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3(共107题)_第1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3(共107题)_第2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3(共107题)_第3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3(共107题)_第4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3(共107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3(共4套)(共107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B、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D、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开始生效。本案可适用。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49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故C项错误。2、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15年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缓刑;对于减刑的次数则没有限制;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只有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才有权作出是否予以减刑的裁定。3、王某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则对他的刑事追诉期限应当是()。A、5年B、10年C、15年D、20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故意伤害他人造成轻伤后果,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一幅度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5年。4、《刑法》第159条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罚金……”此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法定刑C、相对确定法定刑D、浮动法定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该条款罚金数额上下限需根据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确定,属于浮动法定刑。5、战争期间,我国某企业为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该企业构成何种犯罪?()A、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敌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背叛国家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12条: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6、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2人死亡C、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D、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工人死亡,成立交通肇事罪,A项不选。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2人死亡,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项当选。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成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须择一重罪处断,C项不选。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成立危险驾驶罪(情节恶劣),D项不选。7、邱某与其父在家搞个体经营,开业数月,经营额为3万余元,应纳税额2200余元。税务所25次开出纳税通知单,催其纳税。由于逾期不交,税务机关对其加收滞纳金2000余元,合计4000余元。税务机关多次派人催缴,邱拒绝缴纳。为维护国家税收法规的严肃性,市税务机关干部王某前往催收税款。邱某不但抗拒不缴,而且侮骂王某。王某据理力争,邱某上前对王某拳打脚踢,致使王某身受重伤。对邱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抗税罪B、抗税罪与故意伤害罪C、故意伤害罪D、妨害公务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区分抗税罪与因抗税而导致其他犯罪的界限。抗税的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因暴力方法故意造成税务人员伤害或者死亡的,其暴力方法已经超出了抗税罪的范围,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因暴力方法而过失造成税务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仍然应当以抗税罪定罪处罚。8、甲为某地公安局干警,为了尽快侦破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乙实施刑讯逼供行为,导致乙当场死亡,甲的行为性质属于()。A、故意杀人罪B、刑讯逼供罪C、刑讯逼供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D、行政违法行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参见《刑法》第247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第232条(故意杀人)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9、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张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抢劫罪B、构成抢夺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侵占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张某最初的伤害行为并不是为取财服务的先行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后面拿走财物属于临时起意,此时财物所有人处于昏迷状态,并不知晓,所以张某应构成盗窃罪。10、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甲的行为()。A、构成走私毒品罪B、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C、构成贩卖毒品罪D、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走私毒品的行为不属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行为人拾到毒品后出卖的,同样成立贩卖毒品罪。11、长期经商的甲多次对张某说:“现在当兵真没意思,将来转业也不好安排工作,你不如早点逃离部队,下海挣钱。”张某听后有些动心,终于有一天趁值夜班之机逃离部队,致使军队重要军事行动无法完成。甲的行为构成()。A、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B、逃离部队罪的教唆犯C、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对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的行为有特别的规定,因此,应定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而不是逃离部队罪的教唆犯。答案为A。12、国有公司A与外资公司B共同投资成立C公司。A公司派甲去C公司做副总,主管财务。C公司在社会上招聘乙做财务主管。某日,乙告诉甲C公司账外有50万元人民币,并建议把账抹平后各得25万元,甲点头同意。后二人各得25万元。对甲、乙如何定罪?()A、甲定贪污罪,乙定职务侵占罪B、甲、乙定贪污罪的共犯C、甲、乙定职务侵占罪的共犯D、甲不是帮助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主要区分甲、乙谁是主犯,以主犯的罪名认定甲、乙成立共犯。本案中乙提出建议和实施方法,甲表示同意,所以,应以乙为主犯,乙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应认定构成职务侵占罪。如果甲是主犯,应认定甲、乙构成贪污罪的共犯。13、贾仁于2003年5月某晚将一名女青年强奸后杀害。贾仁的父母亲发现后,马上动员贾仁去公安局自首,贾仁不肯去。于是贾父在家看好贾仁,贾母去公安局报告。到了公安局,贾母恰遇在公安局任副局长的亲戚吴友,贾母即把情况向吴友说明。吴友说:“杀人要偿命,自首也要坐一辈子牢,不如逃掉,逃过20年就没事了。”贾母听了吴友的话就打消了自首的念头,回家让贾仁逃跑。吴友的行为构成()。A、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B、窝藏罪C、徇私枉法罪D、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本案中吴友作为公安局副局长,有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对于其向贾仁母亲通风报信的行为,应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所以应选D。14、孙某系解放军某部军械库的司库员,一日趁值班的机会盗出军用皮大衣、皮鞋等价值3000多元的军用物品。孙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军用物资罪B、贪污罪C、盗窃罪D、玩忽军事职守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自己经手、管理的军用物资的,符合贪污罪的基本特征,以贪污罪论处,从重处罚。军人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以盗窃、抢劫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论处。所以孙某利用司库员的身份监守自盗,构成贪污罪。15、甲对拆迁不满,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将其分成两堆后离开。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成立放火罪B、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若认为甲的行为不成立放火罪,那么其行为也不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危害公共安全,是指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为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财产安全,其特征在于“不特定”和“多数人”。前者是指侵害的后果与规模较大,无法预料且无法控制,后者是说犯罪行为会威胁到较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本题中,“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可知客观上既没有造成损害,也没有达到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因此,不构成放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16、甲以伤害故意砍乙两刀,随即心生杀意又砍两刀,但四刀中只有一刀砍中乙并致其死亡,且无法查明由前后四刀中的哪一刀造成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管是哪一刀造成致命伤,都应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B、不管是哪一刀造成致命伤,只能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既遂与故意杀人罪未遂C、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应推定是后两刀中的一刀造成致命伤,故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既遂D、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虽可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未遂,但杀人与伤害不是对立关系,故可按故意伤害(致死)罪处理本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从题目信息看,不能确定甲在杀人故意支配下实施了杀人既遂的行为,也不能确定甲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致人轻伤或者重伤、死亡的行为。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只能分别认定甲成立故意伤害的未遂和故意杀人的未遂,又因杀人与伤害存在连贯性,是甲的行为造成了死亡结果,因此,可按故意伤害(致死)罪处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7、下列犯罪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身份犯的考查,四个选项所列罪名中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和暴力取证罪是我国刑法上的身份犯。18、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中黄某意图杀张某,却把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属对象认识错误,即误把甲对象当成乙对象加以侵害。如甲对象和乙对象都体现了相同的社会关系,则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即推定为人对错误的对象也成立直接故意。本题中黄某对张某的死亡是直接故意,那么就可以推定其对李某的死亡也是直接故意,因此四个选项都不正确。19、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能是下列哪些情况?()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行为人对过当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害一般是过失的,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心态。20、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是犯罪预备辨析。根据《刑法》第22条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上述选项中,ABC均属于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范畴,而D则属于犯意表示。21、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的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是实行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犯意,也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因而是共同犯罪。根据在犯罪过程中起作用的大小可知,周某是主犯,高某是从犯。22、实质的一罪包括()。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实质的一罪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包括结合犯、集合犯;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23、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和定罪免刑方式。24、要达到一般预防的效果,须注意刑罚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一般预防通过刑罚的适当性、公开性、及时性、威慑性实现。25、下列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对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批复》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肇事后留在现场抽烟但无积极救助伤者的行为,从理论上看,应当解释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B、将与现役军人配偶长期通奸的行为解释为同居,认定其构成破坏军婚罪,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C、《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中的“他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法人D、《刑法》第252条规定的“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中的“信件”,包括电子邮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是重点干扰项。对于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理解,理论与实务界存在诸多争议。相关司法解释将“逃逸”解释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据此,肇事后留在现场,但未救助被害人的行为不属于逃逸。但理论界对此基本持批评态度,因为犯罪后逃跑基本是人的本能,也许只有真心想进监狱的人才会不逃跑,因此司法解释的规定显然违背了期待可能性的法理。考生在答题时必须仔细审题,A选项在表述中限定为“从理论上看”,因此,还不能由此就过快地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直接得出A选项错误的结论。从理论上看,尽管规定“逃逸”的规范目的确实在于希望肇事者积极救助伤者,由此,肇事者即便留在现场但不积极救助伤者的行为从规范目的上看属于“逃逸”,但是,对于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不能超过文字字面所可能有的含义,不得超出文字含义所能涵括的最远射程。而“逃逸”两字无论是拆开解释,还是合并解释,留在现场的行为都已经超过了“逃逸”所可能有的文字含义边界,在一般人看来,肇事后留在现场恐怕无论如何不能说是逃逸,因此A选项的说法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嫌。据此,A选项错误。破坏军婚罪中所谓的“同居”,是指与军人配偶公开或者秘密姘居,以及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而建立事实婚姻关系的行为。因此,即便长期通奸,但未长期姘居或共同生活的行为不应当认定为同居。因此,B选项错误。侮辱罪与诽谤罪规定在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章,而法人显然不属于这里所述的“公民”。C选项错误。D选项将“电子邮件”解释为“信件”,涉及扩大解释与类推适用的界限问题。对于扩大解释与类推适用的区分,必须以是否超出了文字所可能有的最大含义为界限。如果超出一般人对于文字字面含义的理解,则应视为是类推适用,而非扩大解释。因为一旦超出一般人对文字字面含义的理解,意味着超出了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保障公民行动自由的宗旨。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纸质信件,还是比纸质信件更为便捷与常用的电子信件,均应纳入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保护范围,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对于“信件”一词的理解,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信件,因此,将《刑法》第252条规定的“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中的“信件”,解释为包括电子邮件,属于合理的扩大解释,而非类推适用,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D选项正确。2、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甲往程某身上浇汽油点燃后,程某疼痛难忍跳入湖中溺水身亡。甲的行为与程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B、乙持刀追砍曹某,曹某因恐慌不慎摔下山崖死亡。乙的行为与曹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C、丙因抢劫被便衣警察何某追赶,追赶过程中何某不慎被过路车辆撞死。丙与何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D、丁在车辆行驶途中将贺某推下车,贺某被后面驶过的车辆碾压身亡。丁的行为和贺某死亡结果之问有因果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甲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介入了被害人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行为人的行为给被害人本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险,导致被害人不得不实施产生危害结果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其实是诱因,必然引起了被害人的介入行为,这个时候要一般肯定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因为此时的被害人因素并不异常,并且前行为本身的致死可能性就很高。A选项说法正确。同A选项一样,在被人追砍时被害人逃跑时处于慌乱状态,此时摔死或者掉入水中淹死均不能视为异常事件,乙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B选项说法正确。和B选项不同的是,C选项是执行职务的警察在追赶嫌疑人过程中被车辆碰撞致死,在认定丙的抢劫行为与致死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时,必须考虑的是抢劫行为与追赶的警察被过往车辆撞死的风险关联性大小问题,显然,抢劫致死的风险在于抢劫的暴力胁迫行为本身,而不在于抢劫后追赶者自己被车撞死,也因此,抢劫行为和便衣警察的死亡结果之间缺乏风险的直接关联性,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选项说法错误。在高速行驶的车上将被害人推下这一行为本身便具有高度致死的风险,同时,路上车来车往,被害人被后车碾压身亡不能说是异常的介入因素。因此,丁的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D选项说法正确。3、王某买水果时因斤两纠纷被老板李某等人拳打脚踢,其间,李某还用水果摊的板凳砸王某。李某等人殴打结束后转身离开,王某持水果刀追了20多米,朝李某等人捅刺,导致李某身受重伤。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王某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B、王某的行为成立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C、王某的行为成立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D、王某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构成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成立正当防卫的前提之一是不法侵害正在发生,题干中给出“李某还用水果摊的板凳砸王某”等信息是为了干扰考生思考,关键在于“李某等人殴打结束后转身离开,王某持水果刀追了20多米”,从这一点来看,不法侵害显然已经彻底结束,因此不能认定王某的行为为正当防卫。A选项说法错误。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成立防卫过当的前提也是行为具有防卫的性质,即同样必须满足“不法侵害正在发生”这一要件。因此,B选项与C选项均为命题人设置的干扰项,说法均为错误。由于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不法侵害人已经离开现场,王某是持刀追了20多米将李某刺成重伤,因此是事后防卫。由于王某明确认识到了自己持刀捅刺他人会造成伤害的后果,所以成立故意伤害罪。D选项说法正确。4、关于累犯,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于2008年困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但罚金刑未规定执行期限,也未执行。2009年10月甲刑满释放,2010年12月甲再次因盗窃罪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甲不成立累犯B、乙于2011年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2015年因盗窃罪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乙成立累犯C、丙因帮助恐怖活动罪于2009年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11年8月执行完毕,2018年又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丙成立累犯D、丁因贪污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2011年被假释,2013年尚在假释考验期内,丁又因故意伤害罪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丁成立累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累犯的适用条件中,“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初看似乎是指主刑与附加刑均需执行完毕,但是累犯的另一条件为前后罪均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因此,从体系解释的角度看,刑罚执行完毕应该指的是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甲因故意犯罪在主刑执行完毕后5年内故意冉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理应成立累犯。A选项说法错误。缓刑考验期满后5年内再犯的,也不能成立累犯。因为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这个时候不能认为是前罪刑罚执行完毕。因此,尽管乙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5年内再犯,仍然不成立累犯。B选项说法错误。《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者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任何时候再犯前述任一类罪的,均成立累犯。特别累犯不要求前后罪的种类必须同一,因此,丙成立累犯。C选项说法正确。假释考验期内不能视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因此在假释考验期内犯罪不构成累犯。D选项说法错误。5、甲为某幼儿园教师,某日园内数位幼儿因吵闹等原因激怒了甲,甲便拿罐装芥末强制喂食幼儿,同时伴有推搡幼儿的行为。甲的行为被摄像头录下。事后调查发现,甲的类似行为数月以来已发生多次,但经鉴定,被虐待的幼儿均未达到轻伤程度。甲的行为构成下列何罪?()A、虐待罪B、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C、寻衅滋事罪D、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打骂、冻饿、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予治疗、禁闭等手段进行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显然,本罪的行为对象限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行为主体为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成员。幼儿园的教师与小朋友并非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关系,甲的行为不成立本罪。A选项错误。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是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者,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的主体身份有特定要求,即必须是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客观行为表现为虐待。甲身为幼儿园教师,对于园内的小朋友负有监护与看护职责,但其多次以喂食芥末、推搡等手段对待幼儿,符合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犯罪构成,成立本罪。B选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有四种: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甲的行为最有可能符合的“随意殴打”的行为方式,尽管寻衅滋事罪中的“殴打”不以造成伤害为前提,但单纯推搡与强制喂食的行为很难被认定“殴打”。C选项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以达到致人轻伤为前提,如果伤害行为未造成轻伤结果,即使行为人使用暴力侵害他人身体,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题干中明确交代“被虐待的幼儿均未达到轻伤程度”,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本罪。D选项错误。6、崔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村民自行筹款修建道路工程时侵吞工程款3万元。崔某构成下列何罪?()A、贪污罪B、侵占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资金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只有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抢险、救灾、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时,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本题题干已交代得很清楚,崔某只是在村民白行筹款修路的过程中将工程款侵吞,不属于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因而其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其侵吞工程款的行为也就不构成贪污罪。A选项错误。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主体身份以及客观行为表现方面等均不相同,成立职务侵占罪,要求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同时需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单位财物据为己有。崔某的行为属于利用职务便利将村民集体所有的财产据为己有,因而成立职务侵占罪,而非侵占罪。据此,可以判定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由于本题题干明确交代崔某是侵吞3万元工程款,而非暂时挪用,因而其不可能成立挪用资金罪。D选项错误。7、下列哪一情形不成立过失犯罪?()A、甲看守炸药库,某日路人将烟蒂丢人附近草丛致燃,其时甲酒醉酣睡,导致大火蔓延至炸药库引发爆炸B、甲某日驾车出行,突然有一篮球滚到马路上,甲发现后未降速,仍正常行驶,结果将冲到马路中间捡球的幼童撞死C、甲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结果前方突然出现逆行车辆,甲刹车不及致两车相撞,逆行车辆内的两人死亡D、甲与其弟打猎,发现山上草丛中有异动,甲认为是猎物,但其弟隐约听到咳嗽声,提醒可能是人,甲开枪,结果打死一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所谓“管理过失”,是指行为人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或者没有指示他人采取措施,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或者由于自然力或第三人的无过错行为导致损害发生的情形。甲身为炸药库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忠履职,正是由于其醉酒,疏于履行管理义务,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与扑灭火种,最后引发爆炸,理应成立过失犯罪。A选项错误。信赖原则,意指自己在遵守相应注意义务(如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有权利合理信赖他人也会遵守相应的注意义务,如果因为对方未遵守相应注意义务导致事故后果,则可以免除自己的责任。适用信赖原则的限制条件之一是,如果有明显的征兆表明对方会违反注意义务,此时就不能再行主张可以合理信赖他人会遵守注意义务的要求,从而免除自己的结果预见义务和过失责任。甲发现有球滚到马路中间,任何理性正常人都会预见到紧接着非常有可能有人冲出捡球,所以此时应当减速慢行,注意观察。但甲并未减速,应当不能以信赖原则为由主张豁免其过失责任。B选项错误。任何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车的人,都可以合理信赖不会有人逆行,否则,人人在高速上行车都得尽量放慢速度,如此一来,高速恐变成“低速”,这并非社会之福。因此,甲正常依限速规定行驶,出现了逆行车辆,导致发生严重事故后果的,可依照信赖原则免除自己的责任。C选项正确。甲在其弟弟提醒其注意对方可能是人后,就应当履行相应的注意义务,毕竟在未完全确定对方是猎物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打中人。但甲却直接开枪,导致被害人死亡,成立过失犯罪。D选项错误。8、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将乙的腿部砍成轻伤后逃走,乙的情敌丙路过看见乙受伤躺在地上,便持铁棍伤害乙,乙由于受伤行动不便被伤害致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甲将乙捆绑后放入轿车后备厢准备前往偏僻处伺机杀害乙,在等红灯时被一辆运渣车追尾,后备厢内的乙不幸死亡。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深夜放火烧毁乙的别墅,乙正熟睡,身上着火后跑出房屋,纵身跳下边上的人工湖,不幸溺亡。甲的放火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甲开煤气欲自杀,意识模糊时按了电灯开关,发生爆炸将邻居乙炸死。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将乙砍伤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如果不是甲砍伤乙导致乙行动不便,乙便不会因行动不便被丙伤害致死。但是仅仅存在条件关系,还不足以肯定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接着需要判断是否存在相当因果关系。显然,后介入的丙的行为对于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力更大,并且相对于甲的伤害行为来说,丙的介入行为属于异常介入因素,因此,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当因果关系。A选项说法错误。在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尽管介入了运渣车的追尾行为,但是应当认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导致后备厢内的人死亡并非异常因素,很显然,将人塞入后备厢后因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应当肯定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B选项说法正确。甲的放火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介入了被害人自身的行为。一定要注意的是,乙纵身跳入湖中并非想要故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为了自救,跳入水中可以说是甲的放火行为必定会引发的介入行为,而且身上着火后跳入水中并非异常的介入因素,因此,甲需要对乙的死亡结果负责,甲的放火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选项说法错误。应当说,开煤气后导致发生爆炸并且致人死亡不属于异常罕见的情形,事实上正是由于甲的开煤气自杀最后引发爆炸导致了乙死亡结果的产生,因此,应当肯定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D选项说法错误。9、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陈某驾驶货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张某醉酒后严重超速驾驶小型客车追尾陈某的车辆,张某当场死亡,陈某驾车逃逸。交警部门认定陈某负主要责任,张某负次要责任。陈某构成交通肇事罪B、韩某酒后驾驶将徐某撞倒,为逃避法律追究,其将徐某转移到某栋废楼后逃逸,徐某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韩某成立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C、钱某驾车不慎将丁某撞倒,钱某下车查看并将丁某扶至路边,交谈10分钟后,两人都觉得无大碍,丁某同意钱某离开。当天下午,丁某因腹膜后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死亡。钱某成立交通肇事后逃逸D、梁某为某客船所有人,对客船有管理职责,在改造客船后未经检验,就指使不具有驾驶资格的周某等人投入营运,造成重大沉船事故致多人死亡。粱某成立交通肇事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选项是重点干扰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死亡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成立交通肇事罪。而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指出陈某交通肇事逃逸,应负事故主要责任。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交警的《行政事故责任认定书》不应作为刑法上认定交通肇事罪的绝对标准。陈某正常行驶过程中被醉酒者严重超速行驶追尾,应当认为被害人自身需要对事故和死亡结果负责,因而陈某不应成立交通肇事罪。A选项论述错误。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藏匿,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死亡的,成立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而不仅仅是构成交通肇事罪了。B选项论述错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逃逸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本例中的钱某误以为被害人并无大碍,被害人自身也同意钱某离开,因而不应认定钱某成立肇事后逃逸。C选项论述错误。对交通工具的营运安全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指使或者强令交通工具的直接经营者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应当成立交通肇事罪。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也有类似的司法解释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D选项论述正确。10、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下列哪一论述是正确的?()A、夏某与吴某系夫妻,吴某腿部残疾,加上生活困难,遂有自杀念头。某日夏某将吴某扶上凳子,并将系在房顶的绳子套在其头上,吴某自己踢开凳子窒息死亡。按照实务看法,夏某不成立故意杀人罪B、严某发现周某盗窃自行车后便持铁棍暴打周某,在周某头破血流后仍追赶周某,周某跳入河中,严某目睹其在水中挣扎,能救助却不采取救助措施,周某溺水身亡。严某不成立故意杀人罪C、何某参与聚众斗殴,被追赶至无路可退,跳入河中,聚众斗殴的另一方彭某仍朝何某头部扔石块,何某溺水身亡。彭某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蔡某持刀闯入前女友叶某单位,劫持叶某的领导,威胁叶某与其继续恋爱。在警方规劝下,蔡某仍拒绝缴械。蔡某成立绑架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对于教唆与帮助自杀行为,我国的司法实务多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也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的立场。夏某帮助妻子自杀,成立故意杀人罪。A选项论述错误。尽管周某是小偷,但由于其被严某暴打,严某的行为显然已经超出了必要的防卫限度,成立防卫过当,基于先行行为所创设的作为义务,周某跳河陷入危险后,严某有救助的义务,因此,其在能救助而不救助时,便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选项论述错误。《刑法》第292条第2款明文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是一个拟制条款,据此,彭某成立故意杀人罪,而非过失致人死亡罪。C选项论述错误。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因此,以恢复恋爱关系为目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同样成立绑架罪。D选项论述正确。11、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罪,下列哪一论述是正确的?()A、甲为“精日分子”,深夜在家高声演唱自己私自篡改并加入贬损性质歌词的国歌。甲成市侮辱国歌罪B、乙驾驶严重超载的货车行经某收费站,交警张某将其拦下后示意乙出示驾驶证,乙拒绝,张某遂抓住车门把手欲开门。乙为逃避检查加速逃跑,张某受轻伤。乙成立妨害公务罪C、丙打电话给某百货公司,谎称其在商场内安放了炸弹,要求百货公司往指定账户打入5万元。丙仅成立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D、丁为诈骗而以虚构的“教育扶贫协会”名义伪造《全国党政机关干部献爱心救助失学儿童》的文件寄往各地。由于是虚构的国家机关,丁不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侮辱国歌罪是指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行为。甲只是深夜在家演唱自己篡改歌词的国歌,并非在公共场合,因而不成立本罪。A选项论述错误。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于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对于暴力与威胁的方法并没有限制,因此,明知可能导致公务人员受伤的驾车逃离行为当然可以成立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方式,据此,乙成也妨害公务罪。B选项论述正确。丙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目的在于骗取财物,其称有“炸弹”显然会想让被害人基于意志胁迫而交付财产,因而,丙又成立敲诈勒索罪。由于只有一行为,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不具同一性,因而两罪成立想象竞合关系。所以认为丙仅成立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是错误的表述。C选项论述错误。伪造虚构的国家机关文件,仍然侵犯了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公共信用,因此,应当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D选项论述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2、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一个理想状态的犯罪进程从犯意产生到着手实行,一直到危害结果发生,会经历一个过程。如果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进程已停止,形成了其他未完成犯罪形态,如犯罪预备或者犯罪未遂的,作为犯罪结局的形态已然形成,不可能冉成立犯罪中止。未遂以后的防果努力,只能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甲在开枪击中任某,但任某未死,而甲离开现场时,便已经处于犯罪未遂形态,甲不可能再存在犯罪中止。A选项错误。成立中止犯,要求行为人积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宋某最终未发生死亡结果,是由于其妻子将其送医,乙的防果行为事实上对于宋某死亡结果的未发生没有起到作用,因此,乙的行为不成立中止犯。B选项错误。C选项是重点干扰项。如果行为人实施了防止结果发生的中止行为,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危害后果发生,如果结果的发生不能算在行为人原初实行行为的头上(没有因果关系与归责关联),即便出现了行为人原先打算想要造成的危害结果,由于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客观归责),对于行为人来说,结果便不能算作是他实行行为的作品,规范地看,相当于结果没有发生,又由于行为人存在防止结果发生的中止行为,因而应当认定其成立中止犯。警车发生车祸导致江某死亡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且介入因素对结果所起作用更大,因此死亡结果不能归责给丙的伤害行为,由于丙有中止行为,因而成立犯罪中止。C选项正确。判断中止自动性的基本公式为:能达目的而不欲为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为来遂。丁怕因被害人大声呼救被人当场发现,显然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属于犯罪未遂,而非中止。D选项错误。13、甲为某电信公司员工,其职责为发现和处理电信网络故障,没有管理、经手公司内部宽带的职责,也没有解绑内部宽带账户的权力。后甲利用工作便利,侵入电信业务系统,通过解除宽带账号和设备端口绑定等手段,不法取得电信内部宽带账号多个,并向他人出售,牟利10余万元。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骗取、窃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担任的职权,或者因为执行职务而产生的主管、经手、管理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本题题干中其实已经清楚交代甲没有管理、经手公司内部宽带的职责,也没有解绑公司内部宽带账户的权力,因此,其不成立职务侵占罪。A选项说法错误。电信公司的内部宽带账号也是一种财物,具有财产性价值,甲的行为属于基于非法占有目的以平和手段破坏电信公司对于财物的占有,进而建立自己的占有,成立盗窃罪。B选项说法正确。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甲侵入电信业务系统,通过解除宽带账号和设备端口绑定等手段,不法取得电信内部宽带账号多个,成立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C选项说法正确。如果认为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存在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则甲成立两者的牵连犯,应从一重罪处罚。D选项说法正确。14、关于受贿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受贿人实际取得行贿人给付的财物、实际领受财产性利益时,即成立犯罪既遂。至于受贿后处置财物是为私还是为公,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因此,A选项所述的伍某成立受贿罪既遂。A选项说法错误。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变更权属登记或者借用他人名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不影响受贿的认定。本题B选项中,当吴某将房产过户至朱某实际控制的公司名下时,朱某受贿已经既遂。至于请托人吴某利用帮助朱某管理公司的便利将房屋抵押,不影响朱某受贿既遂的认定。B选项说法错误。受贿罪是否既遂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财物作为区分的标准。对于打欠条但未实际收到欠条款项的情形,我国实务判决认为成立犯罪未遂。据此,C选项说法正确。国家工作人员与请托人以合办公司名义参与分红,未实际出资和参与经营管理的,应当以受贿罪论处。据此,D选项说法正确。15、关于不作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首先,没有疑问的是母亲对于自己的婴儿有作为义务。其次,综合题干告诉的时间信息以及廖某故意将婴儿弃置在洗澡间并将地面的血擦拭干净来看,其主观上对于婴儿的死亡显然至少是放任的心态,甚至是持希望的态度。因此,廖某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A选项说法正确。成年的夫妻之间在另一方陷入危难时,有救助的作为义务(保护义务)。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作为成年人并非典型的风险源,因此,当夫妻一方攻击第三人时,攻击者需要自我负责,夫妻一方没有阻止另一方攻击第三人的义务(监督义务)。因此,曹某砍杀王某的结果应由曹某白行负责,丁某没有阻止的义务,不成立不作为犯罪。题干中表述的“丁某能阻止却未阻止”是命题人故意设置的干扰表述。B选项说法错误。通常认为,正当防卫是一种权利行使行为,不应成为先行行为类型的作为义务来源。成立先行行为,要求前行为必须是违反义务的行为,而正当防卫显然不是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此外,如果要求正当防卫者对于防卫限度内的不法攻击者有作为义务,将会导致无人敢防卫的法的政策效果,是一种不公平的风险分配。但是,对于防卫过当的结果,防卫者是有作为义务的。但C选项明确说在防卫限度内,意味着张某没有作为义务,不成立不作为犯罪。C选项说法错误。成立不作为犯,要求有作为义务、有作为可能性以及因为不作为引发结果的产生。题干明确说谢某和女儿同被绑架,并且女儿是在被绑架期间被强奸,意味着谢某面对女儿被强奸,根本没有阻止的作为可能性。因此,谢某不成立不作为犯罪。D选项说法错误。16、关于减刑与假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第50条第2款对减刑的对象条件进行了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尽管冈抢劫罪被判处死缓,且还属于累犯,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减刑,但是并非不得限制减刑。A选项说法错误。对于限制减刑的几种犯罪行为,刑法并未限制为以暴力方式实施。因此,以迷奸方式实施的强奸,仍然属于可以限制减刑的情形。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2016年11月14日)第18条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丙的两个罪名尽管为绑架罪和强奸罪,但是并罚时并未超过10年有期徒刑,因此,仍然可以假释。C选项说法错误。上述司法解释同时规定,因前述故意杀人、强奸等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释。D选项说法正确。17、关于绑架罪,下列哪些论述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成立绑架罪,被勒索、被要挟的人只能是被绑架者以外的第三人,如被绑架者的亲属、相关的政府机构及其成员。如果直接以被绑架者为勒索对象,勒令其交出财物的,则不成立本罪,而构成抢劫罪。因此,甲成立抢劫罪,而非绑架罪。A选项论述错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视为绑架的一种特殊形式,成立绑架罪。B选项论述正确。绑架必须要将被绑架者置于自己的实力控制之下,这种控制应当以违背被绑架者的意愿为前提。行为人与“被绑架人”通谋,得到其承诺而将其移置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再向相关人员提出勒索的要求,使他人基于对被害人的担忧而被迫交付财物的,行为不具有本罪构成要件的定型性,不构成绑架罪。因此,丙成立敲诈勒索罪,而非绑架罪。C选项论述错误。即使是绑架既遂以后杀害被绑架人的,也仅论以绑架罪。D选项论述错误。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8、某晚宋某在某封闭式高档小区内车,转弯时不慎撞上王大妈,宋某下车查看发现王大妈重伤,便将其抬入车内欲送医。途中,宋妻谢某认为王大妈处于昏迷状态,晚上可能未看清其面目与车牌,便唆使宋某将王大妈扔下车逃跑。宋某便将王大妈抬下车,放在某紧锁大门的工厂门口。后王大妈因失血过多死亡。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前提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道路仅限于公路、城市道路和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包括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在道路以外的其他地点发生的活动不属于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调整的范围。本题明确交代是封闭式高档小区,意味着并非任何社会车辆得以随意通行,因而不属于公共道路交通的范围,不成立交通肇事罪,我国相关司法实务判决同样持此观点。据此,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B选项是干扰项。依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形式上看似乎谢某完全符合该规定,但是由于宋某根本不成立交通肇事罪,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当选。尽管宋某前一阶段的行为确属过失致人重伤,但其在过失致人重伤后便有积极救助的作为义务,宋某却未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反而将被害人放置于大门紧锁的门口,后一阶段的行为属于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制造与提升被害人的生命风险,对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起码持放任的心态,因而转化为故意杀人罪,而非过失致人死亡罪。C选项说法错误,当选。宋某由过失致人重伤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因而最后仅论以故意杀人罪。D选项说法正确,不当选。19、吴某是某国有高速公路建设公司经理,徐某多次找到吴菜,要求承接某段高速公路所需钢绞线的供应业务。吴某原计划安排同学赵某承接该项业务,便以“让领导的朋友退出”为由,要求徐某支付“领导的朋友”好处费100万元,并指示徐某将钱直接交给孙某。吴某将事情原委告诉了孙某,孙某在收受100万元后交给了吴某。吴某将钢绞线供应业务交给徐某的公司承接。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收受贿赂是指在行贿人主动提供财物等贿赂时,国家工作人员将贿赂收受的情形。本题中,100万元好处费并非行贿人徐某主动提出的,因而吴某在本题中不属于收受贿赂。A选项分析错误。索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主动向请托人索取贿赂。区分索贿与收受贿赂,基本上可以以“谁主动提出”为标准,如果是国家工作人员主动提出贿赂要求的,则为索贿;如果是请托人提出给予贿赂,则为收受贿赂。吴某以欺骗的方式主动向请托人徐某索要好处费,属于索贿。B选项分析正确。本题中,孙某明知徐某交给其100万元是吴某利用职权换取的,仍然帮助吴某收受贿赂,成立受贿罪的共犯。C选项分析正确。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尽管徐某被索贿,但其确实通过吴某的职权获得,相应的业务,得到了不正当利益。因此,徐某成立行贿罪,D选项分析错误。20、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很显然,本题A选项中的行为属于单位集体决定将单位公款以单位名义借给其他单位使用,不应认定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中,乙属于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给其他单位使用,按照我国的立法解释,必须要有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才成立挪用公款罪。选项B中说“乙未谋取个人利益”,故乙不成立挪用公款罪。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中,丙属于个人决定将公款以单位名义借给个人使用,形式上看似乎属于前述立法解释第一种情形,但是,2003年《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规定: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或者单位负责人为了单位的利益,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不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而丙是为了单位利益将公款给个人使用,因此,不成立挪用公款罪。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中,首先,丁自己为E公司股东,因此将D公司资金挪用给E公司用于注册资本验资,显然谋取了个人利益,因此,属于立法解释规定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其次,《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挪用公款用于公司验资的,属于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而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没有挪用时间的要求,即便1周后归还,其仍然成立挪用公款罪。D选项说法正确。21、吕某从香港经罗湖口岸入境,被海关抽查发现其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100枚未申报入境的纪念银币。经鉴定,吕菜应缴纳的税款为10万元,其当场补缴10万元税款并接受相应处罚。关于吕某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走私贵重金属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黄金、白银或者其他贵重金属的行为。成立走私贵重金属罪,仅限于将贵重金属从境内走私到境外的行为。而吕某属于将贵重金属从境外走私至境内,因此,不成立本罪。A选项说法错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或者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文物、珍贵动物及其制品、贵重金属、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以及淫秽物品以外的货物、物品进出境,偷逃应缴税额数额较大或者1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2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吕某将白银制品携带入境且未经纳税申报,同时达到了偷逃应缴税额数额较大的标准,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B选项说法正确。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成立逃税罪。但是,根据《刑法》第201条第4款的规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接受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理和处罚便成为逃税罪的法定处罚阻却事由。题干明确提示吕某在海关当场补缴了应纳税款并且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罚,因而不成立逃税罪。C选项说法错误。不成立逃税罪,并不妨碍吕某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因此,D选项说法同样错误。22、张某是某派出所所长,某日派出所抓获惯偷嫌疑人阮某,并在其身卜搜到手镯10只、手表3只等财物。阮某亲属找到张某说情并送其8万元。张某明知阮某系惯犯与累犯,仍为阮某违法办理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后阮某去向不明,致使该案一直未得到处理。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张某收受阮某亲属8万元,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当然成立受贿罪。A选项说法正确。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包括了故意违法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虽采取强制措施但实际上放任不管,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控制、逃避刑事追究。据此,张某成立徇私枉法罪。B选项说法正确。受贿以后徇私枉法的,理论上属于数行为触犯数罪名,且数罪名的保护法益不同,应数罪并罚。但《刑法》第399条明文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后犯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和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及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正确。23、毛某向戴某借款37万元,出具一份37万元的借据。不久毛某偿付了借款37万元现金,但未向戴某要回借据。后戴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毛某偿还借款37万元及利息,法院判决戴某胜诉。关于戴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虚假诉讼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戴某明知毛某已经偿还其借款37万元,仍然将37万元借据作为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了司法秩序并且严重侵害了毛某的财产权利,成立虚假诉讼罪。A选项说法正确。如果考生认为成立虚假诉讼罪,便排除了诈骗罪的成立,便会错选B选项。通常发生的诈骗是两者问的诈骗,及受骗者和受害者是同一人,但是,在例外的场合,受骗者和受害者并非同一人,受骗者有处分受害者财产的权限,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使得受骗者基于认识错误处分受害者的财产,进而造成受害者的财产损失,这便是“三角诈骗”。而诉讼诈骗又是典型的“三角诈骗”形式:法官作为民事诉讼的受骗者有处分受害者财产的权限。戴某明知毛某已经偿还37万元借款,仍然捏造借款37万元的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导致法院判决其胜诉,成立诈骗罪。B选项说法错误。由于虚假诉讼罪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而诈骗罪规定在“侵犯公民财产权利”一章,因此,两罪之间是想象竞合的关系。此外,我国《刑法》第307条之一第3款明确规定,有虚假诉讼行为的同时,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C选项说法正确。由于戴某只有一个提起虚假诉讼的行为,同时处罚了虚假诉讼罪和诈骗罪,因而不应数罪并罚。D选项说法错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枪支罪B、盗窃罪C、侵占罪D、抢夺枪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意图侵害此客体,实际侵害彼客体,根据客体错误的处断原则,应当按意图侵害的客体构成的犯罪定罪处罚。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甲的行为只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盗窃枪支罪。2、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群众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诈骗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抢夺罪的转化情形。根据《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不管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或以凶器相威胁,均以抢劫罪论处。行为人只是携带凶器但没有使用,属于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形;携带凶器并使用的,属于典型的抢劫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携带凶器盗窃,行为人未实际使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仅构成盗窃罪,不以抢劫罪论处。3、甲到乙的办公室送文件,乙不在。甲看到乙办公桌下的地上有一活期存折(未设密码),便将存折捡走。乙回办公室后找不着存折,但看见桌上的文件,便找到甲问是否看见其存折,甲说没看见。下班后,甲去银行取走该存折中的6000元。甲的行为构成()。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金融凭证诈骗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显然该存折并非遗忘物,因为存折在乙的办公室内,即使乙真的已忘掉,存折也仍处于乙的支配范围内,因此只要是在他人的事实支配领域内的财物,即使他人没有现实握有或监视,也属于他人占有。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由于甲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因此其后来冒用存折取钱,就不构成诈骗罪或金融凭证诈骗罪,其行为属于事后的不可罚行为。4、甲在某证券交易大厅偷窥获得在该营业部开户的乙的资金账号及交易密码后,通过电话委托方式在乙的资金账号上高吃低抛某一股票,同时通过自己在证券交易部的资金账号低吃高抛同一股票,造成乙损失50万元,甲从中获利30万元。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法无明文规定,不是犯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操纵证券价格罪D、盗窃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这是一种特殊的盗窃罪。盗窃罪的本质特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得他人财物。本案中,甲虽然没有直接盗窃乙的股票,但本质是窃取乙的财物,由于股票的特殊性质,甲只是采取了和普通盗窃不一样的方式而已。5、甲、乙为劫取财物将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于是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家人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交钱放人,否则杀死丙。丙的家人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对于本案应如何处理?()A、以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为了抢劫而故意杀人的,故意杀人行为是抢劫的行为方式,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绑架罪要求必须真实地绑架被害人,由于此时丙已死,甲、乙未实际绑架被害人而捏造被害人被绑架的虚假信息敲诈他人,故构成敲诈勒索罪。前罪和后罪应数罪并罚。6、乙与丙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若乙不拿3000元给丙,就将派人来打乙,乙很害怕,就托甲将3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A、按诈骗罪处理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C、按侵占罪处理D、按抢劫罪处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敲诈勒索罪中,受害人并没有被骗,只是因恐惧而迫不得已交付财物。本案中受害人乙是被甲骗了,乙因为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但乙恐惧的是丙,以为是丙的要求,实际上丙不知此事。所以甲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7、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使用假币罪B、敲诈勒索罪C、抢劫罪D、强迫交易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张某仅使用100元假币,尚不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张某强迫钱某对100元假币以真币找零,既不是强买强卖商品,也非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因而不构成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1)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一般不具有人身侵害的暴力性内容,主要是损害名誉、宣扬隐私等内容,抢劫罪中的威胁直接针对人身安全,具有暴力性;(2)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从威胁开始到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抢劫罪是准备当场实施而且能够当场实施的;(3)敲诈勒索罪取得财物的时间都是威胁、发出要挟后的一定期间内,抢劫罪仅限于当场取得财物。显然张某使用假币的目的是得到90元真钱,他以立即打死钱某相威胁并当场取得财物,构成抢劫罪。8、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2000元变成2万元。甲用红纸包着2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B、诈骗罪C、侵占罪D、抢夺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诈骗罪的本质特征“骗”,要求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致使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产生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或处分财产。本案中乙女并没有将自己的钱处分给甲男,该钱是甲男趁乙女不注意采取调包措施得到的,性质是秘密窃取,因此构成盗窃罪。9、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乙开始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后来对丙使用暴力。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法律依据见《刑法》第269条。10、乙驾车带甲去参加聚会,到达酒店预订房间后,甲骗乙说:“我手机忘带了,把车钥匙给我。”趁乙吃饭,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本题中,乙将车钥匙交给甲,但并未同意甲对其财产进行处分,即未同意甲将汽车开走,所以不构成诈骗罪;甲实际上是采用秘密手段、完全违背被害人意志获取乙的财产,因此构成盗窃罪。11、若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侵占罪?()A、甲是个体干洗店老板,洗衣时发现衣袋内有钱,将钱藏匿B、乙受公司委托外出收取货款,隐匿收取的部分货款C、丙下飞机时发现乘客钱包掉在座位底下,捡起钱包离去D、丁是宾馆前台服务员,客人将礼品存于前台让朋友自取。丁见久无人取,私吞礼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干洗店老板甲对委托其干洗韵衣物及其衣物内的物品负有保管义务,甲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构成侵占罪,选项A正确。单位的财产不仅包括单位所有的财产,而且包括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财产。乙、丁是公司、企业中的员工,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而非侵占罪,选项B、D错误。由于盗窃和侵占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就在非法占有目的产生于占有时还是占有之后,侵占一般都是基于保管或者拾得不明确失主物品等情况而先行合法占有,后来又产生变占有为自己所有的意思。丙下飞机时发现乘客钱包掉在座位底下,很容易知晓失主是谁,捡起钱包离去表明其在占有一刻已经产生非法据为已有的目的,因此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选项C错误。12、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3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抢劫未遂与盗窃既遂B、抢劫既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C、敲诈勒索预备与盗窃既遂D、敲诈勒索未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威胁,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与抢劫罪区别的关键在于暴力胁迫的程度不同,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须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而敲诈勒索罪中暴力胁迫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本题中,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其并不是使用暴力直接夺取,而是希望通过用裸照威胁的方式达到获取财物的目的。因此,甲不构成抢劫罪,而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了敲诈勒索的行为,但由于外界原因的阻止导致其没有成功勒索到财物。本题中,甲只是将乙、丙二人送上车,还未来得及实施敲诈,因此,应成立预备而不是未遂。同时,甲到了乙宅后,发现乙宅无人,于是拿走乙的现金,应成立盗窃罪既遂。13、甲为了牟取私利,故意将一包面粉说成是毒品“白粉”,将其卖给了乙,从中牟利3000元,甲的行为构成()。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对于将假毒品冒充真毒品,诱骗他人上当而购买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以诈骗罪论处。14、甲误将一包面粉当作毒品“白粉”卖给了吸毒者乙,从中牟利2000元,甲的行为构成()。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于不知是假毒品,而误认为真毒品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属于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但应以犯罪未遂处理。15、对于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行为人,又实施爆炸犯罪的,应当()。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B、以爆炸罪处罚C、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罚。16、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行医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犯罪主体只能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7、下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罪名问题。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可见,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并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此题选A、B。18、下列抢劫行为中可依法适用死刑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抢劫罪的法定刑加重情节,A、B、C、D四项所述均为该罪的法定刑加重情节。19、侵占罪的对象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侵占罪的行为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无主物、行为人持有的遗失物,不能成为侵占罪的对象。20、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盗窃罪的各种表现形式。选项c的行为同时触犯了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定罪处罚。21、下列犯罪在量刑时应并处罚金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罚金刑的适用,在法条的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常见罪名是否适用罚金刑。注意敲诈勒索罪的量刑原刑法没有并处罚金的规定,但自《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后,该罪的三个量刑均规定了罚金这种附加财产刑,但如果在处3年以下时,是“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不一定是“应并处罚金”。22、下列构成抢劫罪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或用毒药毒昏等,致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