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疑难句式。

3.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唐雎的爱国精神和高超的外交技巧。

2.培养学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内容理解

1.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唐雎的言行,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

1.学习文中的多音字、生词、形近字、偏旁部首、通假字等。

2.掌握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混淆词、特殊句式等。

三、教学难点

(一)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

1.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疑难句式和特殊句式。

2.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现代汉语表达。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

1.分析唐雎的言行,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2.理解秦王的性格变化,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战国时期的古文,讲述的是一位勇敢的使者和一位强大的君主之间的故事。在战国时期,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家吗?

2.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外交家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各国间的较量中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魏国的安陵君和唐雎的故事。安陵君是魏国的一个小国君,而唐雎则是他的使者。

3.激发兴趣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使者,面对一个强大的君主,他想要你的国土,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雎是如何巧妙地应对秦王的要求的。

4.课文初读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读一读《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唐雎的言辞和勇气。注意听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它们都充满了智慧。

(二)课文朗读

1.朗读前的准备

在正式朗读课文之前,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唐雎不辱使命》的背景知识,包括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安陵君和秦王的历史地位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简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朗读营造氛围。

2.齐读与个别朗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让学生整体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在齐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发音,是否能够把握文言文的停顿和语气。齐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重点关注他们的语音语调,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教师范读与学生模仿

教师的范读是课文朗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的发音,恰当的语速和语调进行范读,让学生能够模仿并学习。范读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通过比较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通过朗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三)生字生词学习

1.课文导入与生字生词呈现

教师通过提问“在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家?"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唐雎不辱使命》的学习。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怫然”、“彗星"、“聂政”等,并用现代汉语解释其意义,如“怫然"表示愤怒的样子,“彗星”指的是一种天体现象。

2.读音指导与记忆技巧

教师逐字指导生字的准确读音,强调易读错的字音,如“雎"字的正确读音为“jū”。同时,教授记忆技巧,如通过形声字的特点记忆“雎"字,或通过联想法记忆“彗星”与“扫帚"的相似之处。

3.生词在文中的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生词在文中的具体应用,如“怫然”用在秦王怒斥唐雎的场景中,展示秦王的愤怒情绪。通过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的用法和含义。

4.互动式学习与应用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生字或生词,讨论其意义和用法,并准备一个简短的例句。之后,每组向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并提供正确例句,加深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1)小组讨论准备

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各自选择一个生字或生词,进行讨论和准备。

(2)展示与互动

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3)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提供正确的例句,并强调生字生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4)应用练习

设计几个与生字生词相关的填空或翻译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记忆,如将文中的句子改写,用到所学的生字生词。

(四)课文内容理解

1.逐段解析课文

(1)我们要逐段阅读课文,理解每段的大意。比如在课文的开头,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地换取安陵,我们要注意这里的“易"字,它在这里是“交换”的意思,体现了秦王的野心和对安陵的觊觎。

(2)接着,我们来看安陵君的回答,他用了“虽然"来转折,表明虽然秦王的提议看似有利,但他有更深的考虑。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虽然”一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和用法。

(3)我们重点分析唐雎与秦王的对话。唐雎的回答“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坚定,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2.深入探讨秦王的动机

(1)在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我们要深入探讨秦王想要换取安陵的原因。可以提问学生:“秦王为什么想要用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引导学生从秦王的立场和当时的政治背景去思考。

(2)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秦王此举不仅是对土地的渴望,更是一种对权力的展示和对周边小国的威慑。

(3)此外,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讲解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王的动机和行为。

3.角色扮演与情境体验

(1)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唐雎、秦王和安陵君,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

(2)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要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还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想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3)活动结束后,进行全班分享,每组选出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表现,并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指出表现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五)句子分析

1.课文原文逐句解析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这句话是秦王对安陵君提出的交换条件,体现了秦王的霸道和自信。“寡人”是古代帝王自称,显示了秦王的尊贵地位。“五百里之地"指的是秦王愿意用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君的领土,这里的“易”字,表示交换的意思。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感受到秦王的强势和对安陵君的压迫。

(2)“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安陵君的回答既表现出对秦王的尊重,又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大王加惠”是对秦王的礼貌回应,“以大易小"表明安陵君认识到秦王提出的条件对自己有利,但“受地于先王”则强调了对先王的忠诚和对领土的坚守,这里的“弗敢易"用得非常坚定,体现了安陵君的忠诚和勇敢。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的愤怒情绪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怫然怒"形容秦王的怒气冲冲,“天子之怒”则暗示了秦王的权威和力量。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感受到秦王的威胁和唐雎即将面临的压力。

2.重点词汇释义与应用

(1)“易"字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交换”的意思,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也有“轻视”的意思,如“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易”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

(2)“怒"字在文中也多次出现,如“天子之怒”和“布衣之怒”,分别代表了不同身份人物的愤怒情绪。教师应指导学生区分“天子之怒”的威严和“布衣之怒"的无奈,并通过造句练习加深理解。

3.学生翻译实践与教师点评

(1)学生尝试将“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在小组内讨论。

(2)教师挑选几个小组的翻译进行点评,指出翻译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受地于先王"中的“受”字,学生可能会翻译成“从先王那里得到”,而更准确的翻译应是“继承自先王”。

(3)教师总结翻译技巧,如注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判断句等,并鼓励学生在翻译时多思考、多比较,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最佳翻译"奖项,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六)人物形象分析

1.唐雎的坚定与智慧

(1)坚定立场:在课文中,唐雎面对秦王的领土要求,他的回答“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明了他坚定的立场和对先王的忠诚。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唐雎不仅忠诚于先王,更有着守护领土的坚定决心。他没有因为秦王的强大而屈服,反而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回应秦王的要求。

(2)智慧应对:唐雎在与秦王的对话中,不仅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还展现了他的智慧。他没有直接与秦王硬碰硬,而是通过巧妙的言辞和比喻,逐渐引导秦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时,唐雎并没有被吓倒,反而以“布衣之怒”进行反击,列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布衣之士的英勇事迹,表明自己愿意效仿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这种智慧的应对不仅化解了秦王的威胁,还让秦王意识到唐雎的决心和勇气。

2.秦王的外强中干

(1)初始的傲慢:在课文的开始部分,秦王对安陵君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这句话显示了秦王的傲慢和自信,他认为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安陵君应该无条件接受。然而,这种傲慢的态度并没有得到安陵君的认同,反而引发了唐雎的坚决拒绝。

(2)最终的屈服:在课文的高潮部分,唐雎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这一幕生动地描绘了秦王的屈服。秦王最终认识到唐雎的坚定和勇气,放弃了对安陵的领土要求。这种从傲慢到屈服的转变,不仅展示了秦王的外强中干,也突出了唐雎的英勇和智慧。

(七)课堂讨论

1.学生角色扮演

(1)分组准备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扮演唐雎,其他同学扮演秦王或安陵君等角色。每组准备一段对话,模拟唐雎与秦王的交流场景。

(2)角色扮演

各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和老师观察并记录表演中的关键点和情感表达。

2.讨论唐雎的外交策略

(1)分析唐雎的言行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唐雎的言行,特别是他如何回应秦王的领土要求:“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让学生分析唐雎的立场和策略。

(2)探讨外交技巧

讨论唐雎在对话中所展现的外交技巧,如他的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技巧在现代外交中的应用。

3.总结与反思

(1)教师点评

教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强调精神内涵

教师总结唐雎的爱国精神和外交技巧,强调在面对强权时,保持正义和勇气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反思

鼓励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唐雎的位置,会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总结与作业

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