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04《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_第1页
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04《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_第2页
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04《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_第3页
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04《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_第4页
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04《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课文自学赤壁赋疏通文意,翻译全文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背诵默写全文一读懂原文,并翻译。登泰山记(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2)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①自京师乘(冒)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ɡ)(石阶),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suì)(于是,就)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如画,②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3)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逐渐)见云中①白若樗蒱(chūpú)(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②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大红色和白色)驳色,而皆若偻(lǚ)(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4)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5)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缝隙),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6)桐城姚鼐记。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二理解文意第(1)段: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感悟·质疑: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富有层次感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铺垫。第(2)段:段意概括:写登泰山的经过。感悟·质疑:本段为什么没有写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没有像寻常游记那样写途中所见景物,而是重点写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突出泰山的高峻,亦暗含历经艰难后“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之情。第(3)段:段意概括:描写观日出的情景。感悟·质疑: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衬以云天、东海、群峰,写出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第(4)段:段意概括:介绍泰山的名胜古迹。感悟·质疑:由此段可见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5)、(6)段: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冬季的景色。三赏析景物描写,体会美丽的泰山日出图第一幅:“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拟人,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第二幅:“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半山居雾”,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第三幅:“十二月二十九日,五更时分,姚鼐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景象的瑰丽,不但写出了“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使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第四幅:日出前,“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漫”写云雾之大。“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第五幅:日出即将开始,“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极天云”细如一线是其特点。“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抓住了它瞬间的变化。而且静动有序,有张有弛。第六幅:日正出,“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作者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和令天地一变的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造成了令人神往的境界。第七幅: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这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成分,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所陶醉折服了。日出前后的描写赏析:这一部分描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动静俱观,把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描绘出来了,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色。晚照固然媚丽动人,但日出更壮美,更有气势,更激发人向上。景物特点:瑰丽、雄浑、壮美写景手法:动静结合,比喻形象,用语新颖,色彩绚丽。1.通假字(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3.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2)多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今义:数学用语。2.一词多义(1)阴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没有阳光)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阴影,树荫)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冷)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光阴,时间)(2)坐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同“座”,座位)③王曰:“何坐?”曰:“坐盗。”(因……而获罪)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3)及①及既上(等到)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③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4)道①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⑤万户侯岂足道哉(称道)(5)以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②余始循以入(连词,表顺承关系)③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⑥以刀劈狼首(介词,拿、用)⑦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⑧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以为)3.词类活用(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少有)4.文言句式(1)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2)此东海也判断句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京师乘风雪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天:天边。B.道皆砌石为磴 蹬:石阶。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C.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云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背。多松,生石罅 石罅:石缝。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A.余始循以入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回视日观以西峰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阳谷皆入汶 B.至于泰安C.多平方 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2)《登泰山记》中“,”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8~12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