122556172278274245118辽河548227115238125090052270112163790海河1264145121163326551668347711737611103黄河1092031126216148675662447243627625淮河2005255191330548011927853502641515982长江443521345831740753746083126754976422360其中太湖38872583971778718602471024391989东南诸河687527888430179714681347342532929珠江147985102131363179198185376166426354西南诸河197131960733925710154951208西北诸河273688918757151438579977360632000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水资源数量评价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回目录水资源演变情势两次评价比较调查评价基础主要结论1956~2000年全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60854亿m3折合降水深643mm分区降水深(mm)降水量(亿m3)比例(%)北方地区3281988632.7南方地区12004096867.3松花江区50547197.8辽河区54517132.8海河区53517122.8黄河区44735555.8淮河区83927674.6长江区10871937031.8其中:太湖11774340.7东南诸河区1662
34645.7珠江区1549894814.7西南诸河区1088918615.1西北诸河区161
54218.9分区降水量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全国平均643降水深(mm)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降水量(亿m3)省级行政区降水量降水深(mm)降水空间分布地区降水量(亿m3)比例(%)面积(万km2)南方四区4096867341北方五区1446524270西北诸河54219336北少南多1611200537山丘区高于平原区山丘区:降水深762mm,降水量占全国的85%平原区:降水深337mm,降水量占全国的15%mm800400200200400800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地带分布400mm等雨量线由东北至西南斜贯穿中国全境,是我国湿润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的地理分界线降水分布带降水量降水分带(mm)面积降水量万km2比例(%)亿m3比例(%)>1600727.61445723.8800~160021322.52500341.1400~80026227.61450923.9200~40015716.647957.9<20024425.720813.4降水年内分配降水量年内分配比例
27%47%18%16%62%18%32%41%18%全国北方南方冬秋夏春8%4%9%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北方降水集中程度更高1980~2000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最低值500mm最高值2600mm单位:mm80012001200水面蒸发高值区(>1200mm):西北高原和盆地、青藏高原及云南中西部的干热河谷地区低值区(<800mm):内蒙古东北端、黑龙江大部、辽宁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值区(800~1200mm):东北平原大部、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长江上游局部及下游、珠江中下游、西南诸河大部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是指由当地降水形成的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径流量表示。系列代表性:1956~2000年系列一致性:近期下垫面条件——还原+修正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径流量26691亿m3,折合径流深282mm水资源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mm)(亿m3)占全国(%)松花江13912964.9辽河1304081.5海河682160.8黄河755942.2淮河2056772.5长江区553985736.9其中:太湖4381620.6东南诸河95319867.4珠江815470817.6西南诸河684577521.6西北诸河3511744.4省级行政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全国平均:282mmmm020040060080010001200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地表水资源
地区分布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mm>800mm,主要分布于东南诸河大部、珠江流域东南、长江流域东南、藏东南等地
<10mm,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2002002002005050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百分数出现月份北方五区松花江、辽河、淮河60%~70%6~9月海河、黄河50%~80%7~10月南方四区50%~70%5~8月或6~9月居多西北诸河60%~90%5~8月或6~9月大多数测站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40%~60%西北诸河、海河年径流量的集中程度更高,部分测站达70%~80%入国境水量主要入国境河流24条45年平均入境水量214亿m3一级区入境水量比例多年平均年出国境水量7278亿m3,其中流入界河1304亿m3出境水量占河川径流量与入境水量之和的27%一级区出境水量比例出国境水量入海水量各水资源一级区平均年入海水量
亿m3全国多年平均年入海水量为16734亿m3,占全国河川径流量与入境水量之和的62%入海水量变化北方南方全国单位:亿m3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单元
平原区山丘区——均衡计算区1029个
一般平原区(11)山间平原区(27)内陆盆地平原区(19)荒漠区(10)均衡计算区2509个
浅层地下水是指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水力联系且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潜水有较密切水力联系的弱承压水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评价面积百分比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M≤2g/L)全国总量8087亿m3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形成的平原区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186亿m3山丘区平原区302亿m31719亿m36670亿m3平原区山前侧向补给量116亿m3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M≤2g/L)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总量1719亿m3平原区地下水补排关系各补给项所占比例
各排泄项所占比例
北方平原区南方平原区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亿m3北方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1397亿m3可开采量:982亿m3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全国总量:6670亿m3北方:21%南方:79%亿m3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R(44%)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大气降水P=61112亿m3坡面流壤中流地下潜流(Ug)土壤入渗植物截流损失地表水体蒸发包气带蒸发潜水蒸发Eg(1%)天然陆地蒸En(55%)地表蒸散发Es(54%)地表径流Rs(33%)河川基流(Rg)(11%)开采净消(1%)河川径流R(44%)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坡面流壤中流地下潜流(Ug)土壤入渗植物截流损失地表水体蒸发包气带蒸发潜水蒸发Eg(1%)天然陆地蒸发En(55%)地表蒸散发地表径流Rs(33%)河川基流(Rg)(11%)开采净消耗(1%)P=Rs+Pr+EsW=Rs+Pr=R+Pr-RgPr(13%)水资源总量(亿m3)总量:27741地表:26691地下:8087水资源总量组成示意图不同地形水资源分布比例南北方水资源分布比例1050一级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亿m30.320.290.220.20.330.510.580.530.630.24产水系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示意5200亿m313596亿m37895亿m326691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估算类型河道内最小需水所占比例(%)汛期难以利用水量比例(%)最大可利用所占比例(%)大江大河北方10-1525-4045-60南方20-3050-6025-35独流入海河流北方10-1540-4535-50南方20-3040-5025-30内陆河西北干旱区40-5050-60青藏高原区>80<20国际河流西北45-5050-55东北50-6040-50西南70-8515-30中小河流北方10-1540-6030-50南方65-7525-35不同类型水系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表以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分南方河流、北方河流、内陆河、国际河流分别估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结果地表水可利用量(亿m3)地表水可利用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亿m3)水资源总量可利用率(%)地表水可利用量7895亿m3可利用率29.6%水资源可利用总量8548亿m3可利用率30.8%全国平均:29.6全国平均:30.8水资源演变情势气候因素变化气温蒸发降水下垫面条件变化产水机制汇流机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一级区各年代地表水资源量距平表
1956~1979:黄、淮、海、辽、西南诸河偏丰,其它一级区偏枯1980~2000:黄、淮、海、辽、西南诸河偏枯,其它一级区偏丰地表水资源的年代变化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56-1979年1980-2000年全国-2.9-0.2-2.1-1.04.1-1.41.7松花江区23.15.1-27.08.83.6-5.36.1辽河区4.613.0-5.7-5.1-3.73.8-4.4其中:辽河流域19.04.0-10.1-5.53.70.6-0.7海河区55.915.26.7-30.8-12.218.5-21.1黄河区4.112.7-4.16.0-14.84.3-4.9淮河区16.710.8-4.1-7.0-5.95.6-6.4其中:淮河水系17.43.6-11.57.0-5.5-0.40.4沂沭泗水系22.016.84.5-30.1-0.1312.6-14.4山东半岛3.4240.521.9-43.6-18.326.6-30.4长江区-6.8-2.1-2.92.05.2-3.23.7东南诸河区3.3-8.7-1.7-0.79.0-3.84.4珠江区-6.7-5.75.5-3.35.6-1.21.4西南诸河区-7.75.1-0.8-5.13.60.5-0.6西北诸河区2.30.6-4.3-1.94.3-1.11.3(%)水面蒸发变化一级区平均蒸发量(mm)两时段蒸发量差值变化比例(%)1956-19791980-2000全国11681105-63-5松花江696717213辽河965907-58-6海河11261072-54-5黄河11201032-88-8淮河1052938-114-11长江900836-64-7东南诸河1003931-72-7珠江1192973-219-18西南诸河1124112730.3西北诸河15091443-66-4下垫面条件变化对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二级区50-70年代下垫面条件天然径流量(亿m3)80-90年代下垫面条件天然径流量(亿m3)变化量(亿m3)变化比例(%)辽河浑太62.958.9-4.0-6.4海河南系126.598.7-27.8-22.0海河北系60.950.2-10.7-17.6黄河三花区间60.952.0-8.9-14.6黄河河龙区间55.842.5-13.3-23.8山东半岛98.182.1-16.0-16.3降水深比较-10.0-8.0-6.0-4.0-2.00.02.04.06.08.0全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松花江区辽河区辽河流域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山东半岛长江区太湖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径流深比较-40.0-30.0-20.0-10.00.010.020.030.0全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松花江区辽河区辽河流域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山东半岛长江区其中太湖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亿m3808724805607559825518149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全国北方南方第一次评价本次评价平原区地下水比较地下水资源量比较地下水可开采量比较亿m3亿m3第一次评价本次评价-15.0-10.0-5.00.05.010.015.0全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松花江区辽河区其中:辽河流域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其中: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山东半岛长江区其中:太湖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资源总量比较两次评价比较降水深径流深产水深%全国黄淮海辽地区其他地区全国1956~2000年同步系列具有较好代表性:原1956~1979评价系列北方偏丰、南方偏枯;现评价系列具有较好的系列代表性和一致性全国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北方地区明显减少:受气候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近20年来中国北方黄淮海辽区水资源总量减少约10.8%,其中海河减少约24.1%分区降水(%)黄河-6.1淮河-5海河-11.1辽河-2.3北方四区平均-6黄淮海辽河川径流量减少12.7%,浅层地下水减少3.6%,水资源总量减少10.8%海河河川径流量减少33.4%,浅层地下水减少11.5%,水资源总量减少24.1%
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7741亿m3北方6区:5291亿m3,占19%南方4区:22451亿m3,占81%第一次评价27460亿m3
主要结论中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北方地区总体潜力不大:受自然和经济社会因素制约,中国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677m3,黄淮海地区仅为244m3,而目前可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99%,潜力不大,南方虽有一定潜力,但开发难度较大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8548亿m3北方地区:2748亿m3,人均472m3南方地区:5800亿m3,人均863m3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677m3主要结论失衡
黄淮海尤为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水资源的地区与时间分布和人口、城市以及生产力布局及其需求和需水过程要求不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任务十分艰巨-各区任务目标均不同主要结论北方面积、人口、GDP占32~35%水资源量只占7.2%水资源质量评价回目录污染源调查水质评价水源地与供水水质水体功能状况评价基本情况趋势变化主要结论城镇生活污水氨氮72工业废水氨氮112城镇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671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1249工业废水排放量51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点污染源排放总量废污水排放总量为747亿m3
化学需氧量总排放量为1920万吨氨氮总排放量为185万吨亿m3万吨万吨31%69%35%65%39%61%工业污染源是主要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次之点污染源废污水排放量亿m3全国废污水排放量747亿m3城镇生活排水量232工业生活排水量515亿m369%31%点源污染程度污径比指一定区域内废污水排放量与其境内河川径流量的比例3.77.926.07.39.23.232.92.73.10.10.90510152025303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污径比太湖流域和海河流域受废污水排放影响最大其次是淮河、辽河和黄河区松花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区等也受到一定影响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受到废污水排放影响最小%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量亿m3万t污染源入河量占排放量比例(%)废污水575亿m377COD1364万t71氨氮116万t63全国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量2000年全国非点源污染物调查估算COD氨氮总氮总磷源强634239229452204负荷产生量91188583243负荷入河量66583325155单位:万吨不同类型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占全国比例分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
一级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万t)COD总氮总磷氨氮松花江63101174辽河54125309海河58129398黄河2815102淮河5660109长江40334114531东南诸河251962珠江330156848西南诸河372271西北诸河2630311点源与非点源污染物组成污染物点污染源(万吨)非点污染源(万吨)点源污染物入河量贡献率(%)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贡献率(%)排放量入河量源强产生量污染负荷入河量COD1920.41258.66456.7796.261.338.7总氮217.4120.33056.2527.418.681.4总磷62.533.71864.5229.612.887.2氨氮184.0110.5398.470.960.939.1
底质重金属污染污染未超标:44.8%80.1%未污染19.9%超标:35.3%全国共统一监测与分析水源底质断面881个一级区综合评价断面数污染率(%)超标率(%)松花江区5978.027.1辽河区7470.329.7海河区7191.525.4黄河区9580.015.8淮河区17581.725.7长江区19378.240.9东南诸河3984.664.1珠江区14077.960.7西南诸河666.750.0西北诸河2993.110.3底质总有机质质量分布底质总磷质量分布底质总氮质量分布底质营养物质清洁69%重度污染10%轻度污染5%较清洁16%清洁64%重度污染12%轻度污染6%较清洁18%清洁59%较清洁28%轻度污染8%重度污染5%地表水矿化度矿化度类型所占比例(%)极低矿化度7.8低矿化度39.0中等矿化度21.5较高矿化度18.6高矿化度13.0受降水量等因素影响,矿化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地带规律mg/L地下水矿化度平原区淡水分布面积73%。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西北地区高矿化地下水分布较多。g/L河流水质评价河长284979km
水质类别长度(km)Ⅰ类19688Ⅱ类106823Ⅲ类61765Ⅳ类33232Ⅴ类17926劣Ⅴ类43743Ⅳ类,11.7%Ⅴ类,6.3%劣Ⅴ类,15.3%Ⅰ类,10.4%Ⅲ类,32.8%Ⅱ类,56.7%等于或优于Ⅲ类,66.1%评价类别河长比例图(全年)河流水质太湖水系、海河区、淮河区河流水质状况最差,近一半的河流被严重污染。辽河区和松花江区水质状况较差;黄河区水质一般;珠江区水质状况较好;除沱江和嘉陵江外,长江中上游区域水质状况良好;西南诸河、西北诸河、东南诸河河流水质状况良好。河流水质评价河长284979km
水质类别长度(km)Ⅰ类19688Ⅱ类106823Ⅲ类61765Ⅳ类33232Ⅴ类17926劣Ⅴ类43743Ⅳ类,11.7%Ⅴ类,6.3%劣Ⅴ类,15.3%Ⅰ类,10.4%Ⅲ类,32.8%Ⅱ类,56.7%等于或优于Ⅲ类,66.1%评价类别河长比例图(全年)河流水质主要污染项目六项水质评价类别河长比例图(全年)不合格比例%水库水质评价水质类别个数(座)Ⅰ类64Ⅱ类234Ⅲ类176Ⅳ类80Ⅴ类41劣Ⅴ类41按水库类评价的水库636座Ⅳ类,4.7%Ⅴ类,3.4%劣Ⅴ类,1.1%Ⅰ类,22.0%Ⅲ类,19.5%其他,90.8%Ⅱ类,58.5%0%20%40%60%80%100%全年汛期非汛期水库蓄水量水质比例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污染较严重的水库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长江区;海河、黄河、淮河、辽河、珠江、西北诸河区有部分水库受污染;东南诸河与西南诸河区水质均等于或优于Ⅲ类湖泊水质评价水质类别总面积(km2)Ⅰ类973Ⅱ类7540Ⅲ类10826Ⅳ类3608Ⅴ类870劣Ⅴ类3147评价湖泊面积:26963.4km2Ⅳ类,13.4%Ⅴ类,3.2%劣Ⅴ类,11.7%Ⅰ类,5.0%等于或优于Ⅲ类,71.7%Ⅲ类
55.9%Ⅱ类
39.1%污染较严重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淮河;海河、黄河、西北诸河区亦有分布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类型面积比例分质地下水量比例咸淡水总量1864亿m3262423131311985543051015202530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总硬度氨氮铁氟化物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数硝酸盐氮挥发氛PH值矿化度总大肠菌群锰超标比例%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评价总评价面积197万km2污染面积平原地下水污染面积分布情况万km2太湖污染区面积达90.1%,淮河区为46.1%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质类别个数(个)Ⅰ类52Ⅱ类415Ⅲ类341Ⅳ类127Ⅴ类48劣Ⅴ类90评价1073个地表水集中式水源地Ⅴ类,4.5%Ⅰ类,4.8%Ⅳ类,11.8%劣Ⅴ类,8.4%Ⅲ类
31.8%Ⅱ类,38.7%合格75.3%重点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个数合格个数水源地合格比例(%)评价供水量合格供水量供水合格比例(%)全年46734674.143633977.8汛期46732068.521516778.0非汛期45933973.923117274.6水情期按个数统计按供水量(亿m3)统计0%20%40%60%80%100%西南诸河海河东南诸河长江松花江珠江西北诸河淮河黄河流域辽河太湖水源地供水合格率重点地表水源地有毒有机物调查630个地表水源地统一监测与评价合格水源地388个,合格率为62%不合格
38%合格62%
四氯化碳、六氯丁二烯污染地区主要分别分布在南方珠江、东南诸河、长江和淮河区;2,4-二硝基甲苯和PCB多集中在北方松花江和黄河区;苯污染主要在东南诸河、长江和淮河区;多氯联苯和苯并(a)芘污染出现的地区则较为广泛
地下水源地水质集中地下水源地115个5643350102030405060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劣质水比例%优于或等于Ⅲ类水劣于Ⅳ类水分区地表水供水水质分类地表水供水水质全国2000年地表水供水合格率89%;南方流域供水水质合格率总体高于北方,西南、西北地区总体高于东部地区;局部地区供水水质较差,如东辽河流域、黄河中游、黑河、太湖流域等地部分城镇生活供水合格率低于25%。地下水供水水质用水部门供水总量达标比例(亿m3)(%)城镇生活95.374.2农村生活124.370.1工业供水220.384农业供水665.981.5总计1105.880.1项目水功能区评价个数水功能区达标个数水功能区达标个数比例(%)水功能一级区2936191965.4水功能二级区3921191148.7水功能区6857383055.9水功能区达标比例河流水功能区达标比例分级个数(个)河流长(km)一级区2765175018二级区3774100859不同类别水功能区达标情况个数达标比例河长达标比例%%
水资源分区水功能达标情况
水功能区达标比例%水功能区污染负荷超载状况水功能区现状纳污能力总量:COD为1328.7万t/a,氨氮82.2万t/a水功能区2000年入河量:COD为1258.6万t,氨氮为
110.5万tCOD超载:水功能区个数1871个;其COD纳污能力为242.2t;入河量为966.7万t氨氮超载:水功能区个数2025个;其氨氮纳污能力为17.7万t;入河量为89.3万t海河功能区超载比例达60%,超载水功能区污染负荷超载状况0%20%40%60%80%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超载比例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污水排放量变化趋势年份城镇生活一般工业总计(亿m3)污水量(亿m3)所占比例(%)废水量(亿m3)所占比例(%)1980年5824.218175.82391985年8727.123372.93201990年12328.830471.24261995年16627.045173.06172000年23131.051569.0747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城镇生活用水城镇生活排水一般工业用水一般工业排水废污水排放总量亿m3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采用846个地表水质测站1993-2000年资料分析变化趋势用溶解氧下降和其余10项污染项目上升表征水污染总体状况的发展情况全国上升站点比例24%,下降11%,无趋势比例65%。无趋势比例占主体,地表水污染在评价时段内呈不断加重态势0%20%40%60%80%100%珠江长江西北太湖辽河西南海河淮河黄河东南松花江上升下降无趋势分项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
0%10%20%30%40%50%60%70%80%90%100%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挥发酚镉总磷总氮氯化物硫酸盐WQTI趋势比例上升下降无变化平原区地下水主要因子恶化比例地下水污染在加剧%425个测站1980-2000年资料好转井稳定井恶化井主要结论部分地区水质本底状况不良中国地表水约58%为中度以上硬水,部分地区地表水由于天然背景、特殊的水循环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天然水质状况超标,如东北部分地区全国浅层地下水约27%的平原区面积矿化度大于1g/L,35%的面积天然水质属于IV、V类水主要结论工业及城镇生活废污水造成的污染严重工业及城镇废污水是水体污染源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达575亿m3,部分河流污径比达7~33%目前处理程度、水平和标准均较低,水污染还在继续加剧废污水排放量747亿m3污染趋势加剧1980200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年增长率7.1%工业污水排放年增长率5.8%处理量较小2000年全国城市废水处理率仅为34.2%排放量大主要结论非点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底质污染不容忽视非点源污染的范围、程度及其危害越来越严重,主要污染物入河贡献率已达39~87%江河湖库底质约有80%遭到不同程度污染非点源和底质污染范围大、影响因素复杂,治理难度大污染面广成因复杂趋势在增加治理难度大COD:38.7%总氮:81.4%总磷:87.2%氨氮:39.1%总氮、总磷污染物入河量已大于点源污染物入河量非点源贡献率主要结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加剧地表地下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区污染十分严重水质恶化的整体态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地区还在加剧,部分水体彻底或部分丧失了其使用功能部分水源地和供水水质不能满足水质标准要求地表水34%遭到污染,地下水25%遭到污染,水功能区44%不达标,部分河流入河量超过纳污能力;地表水水源地约25%不合格,地下水不合格率35%;氯化物和硫酸盐的上升百分比分别为36.5%和38.7%,水资源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局部地区还在加剧,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供水能力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回目录调查评价基础主要结论现状供水能力全国现状供水能力6459亿m3,为设计供水能力的75%。单位:亿m352.3%26.6%17.5%3.6%供水能力组成亿m3北方地下水供水能力占总供水能力的1/3,南方仅占5%世界部分国家年径流量及水库库容国家年径流量(亿m3)水库库容(亿m3)水库库容与年径流量比值统计年份中国2669157540.2162000印度1780026700.1501979巴基斯坦17802310.1301985俄罗斯47100127400.2701982美国29700100000.3371986加拿大3122077000.2471985墨西哥357410140.2841986澳大利亚44008400.1911988供水及其组成供水组成(亿m3)2000年总供水量:5633亿m3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
提水工程
跨水资源一级区的调水3%27%39%31%其它水源
53地下水1106地表水447479.4%19.7%0.9%浅层地下水
深层承压水微咸水85.0%14.5%0.5%分区供水组成0%20%40%60%80%100%全国松花江辽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水系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地表水地下水供水量变化北方南方其他地下水地表水亿m3用水量
与用水结构单位:亿m3总用水量5633亿m3全国用水量变化生活工业农业亿m3用水量变化生活工业农业亿m3北方南方分区用水组成020406080100全国松花江辽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其中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农业工业生活城市供水与用水地表水473地下水14377%23%单位:亿m3其中火电用水130亿m3生活用水207工业用水40934%66%城市总用水量616亿m3耗水量2000年总耗水量3110亿m3综合耗水率55%各行业耗水率比较单位:亿m32000年分区耗水率全国平均:55%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表水量26691亿m3下泄洪水量13596亿m3生态需水5200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7895亿m3地下水量8087亿m3平原区可开采量989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8548亿m3水资源总量27741亿m3目前开发利用量5633亿m3平原区1719亿m3山丘区6670亿m3地表水开发量4474亿m3开发利用率16%开发利用率20%不重复量1050亿m3平原区开采量756亿m3开采率76%用水消耗量3110亿m3耗水率55%可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49%2000年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全国20%%020406080100120140160松花江区辽河区
辽河流域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山东半岛长江区太湖水系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2000年当地地表水开发率全国16%2000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全国:49%2000年可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次性供水量/可利用总量)单位GDP用水量变化m3/万元
2000年综合用水指标m3全国平均:446全国平均:579m3万元GDP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全国平均:17.3单方水GDP产出元农业用水水平m3/亩年城市综合管网漏失率全国平均:16.7%%主要结论用水结构不断调整、高保障用水需求增加:农业用水比例从1980年的84.3%下降到2000年的68.5%,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分别上升为20.7%和5.7%供水保障程度低、供水保障程度低: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仅占地表供水能力的31%,水库对天然径流调节能力为21.6%;北方地区地下水供水比例达38%,其中海河高达66%,超采严重供水量与经济发展增长关系图近20年供水弹性系数为0.11主要结论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增长供水量与经济发展增长关系年均增长率5.2%总量基本稳定年均增长率7.2%城镇用水工业用水2000年农业用水418亿m380亿m31163亿m3322亿m3时间3300~3500亿m31980年城镇、工业、农业用水变化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增长显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呈刚性增长,近20年分别增长242亿m3、745亿m3
,年均增长7.2%和5.2%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部分地区已超过其承载能力:黄淮海辽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可利用开发利用率分别达71%和90%,其中海河区可利用开发利用率达118%全国:49%用水水平与效率整体不高:人均用水量446m3
,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同类国家水平;单位用水GDP产出仅17.3元,为世界平均的20%虽然利用效率在提高,用水效率仍很低
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的20%
单方水粮食量不足1Kg,世界先进水平已达2.6Kg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发达国家的5~10倍
工业利用重复率在30%~40%,发达国家已达75%~85%
约有7%的城市自来水漏失率超过30%,84%的城市漏失率达10%~30%主要结论河道生态环境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及其它生态缺水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回目录调查评价工作基础主要结论河流水文情势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高,河道内实际流量及入海水量明显减少,实际径流占天然径流的10~60%;枯水年与平水年径流衰减程度较丰水年显著,部分河道断流内陆河:大部分河流出山口水文站天然河川径流量未减少,但流入下游尾闾湖泊和流出山前绿洲地区的水量显著减少,局部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南方河流:除局部受大型调蓄工程影响外,大部分河流水文情势受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不大;但枯水年及枯水月水文情势较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别河道断流调查1550条河流(30.8万km)2000年共有60条河流发生断流现象发生断流现象的河流总长度22393km断流总长度7996km单位:km全年断流的断流河长“有水无流”断流河长其它断流类型河长河流数(条)总长度(km)断流河长(km)松花江31376254辽河839161531海河3069064106黄河72465327淮河525423934西北诸河751881384主要河道断流1980-2000断流年数平均断流天数(d)平均断流长度(km)最长断流发生年份最长断流长度(km)黄河15643531997704海河21277741980~200074辽河43138200060淮河542121980~200063塔里木河213653632000363湖泊萎缩全国大于10km2湖泊中:142个萎缩,面积减少9574km2,蓄水量减少516亿m3;94个干涸,面积减少4327km2萎缩和干涸合计减少面积15%主要发生在长江、西北和海河面积减少比例蓄水量减少比例湖泊萎缩西北:湖泊萎缩主要受气候波动与开发利用的影响。江淮平原:主要受泥沙淤积和围垦的影响。华北及东北平原:主要受水土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影响。云贵高原:主要受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影响。一级区湖泊个数湖泊面积湖泊蓄水量(个)面积减少(km2)占总面积(%)蓄水量减少(亿m3)蓄水量减少(%)松花江区10651.61.71.0海河区5101367.310.260.6黄河区1160223.318.18.9淮河区77031311.112.4珠江区4358.81.90.9长江区79600328.1282.627.3西北诸河区2611532.8190.23.1湿地面积减少减幅达21%湿地减少主要原因是围垦与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及气候变化,50年来,由于围垦减少湿地面积973万hm2,占减少面积的93%湿地减少主要在东北三江平原、西北内陆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沼泽湿地面积变化万hm2地下水超采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情况2000年超采量100亿m32000年超采区面积185457km2(深浅层超采重叠面积14890km2)2000年地下水超采超采区超采量累计超采量(km2)(亿m3)(亿m3)松花江63741.629.3辽河37902.368.1海河10235361.6975.3黄河1014011.3170.4淮河267198.4126.3长江179403.258.1东南诸河15840.31.2珠江21340.310.6西北诸河1442410.692.1全国18545799.61531.3地下水超采危害地下水超采其它因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总面积达61783km2地面塌陷2500多处,总面积超过2300km2,最大塌陷深度超过30m咸水入侵面积约1149km2地裂缝近6000条,分布面积超过700km2水土流失风蚀面积191万km2水蚀面积165万km226万km2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km2单位:万km2土地沙化沙化程度增加全国沙化面积174万km2主要原因是滥垦,过牧,滥挖滥采和不合理的水土开发草地退化程度干旱区半干旱区亚湿润干旱区合计面积所占%面积所占%面积所占%面积所占%轻度18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导购基础培训》课件
-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
- 电工在线课程设计
- 电工下课程设计
- 电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
- 电子钟 课程设计
- 2024工业土地转让的合同范本
- 2024合同范本劳动合同模板新版
- 电子琴节奏制作课程设计
- 股权众筹项目合同
- 医院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课件
- 年产xxx套棉花种植机械化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 消防水带的使用及管理
- 河道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
- 加载减速法标准方法验证报告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吉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作业设计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