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教案

白居易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

赏析诗歌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琵琶女悲凉身世的同情。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今西安周至县)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病逝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追赠尚书右仆射。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一起均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

二、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小序的作用: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如《琵琶行(并序)》的序,是对此文写作设一个背景或给一个写作缘由等。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三、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816)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歌妓,便用为题材,创作了叙事长诗《琵琶行》。

四、文本研读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赏析小序:

小序写了哪些内容?

背景秋夜送别

人物琵琶女诗人

事件奏曲自叙身世作诗

赏析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赏析第二段: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前奏曲)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cháng)后六幺(yāo)。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欢乐曲)

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沉思曲)

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由此进入第四部分。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bó)。"(悲愤曲)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但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东船西舫(fǎng)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层:听众的反映。

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

赏析第三段: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第一层: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á)蟆(má)陵(líng)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líng)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二层: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赏析第四段: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难为听。”

这部分着重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先说无音乐,再说听惯了伤感的啼鸣和山歌与村笛之难听。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对琵琶女的赞扬与请求。

赏析第五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皆掩泣”比前“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大家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眼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次(暗写):江头送客闻琵琶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2、文章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是什么使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的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纵横呢?

作者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美妙的音乐,还有共同的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句)

琵琶女的身世

年轻时——才貌双绝、春风得意

如今——年长色衰、门前冷落

诗人的遭遇

被贬前——才华横溢,积极进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