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1(解析版)
注意:
1、训练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
2、训练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探究、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水沸腾变化的特点、探究固体熔化液体凝固时的变化规律。
实验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探究
1.(2021秋•船山区期末)图甲和图乙是关于声现象的两个实验:
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选填“乒乓球”、“音叉”)振动
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用到的研究方法
是转换法(选填“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2)图乙实验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做。
【答案】(1)音叉;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2)不能。
【解答】解:(1)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
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
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
是“转换法”;
(2)月球上为真空,没有传递声音的介质,因此图乙实验不能在月球上做。
故答案为:(1)音叉;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2)不能。
2.(2021秋•青龙县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
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3
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
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
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
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1)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3)空气;(4)
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
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更容易
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
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两音叉之间的空气将右面音叉的振动传递到左面的音叉,左面的
音叉振动发声,并将小球弹起来,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
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3)空气;(4)
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3.(2021秋•峰城区期末)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
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响铃的声
音减弱,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
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
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
4.(2020秋•巴林左旗期末)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
中所学的知识,将图中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
充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变化情况是:变大。
图乙: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
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水花四溅。这个实
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答案】变大;回声;振动。
【解答】解:(1)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实验过程
中听到声音响度越来越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变大;
(2)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
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3)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由于发声的音叉在振
动,引起水花四溅。
故答案为:变大;回声;振动。
实验2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探究
5.(2021秋•云岩区期末)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
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
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的
幅度变大,由此可初步判断: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振幅有关。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
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
(4)若将图乙所示的装置整体置于真空罩中进行实验(利用电动击锤敲击右边音叉),
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
【答案】(1)转换法;(2)大;振动;(3)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
(4)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
幅度变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
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
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
故答案为:(1)转换法;(2)大;振动;(3)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
量;(4)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2021秋•常州期末)小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
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
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
编号弦的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n?
①钢300.3
②钢300.6
③尼龙丝400.5
④铜500.5
⑤尼龙丝500.5
Q)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①和②的
琴弦。
(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中编号为④和⑤的
琴弦。
(3)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的实
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③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⑤的琴弦振动时音调
l®Jo
【答案】(1)①;②;(2)④;⑤;(3)③;⑤。
【解答】解:(1)弦乐的音调跟弦的材料、长度、粗细、张紧程度都有关系。研究音调
跟粗细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选择横截面积不同的①②两根琴弦。
(2)研究音调跟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故选择
④⑤两根琴弦。
(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
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
根据图像可知,在弦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弦越长,弦振动的频率越低,音
调越低;由表中数据知,③和⑤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③较短,音调较
高。
故答案为:(1)①;②;(2)④;⑤;(3)③;⑤。
7.(2021秋•淮阳区期末)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芳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她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她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
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n?
A铜600.76
B铜600.89
C铜601.02
D铜800.76
E铜1000.76
F钢801.02
G尼龙801.02
H铜①②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表中应填上的数据分别是80和1.02。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芳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
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同一根琴弦并测出此
时的频率。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
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请你可以提出一个探究物理问题:固体传
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答案】(1)A、B、C;(2)80;1.02;(3)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同一根琴弦并
测出此时的频率;(4)①固体能够传声;②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③不
能。
【解答】解: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
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选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
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和H相同的数据,即长度为
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
(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改变弦的
松紧程度,并测出此时的频率;
(4)①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②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琴弦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细铜金属丝比尼
龙琴弦更容易传声,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
③说话声引起琴弦振动,琴弦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琴弦的某
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1)A、B、C;(2)80;1.02;(3)改变弦的松紧程度,拨动同一根琴弦
并测出此时的频率;(4)①固体能够传声;②固体传声的效果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吗;③
不能。
8.(2021秋•泰安期末)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请将下列空缺部分填
写完整。
(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振动,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做几次实验。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振动越
快,音调越高。实验时要使钢尺振动的振幅大致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3)在实验中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
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低(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答案】(1)振动;(2)高;(3)低。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慢了,则听到声音的音调变低,当钢尺伸
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因为人能听到的频
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振动;(2)高;(3)低。
9.(2021秋•官渡区期末)在学习了音调知识后,小芮发现小提琴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
很多因素影响。她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她找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所示。
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n?
A钢200.3
B钢0.5
C钢400.5
D尼龙丝40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C、D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芮不能选用A、C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原因是没有控制琴
弦的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她选择B、C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芮选择编号A、B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20cm。
(4)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较小的力敲击鼓面,听到鼓声的同时发现纸屑
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发现纸屑跳起的
高度更高,发声的响度也更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
大。隔壁班同学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发声的物体是鼓面。
【答案】(1)C、D;(2)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3)20;(4)振动;越
大;音色。
【解答】解:
(1)为了验证猜想一,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
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材料不同,故应选A、D进行探究;
(2)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
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由表中信息可知A、C的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和
长短都不同,即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不能选择A、C两根琴弦进行实
验;
(3)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选择琴弦
的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则表中缺少的数据是
20;
(4)看见鼓面上纸屑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
为小纸屑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
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隔壁班同学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发声的物体是鼓面。
故答案为:(1)C、D;(2)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3)20;(4)振动;
越大;音色。
实验3温度计的使用
10.(2021秋•淡江区期末)图甲中,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温
度计的示数是29℃,该示数低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体的正常体
温。
【答案】D;29;低于。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故D正确;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TC,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
为FC;乙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9C,人体的正常体温
是37℃,该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故答案为:D;29;低于。
11.(2021秋•鼎城区期末)a.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b.下
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指出一点即可)玻
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c.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42℃,乙的示数是-3°C。
【答案】a.液体热胀冷缩;b.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c.42;-3。
【解答】解:a、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来测温度的;
b、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有两处错误:一是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c、图甲是温度计,分度值是2℃,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甲的读数是42℃;乙的
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示数为-3C。
故答案为:a.液体热胀冷缩;b.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c.42;-3。
12.(2021春•浦东新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这种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1℃,此时读数为-3'成
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甲乙丙丁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丙。
【答案】热胀冷缩;1;-3;丙。
【解答】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10℃之间包括10等份,1份
代表i℃.也就是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rc,此时的温度为零下,示数是-3℃;
图甲中,甲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丁图中温
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之中,故甲乙丁都是错误的;丙温度计放置位置
合适,故丙正确。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1;~3;丙。
实验4探究水沸腾变化的特点
13.(2021秋•泰兴市期末)在“探究水沸腾实验”中:
(1)装置如图甲所示,最后安装的实验器材是CO
A.烧杯和水B.酒精灯
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
(2)A组和B组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
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97℃,水沸
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第4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
(变大/变小),A小组所用水量较多(多/少)。
(3)爱思考的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分析数据后发现:水接近沸腾时温度上升速度变慢。
他猜想原因可能是水温越高,与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快。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
小明将实验中烧开的水置于室温下自然冷却,每隔相同的时间测一次水的温度,发现水
温下降先快后慢,从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正确。
【答案】(1)C;(2)97;不变;变小;多;(3)先快后慢。
【解答】解:(1)“探究水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是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因此最后
安装的是纸板和温度计;
(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7℃。在第4min时水未
沸腾,因此在第4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同样加热条件下,水越
多升温越慢;
(3)小明将实验中烧开的水置于室温下自然冷却,每隔相同的时间测一次水的温度,刚
开始因为水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所以温度下降较快,后面温差逐渐减小,温
度下降变慢。
故答案为:(1)C;(2)97;不变;变小;多;(3)先快后慢。
14.(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小华在组装装置甲时,要分别调节铁圈M、铁夹N的高度,其中首先调节的是)
的高度(选填"M”或"N”);
(2)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7℃o小华在煮面条时,为了赶时间,当水沸
腾后仍用猛火加热,他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水达到沸点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3)我们说水沸腾后内部也在剧烈的汽化,证据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
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答案】(1)N;(2)97;水达到沸点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气泡
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
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首先调节的是铁
圈N的高度;
(2)根据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合图乙得出水的沸点为97℃;小华在煮面条时,
为了赶时间,当水沸腾后仍用猛火加热,他不能达到目,因为水达到沸点虽然继续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1)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
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故答案为:(1)N;(2)97;水达到沸点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气
泡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15.(2021秋•桃江县期末)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甲乙
(1)实验装置如图甲,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B(填"A”或"B”)部分。
(2)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
吸收热量。
(3)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中图线a所示,若增
加了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c
【答案】(1)B;(2)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3)Co
【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
(2)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即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
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说明水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3)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改变了液体的质量,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液
体的沸点不变;液体质量增加,吸热升温变慢,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长;由图象可知,
b、c、d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均变长,b沸点变高,c沸点不变,d沸点变低,故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3)Co
16.(2021秋•龙湖区期末)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
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
B(选填"A”或"B”)套装置。
时间01234567891011
温度9092949698100101102102102102102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但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却不同,如图
C所示,其原因可能是CD不同(不定项选择)。
A、液面上方气压B、水的初温
C、水的质量D、加热时所用火焰位置
(3)实验后,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
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又沸腾起来。通过分析,抽气机
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选填“升高”、“不变”或“降
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4)如图E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空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
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水越来越多,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1)B;(2)CD;(3)降低;(4)放出。
【解答】解:(1)如图,A装置烧杯上没有盖,B装置上烧杯有盖,烧杯上加盖,可以
增大水上方的气压,使水的沸点升高,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沸点的102℃,所以甲同学
使用B装置;
(2)由图象可知,水的初始温度相同,从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不同或酒精灯的火力不同,故选:CD;
(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水的沸点降
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4)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
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
在试管壁上,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B;(2)CD;(3)降低;(4)放出。
17.(2021秋•滦水区期末)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A(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图甲中
温度计的示数为93℃,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
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本实验应选用水银制作的
温度计;
(2)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沸腾时(选填“沸腾前”或“沸
腾时”)的情形;
(3)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98°C。
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水的沸腾过程和冰的熔化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答案】(1)A;93;水银;(2)沸腾时;(3)98;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节A固定夹的位置。
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零刻度线在下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3℃。
由于水银的沸点为357℃,酒精的沸点为78℃,水沸腾时温度为100℃,酒精会比水先
沸腾,所以本实验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由此可知图乙是沸腾时的情
形。
(3)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丙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冰熔化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因此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水的沸腾过程和冰的熔化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A;93;水银;(2)沸腾时;(3)98;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实验5探究固体熔化液体凝固时的变化规律
18.(2021秋•东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分别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在如表中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
物质A的温度/℃2529323740444751545761
物质B的温度/℃2533414648484848515458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B(“物质A”或“物质B”)是海波,在熔化过程的特
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固液共存态,
在第8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液态;
(2)小华想利用该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于是将试管取出,在烧
杯上方加盖后组成了乙(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每隔I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
的质量(只写出一条即可);她还观察到熄灭酒精灯后仍继续沸腾了一会儿,原因是
石棉网仍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甲乙
【答案】(1)物质B;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态;液态;(2)98℃;(3)
减少水的质量;石棉网仍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答】解:(1)由表格知,B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物
质是晶体,是海波;表格中所示该物质在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以后结束;在第
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第8分钟时,熔化结束该物质处于液态;
(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由表格可知,固定的温度就是水的
沸点,为98℃;
(3)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所以可以通过减少水的质
量缩短实验时间;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依然沸腾保持不变,这是因为酒精
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沸点温度,移开酒精灯时,烧杯底部还
会从温度高的石棉网上吸收热量,水还会沸腾一会。
故答案为:(1)物质B;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态;液态;(2)98℃;
(3)减少水的质量;石棉网仍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19.(2021秋•管城区校级期末)冬天给道路上的积雪撒融雪盐(如图甲所示),可以有效
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融雪盐”的作用,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
冰(浓融雪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雪将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用筷
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发现有白霜产生(如图丁所示)。
甲乙丙
(1)在组装图乙中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应是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
“自上而下”)。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盐冰
是(选填”是"或"不是”)晶体,原因是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融雪盐能有效降低(选填“提高”或“降低”)道路上
积雪的熔点。
(4)丁图中,易拉罐外部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凝华(填物态变化
名称)形成的。
【答案】(1)自下而上;(2)是;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降低;(4)
水蒸气;凝华。
【解答】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
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冰中,不能接触
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装有冰的试管,最后安装温度计。其合理的安装顺
序是:自下而上;
(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此温度为晶体的熔点。分析图像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2℃,因为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盐冰是晶体;
(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融雪盐能有效降低道路上积雪的熔点;
(4)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同时会
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是;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降低;(4)
水蒸气;凝华。
20.(2021秋•惠民县校级期末)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
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冰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
的状态变化,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甲乙丙丁
(1)图甲中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在做本实验时,实验装置
应按由下向上(选填“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顺序安装;
(2)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冰,好处是能使物体受热均匀;由冰的
熔化图像可得,冰属于晶体(选填“非晶体”或“晶体”);
(3)由图丙可知冰的熔点是0℃,在第lO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
“固”、“液”或“固液共存”),冰在熔化过程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4)实验结束后,小明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以后,试管中的水
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由下向上;(2)使物体受热均匀;晶体;(3)0℃;
固液共存;吸热但温度不变;(4)不会。
【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时,需用酒精
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在做本实验时,实验装置应按由下向上顺序安装;
(2)采用水浴法加热能使物体受热均匀;由冰的熔化图像可得,该物质在第5分钟到15
分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冰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3)冰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0℃,在第lO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杯中水达到沸点后能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
试管中水从杯中水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由下向上;(2)使物体受热均匀;晶体;(3)0℃;
固液共存;吸热但温度不变;(4)不会。
21.(2021秋•雨花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珍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安保制度及应急预案
- 体育协会党建联建活动方案
- 社工走访技巧培训
- 汽车仪表人机交互设计方案
- 读大林和小林的读后感
- 母婴护理类培训课件
- 方案主创岗位职责(35篇)
- 智能楼宇物业管理服务方案
- 高科技产业招商管理规范
- 学校心理安全评估制度
- 三违行为检查记录表
- 建筑防火知识课件
- 国际建筑服务贸易展示课件
- 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抚州市乐安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园林空间-课件
- 《高等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微观交易结构系列之二:不容忽视的交易成本量化个股隐性成本
- 商会各类岗位职责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M3U2 Around my home (Period 3) 上海牛津版试用版(共18张PPT)
- 酒店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