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孟子》三章-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1页
23 《孟子》三章-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2页
23 《孟子》三章-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3页
23 《孟子》三章-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4页
23 《孟子》三章-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光大的是孟子。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篇文章,了解孟子及其主要思想。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第三课时1.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难点)2.掌握古今异义词,学习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重点)3.正确理解并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素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知识备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备查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知识链接知识备查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淮南子·览冥》高诱注)。他们分别代表合纵(六国联合拒秦)、连横(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故有纵横家之称。《战国策》所述皆纵横家的活动和合纵连横之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该书内容相似。知识备查淫yínjiàn贱贫妾qiè衍yǎn公孙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拂士bì孙叔敖áo读一读预习检查粟sù米域yù疆畔pà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整体感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整体感知诵读指导诵读课文时,注意读对字音,把握节奏,留意停顿、重音、语气。

结合注释,反复诵读。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内城。外城。围。表转折,却。句首发语词。这。这样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精读细研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虽然)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精读细研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凭,靠。使……巩固。武器的锐利。震摄。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韧,锋利。粮食。充足。放弃。离开。精读细研

【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和储备)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比不上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精良。精读细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动词,到。通“叛”,背叛。归顺,顺从。所以。不战则已。极点。精读细研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要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精读细研精读细研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其一:攻城失利一事其二:守城失利一事天时而环攻之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精读细研不如胜败其一:攻城失利一事其二:守城失利一事精读细研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地利不如人和胜败不如3.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精读细研封疆之界不足以域民,山溪之险不足以固国,兵革之利不足以威天下,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能凭借这些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最关键的是需要“人和”。精读细研4.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人和”?一个国家若能做到“得道”,即“实施仁政”,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如果帮助它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就都归顺于它,这就是“人和”的最佳状态。反之,若是“失道”,不实施仁政,最终会导致众叛亲离。5.一个拥有“人和”的国家会有怎样的优势呢?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也就是战无不胜。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其他的客观条件,而是“人和”。而实施仁政,就可以得到人和,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精读细研说一说:为了体现“人和”的重要性,除用事例说明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说明这一点呢?

引用名言。如“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一根筷子易折,一捆筷子折不断”“团结就是力量”等。精读细研6.作者从两方面阐述了文章的观点后,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首先,这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这一观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精读细研

从文章来看,“人和”对战争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人和”在日常生活中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谈谈。合作探究示例: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渡难关;一家人齐心协力,勤劳致富,终于盖起新楼房;拔河时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目标明确,终于赢得了对手……

“人和”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能怎样获得“人和”呢?一个人拥有“人和”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人和”。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仁爱、善良的心,就能获得“人和”,就可以获得无穷的正能量,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合作探究通假字合作探究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合作探究一词多义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有利条件锋利利合作探究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居住、居处。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合作探究文言句式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表判断。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板书设计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再次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得道多助,类推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第二课时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整体感知诵读指导首先把握节奏,准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句子做好句内的停顿,只有把握好句内的停顿,才能把握文章整体的节奏。其次要注意那些语气词,疑问语气声音要上扬,感叹语气声音要下沉。读好语气词就能把握文章的语气。

注意读音的轻重。像“富贵不能淫”,重读不同的词语表达的效果不同,要整体把握,确定好重音。整体感知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难道。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精读细研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怎么,哪里。你。教导、训诲。告诫。同“汝”,你。指丈夫。准则,标准。精读细研谨慎。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精读细研状元成才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遵从。居住。住所。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使动用法,使……屈服。精读细研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人才称得上大丈夫。”精读细研本文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探讨了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整体感知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精读细研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敬仰、崇拜、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精读细研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两个层次。精读细研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前者是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证。合作探究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合作探究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顺从君王的意思。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合作探究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合作探究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合作探究往之女家同“汝”,你。通假字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安居而天下熄熄古义:太平。今义:熄灭。正古义:准则,标准。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以顺为正者安居古义:安静,平静。今义:定居。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往送之门()妾妇之道也()与民由之()此之谓大丈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正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合作探究一词多义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动词,告诫形容词,谨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助词,能够动词,实现戒得合作探究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合作探究词类活用判断句:妾妇之道也此之谓大丈夫合作探究文言句式“也”表判断。“谓”表判断。《富贵不能淫》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富贵不能淫立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大丈夫景春之言妾妇之道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整体感知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组成排比句,陈述语气,读时语气要平缓,不可疾行。

然后文章进入议论部分,议论排比,读时声音要开始提高,语速稍快一些,“曾益其所不能”语气要坚定一些。接着文章排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议论,读时语气要激昂,重音要放在后面,国恒亡,要着重强调。最后一句要读得平缓而悲凉。诵读指导整体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田地。选拔、任用。捣土用的杵。狱官。集市。责任,使命。使动用法,使……劳累。使动用法,使……饥饿。使动用法,使……痛苦。财资缺乏。违背。扰乱。同“增”。兴起,指被任用。精读细研

【译文】舜从田地耕作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中被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赎回而用为相。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是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样的途径)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尚未具备的能力。精读细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常犯错误。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征验、表现。显露、流露。了解、明白。指在国内。同“弼”,辅佐。指在国外。匹敌、相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精读细研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的外来祸患,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精读细研文章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读细研文章第1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第1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这段话旨在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的道理。精读细研诵读下面的这段话,说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经受怎样的磨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精读细研除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还有哪些因素造就人才?个人主观因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对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正面反面精读细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列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理解: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奋图强。他卧薪尝胆,还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恢复了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合作探究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增”。同“横”,梗塞、不顺。同“弼”,辅佐。合作探究通假字所以动心忍性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征于色而后喻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古义:用(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内,文中指在国内。今义:进来或进去。古义:在外,对外,文中指在国外。今义:从里面到外面。古义:代词,这。今义:动词,表判断。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古义:明白。今义:比喻。发于畎亩()发于声()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动词,显露、流露发合作探究一词多义而后作()而死于安乐()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而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恒过,然后能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痛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饥饿。合作探究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使……贫困。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倒装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合作探究文言句式“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于……之间”介词结构后置。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事例和相关道理,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概括主题课堂小结学后感悟课堂小结

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丧失斗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它们,咬紧牙关,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富贵不能淫》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引出“妾妇之道”,进而又提出“大丈夫之道”,在二者的对比中引出作者认为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从个别到一般,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最终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❶论证层层深入。写作特色❷语言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这个特点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不无关系,《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比有力,很有气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用排比句列举历史人物,这样既给文章增强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写作特色正反对比论证举例排比论证个人国家事例经受磨难的好处磨难出人才板书设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课堂检测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2.“于”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课堂检测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征于色

C.死于安乐

D.衡于虑

3.画线词不用使动用法来解释的一项(

D课堂检测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生于忧患

4.下面画线的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B课堂检测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摄)

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

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

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c课堂检测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中考真题)(2021·新疆)阅读下面(甲文)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拓展探究拓展阅读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B.委而去之

委托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阻D.亲戚畔之

背叛拓展探究....B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拓展探究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3.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拓展探究B课下作业

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一、熟读并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思考探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民心。

事例: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文王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周代商而立奠定了基础。商纣王虽天资敏捷,“材力过人”,却不行仁政,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使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事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可以证明。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发愤图强,最终复仇。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二、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背诵《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一段。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命题点排比句指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一、何为排比句二、排比句的特点1.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2.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三、排比句的好处1.用排比来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并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4.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①文章(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②文章(段落)语言简练,叙事简约,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③选文运用了不同的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四、考查形式答题模式:文章(段落)大量使用

句子,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下面的选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分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