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微讲座(三)世界史大题突破技法点拨高分导练技法⑫答案语言组织与表述训练(1)答案出自材料的部分,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概括时注意对材料信息进行升华和深层次的认知,避免直接照搬材料原词或原句。(2)注意审题,根据每一问的分值确定答案要点数量的多少。如果设问分值是6分,答案要点至少不要少于三点。(3)答案语言要简洁,忌用长句子,要用学科术语,忌口语化及表述不严谨的语言。(4)回答背景(原因)作用(意义)时,尽可能从多个角度作答。答“趋势”要答出变化,答“特点”要高度概括,都不能仅仅是史实叙述或材料照搬。(5)如果部分答案拿捏不准,在组织答案时可以多答,千万不要少答或不答。(6)答案要做到“四化”:整洁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23·湖北卷,18][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15分)材料—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9分)答案:(1)表现:“金本位”制瓦解;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含义: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6分)(2)原因:浮动汇率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评价:对美国: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保卫美国已经非常有限的黄金储备,以稳定美元的汇率;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使得美国霸主地位开始衰落;对世界: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极度混乱。(9分)[微点拨]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可知,此时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原有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构建以各自国家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第二小问,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设问是“开创新时代”的含义,意图是让学生回答会议召开后对世界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提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促进世界经济逐步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由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虽表面上瓦解了,但一些机制仍在发挥作用,只是货币体系中主要国家的目标改变了,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制度应运而生,而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有其本身的优势在。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的实行并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评价: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当时的国际背景等角度思考。模拟演练——在训练中洞悉导向1.[2023·海南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答案:(1)特征: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5分)(2)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世界战争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调。(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制衡趋势;据材料“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可知,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第(2)问,据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可知,国家实力的变化;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可知,世界战争的影响;据材料“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可知,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据材料“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调。技法⑬非选择题解答“四要,四不要”一要认真审题,紧扣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不要草率作答。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一点,一个略一点。只要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便可比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高考阅卷评分是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不要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要点,而要力求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1)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回答原因,写出“原因”。(2)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这样就可以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1)原因:①……②……(2)过程:①……②……”等等。(3)段落化:一个层次答完后,自然另起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就显得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容易得高分。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21·新高考湖南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下表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2445.518803668.818904994.2190068118.2191085162.41913100192.4——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材料二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以1900年为100)——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9分)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通信技术的创新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历程:①一战后到二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总体呈下降趋势。(1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经济交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对其经济封锁;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造成货币贬值、汇率混乱,很多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贸易壁垒。(每点1分,共4分)②二战后至今:经济全球化总体呈上升趋势。(1分)原因: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限制金融一体化和移民,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战后世界经济从无序到有序、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发展;各国注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的推动。(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命题立意]
选取1870年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的文字和表格材料,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的图示材料,考查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技法点拨]
一要认真审题;二要依据材料作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通过贸易指数、贸易总额等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在1870~1914年经济全球化达到了小高潮的历史事实。既要关注材料信息,更要根据所学知识以及材料的时间来推断经济全球化达到的小高潮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展示了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到三项指标的发展趋势以及转折点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三要结合所学知识,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条理作答。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2.[2021·山东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英国在衰退吗?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年1883年1893年1903年1913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材料二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纺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材料三(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明你的看法。(3分)答案:(1)是。理由:能结合工业化背景,说明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分)(2)不矛盾。说明:从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的角度作答;从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度作答。(若回答“矛盾”,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分)(3)注意:能认识到材料是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作答。(3分)(4)能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的角度作答。(3分)(5)所提原则合理,说明充分,符合唯物史观。(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是否必需,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然后确定材料一中的这类史料与这个问题的相关性,是研究所必需。第二小问理由,需要从“1870~1910年代”这个时期阶段特征出发去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是否相互矛盾,判断是否矛盾的标准是看史料是否从同样一个角度有不相对立的观点,据此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所以不矛盾。第二小问说明,只要设定标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的即可。第(3)问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而材料二是英国北部的纺织重地坎布里亚这一个地方的工业兴衰的历程,这属于个案,使用时需要再寻找其他证据使之能够互证。第(4)问材料三提供了一幅漫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个评判员,而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则是在搞“欧洲孩童秀”,漫画时间为1919年,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这一视角,英国由战前欧洲或者世界的霸主地位到战后沦为与欧洲其他国家地位相当,需要接受美国评判的地位,明显的地位降低了。第(5)问第一小问原则,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问看法,可以结合题干材料和设问思考。3.[2022·新高考海南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摘编自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告》(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国家在第②时段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8分)
①1870~1913②1913~1950③1950~1960④1960~1970法国1.60.75.05.8英国2.21.72.82.7美国4.32.93.24.0德国2.91.37.74.8答案:(1)①法国:1913年前较快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明显下降;1950~1970年,高速增长。②英国:总体上平稳缓慢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有所下降;1950~1970年,恢复增长。③美国:1913年前高速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明显下降,但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仍保持优势;1950~1970年,恢复高速增长。④德国:1913年前较快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下降;1950~1960年,高速增长;1960~1970年,增速有所放缓。(4分)(2)在第②时段,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经济增速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保持优势。在第③时段,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稳定了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有利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战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逐步走向联合,也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主要经验: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世界各国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实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政策;各国要加强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金融和贸易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教训:战争和掠夺不符合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利益;金融战和贸易战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8分)解析:第(1)问,根据表格信息,法国1870~1913、1960~1970国民生产总值都呈现出较快增长,尤其是1960~1970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在2%左右徘徊,增长速度比较平缓,1913~1950相比1870~1913出现了少量下降,但是1950~1970年再次恢复2.7左右的增长;美国1870~1913实现了4.3最快速度的增长,但是1913~1950的增长速度下降到2.9,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相比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依然保持最高,具有优势地位,1950~1970再次恢复高速增长;德国1870~1913年增速比较快,但是1913~1950增速明显下降,接近1.3,1950~1960恢复高速增长,达到7.7,1960~1970增速再次放缓,但是依然维持较高速度增长。第(2)问,论证:结合所学知识,1913~1950年恰好处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整体上比较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所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整体上增速出现放缓趋势;主要经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经济相对下降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这说明经济建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教训:两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下降,这说明战争的殖民掠夺是不符合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经济危机时期贸易战、关税战只会导致经济危机更加剧烈,所以需要密切加强国际合作。技法⑭提高非选择题得分的六点书写要求(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是做无用功。(4)表述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5)语言要简洁,切中要害。(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高考阅读时间紧,阅卷教师工作量大,最喜欢批阅符合以上六点要求的试卷。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六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砝码。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21·新高考广东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观点一: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对工人的积极影响;没有看到工人劳动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2分,任答一点即可)观点二:没有看到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即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压迫。(2分)看法:工业革命使社会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政治地位得到提升,也丰富了工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但也导致了工人阶级受到资产阶级压迫;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些影响,同时更多地从积极影响的角度去分析。(每点2分,共4分)(2)意义: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推动了社会的全面改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英国政治改革;使西欧成为世界中心,东方逐渐落后于西方。(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命题立意]
(1)试题以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落实基础性
、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体现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试题要求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①阶级结构: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②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政治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思想意识: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加快。④世界市场: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关键点拨]
解答时要注意书写要求,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贫民窟”等可知,观点一体现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消极影响,但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等可知,观点二从积极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没有看到其消极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即可。第(2)问,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等。据此依据材料二中的“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世界市场以及世界格局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即可。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4.[2022·浙江6月高考,29]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资本主义贪婪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曾经“良好的锚地”戈雷岛却成了扩张者的跳板,并在历史岁月中见证了扩张者的诸般恶行,请结合所学予以概述。(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的?(5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6分)答案:(1)表现:野蛮掠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概述: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或“最有代表性的奴隶贸易枢纽”,或“奴隶贸易集散地”);亲历殖民时代种种罪恶;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4分)(2)命运: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或“商品倾销地”)、原料产地(或“原料掠夺地”)和劳动力供应地。直面: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5分)(3)手段:军事和经济双重暴力。结果: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矛盾: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可以得出表现之一是野蛮掠夺殖民地;根据材料一“(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可以得出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第二小问概述,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指出贩卖奴隶活动,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第(2)问,第一小问命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的命运即可得出,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商品倾销地、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第二小问直面,根据题干要求“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的”理解题意,得出该题考生应回答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如真实再现社会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第(3)问,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并结合所学,可将问题转化为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手段,即伴随着军事暴力手段的还有商品输出以及资本输出,即可得出军事和经济双重暴力。第二小问结果,根据材料三“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帝国主义扩张的结果,即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第三小问矛盾,根据史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起的美国、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较快,但是当时世界已经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等瓜分大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掠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同时他们对亚非拉国家的掠夺也使得他们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技法⑮开放探究型试题特色与解题策略试题特色解题策略(1)材料主观高考“开放探究题”以材料呈现,有历史图片、教材目录、公式、统计表、文字与地图结合、纯文字等。这要求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地图、文献、实物、表格、漫画、图片、公式)都要有所涉及,选择灵活。(2)设问方式高考“开放探究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3)考查内容高考“开放探究题”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1)了解赋分的主要标准开放性试题评卷的一般套路为:观点分/论据分/结构分/逻辑分/表达分/整体评价分。强调观点的明确性和准确性。论证的角度与深度、广度。与材料的结合度及逻辑表达等。(2)明确答题的基本原则①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甄别,提出观点或提取信息。②观点明确:观点要指向明确,具体化。③逻辑严密:在阐述理由时,史实要充分,逻辑要严密,形成“因果关系”。④格式规范:表述成文,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概括精炼,说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3)把握应试的重要环节是什么——你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以“我认为”,或“我同意”“我反对”等用语引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多从几个角度进行论证,必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怎么样——最后进行小结或提升。用“所以”“因此”“总之”等用语,表明自己的结论是建立于扎实的因果推理之上的。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23·山东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答案:证据:英国政府馆中关于英国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的展示;工业馆和工程馆的修建;英国所属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场馆布局;世界地图浮雕;艺术馆的设置等。(8分)理由:博览会展示了英帝国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重塑战后英国民众的自信心;殖民地的异域风情,在东西方对比差异中印证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潜移默化的传播了帝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一战后自治领和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背景下,通过博览会来加强团结与促进贸易交流,来缓解战后英国疲软的经济以及稳固帝国内部关系;艺术展览在于展示一种更加真实的民族特性,预示帝国内部关系的调整。(9分)[微点拨]
据材料“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得出英国政府馆中关于英国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的展示;工业馆和工程馆的修建;英国所属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场馆布局;世界地图浮雕;艺术馆的设置等。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理由可从彰显帝国实力、重塑战后英国民众的自信心、传播帝国的价值观、强化帝国内部联系及调整帝国内部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5.[2022·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面向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前提。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6分)面向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1922年底苏联正式成立。由于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加上经济文化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斯大林认为西方工业化道路时间长,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保卫国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6分)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得出论题:金融国家,利用货币优势维护本国利益。福利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其次,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史实,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阐述,如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以其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实力,意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为美国通过美元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便利。同时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避免贫富差距过大,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构建了类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可见,不管是金融国家还是福利国家,虽然发展面向不同,但其核心依然是维护本国利益。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技法⑯解答开放探究型试题应注意的事项1.解答论题类开放探究题的注意事项(1)注意答题格式。此类题目的答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论题,一般是一句话,注意表述不要繁琐,不可以是两句或以上的文字。二是论证,可以是一段文字,亦可以分段论证,多段文字。三是总结,一般1~2行文字,回扣论题,简单总结升华。(2)注意审题。审准题目要求,包括拟定论题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的要求。(3)注意论证要紧扣主题,注意文字的逻辑性和层次性。2.注意提炼“观点”和“论题”的区别。提炼的“观点”是一个陈述句,应当主谓宾齐全,所涉及的范围较小。“论题”则范围更大,既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主语,也可以是一个陈述句。本题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所提出的应当是一个论题。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23·北京卷,20]延续与变迁(12分)材料一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材料二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答案: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食物物种交流增多,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发了思想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放了思想;经济与思想的变化,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革。(6分)材料二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评析: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到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改良并得到推广使用,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欧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从一国向多国扩展,影响蔓延至其他国家,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18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变,真正步入了现代化。(6分)[微点拨]
首先,对两则材料中观点进行概括,可知材料一观点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欧洲进入现代化”,材料二观点为“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欧洲才真正步入现代化”。其次,结合所学15~18世纪欧洲历史重大史实,分别对材料中的两个观点进行评析,材料一观点要列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史实进行论证;材料二观点要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证。
模拟演练——在训练中洞悉导向6.[2022·广东高考,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智慧之海。(1分)古代的地中海区域孕育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政治与法律制度、思想文化方面的智慧。(2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孕育出以公民为核心的多种政体,其中的民主制、共和制为近代民主政体提供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智慧之光。(2分)古希腊的政治为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以人为中心,弘扬与尊重人的价值。(3分)古罗马在国家治理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以及自然法精神的凸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与体系。(3分)综上所述,古代地中海是一片智慧之海。(1分)示例二贸易之海。(1分)古代,无论是古希腊、古埃及,还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大帝国时期,地中海区域的商贸往来都极为频繁,是连接亚欧非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佐证。13~14世纪的地中海区域商贸往来愈加频繁,西欧各国在长期的航行中积累经验和获取财富,尤其是意大利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奥斯曼帝国垄断了航路,这使得其他西欧国家急于开辟新航路,最终建立了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10分)综上所述,地中海孕育出贸易之海,而且催生新的更大的贸易之海。(1分)解析:依据开放型试题解题策略,解答时可以依据材料中地图信息选择一个观点,比如以“智慧之海”为论题,论述可以依据所学从古代的地中海区域孕育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政治与法律制度、思想文化方面的智慧,比如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古代希腊的思想和哲学、古代罗马的法律进行阐述,最后以古代地中海是一片智慧之海进行归纳。当然还可以以“贸易之海”为论题,论述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及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贸易的影响回答,最后以地中海孕育出贸易之海,而且催生新的更大的贸易之海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品牌授权及合作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户外灯具打胶制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材料租赁与资金支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消防管道材料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空压机租赁与租赁期满设备回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合作购销合同文化融合3篇
- 二零二五版股票期权授予及解约条款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脑系统集成与售后全面保修合同3篇
- 2025年厂房维修保养与安全责任合同3篇
- 2025版冷冻食品储藏租赁合同范本3篇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寒假作业(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十二)
- 银行信息安全保密培训
- 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疏解施工方案
- 2024年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部分练习题含答案
- 拆迁评估机构选定方案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
- 上海市松江区市级名校2025届数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上
- 《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项目三 新能源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检修
- 2024年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