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一、什么是成本价格,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成本价格是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k=c+v)1.成本价格掩盖了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来源。成本价格只是表明已经生产出来的这部分价值和所费资本相等,在再生产中用它来补偿所费资本的价值。它是一个资本消耗指标和资本补偿指标。因此,它不能说明自身的两部分是怎样形成的,更不能说明它的超过额——剩余价值是怎样形成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成本价格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从旧价值转移过来的,似乎剩余价值也是由它生产出来的。事实上,构成成本价格的两个部分是两个来源完全不同的价值要素——不变资本的再现价值、不变资本和新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可变资本。2.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性质和区别。成本价格的两个要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仅来源不同,它们在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不变资本在价值形成和增殖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数转移,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可变资本则由于转化为劳动力而产生了比自己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它是带来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体现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但是资本主义成本价格范畴掩盖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力的价值转化为工资,即劳动本身的价值或价格。二、马克思是怎样论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1.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资本的增加额a、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但是由于c+v转化为成本价格之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被掩盖了,成本价格只说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多少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因此,在生产过程结束以后,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本来W=c+(v+m)这一公式表示的是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产生;现在,公式可以由W=(c+v)+m来表示,这说明剩余价值是由所费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成为超过成本价格的增加额,它的真正来源看不见了。b、剩余价值表现为所用资本,即预付总资本的增加额。剩余价值进一步表现为所用资本,即预付总资本的增加额。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资本家实际消耗掉的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而且也表现为包括固定资本中未转移资本的全部预付资本——C的增加额,本来公式为c+(v+m),现在却表现为(C+v)+m。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a.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从资本家的立场来看,他们不承认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即是有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来自于用资本进行生产的过程,是由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产物,因为资本家首先要把剩余价值和所费资本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上,所费资本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不加区别的。因此,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两个部分共同产生的。b.剩余价值最终表现为所用资本即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既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产物,即剩余价值由预付资本中加入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同时,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剩余价值由全部资本产生。因为在资本家看来,所耗费的资本之所以能带来剩余价值,不仅因为它们在生产中被耗费,而且因为它们在生产中被使用。这样,资本家不仅不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也不把剩余价值仅仅看作是所费资本的产物。当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时候,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三、马克思是怎样批判托伦斯和蒲鲁东的?托伦斯的主要观点:1.商品的价值不是有劳动创造的,而是由生产费用所构成。价值=生产费用,及成本价格;2.利润不包括在价值之内,而是超过价值的余额,它不是在生产中产生的,而是在流通中因价格大于价值所产生,由消费者支付。马克思的批判:如果利润不是价值的一部分,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那么怎样会从生产中得出一个比加入生产中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如果利润不是在商品交换以前就存在,它就不能从商品交换中生产出来。互相交换的产品的价值总额显然不会通过产品的交换而改变,因为这个价值总额本来就是这些产品的价值总额。它在交换以后同它在交换以前是一样的。”(拉姆塞)蒲鲁东的主要观点:商品按成本价格出售就是按价值出售。利润或剩余价值就是商品价格高于价值出售而产生的余额。因此,只要商品出售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利润就会被消灭。马克思的批判:①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来看,由于成本价格小于价值,因此,按照成本价格出售就是低价出售,从而把剩余价值白白送给消费者。②从生产者与生产者的关系来看,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时,即使等量资本的成本价格是相同的,也会具有不同的剩余价值和价值。因此按照成本价格出售与按价值出售是不同的。第二章四、试述资本的生产过程怎样促成了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但在资本家看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没有区别的,这是因为:1.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虽然资本家预付了可变资本的价值与活劳动相交换,对活劳动进行剥削才能使原有资本转化为一个更大的价值,但他同时必须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才能为占有上述价值而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2.对资本家从事生产来说,有时生产的客观条件比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更为重要。在资本家看来,他所以能够购买和剥削劳动,最终取得剩余价值,关键在于他是劳动条件的所有者,劳动力虽然是基本条件,但劳动力是在购买后支付的,甚至可以用工人本身的生产成果来支付,从而剩余价值不能仅仅说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至少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产生的。3.资本家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用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例,而是用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比例来表示。在资本家看来,花费了多少资本取得多少利润,因而,实际获利程度并不是由可变资本决定的,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决定的。4.这也是资产阶级立场决定的。资本家阶级不仅不关心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而且有意掩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这是他们的阶级利益所在。五、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区别:1.剩余价值率表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体现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和程度;利润率则表示剩余价值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体现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2.剩余价值率(m'=m/v)大于利润率(R'=m/(c+v))3.两者比率变化也是不一致的。当剩余价值率发生变化时,利润率并不一定发生同比例的变化。4.利润率是表面上的经济现象,而剩余价值率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联系:它们是用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分母的比值。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六、试述剩余价值来自流通过程的假象第八章七、举例说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如何引起不等的利润率。第一例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由于资本构成不同,利润率就会不同。假定有两个生产部门A和B,总资本量都是700,剩余价值率均为100%,其中,资本A的有机构成为600c+100v,资本B的有机构成为100c+600v,它们的利润率分别为A的利润率=100/700=142/7%,B的利润率=600/700=855/7%。这里,等量资本的利润率之所以不等,是由于它们的有机构成不同,因而可变资本量不同,致使推动的劳动的量不同,创造出的剩余价值量也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如资本A可变资本100磅只推动100磅的劳动力,在创造100磅的补偿工资外,之创造出100磅的剩余价值;资本B可变资本600磅推动600磅的劳动力,在创造出600磅的补偿工资外,还创造出600磅的剩余价值。第二例资本技术构成相等,但价值构成不等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假定A、B的可变资本都是100,剩余价值率均为100%。由于B的可变资本推动的相同数量的机器和原料比A的贵,如在A的场合为200,B的场合为400,则A的利润率=100m/(200c+100v)=331/3%,B的利润率=100m/(400c+100v)=20%。在这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从而利润量都是相等的,但是等量资本的利润率因不变资本价值的不等从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等而不等。八、为什么说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同不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比例不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原因在于这个比例的不同,一方面不改变总资本量,另一方面不改变可变资本量,从而不改变一定量资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当然也就不会改变利润率。但需要注意下面三种情况:1.当流动资本全部由可变资本构成时,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完全一致。这时,表面上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影响利润率,实际上却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即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利润率。2.当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影响总资本的周转时,这种比例会间接影响利润率。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固定资本比重比较大的部门,资本周转比较慢,其利润率就比较低;而流动资本比重比较大的部门,资本周转比较快,其利润率就比较高。但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只是起间接作用,其直接作用的是周转时间的差别。3.一般来说,固定资本多的地方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就低。这本来是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利润率,但人们往往从现象出发而产生错觉,认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会影响利润率。第九章九、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平均利润的形成的?马克思结合两个图表来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第一个图表假定不变资本一次全部转移,假定社会有五个生产部门,资本量都是100,剩余价值率都是100%,资本周转时间相同。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每一资本由不同的利润率。如果把五个资本看成是一个总资本,五个资本分别为它的不同的组成部分,则总资本的有机构成是390c+110v,平均构成为78c+22v,由于剩余价值率为100%,每100资本都可以带来22的剩余价值,它们的利润率都是22%,即平均利润率全部预付资本的任意1/5的产品都必须按照122的价格出售。表一是假定不变资本一次全部转移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转移的部分有多有少。为此,马克思又提出了第二个图标来着重说明产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是指已转移来的不变资本价值。第二表与第一表相比虽然已经用掉的不变资本不同直接导致成本价格和生产价值不同,但不影响各自生产的剩余价值,也不影响各自的平均利润,这样,再把五个资本看作是一个总资本,总资本的有机构成仍然是390c+110v,平均有机构成是78c+22v,平均剩余价值也是22,平均利润率为22%。由此可见,五个部门投入资本虽然是相同的,由于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但由于竞争和资本转移,这些不同的利润率就要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资本总量,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十、举例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平均利润率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的利润率,这些部门的利润率越大,平均利润率就越大;第二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利润率与利润率大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成正比。例如,假定有四个资本A、B、C、D,它们的剩余价值率都等于100%。再假定各资本量分别为100,其中可变资本量A的是25,B为40,C为15,D为10。这时,各自的100总资本所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A是25,B是40,C是15,D是10,合计90.由于这四个资本一样大,所以平均利润率为90%/4=221/2%。若这几个总资本的量分别为A=200,B=300,C=1000,D=4000,所产生的利润分别为50,120,150和400,资本5500的利润合计为720,平均利润为111/3%。十一、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价值是本质或内容,生产价格是现象或形式。具体体现在: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数量上,整个社会的生产价格等于整个社会的价值。2.价值规律调节着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变动依附于价值的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化是商品价值的变化。生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化。一方面,成本价格的变化就是商品价值的变化,所以,成本价格的变化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就是由商品价值引起的;另一方面,平均利润率的变化也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为前提。a.在短期内,平均利润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加入商品的实际价值的变动才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b.从社会总资本来看,商品价值总额=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如果剩余价值不变,从而剩余价值量也不变,那么只有不变资本的价值变化或可变资本变化或两者都变化,以致引起总资本价值的变化,才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即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要以作为资本要素的商品价值的变动为前提。c.在商品价值不变时,剩余价值率发生变化,从而剩余价值量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时,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变化引起剩余价值量的变化也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总是与价值的变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是以商品价值的变动为前提的。第十章十二、为什么说商品按价值交换先于按生产价格交换?1.商品按价值或接近于价值进行交换代表着较低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或符合价值来进行交换只需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商品交换已经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普遍的、经常的现象;②交换双方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大体相符合;③交换是自由的,不存在自然或人为的垄断,不能迫使某一方价格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来交换。这些条件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就已具备。2.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需要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当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时,商品已经不适当做一般小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来交换,而是当做资本所生产的商品来交换。这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已经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剩余价值或利润。利润的高低不同必然导致资本家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但是这种要求不是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存在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的条件:①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内部有完全的商业自由,消除了除自然垄断外的一切垄断;二是信用制度的发展将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三是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受资本家支配;四是必须有很高的人口密度。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一是废除了在工人在生产部门或地区之间的转移的法律;二是工人对自己的劳动内容是无所谓的;三是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已最大限度化为简单劳动,工人抛弃了一切职业的偏见;四是工人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第十六章十三、商品资本为什么能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1.商品资本的职能不同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公式为G-W…P…W'-G'。从公式上看,货币资本的职能是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通过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来是预付资本增殖;商品资本的职能是把生产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由于它们执行不同的职能,因而就有可能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工。由于不同的资本家担负不同的职能,即由产业资本家着重进行生产,榨取剩余价值;由商业资本家着重进行商品的买卖,实现剩余价值。2.就社会总资本来说,总要有一部分资本经常处于流通领域作为流通资本。产业资本连续循环需要三种资本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因此,商品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而独里出来,成为商品经营资本。十四、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的特征是什么?1.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第一阶段的特点从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即G-W商业资本家乡产业资本结构买商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来看,是W-G';从商业资本的运动来看,是G-W。这里只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从商品到货币的形态变化并没有实际完成。因此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即购买,还必须由第二阶段——售卖来完成。2.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第二阶段的特点从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第二阶段,即W-G'商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这一转化得以实现。3.商品经营资本的特有的流通形式从商品经营资本的特有的流通形式,即G-W-G'来看,商人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卖出商品取得货币。产业资本流通中,商品流通的形式是W'-G-W,产业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换回货币,然后再以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这里,同一枚货币换位两次。商品经营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在这里,同一商品换位两次。上述分析表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即W'-G'仅仅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可在商品经营资本的场合,这个阶段便成了一个独立的循环,即G-W'-G',从而使商品经营资本具有一种独特的职能。十五、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条件有哪些?1.商品资本的职能不再由产业资本家来兼任,而由商业资本家来完成,通过商业资本家的活动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但是仅仅有这一条件还不够,如果产业资本家自己雇佣商业代理人来推销商品时,商品资本就不能转化为独立的资本形态,它不过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而已。2.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并使这些资本增殖。商人用自己的货币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即G-W;然后再把商品推销出去,即W-G';实现了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即W'-G',同时也实现了价值增殖。十六、商业资本的作用。1.商业资本可以节省流通时间,缩短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商业资本出现以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与产业资本家相比,他们更熟悉市场情况,能够更快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形态变化。这与产业资本家独自销售商品相比会节省很多的流通时间,从而也就缩短了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了产业资本的利润率。2.商业资本节省了流通时间,使产业资本家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监督生产过程。商业资本出现以前,产业资本既要组织和监督生产,又要从事商品出售活动;商业资本出现以后,商品的买卖活动由商业资本家来完成。这样,产业资本家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监督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3.由于社会分工,商业资本的存在可以为产业资本家节约流通资本,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商业资本出现以前,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产业资本家的资本不仅要按一定比例分别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上,而且为了应付偶然因素的影响,还必须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准备金以便在商品滞销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现在,由于商业资本的介入可以使产业资本家的货币准备金相对减少,增加生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此外,商业资本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比产业资本家亲自经营商品买卖时所需要的资本要少。4.就全部商业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关系来看,商业资本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的许多的资本的周转,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既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资本量,又可以缩短各部门的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第二十一章十七、生息资本的性质和特征。性质:资本作为商品出现,即资本商品。根本性质是货币作为资本商品贷放出去。特征:①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不同于一般资本循环的买和卖的运动。从贷出方面来看,一般资本循环中的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单纯的买卖行为,而借贷资本家的生息资本转给职能资本家,这是货币的第一次换位,并不表示买和卖,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只是使用权的让渡;从流回方面看,在一般资本循环中,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这仍然是买卖行为,而职能资本家把生息资本还给借贷资本家,仍然不表示买卖关系而只是对贷出资本的第一个行为的补充。②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从表面上看与资本的现实在生产过程无关。从贷出来看,它本身不是产业姿本的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行为,而是为产业资本完成这个转化做准备,它发生在资本的现实运动前面;从流回来看,它也不是产业资本由商业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行为,它发生在这种转化行为之后。十八、为什么说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货币资本家贷放货币是把它作为资本商品暂时让渡的,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一定的利益。而职能资本家借入货币是为了把它当作现实资本来使用,以使其价值增殖,为它带来利润。因此,这同一货币所带来的利润即不能全归货币资本家,也不能全归职能资本家。一方面,如果利息包括全部平均利润,贷者就没有让渡使用价值,而借者就会因为得不到利润而不去借款;另一方面,如果利息为零,那么借者对商品资本的使用价值的让渡就什么也没有支付,贷者就会因为资本得不到增殖而不会贷出资本。所以,利息在本质上是平均利润或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十九、为什么说把利息当做资本价格是不合理的?首先,价格本来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由价值决定的,与使用价值无关。而作为生息资本价格的利息却是对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价值——产生平均利润的能力的报酬。在这里,利息是由资本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决定的,是这种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其次,如果说利息是资本商品的价格,那么就意味着资本商品有双重价值。因为生息资本的价值就是商品资本的价值;如果说再把利息当做资本商品的价格就意味着资本商品除了有上述价值还有另一个价值,即双重价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二十、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产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并且始终是它的基础。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所遇到的是封建土地所有权和小农的土地所有权,是同它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所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通过对旧的土地所有权进行改造使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的。其改造途径是:第一,对封建土地所有权的改造是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完全解放出来,消除地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特权,使他们只能依靠土地所有权来分享一部分剩余价值;第二,对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行剥夺,使农民破产。特征:(1)土地所有权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强制,而是取得了纯粹经济形势。(2)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相分离,土地所有者凭借出租土地就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地租收入。第三卷研究对象:产业资本怎样逐步被派生出其他资本形式以及剩余价值怎样逐步转化为它的各种具体形式。结构:第三卷共七篇五十二章,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至第三篇,研究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及其变化的规律即剩余价值在各产业部门之间分配的规律。第一篇研究转化的第一阶段,即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二篇研究转化的第二阶段,即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篇考察“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所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第二部分为第四篇至第六篇,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以及剩余价值如何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在剥削集团之间分配的问题。第四篇研究商业利润、工业平均利润在工业和商业之间进行的平均化;第五篇研究剩余价值转化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第六篇研究农业中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地租。第三部分为第七篇,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趋势,是对资本总过程分析的结束。第一篇研究对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结构:本篇由七章构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二章主要论证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第一章通过对商品价值的各个部分的分析,论述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第二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第三至第六章主要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三章从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是利润率的两个决定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章分析不变资本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章分析员材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是小结,一方面概括的说明了剩余价值到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这两种转化的必然性和过程,另一方面又概括说明了利润率的变动规律。第二篇研究对象:以社会资本为前提,研究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结构:本篇共五章。第八章研究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如何形成各自特殊的利润率。第九章研究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加之转化为生产价格,本章从理论上解决了第八章提出的问题,但并没有涉及资本的实际运动过程。第十章阐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具体过程,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分析来最终解决第八章提出的问题。第十一、十二章对本篇研究的问题作补充说明。第四篇研究对象:从经济运动形式来看,本篇的研究对象是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从生产关系来看,本篇还研究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剥削产业工人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店员的阶级关系。结构:本篇共五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十六、十七、十八章,研究商品经营资本。其中,第十六章分析商业资本的特征、职能和独立化的条件以及它和产业资本的关系;第十七章从质和量两方面研究作为剩余价值特殊形式的商业利润,在这里揭示了商业利润在本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又说明了商业利润的量和商业利润率的确定问题,还指出了商业资本对劳动者剥削的特点;第十八章考察商业资本的作用和职能,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公关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融押运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企业管理培训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新形势下风电主轴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酒店行业并购重组扩张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关于学校安装减速带调查问卷
-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 乌海特种陶瓷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航空物流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木制衣架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物业管理流程:高端写字楼服务
-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海员常见疾病的保健与预防
- 易错题(试题)-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含答案
- 伤口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已整理
- 科勒卫浴行业分析
- 湖南省邵阳市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美术概论课件
- 绿篱移栽施工方案
- 机器人论文3000字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