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雨的四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1页
第3课 雨的四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2页
第3课 雨的四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3页
第3课 雨的四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4页
第3课 雨的四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雨的四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四季雨的不同特点。

2.赏析文章优美、精致的语言,学会细致地描摹景物、表达感情。(重难点)

3.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重点)

学习任务:

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听雨·斜风细雨不须归

任务三读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务四探究·明确写法体悟内化

【新课导入】

古诗中的那些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初到蜀中一年,生活较为安定。平日种菜养花,幸得这春雨润泽万物啊!

我喜这春雨!却苦这风雨如磐的时代!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多数人游西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啊!

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名片】

刘湛秋(1935-2023)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作品清新空灵,手法新颖洒脱,立足于表现感觉与情绪。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

《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

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

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

《叶赛宁抒情诗选》

【写作背景】

刘湛秋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正是在这种思想意识下产生的。

【字音字形】

【多音字】

【串句记忆法】面对这场突然降(jiànɡ)临的重大灾难,人们没有投降(xiánɡ),而是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理解词语】

1.争先恐后

2.端庄

3.高邈

4.吝啬

5.淅淅沥沥

6.冷冽

7.咄咄逼人

词语解释: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端正庄重

3.高而远。邈,遥远。

4.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5.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6.寒冷。冽,冷。

7.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词语辨析】

任务二听雨·斜风细雨不须归(听音频跟读,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听音频朗读

1.完成思维导图和学习任务单

2.文章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春夏秋冬雨的图片

朗读文章第2—5段,感受作者笔下的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和形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思考:文章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1段: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第2段:写春雨。

第3段:写夏雨。

第4段:写秋雨。

第5段:写冬雨。

第6、7段:赞美雨。

小组讨论:根据每个段落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第二部分:(2~5)绘雨。描写四个季节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6~7)赞雨。表达对于四季雨的赞美和喜爱。

从全文来看,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思路,而第二部分又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雨在四季中的不同形象。全文层次清楚,思路非常清晰。

任务三读雨·一蓑烟雨任平生(行在雨中,走过四季)

要求:

分小组赏析四个季节的雨。

喜雨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抒发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喜欢雨”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按季节写雨张本。

绘雨

春雨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改变世界姿容

①树发芽,经春雨洗礼后有着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

②花苞沾上雨滴分外娇媚;

③小草像复苏的蚯蚓翻身,发出一种沙沙之声;

④空中挂着水雾丝帘,空气变得甜润;

⑤春雨驱走冬天。

视听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联想、比喻,调动听觉,写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复苏、萌发、成长的情况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想象,化抽象为具体、虚实结合;特写镜头,调动嗅觉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睁开明亮的眼睛,写出树木经过春雨细洗淋后的鲜活生机;手臂柔软,拟人形象,富有灵性与柔情;把萌发的叶子比喻为波浪,生动表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展现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间接描写春雨的娇媚、细润,表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的特点。

【小贴士】

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它往往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中考真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的特点。

夏雨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夏雨有什么特点?

热烈、粗犷

2、“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3、春雨和夏雨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秋雨

1、秋雨有什么特点?给人带来什么变化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因为秋雨“端庄而又沉静”,能“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给人“安静和沉思”,所以秋雨能“纯净”人们的灵魂。

冬雨

1、冬雨有什么特点?她给人们带来什么?

2、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柔和与蜜情,万物经过冬雨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3.第5段写冬雨,为什么先从讨厌雨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其中“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温暖"是神来之笔。“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极富想象力。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更好地表现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做铺垫,在对比中突出对冬雨的赞美。

【小贴士】

欲扬先抑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和褒扬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进行否定或贬抑的一种写作手法。用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强化情感、主题。

【总结】

春天的雨

清新润泽甜美

夏天的雨

热烈粗犷

秋天的雨

端庄沉静

冬天的雨

自然平静纯洁

赞雨

前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第6段改称“你"?

第二人称

便于抒发自己情感,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抒情的表达方式。

表达对雨的赞美和渴望之情,使得文章抒情与哲思密切结合,启发读者进行品味和思考。

任务四探究·明确写法体悟内化

要求:找句子并进行分析。

【写法探究】

思考: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试找出几处进行分析。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

(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

(3)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

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试找出几处进行分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春雨滋润下的树木充满生机的特点。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抒发情感,充分表达了对雨的热爱之情。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比喻听觉

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萌发的情态。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触觉

抓住人在雨中的局部细节,从触觉角度写清凉的夏雨带给人们的别样感受。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嗅觉

“芳甜”从嗅觉角度表现出春雨带给人的美的感受。

思考: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

一是自然形态的雨;

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观照,赋予了灵性和情感的雨。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艺境和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总结】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四季的雨的美,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延伸】

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