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学业质量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挟迫天子令诸侯,横槊赋诗慨而慷。——曹操B.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诸葛亮C.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大火漫长江。——孙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ABCD3.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统一了江南;刘备占益州,夺汉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统一了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当时()A.战乱破坏社会经济 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政权分立一直持续4.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时间事件280年灭孙吴,完成统一291—306年八王之乱,元气大伤316年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A.南北统一的进程 B.北方各族的内迁C.西晋的短暂统一 D.政权分裂的加剧5.《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宫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 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C.北方各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D.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6.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哪一方面的史实()农业麦稻兼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手工业制瓷业、冶铸业显著发展商业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D.淝水之战的背景7.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A.国家统一促进人口迁徙 B.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人口迁徙影响区域开发 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8.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对应史实正确的是()A.风声鹤唳——巨鹿之战 B.草木皆兵——官渡之战C.投鞭断流——赤壁之战 D.东山再起——淝水之战9.北魏后期,一位南朝大臣在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10.《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C.民族之间的服饰相互影响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11.中华民族历来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秦国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变法的共同点是()A.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大交融C.学习了儒家思想文化 D.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12.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城市的繁荣 B.皇权的强化 C.半坡居民的生活 D.民族交融13.西晋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他们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这说明了()A.西晋暴政引起各族反抗 B.人口内迁促进经济交流C.政权分立导致社会动荡 D.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14.民以食为天,中华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从下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卷数所述内容卷一、卷二农作物耕种,以及具体粮食、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卷三、卷四蔬菜、木本作物栽种和果树栽培卷五、卷六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卷七、卷八、卷九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A.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B.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C.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15.李华同学利用假期开展了“探寻身边的历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李华同学进入“云冈石窟全景漫游”平台,截图保存了第20窟中的造像的图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据此可知其()由于洞窟前立壁的坍塌,第20窟整个造像显露在外。造像高13.7米,两肩宽厚,面相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作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以其博大、恢宏的气魄和撼动人心的力度,征服了国内外无数的专家学者及游人。A.原型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 B.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C.是中国史上唯一的皇家石窟 D.是佛教中国化的艺术结晶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16.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从不同领域折射出先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科技创新】科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简述图一成就的历史地位和图二著作在科技方面所承载的价值。(4分)(2)【书画鉴赏】观察下面书画作品,写出对应的作品名称,并简述东晋时期书画艺术发展的原因。(4分)图三王羲之书法作品(摹本·局部)图四顾恺之绘画作品(摹本·局部)(3)【艺术创新】通过佛像造型的变化,你可以看出北魏时期我国社会习俗的什么变化?(2分)(注:云冈石窟佛像造型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17.民族友好和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摘编自《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材料三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和管辖,西汉王朝在此设立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重要意义。(2分)(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3)材料三从哪些角度阐述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18.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年,面对秦朝仅统治15年的深刻教训及凋敝不堪的经济形势,统治者不得不改弦更张,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为其后的统治者树立了典范。——摘编自徐卫民《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形成》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起始很早,但大规模地对外交往,并大量引进域外农作物,则主要还是肇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农作物主要有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蚕豆)、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桃(核桃)、胡荽(芫荽、香菜)、胡椒、胡萝卜、菠菜、棉花、西瓜等。——摘编自王思明、刘启振《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农作物》材料三南朝时期,南方农业获得较大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此外,南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也是这一时期南方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特征。——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1)材料一中,面对汉初的经济形势,列举两例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2分)(2)根据材料二,简述丝绸之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2分)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李老师围绕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设计了如下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观察历史图示——了解时代特征】(8分)(1)根据下面示意图,填写①处的政权名称和②处的战争名称。并据此概括该时期的阶段特征。(4分)(2)观察右图,指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简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4分)任务二【分析历史现象——感受时代风貌】(7分)(3)根据下列历史现象,以“交融共生”为题,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盛况。(提示:从背景、表现、影响等方面进行描述)现象一现象二现象三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改革之后,民族隔阂进一步减少。西北地区的歌曲、音乐深受汉人喜爱,来自北方地区的方凳、胡床等家具也流行开来。当时的北方已经无法从服饰、发饰等外观来判定一个人的民族了。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朝臣中汉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答案一、1.A2.D3.B4.C5.B6.B7.C8.D9.B10.C11.D12.D13.D点拨:题干中北方内迁的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内迁各族与汉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这是民族交融的结果,D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晋暴政,排除A;材料未涉及经济方面,排除B;政权分立导致社会动荡与材料无关,排除C。14.C15.D二、16.(1)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2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2)名称:图三是《兰亭集序》,图四是《女史箴图》。(每点1分,共2分)原因:继承了前代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并进行了创新;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民族交融,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杰出书法家、画家的大量涌现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3)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文化上逐步交融。(2分)17.(1)机构:西域都护府。(1分)重要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分)(2)措施:说汉语、穿汉服、与汉人贵族联姻。(答出三点具体措施得3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3)角度:经济、习俗、制度、语言、民族心理。(1分)影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18.(1)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实行十五税一,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交流;增加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等。(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3)表现:使用先进的铁农具;北方作物的推广;种植面积增加和产量提高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的重视;民族交融,共同开发;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4)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19.(1)政权:蜀。(1分)战争:淝水之战。(1分)特征:政权并立。(2分)(2)方向:由北向南。(2分)影响:给南方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3)【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