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_第1页
部编《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_第2页
部编《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_第3页
部编《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_第4页
部编《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套(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教学难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分段指名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2)指名反馈。(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1—17自然段。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先……再……接着……最后……”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青头)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1)指名反馈找句子。(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些什么?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板书设计】:10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鼓励帮助红头:牛嘴里牛肚里【教学反思】《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o"学生"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还应把握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度。要根据语言文字材料的具体情况而定,适时地发散,适时地集中,才能充分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象自己就是红头,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o"句子"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验。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头凭借什么解救了红头?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o"教师"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文道结合,可谓“水到渠成”。《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分段指名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2)指名反馈。(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1)指名反馈找句子。(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一、多种形式阅读,进行朗读体验。故事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一口气读完,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分角色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句句在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帮助朋友、鼓励朋友。在危险到来时要镇定、还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青头语言及行动,理解青头奋不顾身帮助朋友的精神,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教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难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课文播放,讲解法学法:合作法,模仿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旅行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2、板书完整课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2、学生自学3、交流:(1)分段指名读课文。(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chù骨碌贮藏(3)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蹭来蹭去区别:贮藏蕴藏(4)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5)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4、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2)大组交流: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a)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b)指名反馈。c)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4、交流研究成果a、牛的胃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因为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1)学生交流:(2)结合读文。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媒体出示)(2)指名反馈找句子。(媒体出示)(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它一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意思。(媒体出示)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1、读词语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知觉蹭来蹭去细嚼慢咽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1、抄写词语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知觉蹭来蹭去细嚼慢咽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媒体出示)【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