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1(共248题)_第1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1(共248题)_第2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1(共248题)_第3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1(共248题)_第4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1(共248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1(共9套)(共248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A、甲长期有外遇,欲除掉妻子,某日发现妻子昏倒在厨房,甲未予以救助,后妻子死亡。事后鉴定,如及时送医,妻子可以挽救B、乙与同学在毕业后合租房子,某日两人吵架生隙,翌日同学在家晕倒,乙未拨打急救电话,同学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C、丙的丈大老李长期练拳,某日丙和隔壁老王被捉奸在床,老李将老王暴揍成重伤后离去,丙未阻止老李施暴,也未积极救助老王D、丁持刀抢劫方某,搏斗中将方某刺成轻伤,方某夺刀刺中丁腹部后逃跑,丁失血过多死亡。事后鉴定,如方某当时将丁送医,丁可避免一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不管是形式的作为义务理论,还是实质的作为义务理论均认为,夫妻之间互负保证人义务。因此,夫妻的任何一方在另一方的法益陷入危难时,均有救助的义务。据此,甲成立不作为犯罪。A选项正确。一般认为,紧密的生活共同体关系能够成为作为义务来源,但是仅仅是基于合租的关系,无法认为属于紧密的生活共同体关系,从而合租者之间不负有保证人义务。B选项错误。首先,夫妻之间互负保证人义务,是指在另一方的法益面临危险时,有救助义务,也就是保护保证人义务;但是精神正常的成年夫妻并非有高度危险的风险源,夫妻需要对自己的理性行为负责,因此,夫妻之间不负有监督另一方不要侵害他人法益的监督保证人义务,故丙在其丈夫暴揍老王时就没有保证人义务。其次,丙与老王之间是不同居的情人关系,当然不能成立作为义务来源,据此,丙不救助老王,也不成立不作为犯罪。C选项错误。对于正当防卫行为能否认定为作为义务来源,理论上存在高度争议。不过,往年的司法考试立场一直持的是否定态度。基于先行行为的义务违反性以及确保公民敢于行使防卫权的角度看,应当否定防卫行为可以成为作为义务来源。本题的丁是持凶器行凶,即便防卫当时造成丁的死亡,都属于正当(尤过当)防卫,因此,不应当承认方某防卫后有救助义务。D选项错误。2、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15周岁的甲在非法拘禁刘某后使用暴力致其死亡,甲无须对非法拘禁罪承担责任。甲不成立犯罪B、14周岁的乙明知黄某仅10周岁,仍然以100元为诱饵与黄某发生性关系。乙不成立犯罪C、15周岁的丙抢劫武警枪支。丙不成立犯罪D、14周岁的丁在公交车上扒窃时被人发现,丁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威胁乘客后逃走。丁不成立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者确实无须对非法拘禁行为负责,但是在非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要论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据此,甲成立故意杀人罪。A选项说法错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要对强奸罪负责,而奸淫幼女也属于强奸。对于奸淫幼女来说,只要明知是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便成立强奸罪。乙用金钱为诱饵引诱明知是10周岁的黄某发生性关系,应当论以强奸罪。B选项说法错误。抢劫枪支罪同样也是抢劫行为,因此,即便认为《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是几种罪名,而不是几种行为类型,对丙仍然可以论以抢劫罪。C选项说法错误。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因此,丁未造成伤害后果,无法论以抢劫罪或故意伤害罪,不成立犯罪。D选项说法正确。3、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与陈某共谋抢劫杀人,甲因害怕而途中偷偷逃离,陈某独自将被害人杀死后劫走轿车一部。甲成立抢劫罪的中止犯B、乙唆使安某教训一顿李某,并叮嘱“别搞出人命”,李某被安某殴打过程中进行反抗,安某持刀将李某杀害。乙成立故意杀人罪C、丙被邀请给曹某入室盗窃望风,曹某进入被害人住宅后发现有人在家,便用暴力抢劫了财物。丙仅成立盗窃罪D、丁与田某共谋杀害曾某,在共同实行的过程中,丁突生怜悯,劝说并且阻止田某继续实行,但田某仍趁丁不注意将曾某砍死。丁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选项是重点干扰项。由于甲还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因而其只是参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共同谋议,而在预备阶段要成立中止,需要向共同谋议者明确表示自己退出共同犯罪的意思,并且要被对方所接受。甲未将中止的意思告诉同伙,更未得到同伙的同意,当然不成立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A选项说法错误。乙只有伤害的故意,但无杀人的故意。因此,乙只需对于自己教唆故意范围内所造成的结果负责,即乙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而非故意杀人罪。B选项说法错误。丙仅有盔窃罪的帮助故意,对于实行犯的抢劫行为,超出了共同故意的范围,因此丙对于抢劫罪无须负责,仅成立盗窃罪既遂的帮助犯。C选项说法正确。对于共同正犯来说,各实行者彼此分工负责,因此要实行交互归责,即各个人都要对所有正犯在共同故意范围内造成的所有结果负责(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因此,共同正犯要成立犯罪中止,除了要切断自己的行为贡献外,还需积极防止结果发生,否则即便有了中止意思和防止结果发生的努力,但共同故意范围内的结果仍然发生的,有中止意思者仍然要承担犯罪既遂的责任。据此,丁仍然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D选项说法错误。4、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下列哪一论述是错误的?()A、林某将从香港进口的工业用猪油冒充食用猪油销售给他人,导致3人中毒身亡。林某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B、李某为某生猪屠宰场负责人,明知国家禁止将含有淋巴结的猪肉加工废弃物用于炼制食用猪油,其为牟利仍然向生产食用猪油的张某提供猪肉加工废弃物。李某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C、曾某为某乡镇卫生所医生,明知何某销售的是假药,为了出售牟利仍然从何某处购买并储存。曾某成立销售假药罪D、张某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擅自非法经营药品,并在经营过程中有销售假药的行为。张某仅成立销售假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工业用猪油显然不能供人食用,将工业用油冒充食用油销售导致重大伤亡后果的,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A选项论述正确。“两高”2013年《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明知他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提供生产技术或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论处。B选项表述中,明确交代国家规定禁止用含有淋巴结的猪肉加工废弃物炼制食用猪油,李某为了牟利仍然将猪肉加工废弃物出售给他人用于炼制食用猪油,其行为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B选项论述正确。《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明知是假药、劣药而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或者为出售而购买、储存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41条、第142条所规定的“销售”。据此,C选项论述正确。《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未取得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药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据此,张某不仅成立销售假药罪,还成立非法经营罪。D选项论述错误,为本题正确选项。5、江某在得知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联合打假车队查获了其藏匿在农用车上的制假机器后,即以每人50元的报酬聚集数百名不明真相的群众,拦截围攻打假车队。在发现打假车队中有摄像机时,江某带头砸毁车门玻璃,抢走并砸坏摄像机,且趁机开走农用车。在此过程中,造成一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重伤。关于江某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B、以聚众哄抢罪和故意伤害罪从一重罪定罪处罚C、以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从一重罪定罪处罚D、以妨害公务罪、聚众哄抢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和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具备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以及非法控制特征。组织特征是指属于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显然,本题中的江某只是临时花钱雇用了数百名不知真相的群众,不应认定为本罪。A选项说法错误。聚众哄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的行为。聚众哄抢罪是财产犯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显然,本题中的江某并非以非法占有执法机关的财产为目的,不成立本罪。B选项说法错误。很明显,本题中,江某属于聚众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应当成立妨害公务罪。由于作为妨害公务的暴力手段另外触犯了故意伤害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数罪之间保护法益不同,成立想象竞合犯。C选项说法正确。由于江某不成立聚众哄抢罪,并且妨害公务的手段行为触犯故意伤害罪,属于想象竞合。D选项说法错误。6、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15周岁的甲在入户盗窃时被房主发现,甲为摆脱房主的抓捕使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将房主手臂刺伤。甲成立抢劫罪B、15周岁的乙在将王某非法拘禁后,为泄愤使用棍棒殴打于某,王某被打中头部导致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C、某公司因资金紧张,总经理丙召集管理层共同讨论决定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贷款500余万元。丙不成立贷款诈骗罪D、王某为实施集资诈骗犯罪注册成立了丁公司,在公司管理层的集体决定下实施了数额巨大的集资诈骗犯罪。丁公司成立集资诈骗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者对于拟制型的抢劫,理论上应当负抢劫罪的刑事责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甲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将被害人刺伤,只能定故意伤害罪,不成立抢劫罪。A选项说法错误。乙的行为属于非法拘禁行为本身以外的暴力行为过失致使被拘禁者死亡,按照《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者需要对故意杀人罪负责。B选项说法正确。显然,公司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巨额贷款,实施的是贷款诈骗行为,而贷款诈骗罪并未规定单位犯罪。但是,单位中具体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完全符合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对此,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也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丙成立贷款诈骗罪。C选项说法错误。199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依法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题干明确说,王某为实施集资诈骗犯罪注册成立了丁公司,因此,按照该司法解释规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D选项说法错误。7、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甲夜晚入室盗窃,听到门外脚步声误以为是主人回来,遂跳窗逃走。甲成立盗窃未遂B、乙以出卖为目的将妇女绑架后外出寻找买家。由于尚未卖出,乙成立拐卖妇女罪未遂C、丙携带枪支欲抢劫出租车司机,准备到郊外再动手,未料上车不久便遇到警方查酒驾,丙由此被抓。丙成立抢劫罪未遂D、丁找到“赵半仙”并给其5000元,希望其用巫术整死村支书。“赵半仙”让丁制作村支书的面人像并告诉丁咒语,丁照做,1个月后村支书卒。丁成立犯罪既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成立犯罪未遂的条件之一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行为人误以为主人回来,客观上使得犯罪人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继续实行犯罪,属于被迫停止犯罪,因而成立犯罪未遂。A选项说法正确。当行为人以出卖为目的而开始实施拐骗、绑架妇女时,就对妇女的人身自由与安全形成了现实紧迫的危险,成立未遂,如果以实力控制了被害人,便已经成立既遂。也就是说,拐卖妇女罪的着手时点,不应当以贩卖行为为认定标准。B选项说法错误。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当行为人开始实施暴力或者胁迫行为时,抢劫罪便已着手。丙尚未实施暴力胁迫行为,因而只能成立抢劫罪预备。C选项说法错误。迷信犯是指以超自然的迷信方法意图制造法益侵害。显然,迷信犯对于法益不可能造成任何的侵害或威胁,不成立犯罪。村支书基于偶然的原因死亡,不能算在丁实施迷信行为的头上,丁不成立犯罪。D选项说法错误。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于2008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13年又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甲成立累犯B、乙于2012年(15周岁)因抢劫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18年又因抢劫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乙成立累犯C、丙于2011年因强奸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2017年又因醉酒驾驶被判处拘役3个月。丙成立累犯D、丁于2010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16年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丁成立累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成立累犯,要求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如果前后两罪都是过失犯罪,或者前后两罪中其一是过失犯罪,均不构成累犯。甲的后罪属于过失犯罪,不成立累犯。A选项说法错误。累犯要求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已满18周岁的人。第一次犯罪时行为人未满18周岁,第二次犯罪时亦未满18周岁的,不成立累犯;第一次犯罪时未满18周岁,第二次犯罪时已满18周岁的,也不成立累犯。这主要是考虑未成年犯罪的非难可能性较低。题干明确说乙犯前罪时仪15周岁,因此不成立累犯。B选项说法错误。构成累犯的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被判处的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如果前后两罪所被判处的刑罚都低于有期徒刑,或者有一罪低于有期徒刑的,也均不构成累犯。丙的后罪被判处的为拘役,不符合累犯的刑度要求。C选项说法错误。丁的前后犯罪均为故意犯罪,且前后两罪都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按照题干的表述,前罪刑罚执行完毕距第二次犯罪显然在5年以内,因此,丁符合累犯的成立条件。D选项说法正确。9、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下列哪一论述是正确的?()A、甲将购买的大量穿心莲片放入三金片的包装瓶予以销售。甲的行为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B、乙明知家里的狗系误食鼠药而死,仍将狗肉拿到市场销售,后购买者因食用狗肉死亡。乙的行为成立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C、丙收购地沟油后加工成劣质油,明知向其购买的厂商是将劣质油冒充合格豆油销售给饲料生产企业,仍然予以销售。丙的行为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D、丁在自己销售的保健食品中私自添加伟哥成分。丁的行为不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与药品本性不相符合的产品的行为。2019年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98条明确规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此种药品冒充彼种药品,都属于假药。因此,甲将穿心莲冒充三金片,成立生产、销售似药罪。A选项论述错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食品的行为。乙明知狗是中毒而死,不能再销售给他人食用,却仍然销售,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B选项论述正确。C选项是重点干扰项。如果明知地沟油流向的是直接供人食用的商店企业,则应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但是,如果明知自己销售的地沟油流向的是非食用的企业和市场,应当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非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定要清楚的是,并非一律生产、销售地沟油的都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司法解释也规定,只有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以及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销售的,才成立本罪。C选项论述错误。伟哥具有一定的药用成分,食品毕竟不同于药品,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需要问医生,不需要遵医嘱,但药品不同,不正确地服用药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食品中添加了药物成分,便会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D选项论述错误。10、关于抢劫罪,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进入公交场站后上了一辆公交车,持刀从正在休息的司机和售票员身上抢得手机两部。甲成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B、乙在强奸被害人后,乘着被害人昏迷之际从其包中抢走手机一部。乙除成立强奸罪之外,还成立抢劫罪C、丙深夜持刀抢劫,在劫得手机后发现被害人是邻居王某,遂持刀将王某杀害。丙成立抢劫致人死亡D、丁入户盗窃过程中被房主发现,持刀威胁房主不许报警后逃离。丁成立入户抢劫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2016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包括在未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实施抢劫。题干交代公交车停在场站里,司机和售票员正在休息,意味着公交处于未运营状态,因此不成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A选项说法错误。只有行为人实施其他暴力犯罪后在被害人没有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敢反抗、不能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财物的,才成立抢劫罪,要和前行为数罪并罚。行为人实施其他暴力犯罪后在被害人失去知觉后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况下临时起意拿走被害人财物的,要以前面的暴力犯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题干中的被害人处于昏迷中,因此不成立抢劫罪。B选项说法错误。只有在劫取财物预谋杀人以及劫取财物过程中为了压制反抗杀人的,才被评价为抢劫罪。实施抢劫既遂后为了灭口而杀人的,要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C选项说法错误。首先,丁是在盗窃过程中为了抗拒抓捕实施暴力,因此成立转化型抢劫罪。其次,丁实施暴力是在户内,且入户就是为了实施盗窃犯罪,属于人户抢劫。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以侵害户内人员的人身、财产为目的,入户后实施抢劫,包括人户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而转化为抢劫的,应认定为人户抢劫。D选项说法正确。11、甲系某乡镇公务员,某日因赌博纠纷将曹某砍死,后告诉胞弟乙。乙让甲速将杀人用的砍刀木柄用酒精烧掉后藏匿在乙的养鸡场内,并将作案时的血衣放入乙家,与甲订立攻守同盟,由乙为甲顶罪。乙随后外逃,以制造自己杀人后畏罪潜逃的假象,转移侦查视线。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乙唆使甲将作案时穿的血衣放入自己家中为甲顶罪的行为,成立包庇罪B、乙唆使甲将杀人用的砍刀用酒精烧掉木柄及藏匿的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C、从理论上看,对乙的行为应以包庇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数罪并罚D、甲成立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的帮助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乙明知甲犯有杀人罪,仍然冒充犯罪的人实施使公安机关误认为自己是杀人者的行为,成立包庇罪。A选项说法正确。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以各种方法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乙唆使甲将杀人用的刀藏匿,以及用酒精将木质刀柄烧毁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B选项说法正确。从理论上看,乙顶罪的行为以及唆使甲将杀人用的刀藏匿的行为,属于数个行为,侵犯了不同的法益,从罪数论的原理看当然应当数罪并罚。C选项说法正确。期待可能性是指从行为的具体情境看,如果无法期待行为人选择实施合乎法律规范期待的合法行为,则行为人不具有责任。甲杀人后。无论是按照乙的指示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还是和乙共谋由乙顶罪,应当说都是犯罪后的“人之常情”,是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因此,甲不应认定为包庇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的帮助犯。D选项说法错误,当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2、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将同事的小孩带出去游玩,便承担了一种事实性的保护义务,在小孩陷入危难时,便有救助的义务。但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是有作为可能性,法秩序非难的是“不作为”,而非“不能为”。甲自己不会游泳,也采取了呼救的措施,因此没有作为可能性,不成立不作为犯罪。A选项说法错误。不作为的其中一种作为义务来源为危险源监督义务,即对于自己管控的危险源在危害他人时,必须有阻止的义务,乙明知自己的狗在撕咬他人仍然不阻止,成立不作为犯罪。B选项说法正确。首先,由于丙对母亲有法定的救助义务,而对同学方某并无救助义务,因此丙未救母亲的行为具有了违法性,但是,看一行为成立犯罪与否,还得审查其是否有责任。如果承认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则可以认为,在着火的危急情况下,无论救母亲还是救同学,都不具有可非难性,不具有期待丙冷静选择救母亲而不是同学的可能性,即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因而不具有责任,不成立犯罪。C选项说法错误。成立先行行为义务,前提是存在一个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而正当防卫并没有违反法律义务,另外,从鼓励公民行使防卫权利的角度出发,也应当否定正当防卫者对于不法侵害者的救助义务。从往年的考试真题看,也认为防卫者没有对于不法攻击者的作为义务。D选项说法错误。13、下列哪些行为成立自首?()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交通肇事后报警并积极救助伤者,留在现场等候处理,在警察到来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完全符合刑法关于自首成立的一般要件,应当认定为自首。至于相关行政法规规定的肇事后有报警、抢救伤者的义务,不应当影响刑法上自首的认定。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的,因上述行为同时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A选项当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视为自动投案。因此,乙属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成立自首。B选项当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罪行未被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但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在其身上、随身携带的物品、驾乘的交通工具等处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据此,本题中,丙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不成立自首。C选项不当选。成立自首要求的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是指对认定犯罪行为性质具有决定意义以及对量刑具有重大影响的事实与情节等。如果丁翻供的事实为真,意味着其将被害人杀死的行为具有防卫的性质,而且非常有可能是无过当防卫,其行为将由有罪变为无罪,显然不能认定其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本题中,丁不成立自首。D选项不当选。14、甲的丈夫强奸了丙,案发后甲多次找到丙,要求丙将强奸说成通奸,并拿出5000元作为给丙的“改口”补偿,丙未同意。甲便将丙拉到家中,强迫丙按照其事先写好的说明是通奸的材料抄写一份并按上指印。丙仍不同意,甲便一直不允许丙离开。4天后丙才被警察解救。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做伪证的行为。作为被害人的丙,在刑事诉讼中也是广义的证人,甲显然采用了暴力和贿买的方式阻止被害人作证,也属于指使被害人做伪证,因此构成妨害作证罪。而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做假证的行为。甲意欲通过指使被害人做伪证的方式包庇自己的丈夫,显然构成了包庇罪。因此,甲的行为同时符合了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的犯罪构成,A选项和B选项两项的说法均错误。由于甲通过暴力、贿买的方式指使被害人作伪证的行为只有一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因而成立想象竞合犯。C选项说法正确。对牵连关系的认定,应当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即客观上要有通常性、类型性的牵连关系,如果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只具有偶然性的联系,而没有密切性的因果关联,不能认定为具有牵连关系;同时,行为人主观上也必须具有牵连关系,即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对方法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关系有所认识的牵连意图。显然,指使他人做伪证并非通常都需要以非法拘禁的方式来进行,因此,理论上不宜认定为牵连关系,而要数罪并罚。D选项说法错误。15、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尽管甲与乙分别是以不同的犯罪故意共同对丙施加暴力,但是,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二人成立共同正犯,因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本身可以是一种暴力伤害。既然二人在故意伤害罪范围内成立共同正犯,根据共同正犯“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死亡的不法结果就要算在两个人的头上,即便死亡结果客观上仅仅是其中一个共同正犯造成,据此,甲成立故意伤害致死,乙成立抢劫致死。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涉及共同正犯的等价的客体错误如何处理问题。对于等价的客体错误,即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通说认为不阻却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而共同正犯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所有正犯均对不法结果负责,因此,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B选项说法正确。实行犯乙将丁当作丙杀害,显然,止犯是客体错误,客体错误无论按照法定符合说还是具体符合说,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而对于教唆者来说,按照法定符合说,甲想要杀丁,客观上把丙当作丁杀害,二者在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上性质是相同的,因此,教唆者甲也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属于正犯打击错误,教唆犯如何处理的问题。按照法定符合说,甲本欲杀丙,客观上却将丁打死,二者在构成要件上性质是相同的,不阻却故意既遂的成立。因此,甲同样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教唆犯。D选项说法错误。16、关于侵犯财产罪,下列哪些论述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骗取、窃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营单位财物的便利。显然,下班以后工厂的铲车与燃油并非由王某主管与管理,王某在下班时间进入工厂只是利用对环境熟悉的便利条件窃取燃油,因而不成立职务侵占罪,而是盗窃罪。A选项论述错误。成立诈骗罪,必须是受骗者基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产生认识错误后处分了财产,因而,是否有处分财产的意识便成为诈骗与盗窃的关键区别。尽管郭某有欺骗的成分,但是,冯某并没有将手机处分给郭某的意思,因而,郭某的行为实质上是属于违背他人意志的窃取行为,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B选项论述错误。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财物据为己有,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成立侵占罪还是盗窃罪,关键看财物究竟由谁占有,由于郭某清楚意识到自己的手机丢在现场,不能认为此时郭某已经丧失对手机的占有。换句话说,手机并非遗忘物或遗失物。梁某属于违反他人意志,采用平和的手段改变他人对财物的占有进而建立自己的占有,成立盗窃罪。C选项论述错误。财物的价值有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之分。国家禁止流通的毒品也有(消极的)价值,因此,窃取毒品的行为也成立盗窃罪。《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也明确指出,“盗窃、抢劫毒品的,应当分别以盗窃罪或者抢劫罪定罪。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可以参考当地毒品非法交易的价格。认定抢劫罪的数额,即是抢劫毒品的实际数量。盗窃、抢劫毒品后又实施其他毒品犯罪的,则以盗窃罪、抢劫罪与实施的具体毒品犯罪,依法实行数罪并罚”。D选项论述正确。17、余某在担任某县财政局局长期间,擅自将公款资金600余万元以财政局的名义出借给某国有公司使用,余某在此过程中未谋取个人利益。半年后,该公司陆续归还县财政局300余万元,尚有300余万元未归还。关于余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根据相关立法解释的规定,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时,只有谋取个人利益的,才能认定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题干明确说,余某并未谋取个人利益,因此小能认定其行为成立挪用公款罪。A选项说法错误。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主体身份的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公司或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余某显然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因此不符合挪用资金罪的主体身份要件,不成立本罪。B选项说法错误。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余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尽管未谋取个人利益,但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成立滥用职权罪。C选项说法正确。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即应当预见自己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会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余某对于将公款私自出借的行为,显然并非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而是故意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无权决定的事项。因此余某不成立玩忽职守罪。D选项说法错误。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8、张某、王某二人因赌博输钱而预谋实施抢劫,并准备了气枪、匕首等作案工具,制定了详细的抢劫计划。后张某多次向王某提出实施抢劫,王某因害怕一直拖延。张某因急需用钱无法再等,直接向王某索要气枪等作案工具。某晚张某伙同他人进入周某家,使用暴力手段将周某打成重伤后抢得数万元现金、首饰以及信用卡。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张某与王某二人预谋共同抢劫,王某最后并未实施,而张某顺利实施了抢劫,理论上二人成立共谋共同正犯。王某在着手实行抢劫之前萌生退意,但并未切断自己所参与的预备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张某正是从王某处取走抢劫作案工具,从而得以顺利实施抢劫,因此,王某不成立抢劫罪中止。A选项错误。共同正犯的归责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即一人既遂的话,则所有正犯者都犯罪既遂,由于张某已经抢劫既遂,则王某也成立抢劫既遂。B选项正确。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者。王某尽管参与了谋议,但其消极停止了犯罪的继续实行,并未着手实施。因而不成立主犯。C选项错误。张某亲手实施了抢劫行为,王某在着手实行阶段没有任何参与,并且王某也不是处于幕后指使、领导者的角色,因而应当认定其属于从犯。D选项正确。19、甲将抢得的信用卡交给何某,并告何某系抢劫所得,唆使何某去ATM机取钱,何某取现4万元,二人各分得2万元。对此,下列选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的,其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因此,按照司法解释的实务观点,事后使用所抢劫的信用卡取得财物的行为,仅论以抢劫罪。A选项正确。甲唆使何某使用抢劫的信用卡取现,因此甲应当对于取现造成的所有财产损害负责,即甲的犯罪数额应是4万元,而非自己分赃所得的2万元。B选项错误。即便承认承继的共犯概念,理论界也普遍认为,在继续犯以外的场合,一旦犯罪既遂,便不可能再有承继共犯成立的余地。我国司法实务认为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造成劫取财物或者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便是抢劫既遂。本题中,甲显然已经抢劫既遂,因此,何某在事后协助甲取现的行为,显然不能再认定为抢劫罪的承继共犯。C选项错误。对于机器能否被骗,理论界存在争议。如果否认机器能够被骗,则2008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将拾得他人信用卡在ATM机上取现的行为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显然就只能视为是特别的例外规定。因此,如果是其他情形的冒用他人信用卡(如骗取等)在ATM机上使用,假如否认机器能够被骗,则显然不成立信用卡诈骗罪。所以D选项认为“不管是否承认机器可以被骗,何某的行为都成立信用卡诈骗罪”便是错误的论述。20、某工厂老板田某向王某借款150余万元,债务到期后适逢田某获得厂房拆迁补偿款300余万元,但田某已经负债累累,部分债权人已向法院提起破产民事诉讼。王某指使萁亲戚郑某等三人冒充田某工厂的门卫,唆使田某出具伪造的欠郑某等人工资30余万元的欠条。后郑某等三人以讨要工资为由提起诉讼,法院调解结案,该30余万元作为法定优先偿还债权被法院支持。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本题案例所述情形发生在民事诉讼中,显然不成立伪证罪。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田某明知王某的亲戚并非其工厂员工,王某让其伪造欠条的目的就是想优先受偿自己的债权,但田某仍然予以协助,其成立伪造证据罪。但同时,2018年“两高”《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属于以捏造的事实虚假诉讼,因此,田某还成立虚假诉讼罪。B选项说法错误,当选。郑某等人明知王某指使他人伪造虚假的欠条提起民事诉讼,仍然予以协助,成立帮助伪造证据罪和虚假诉讼罪,应从一重罪定罪处罚。C选项说法正确,不当选。帮助伪造证据罪是指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对于伪造自己案件的证据,应当说没有期待可能性,王某不成立本罪。D选项说法错误,当选。21、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尽管出借公款是甲个人的提议,但是公款出借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以单位名义借给其他单位使用,不属于立法解释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三种情形。因此,甲不成立挪用公款罪。A选项说法正确。乙私自决定以单位名义将30万元公款借给其弟的公司使用,明显属于立法解释规定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徇私情也是“谋取个人利益”。同时,由于出借的公款是用于营利活动,而挪用公款用丁营利活动,只要求数额较大,没有归还时间限制。据此,乙成立挪用公款罪。B选项说法错误。丙挪用的公款客观上用于非法活动,但丙主观上并没有认识到,不属于“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但不能据此就排除丙成立挪用公款罪。由于挪用的50万元半年后才归还,丙的行为完全符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条件,成立挪用公款罪。C选项说法错误。挪用公款用于归还自己的个人欠款,需要视欠款产生的原因具体认定公款的使用方式。如果欠款的产生原因为非法活动,则属于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如果欠款产生的原因为营业活动,则属于挪用公款用于营业活动。题干说丁归还的是赌债,因此应认定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没有挪用数额和归还时间的限制,据此,一周内归还也成立挪用公款罪。D选项说法错误。22、黄某长期失业,某日在街上闲逛时,遇见卖淫女章某向其招嫖,黄某自知身无分文,仍随章某来到其出租房并发生性关系。关于黄某的行为,不考虑数额的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A选项是重点干扰项。成立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使他人产生认识错误,并基于这种认识错误作出财产处分行为。黄某掩盖自己没钱的事实与章某发生性关系,形式上似乎属于诈骗。但是,性行为本身不属于财物,也不是财产性利益,尽管事实上存在性交易,但我国法律毕竟禁止性交易,因此,章某在法律上并没有财产损失。据此,黄某不成立诈骗罪。A选项说法错误。盗窃罪成立的前提是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占有。黄某只是通过欺骗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不存在窃取他人财物的问题。B选项说法错误。简单地说,委托物型侵占是指变自己占有的财物为白己所有,黄某的行为当然不存在侵占问题。C选项说法错误。由于性行为本身不是经济利益,而嫖资也是法律不予保护的非法债务,因此,在刑法上不能认为章某存在财产损失,黄某使用欺骗的手段与卖淫女发生性关系不成立犯罪。D选项说法正确。23、谢某在其女友张某家中吃饭,两人发生口角,谢某持弹簧刀将张某杀害后离开。刚离开张某家后不久,谢某突然想起弹簧刀忘在张某房间,遂又返回,取刀时发现张某的手机放在床上,遂顺手将手机拿走。关于谢某拿走手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由于谢某返回杀人现场取财已经是第二天,已经不是在抢劫以及杀人的当场取得被害人财物,无论如何不可能被评价为抢劫罪中实施暴力后的取财行为。A选项说法错误。如果肯定死者对自己的财物仍有占有,则杀人者在杀人后临时起意取得其财物的行为,便属于破坏死者对于财物的占有,进而建立自己对财物的占有关系,成立盗窃罪。B选项说法正确。如果否定死者对自己财物的占有,由于可以被规范的评价为死者的遗忘物,因而杀人者临时起意取走其财物的行为便属于变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成立侵占罪。C选项说法正确。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D选项说法正确。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张某1995年7月1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至2001年12月仍在服刑中。对张某能否适用假释?()A、适用新刑法,可以假释B、适用旧刑法,不得假释C、适用新刑法,不得假释D、适用旧刑法,符合规定的可以假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1997年新刑法规定:“对于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但是,旧刑法中没有这样的规定。对本案例的判断应遵循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排除运用新刑法。2、甲违反国家规定,偶尔吸食、注射毒品,则甲的行为()。A、构成吸毒罪B、非法持有毒品罪C、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犯罪D、因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行为只有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才能构成犯罪。《关于禁毒的决定》明文规定“禁止吸食、注射毒品”,但是它没有对该行为规定刑罚处罚,故该行为不构成犯罪。3、下列案件中的行为人属于我国《刑法》中限制责任能力人的是()。A、李小乙,男,17周岁,智力心理正常,1999年12月潜入某大学寝室窃取价值650元的电脑一台B、王大明,男,26岁,13岁时因脑膜炎后遗症而患间歇性精神病,2001年5月因与朱某发生口角将其殴打致重伤,经法医鉴定,王大明行为时未发病,精神状态正常C、李苗花,女,33岁,1998年4月间将农药“灭蛉王”500毫升倒入自家及邻家的猪圈中,致8头生猪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600元。经法医鉴定,李苗花在行为时属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D、吴月华,男,43岁,司机,醉酒开车撞死行人史某后逃逸,又将行人郭某撞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刑事责任能力。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间隔精神病人在正常时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醉酒的人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4、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紧追不舍。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语刺激王某,王某又追。待王某追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故意杀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0条,李某的行为是典型的防卫挑拨。5、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行为人见一黑影过来,便开枪射击,是属于具体事实的认识错误,实际死亡的被害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要件。6、关于共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为他人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的,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B、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实行犯)C、应走私罪犯的要求,为其提供资金、账号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D、为他人偷越国(边)境提供伪造的护照的,以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论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依据《刑法》第358条、240条、156条、320条、322条的规定,可知正确答案为C。7、绑架勒索罪属于()。A、结果加重犯B、结合犯C、想象竞合犯D、牵连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结合犯是指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结合成为另一独立的新罪的情况。8、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的开始时间是()。A、自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时B、人民法院作出的有罪判决生效时C、自人民法院的有罪判决生效时D、判决所确定的刑罚和非刑罚的刑事制裁措施等执行完毕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自人民法院的有罪判决生效时起,到判决所确定的刑罚和非刑罚的刑事制裁措施等执行完毕时为止。9、刑罚适用的主体是()。A、各级行政机关B、民事审判部门C、刑事审判部门D、群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罚适用的主体是刑事审判部门。10、某甲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2007年3月6日考验期满。考验期间,某甲没有故意犯罪,并遵守监规。其服刑所在的监狱于当日向中级人民法院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3月8日,某甲因琐事与同监舍的某乙斗殴,并将某乙的一只眼睛打瞎。对某甲的处理是:()。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C、以无期徒刑和故意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死缓考验期内没有故意犯罪,期满之日起即自动减为无期徒刑,即使再犯新罪,也只能数罪并罚,而不能依《刑法》第50条核准其执行死刑。11、下列关于累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B、累犯的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累犯是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日起5日内又犯后罪的D、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也不得假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累犯是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之日起5年内又犯后罪的,而不是假释之日。12、下列期限中哪一项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的?()A、拘役的刑期B、假释的考验期C、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D、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13、以下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的有()。A、资敌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提供国家秘密罪C、叛逃罪D、投敌叛变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参见《刑法》第112条、第111条、第109条和第108条。14、某工厂电工张某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及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8万余元。张某的行为构成()。A、失火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玩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34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等,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它与破坏生产经营罪在主体和客观方面都有所不同。故D项为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3题,每题1.0分,共13分。)15、关于刑罚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乙被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年6个月,低于3年有期徒刑,并且题干中并未提示其属于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因此,如果乙符合缓刑的条件,则可对其适用缓刑。丙违反禁止令的规定,常进入网吧,情节严重,应当撤销缓刑。丁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1年后,即使其刑罚未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但因国家科研需要,可以由最高法院核准假释,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16、下列属于刑罚消灭事由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超过追诉时效、犯罪人死亡、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权告诉的人不予告诉,属于求刑权消灭的事由。特赦属于行刑权消灭事由。17、乙成立恐怖组织并开展培训活动,甲为其提供资助。受培训的丙、丁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因案件被及时侦破,乙、丙、丁未能实施恐怖活动。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如果刑法分则将一个犯罪的预备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那么对新罪就不再按照总则的犯罪预备进行定罪处罚,理论上称为“预备犯正犯(实行犯)化”。选项B正确。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积极参加和参加恐怖组织活动的行为。“乙成立恐怖组织并开展培训活动”,构成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选项C正确。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实施的准备物品或工具、组织培训或积极参与培训、进行联络和策划的行为。“丙、丁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18、甲通过金融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不能归还,甲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就可以认定甲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是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故选ABCD。19、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见《刑法》第242条、第248条、第249条、第308条。打击报复证人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妨害司法罪中的犯罪。20、下列选项中哪些盗窃行为并不以盗窃罪论处,而是按其他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盗窃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符合转化型抢劫的条件,应当按抢劫罪定罪处罚。盗窃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该按侵犯商业秘密罪定罪处罚。而盗窃信用卡使用的行为,仍定盗窃罪。盗窃珍贵文物的,如果情节严重,可以适用死刑,但仍定盗窃罪。21、夏某系个体商贩,某日曾与其一起服过刑的刘某找到他,拿出4万元的现金让夏某为其保管。当夏问“是什么钱?”时,刘某做了一个“偷”的手势,让其不要多问。半个月后,刘某取走2万元,数日后交给夏某一个塑料口袋,说是“白面”(毒品),找到买主就取走。刘某被公安机关查获。按其交代,公安人员从夏某处起获毒品和剩余的1万元。夏某的行为触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349条的规定,行为人明知是走私、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而为其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赃物的行为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贩罪,明知是上述毒品犯罪分子而故意对其进行包庇,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在本题中,夏某明知刘某交其保管的4万元钱是偷来的而予以窝藏,构成窝赃罪。夏某明知刘某交来的是毒品而予以保管,构成《刑法》第349条规定的窝藏毒品罪。22、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与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犯罪的主要区别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犯罪目的都相同。23、某国税稽查局对某电缆厂的偷税案件进行查处。该厂厂长甲送给国税稽查局局长乙3万元,要求给予关照。乙收钱后,将某电缆厂已涉嫌构成偷税罪的案件仅以罚款了事。次年8月,上级主管部门清理税务违法案件。为避免电缆厂偷税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乙私自更改数据,隐瞒事实,使该案未移交司法机关。对乙应以何罪论处?()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乙某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A对。B错,D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滥用职权罪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法条竞合关系,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的规定和其他有关条款规定的,应当按照特别法的规定定罪处罚。C错,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表现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24、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情节严重”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参见《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查处职责,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414条规定的“情节严重”:(1)放纵生产、销售假药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2)放纵依法可能判处2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3)对三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4)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25、下列人员不构成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依据《刑法》第445条的规定,战时在救护治疗职位上,有条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伤病军人的构成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26、甲为要回30万元赌债,将乙扣押,但2天后乙仍无还款意思。甲等5人将乙押到一处山崖上,对乙说:“3天内让你家人送钱来,如今天不答应,就摔死你。”乙勉强说只有能力还5万元。甲刚说完“一分都不能少”,乙便跳崖。众人慌忙下山找乙,发现乙已坠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据此可知,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另外,“乙跳崖”致乙死亡属于被害人自杀,通说认为被害人死亡若是其自杀造成的,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不属非法拘禁致人死亡。27、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选项A、C正确。《刑法》第87条规定,轻伤的追诉时效为5年,李某在8年后报案的,已过追诉时效。选项B错误。《刑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据此可知,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7月10日起算。选项D错误。本案中,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并非二人共同犯罪,丁对此无需承担责任,因此,对王某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而对丁直接从犯合同诈骗罪时起算。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刑法)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1、对被判处管制,但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C、可担任国家机关职务D、可担任某事业单位保卫科科长一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行使B选项权利必须经执行机关批准。2、下列关于从重处罚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B、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C、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D、从重处罚一定是判处法定最高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62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我国刑法并没有以法定刑的“中间线”为标准区分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从重处罚是相对于既没有从重处罚情节又没有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情况下所应判处的刑罚而言的,所以从重处罚也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3、下列哪一行为应以妨害公务罪论处?()A、甲与傅某相互斗殴,警察处理完毕后让各自回家。傅某当即离开,甲认为警察的处理不公平,朝警察小腿踢一脚后逃走B、乙夜间入户盗窃时,发现户主戴某是警察,窃得财物后正要离开时被戴某发现。为摆脱抓捕,乙对戴某使用暴力致其轻微伤C、丙为使其弟逃跑,将前来实施行政拘留的警察打倒在地:其弟顺利逃走D、丁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警察检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按照《刑法》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从重处罚。4、非战争期间,鞠某由于思夫心切,多次给在部队服役的丈夫尚某写信,鼓动尚某逃离部队回家。对鞠某的行为应认定为()。A、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B、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C、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是指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本罪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战时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的;多次实施煽动行为的:煽动指挥人员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逃离部队的;煽动多名军人逃离部队的;因煽动造成严重后果的等。5、蔡某是某国有银行办事处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储户存入的委托贷款60余万元不入账,归个人用于经营汽车运输、赌博、炒股以及购买房子等。贷款期满后,蔡某采取自制取款凭条透支储户存款的手段归还了上述60余万元的委托贷款,致使银行库款与账面不符,出现60余万元的亏空。为了对付上级的财务检查,蔡某找到李某,请李某以个人名义与办事处签订了一份虚假的60万元贷款合同,用以冲抵该60万元的亏空。在财务检查时,会计从账面上发现办事处尚有李某的60万元贷款没有收回,督促蔡某收回该笔贷款,案发。蔡某的行为如何认定?()A、蔡某构成贪污罪,贪污金额120万元B、蔡某构成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犯罪金额各60万元C、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120万元D、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60万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贪污与挪用的区别,要点是“平账”还是“挂账”。另挪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数额不重复计算。6、税务稽查员甲发现A公司欠税80万元,便私下与A公司有关人员联系,要求对方汇10万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结此事。A公司将10万元汇到甲的存折上后,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A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从重处罚B、认定为受贿罪,从重处罚C、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处罚D、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中甲向A公司索要10万元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A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索要10万元这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受贿罪和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两个罪名,应按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的一个重罪论处,而不以数罪论处。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7、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并且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以类推适用。8、以在犯罪构成上犯罪主体是否限定于特定身份为标准,犯罪可分为()。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以在犯罪构成上犯罪主体是否限定于特定身份为标准,犯罪可分为身份犯与非身份犯。9、根据犯罪构成理论,并结合刑法分则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A正确,甲某伤害村主任高某的行为不属于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过程中所必须要求的“当场”使用暴力的情节,在时间上与盗窃罪相隔断,在空间上也不属于直接侵害财产的现场(盗窃的现场在胡某的家里),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两个罪应实行数罪并罚。B正确,乙某一行为触犯两罪,属想象竞合犯,不数罪并罚。C错误,丙“顺势踹了李某一脚”,不构成“当场使用暴力”,不转化为抢劫罪。D正确,丁的行为已不属于“乘人不备公然夺取”,而是符合抢劫罪构成要件。10、某乙为了躲避持刀抢劫人员甲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间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一老太太撞倒在地造成小腿骨折,对乙的行为,下列认定哪些不正确?()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见《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11、张某欲杀李某,向李某的房间开枪射击,但李某已于8小时前离开,因此未遭杀害。此案中,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张某主观上有杀害李某的意图,客观上已经着手实施了杀害李某的射击行为,只是对李某当时不在房内的情况没有认识到,而导致杀人行为未能得逞。所以,张某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并且,犯罪人只需要对自己所犯罪行有达到法定程度的认识即可,并不要求与客观事实完全一致。本题中,张某虽然没有认识到李某不在屋内,但是,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以及实施犯罪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不妨碍其成立犯罪。12、某日中午,某煤矿火药工韩某到休息室吃饭,将放在长凳上的饭盒(原为装雷管的铝盒,该矿工人常用这种铝盒当饭盒使用)拿到电炉上去烤。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雷管盒,误认为是别人同他一样用雷管盒装饭,就想一起拿去烤一下。于是便问:“这是谁的?”同班一位工人于某顺口回答说:“反正都是咱们伙计的,拿去一起烤吧!”韩也未打开看看,就放到了电炉上。过了10分钟,另一火药工张某来取放在长凳上的雷管盒,里面装有雷管,发现已经不在,但未仔细寻找,就匆匆去厕所了。他想,等一会儿再找。不久,雷管因受热爆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关于本案,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有共同行为而无共同故意不是共同犯罪。13、集合犯的特征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ACD为集合犯的特征。14、刑事责任的实现具体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以上四种都是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15、2005年6月29日,陈某因犯诬告陷害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2008年3月5日,陈某又犯诈骗罪。对于陈某的量刑,下列表述哪些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陈某的行为属于缓刑考验期内重新犯罪,不构成累犯,应将诬告陷害罪和诈骗罪进行并罚。16、对于减刑和假释的程序性条件,正确的说法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参见《刑法》第79条、第82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和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书;减刑的法律文书是裁定而不是判决。17、下列关于追诉时效期限中“法定最高刑”的理解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依照有关司法解释,“法定最高刑”是指具体罪行应该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而不必然都是法条的最高刑。18、下列属于空白罪状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走私制毒物品罪、逃汇罪罪状表述中都有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规定。19、下列犯罪中可以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详见《刑法》第102条、103条、104条和第110条。20、下列有关“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叙述正确的有哪些?()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详见《刑法》第129条。21、雷某为购买正式书号用于出版淫秽录像带,找某音像出版社负责人任某帮忙。雷向任谎称自己想制作商业宣传片,需要一个书号,并提出付给出版社1万元“书号费”。任某同意,但要求雷给自己2万元好处费,雷某声称盈利后会考虑。任某随后指示有关部门立即办理。雷某拿到该书号出版了淫秽录像带,发行数量极大、影响极坏。雷牟利后给任某2万元好处费,任某收下。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A项错,雷某的行为不构成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B项错,雷某的行为构成出版淫秽物品牟利罪,而不是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C项错,任某主观方面是过失,行为人没有出版淫秽书刊的故意和牟利的目的。如果明知他人用于出版淫秽书刊而提供书号的,应当以出版淫秽物品牟利罪的共犯论处。D项错,非法经营罪是违反国家有关经营的限制性规定进行非法经营活动,而淫秽物品是国家所禁止经营的,故不成立非法经营罪。22、继父甲长期虐待其女乙,将乙折磨得皮包骨头,精神恍惚。一日,甲又无故殴打乙,乙有所反抗。甲拿起一根筷子向乙眼睛刺去,当场使乙一只眼睛失明,甲的行为构成何罪?()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60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依此,甲已经构成虐待罪,关键在于其故意伤害的行为是否单独定罪。此处应当明确,该条第2款规定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应为虐待间接导致重伤或死亡,并非是一次故意伤害而致,如一次伤害已构成犯罪应单独定罪,因而应当单独定故意伤害罪。23、甲某(19周岁)和乙某(17周岁)合伙盗窃邻村丙某家的耕牛。甲某在门外望风,乙某进牛棚牵牛。由于乙某不小心弄出响声,被丙某发现。甲某听到丙某的吆喝声,不等乙即逃走。丙某手持木棍紧追乙某,乙某为了逃避丙某的抓捕,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丙某身上捅了一刀后逃走。甲某逃到村头刚好遇见巡逻的民警。民警见甲某形迹可疑,即将其带回问话,甲某如实将其和乙某合谋盗窃的情况向民警作了交代。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乙在盗窃后为抗拒抓捕而实施暴力,符合转化型抢劫的条件,又由于甲已经逃走,实施暴力行为属于乙的实行过限行为,并不在盗窃罪的共同故意中。所以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由于后来甲被盘问时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和同案犯的行为,属于对共同犯罪的自首。乙由于只有17岁,属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24、在以下何种情况下,军人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应以战时自伤罪论处?()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战时自伤罪,是指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行为。《刑法》第451条规定:“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25、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选项A错误。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案中,甲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并将被害人送医,最后也没有发生死亡结果,因此构成犯罪中止。选项B正确。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本案中,乙没有主动放弃犯罪的意思,其属于“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构成犯罪未遂。选项C正确。丙因对犯罪对象存在错误认识,误盗仿品,属于“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构成犯罪未遂。选项D错误。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他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该罪的实行行为是资助行为,行为人完成资助行为,即构成既遂。26、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选项A错误。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有错误的认识。行为人的行为依照法律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构成了犯罪,此时并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