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研究-以傣族为例_第1页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研究-以傣族为例_第2页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研究-以傣族为例_第3页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研究-以傣族为例_第4页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研究-以傣族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引言 21傣族舞蹈的历史 22傣族舞蹈文化的多样化与种类研究 22.1“孔雀舞”的文化研究 22.2“象脚鼓舞”的文化研究 42.3“鱼舞”的文化研究 42.4中泰傣族舞蹈文化的对比 53傣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63.1傣族舞蹈的发展 63.2傣族舞蹈的传承 74结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9 引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舞蹈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载体,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基于当地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各色特异的少数民族舞蹈,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族个性鲜明,民族舞蹈文化众多,具有丰富多样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傣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成就,探究傣族舞蹈文化传承与研究对于云南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傣族舞蹈的历史傣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集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文明的少数民族。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民族拥有者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这便让傣族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西双版纳自治州位于亚热带地区,拥有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大自然美丽富饶辽阔,那里植被丰富,植物形态各异,孔雀、大象等珍稀奇特的野生动物也在此繁衍生息,傣族舞蹈中时常以动物为原型,例如“孔雀舞”是模仿孔雀开屏栖息时的体态动作,“象脚鼓舞”便是用树木制成形似象脚的乐器,跟随舞蹈欢歌,“鱼舞”是人们模仿水中鱼儿灵巧生动的身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模仿表达出对大自然的依赖和喜爱的心情。傣族人民在这样一片绚烂、和谐的大自然里生活,正是因为这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继而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少数民族舞蹈,也促使他们在舞蹈中融入了大自然的艺术。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据史记载,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后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继而传入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傣族地区主要与老挝、越南、缅甸等国接壤,外来宗教也对傣族的生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的教义主张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对生命感情的渗透,本着自身和平与宽容的精神,使傣族人民对植物、动物产生崇拜、敬仰与追求之情。傣族人民吸取了四面八方的文化精髓,取其精华融入了本民族的舞蹈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性,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使傣族舞蹈形成了舞蹈种类繁多,表演形式丰富的特点。2傣族舞蹈的多样化与种类研究2.1“孔雀舞”的文化研究在很久以前,孔雀舞拥有着许多楚楚动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故事要从一个叫召麻粟的人开始,召麻粟作为傣族的首领,坚持领导着人民去找寻美好的生活,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来少勐”,竟然听到了神奇而美妙的的声音从大自然里发出来,比如一颗苹果扑通一声掉落在水中,水中的鱼儿成群结伴的嬉闹喝水,还有看到了孔雀翩翩起舞时他们也不禁模仿起来,孔雀舞由此诞生。除此之外,孔雀舞在各地的演出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模仿孔雀的动作、形态和神态个性。“孔雀舞”最初诞生之时,主要是由男性来表演舞蹈,当重要的节日来临时,他们在广场上表演大型舞蹈,民间的艺术家穿着大型道具风格的服装,主要是模仿孔雀开屏时的动作和神态,表演者需佩戴金色的黄冠面具,将像孔雀开屏时的翅膀一样的道具背在身上,与此同时配上不同的乐器作为舞蹈伴奏,如大象脚鼓等。孔雀舞在各地的演出形式和表演的方式上都是有一定区别,例如常见的舞台单双三,还有大型歌舞剧等表演形式。在20世纪初,我国诞生了第一位傣族民间舞蹈演员,毛相,他还是中国第一代傣族职业舞蹈演员。他对孔雀舞的热爱超出想象,他不间断在暗处观察孔雀的日常形态,进行模仿,将孔雀的动作进行编创,完美的诠释了孔雀舞。他以传统的孔雀舞为基础,创作了便携而又轻巧的舞蹈道具,没有了笨重的道具束缚,双手和背部得以解放,表演变得更加轻松。增加了动作范围和幅度,以简单到复杂、规则清晰、精细化、综合化的特点,使傣族舞蹈动作难度增大,他还借鉴和吸取了国外舞蹈的魅力特点,孔雀舞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发展,提高了傣族舞蹈在民间的表演艺术水平,最终成为孔雀舞表演的艺术楷模。傣族舞蹈经过历史的演变和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杨丽萍凭借着天赋将孔雀舞推上了舞蹈时代的高潮。近来年,杨丽萍老师不断弘扬发展将傣族的孔雀舞,她遵循传统傣族舞蹈的基础,加入自身的创作灵感,大家熟知的舞蹈作品《雀之灵》便是她对于傣族舞蹈更新变革的开端,傣族舞蹈组合中的常用体态“三道弯”的都是经过改造后的新造型,舞蹈中的长甲舞也是利用长甲道具突出手部动作,展现孔雀头部的造型,用四肢、躯干模仿孔雀日常生活的姿势和状态。把孔雀的灵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体现出艺术意蕴灵巧、和平、吉祥。她的作品舞剧《孔雀》更加令人震撼,是杨丽萍舞蹈艺术生涯的又一次新尝试融合了自身独特的舞蹈语言艺术和当代舞蹈美的表达形式。进入到21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孔雀舞”也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不断创造出新的可能性。2.2“象脚鼓舞”的文化研究象脚鼓舞是西双版纳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项群众性男子舞蹈,在傣族舞蹈中十分受傣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其用来伴奏的乐器是形似象脚的鼓,所以被称为象脚鼓舞。关于象脚鼓舞也流传着一些传说。相传,有一个训象师骑着大象到森林中狩猎,来到一颗干枯的空心大树前,一阵强风吹来,树发出翁嗡的声响,风将芒果吹落河中,河水“砰”的一声,他觉得这种声音很好听,回家后,砍下一棵树,锯下一颗空心圆木,根据大象腿的形状做出了象脚鼓,鼓声“咚!咚!”,百鸟闻声飞来,围着他翩翩起舞,他顿时来了灵感,他对象的一举一动都很熟悉,他模仿象的神态动作,边敲边跳,从此便有了象脚鼓舞,每当鼓声响起,男女老少便欢快起舞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象脚鼓舞是傣族古代狩猎文化的形象诠释,是傣族先民表达感情的常用方式它渐渐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产物。在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在辛勤耕作的同时,依然保留着对象脚鼓舞的传承。艺术家们为傣族古代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优秀人才深受人们的喜爱。已故的刀正乐曾师是象脚鼓舞、大鼓等传统舞蹈的传播者和继承者,他回归民间生活,不断从民间中发现和学习生活的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深度了解傣族歌舞、音乐和武术的内涵,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象脚鼓独舞。大型神话舞剧《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由岩罕诺、岩段主要参演的,蕴藏着他们对传统象脚鼓舞中无意识突然的灵感和创作内涵。岩糯的傣族舞蹈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提炼和创作完成,并代代相传。由于市场经济社会的产生,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渐渐地失去了兴趣,象脚鼓舞等传统舞蹈濒临灭绝,但国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通过电视台等媒介的传播,西双版纳自治州在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展演中参演节目《鼓韵》,通过表演,将象脚鼓舞的传承得到了升华,后续将象脚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鱼舞”的文化研究“鱼舞”是傣族人民对自然生态文化的传承。由于傣族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美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山水环绕,人杰地灵。傣族文化主要是水文化,因此,傣族舞蹈大都是原生态的表现。傣族歌舞中的击鼓和舞步缓慢而平稳,犹如溪流与河水缓缓流淌,绵延不绝。傣族“鱼舞”最初是由瑞丽县的傣族人民表演的,后来缓慢流传至世界各地。傣族的“鱼舞”也体现了宗教文化,傣族人民性格温柔善良,信仰小乘佛教,其教义主张和平、行善,将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美德发挥到极致,“鱼舞”很好的体现了佛文化的精髓和佛的本质。傣族人民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当人们在捕鱼时会观察鱼儿在水中欢腾跳跃时的姿势,并加以生动的模仿,因此,“鱼舞”便是在人们对自然的喜爱中创作出的舞蹈形式。鱼舞的舞蹈动作偏向与活泼灵动,将鱼儿在水中戏水时的动作姿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每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鱼舞也不例外,主要动作区别在半脚掌碎步和小跳上。傣族人民热爱研究和创作有关大自然的一切文化,崇拜自然动物,希望它们都能受到保护和发展,傣族人民对此的喜爱和崇敬都是傣族文化的很好体现。2.4中泰傣族舞蹈文化的对比在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还分布着一些傣族,例如泰国也分布着一些傣族,因此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中国的傣族与泰国的傣族在文化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服饰相同,由于他们所处的地域、地形相同,气候相同,从而导致在穿着上极为相似。讲究实用性,服饰颜色淡雅,女性穿着较为紧身的上衣,下半身筒裙,男性穿着短袖或无袖上衣为主。第二,宗教信仰相同,大多以小乘佛教为主,佛教对舞蹈有着深刻的影响,为展现优美轻盈的舞蹈动作,体态主要以“三道弯”半蹲姿势为主,跟随音乐的动律将身体上下小幅度的颤动。第三,人们生活的习俗大同小异,傣族讲究人民礼仪、待人温顺热情,傣族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在泼水节到来的这一天,人们欢呼雀跃、热烈庆祝。大家在这一天唱歌跳舞,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影响着身边的人,由于在这天发自内心的快乐,才能将泼水节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的舞蹈文化与泰国还是存在着些许差异,我国最初的傣族舞蹈的动作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傣族的舞蹈动作美妙、灵动、朴实、含蓄。傣族人们生活在水边,对水的感情特殊而深厚。因此傣族女子在跳舞的时候,舞蹈动作时而是柔和美丽的,时而是灵巧生动的,肢体动作像那涓涓细流的小溪水一样,温柔而细腻,很多时候把柔美这一词语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又不失矫健。与此同时男子的舞蹈动作更加偏向阳刚刚健、结实有力,威猛而粗狂。与女子的柔美之情截然相反,当然这也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赋予了傣家男子与姑娘们的不同性格与特色。在与我国相邻的泰国,他们的舞蹈相比较而言就增添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因为泰国大都有宗教信仰,宗教的神话故事通过一步一个脚印流传至今,虽然泰国在舞蹈的表达方式与我国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一定区别所在,泰国舞蹈与我国傣族舞蹈的区别主要是手部动作较为丰富。傣族有各种各样的舞蹈形式,舞蹈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除了象脚鼓舞、鱼舞、蝴蝶舞等,除此之外孔雀舞是最受赞美的舞种。由于泰国人民信仰宗教,因此泰国舞蹈被附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和佛教色彩,以手部变换造型为主要姿态,手部可以表达的内容多种多样,复杂而又深厚,不同的手势动作代表着不同的深层意义,他们通过手势表达作品的主题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舞蹈文化不断交流与传播,中泰两国傣族文化可以得到有利的发展与繁荣。3傣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3.1傣族舞蹈的发展傣族舞蹈源于生活与自然,体现了傣族人民勤奋刻苦、坚强勇敢、善解人意的民族性格,傣族人民对于自然的那份崇拜与信仰是始终存在的。傣族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无数舞蹈艺术家投身其中,经历了许多编排与创新,既保留了原生态的舞蹈形态,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秉承着希望傣族舞蹈文化能够更加完善和精彩的呈现在舞台和大家眼前的创作精神,傣族舞蹈正在朝着新时代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些年来,傣族舞蹈不断创新,许多舞蹈艺术家为傣族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孔雀舞的发展较为成功。孔雀舞演员毛相先将孔雀舞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我们对傣族舞蹈的了解越来越深。毛相的成功来之不易传说他每天都去孔雀的栖息地与孔雀一同生活,以便更仔细的观察孔雀的形态、面部表情和动作。毛相凭借着自己对孔雀的热爱,打破传统重新创作,坚持不懈的为创造一套完整的孔雀舞教学体系而奋斗,长年累积的舞蹈基础和舞蹈技艺使他成为了人们尊崇的孔雀舞大师,民族舞蹈在这一变革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极大的升华。70年代,被誉为“孔雀公主”的刀美兰脱颖而出,她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渗透到孔雀舞中,将孔雀舞完美的展现出来。20世纪的舞蹈家杨丽萍更为一个时代的传奇,她凭借着对艺术强烈的感知力,独特的艺术思维和生活经历,创作了其特殊的舞蹈艺术形象。她的《雀之灵》在1994年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1世纪的舞蹈家扬州的作品《孔雀舞者》做到了在敢于创新融入现代化审美的同时,还保留了原有的时代特色,该作品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民族舞蹈的发展。除孔雀舞之外,象脚鼓舞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傣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特殊标志,它更好的体现了民族舞蹈的时代意义,与孔雀舞一样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傣族舞蹈艺术,象脚鼓舞是傣族文化发展进步的时代见证者,是被赋予了傣族精神的艺术产物。傣族舞蹈文化与傣族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们在云南这种自然环境里生活,舞蹈文化中便带有浓厚的傣族舞蹈风格。与此同时,我们要明确傣族舞蹈的发展方向,设立一个系统的体系,来保护傣族舞蹈文化。若想充分认识傣族舞蹈的文化魅力,我们就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舞蹈人才,将傣族舞蹈更好的传承下去。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傣族舞蹈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依赖于来艺术家的推广坚持宣传,因此我们需要快速培养一大批年轻的继任者。政府还需要改善对伟大舞蹈文化后继者的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展现舞台。3.2傣族舞蹈的传承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时代来临,现代化的审美让传统文化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傣族舞蹈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都受到了各种娱乐形式的冲击,如电视娱乐节目、网络直播和线上游戏等。同时,新时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下降直至为零,这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我们必须针对这一现象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加大民族文化宣传力度,保护文化根基,积极对其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在能够吸引人们眼球和大众接受的方式下保证傣族舞蹈文化延续。傣族舞蹈文化在传承与研究的过程之中,需要我们清楚的明白傣族舞蹈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进步趋势,在对于傣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国内外舞蹈界的认可和爱戴,我们需要带动更多的人去学习傣族舞蹈,了解傣族舞蹈文化。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旅游业在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脱颖而出,传统文化因此有了可以夹缝中生存的机会,可以从旅游景点的演出着手,各大旅游景点为了守护和传承发展傣族舞蹈可以将表演傣族舞蹈作为吸引游客观看演出的一大特色,舞蹈团可以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加深民族文化气息,并利用悠久深厚的民族历史,发扬传统精神,创作出具有傣族风情的民间舞蹈表演作品,吸引人们越来越愿意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相关舞蹈艺术团还可以通过早期的影像、图片及资料中了解傣族舞蹈文化的原本样貌,加以自身的理解和解读学习傣族传统舞蹈,在原生态的舞蹈中融入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元素,不断进行编排创作,也可将傣族的历史渗透到舞蹈编排之中,让观众在欣赏傣族舞蹈的同时还能了解傣族的历史,例如增添一些美好的神话传说等,都会为表演增添一份神秘的传奇色彩,同时激发观众对于了解傣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好奇心,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不断的努力奋斗,将傣族舞蹈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4结语通过上文我们总结出了许多道理。当代艺术的精髓使我们能够摒弃传统文化的不完善之处,而这些不完善之处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傣族舞蹈都在遵循传统舞蹈文化始终立足于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传承与研究的,使得傣族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它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替人类对自然表达对其的喜爱之情,它是人类文化的社会产物,传承与研究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赋予现代人的又一重要使命。参考文献:[1]王明权.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分析[J].智库时代.2019:223[2]刘宗昕.浅谈傣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J].传播力研究.2019(20):181[3]王珊.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学术论坛.2018:233[4]罗列诗.浅谈傣族仿生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19):131[5]马果.别样的风情——傣族舞蹈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7):166-168[6]赵静.傣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7.(21):127[7]常俊勇.当代傣族舞蹈风格探析——以杨丽萍的《雀之灵》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1-34[8]黄珑.浅谈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的起源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13):39[9]陆丽静.曾宪欣.石梦媛.中泰民间舞蹈文化的对比研究[J]戏剧之家.2015(13):164-165[10]陈曦.傣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14):71[11]喻力娟.浅析傣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J].戏剧之家.2014(5):203[12]袁雪梅.浅谈傣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4(5):145致谢:首先,我要感谢曾小莺老师对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问题进行悉心的指点,对曾小莺老师的帮助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南海音乐学院所有老师、同学对我四年来的帮助与关怀。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成为我最坚实的依靠,对我在论文的完成上给了我巨大的鼓励与支持,我将铭记父母教诲,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论文的综合研究法介绍1.什么是综合研究法所谓综合研究法就是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的方法。姜亮夫说:"最近,我写《楚辞通故自序》说到了一-些治学方法,我综合了一切社会科学来写'屈原赋,颇有游刃自如之乐。综合研究,不正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主要方法吗?社会科学也得综合研究。"其实我们写学术论文,哪怕是分析一首诗,往往都需要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譬如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此诗的诗题与诗句均有异文,这就涉及文献学知识。此诗中的"乌"与"江枫"作何解释,这就涉及语言学乃至生物学知识。此诗中的"枫桥""寒山寺"等地名,显然涉及地理学知识。此诗之所以成为写愁的代表作,显然与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就涉及史学知识。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要说出个道理来,显然需要掌握文艺理论知识。[6991所以我们在写学术论文时,应当自觉地运用综合研究方法。2.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研究傅衣凌说:"我一向以为史学研究是各种知识的总和,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是有一定道理的。"1700其实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都要涉及各种知识,我们在第四讲"怎样读书"中"泛读"一节,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主要因为文学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学科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我国向有文史哲不分的传统。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原来的综合性学问被细分为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等等。如前所说,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许多学科,我们在进行文学,或史学,或哲学研究时,应当具有整体意识,并兼用相关学科知识。"因为在历史上,无论是一种风尚、一个流派、一部著作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纷糅交错地呈现出来的,后人当然可以分别从文、史、哲等不同角度作探讨,但若能进行综合的研究,也就可以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博大精深的学者,都是沿着文史不分的道路而攀登学术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