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标: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

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

演的重要角色。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及影响。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内在关系。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和欧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古代的商路: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1.西域位置:时空: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标志事件:张骞通西域1)时间:2)目的:公元前138年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3)影响: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经济:汉朝了解到西域具体情况;推进丝绸之路畅

通和贸易繁荣。被称为“凿空”政治:加强对西域管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的发展。文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南线自葱岭向正南通向()A.阿富汗 B.印度 C.大食 D.波斯B【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进入南线后,到葱岭再向正南折,就到了天竺,即印度,故B正确;阿富汗、大食、波斯从地理位置看,在葱岭西部或西南,不符合题目中“正南”的要求,故排除ACD三项。

(重庆高考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D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思想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6世纪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传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A.欧洲的内需B.中国的强盛C.中间商牟利D.张骞通西域AP50页史料阅读,能提取什么信息?关于丝绸的制作过程,老普林尼和撒尼雅斯的认识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1.信息:2.认识:3.原因:中国与欧洲存在交往情况;中国丝绸传到罗马,影响罗马人的生活;丝绸在罗马很金贵;老:丝来自树叶上的白色绒毛;撒: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是源自于小动物撒时建立了直接联系,增加了解。【知识总结】汉朝丝绸之路开通的前提条件1.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2.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3.贸易利润巨大;4.丝路沿线的国家参与;5.稳定的国际关系等。6.国力强盛,对西域有效管辖3.丝绸之路主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4.发展:1)开辟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地位下降:唐中期后,受割据、战乱等影响。东西

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

(2016·天津高考·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B

(2017.11·浙江高考·4)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B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做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C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小亚细亚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小亚细亚欧洲

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A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富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 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A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富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故D项错误。2.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阅读p52学思之窗,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1)计划:2)原因:出使身毒国(古印度)①身毒国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②距离蜀地较近;③交通方便又无干扰。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茶马互市文明传播古道:茶马古道是川、滇、藏三地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在这条古道上,几千年来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

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宗教传播大道: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的不断延伸,藏传佛教也沿

着这条古道广泛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传播。民族精神之路:古道上的马帮在历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他们的

精神又附着在这条古道上,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民族团结、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和

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

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安疆固边之路:茶马古道的拓展,茶马贸易的兴盛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

定和巩固。经济发展之路:千年茶马古道通过茶马贸易,促进了这一地区许多城镇的形

成,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3.海上丝绸之路:1)定义:2)过程:海上丝绸之路指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西汉: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联系.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巅峰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C史料: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

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

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根据史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1.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2.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3.经济重心南移;4.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5.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6.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017.4·浙江高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海上丝绸之路”D根据国外陶瓷考古发现,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地,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甚至远到津巴布韦都有不等数量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发现最多。考古发现能够证明()A.宋代的瓷器制造技术高超B.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C.亚、非各地人民喜爱宋瓷D.日本、菲律宾已开始仿制B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不同?目的:宣扬国威、和平使者目的:财富宗教传播

……结果: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结果:殖民侵略、掠夺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

物质和技术交流方面

:1)作用:促进中外物质技术交流,丰富中国和世界文明,人们日常生活,促进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冶铁技术的传播提高西亚社会生产水平,促进经济发展2.

精神文化方面:1)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他宗教的传入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古代商路传入中国的物种时间引入物种西汉—隋唐宋元明清苜蓿、胡芫荽、葡萄、胡桃、胡瓜、胡葱石榴、胡椒、西瓜、菠菜、无花果、骆驼大宛马棉花辣椒、玉米、甘薯、花生向日葵、西红柿物种传播之路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胡芹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B.盲目崇拜西洋风尚C.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文明中心不断西迁A【详解】“胡食”指的是唐朝境外食物,尤其是来自西域以及中亚地区的食物,胡食在唐代流行,说明对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A正确;西洋主要指的是欧洲国家,与题干中“胡食”所在区域并不一致,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胡食在唐代流行不能证明文明中心的转移,排除D。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等等。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A.唐朝时期的版图囊括了朝鲜半岛 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C.新罗与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 D.新罗统治者与唐朝皇帝共用年号C朝鲜发现唐高宗时期的砖铭和铭文板瓦,都说明当时唐朝和朝鲜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当时的朝鲜是新罗,C正确;唐朝时期的朝鲜是独立国家,排除A;通过题干信心无法证实当时朝鲜的政治体制,排除B;题干信息只能证明当时唐朝高宗年号,不能证明当时朝鲜使用了这些年号,排除D。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大规模发展,寺院拥有的土地占当时全国可耕地面积的1/3,依附农民占当时总劳动力的1/7,僧尼达几百万之众。材料反映了()A.寺院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支柱 B.百姓为躲避剥削而进入寺院C.民众对社会现实不满与失望 D.大量寺院与政府争夺劳动力D几百万之众的民众进入寺院,而当时的寺院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