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长安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位置编号:11方案号:方案一设计题目:牛头刨床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1班姓名:蒋凯东学号:201222010111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2(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32、设计(计算)说明书……………3(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3(2)机构运动分析…………………6①对位置11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6②对位置7’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8(3)对位置11点进行动态静力分析………………113、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124、齿轮机构的设计……………………174、参考文献…………225、心得体会…………226、附件…………………23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刨床工作时,如图(1-1)所示,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切削阻力如图(b)所示。OO2AO4xys6s3Xs6CBYs6234567n2FrYFr图(1-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符号n2单位r/minmm方案1603801105400.250.524050已知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要求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二、设计说明书(详情见A1图纸)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1、以O4为原点定出坐标系,根据尺寸分别定出O2点,B点,C点。确定机构运动时的左右极限位置。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ω2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分的位置(如下图)。取方案1的第11位置和第7’位置(如下图)。2、机构运动分析(1)曲柄位置“11”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1.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A线,指向与ω2一致。υA3=υA2=2πn/60×lO2A=2π×0.11m/s=0.6908m/s(⊥O2A)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υA4=υA3+υA4A3大小?√?方向⊥O4A⊥O2A∥O4B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uv=0.01(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则由知,υA4=·μ1=63.0×0.01m/s=0.63m/sω4=υA4/lO4A=0.63/0.282rad/s=2.23rad/sυB=ω4lO4B=2.23×0.54=1.26m/svA4A3=·μv=25×0.01m/s=0.25m/s取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υC=υB+υCB大小?√?方向∥XX⊥O4B⊥BC则由图2-2知,υC=·μ1=125.5×0.01m/s=1.255m/sω5=υCB/lCB=0.01×13/0.135rad/s=0.963rad/s2.加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11”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故=,其大小等于ω22lO2A,方向由A指向O2。==ω22·LO2A=4π×0.11m/s2=4.338m/s=ω4lO4A=2.23×0.282=1.40m/saA4A3K=2ω4vA4A3=2×2.23×0.25=1.115m/saCB=ω5×LBC=0.963×0.135=0.1252m/s取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A4=+aA4t=aA3n+aA4A3K+aA4A3r大小:ω42lO4A?√2ω4υA4A3?方向:A→O4⊥O4AA→O2⊥O4B(向右下)∥O4A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ua=0.10(m/s)/mm,作加速度多边形2-3则由图aA4=·ua=16×0.1m/s2=1.6m/s用加速度影象法求得aB=0.1×30.6=3.06m/sas4=0.5aB=0.5×3.06m/s=1.53m/sα4=aA4t/LO4A=0.1×4/0.282=1.418rad/s(顺时针)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c=aB+acBn+acBt大小?√√?方向∥XX√C→B⊥BCac=·ua=37×0.1m/s2=3.7m/sa5=aCBt/ιCB=0.1×4∕0.135rad/s2=2.963rad/s(2)3、曲柄位置“7’”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取曲柄位置“7’”进行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A线,指向与ω2一致。ω2=2πn2/60rad/sυA3=υA2=ω2·lO2A=0.69115m/s(⊥O2A)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υA4=υA3+υA4A3大小?√?方向⊥O4A⊥O2A∥O4B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µ1=0.001(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υA4=0.29846m/sυA4A3=0.62328m/s取7’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υC6=υB5+υC6B5大小?√?方向∥XX⊥O4B⊥BC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μ1=0.001(m/s)/mm,作速度多边行如图。υB5=υB4=υA4×O4B/O4A=0.38899m/sυC6=0.37651m/s方向向右。4.加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7’”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故=,其大小等于ω22lO2A,方向由A指向O2。取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A4=+aA4τ=aA3n+aA4A3K+aA4A3r大小:ω42lO4A?√2ω4υA4A3?方向:B→A⊥O4BA→O2⊥O4B(向左)∥O4B(沿导路)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µ2=0.01(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aA3n=ω42lO4A=4.34262m/s2由上得aA4A3K=2ω4υA4A3=0.89797m/s2=lO4A(υA4/lO4A)2=0.215m/s2作加速度多边形,取比例尺,如图所示得aA4=4.8196m/s2又有aB5=aA4×lO4B/lO4A=6.28158m/s2取7’构件的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aC6=aB5+aC6B5n+aC6B5τ大小?√√?方向∥xx√C→B⊥BCaC6B5n=υC6B52/lCB=0.07642m/s2,作加速度分析,如图所示:得aC6=6.1271m/s2,方向向左。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取“11”点为研究对象�.分离5、6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阻力体如图所示已知P=0NG6=800N又ac=ac5=5.907m/s2那么我们可以计算FI6=-G6/g×ac=-800/10×5.907=-472.56N又ΣF=P+G6+FI6+F45+FRI6=0作为多边行如图所示由力多边形可得�.F45=CD·μN=42.5×10N=425NFR16=AD·μN=78×10N=780N在图中对c点取距有ΣMC=-P·yP-G6XS6+FR16·x-FI6·yS6=0代入数据得x=0.176m分离3,4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杆组力体图如所示�.μL=4。已知F54=-F45=425NG4=220NaS4=aA4·lO4S4/lO4A=2.2919×290/264.149m/s2=2.516m/s2,βS4=β4=7.45rad/s2由此可得�.FI4=-G4/g×aS4=-220/10×2.516N=-55.352NMS4=-JS4·αS4=-1.2×7.45N·m=-8.94N·m在图中。对A点取矩得。ΣMA=G4×8.5+FI4×72.5+M+F54×144.5-F24×66.5=0代入数据�.得F24=1029.97N又ΣF=FR54+FR32+FS4'+G4+FO4n+FO4τ=0,作力的多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得�.F24=ED·μN=204×10N=2040NFO4n=BD·μN=115×10N=1150N对曲柄2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组力体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h2=85mm,则对曲柄列平行方程有�.ΣMO2=M-F42·h2=0即M-2040×85×10-3=0即M=173.4N·M三、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详情见A2图纸)(一)已知条件、要求及设计数据1、已知:摆杆9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推程运动角Φ,远休止角Φs,回程运动角Φ',如图8所示,摆杆长度lO9D,最大摆角ψmax,许用压力角〔α〕(见下表);凸轮与曲柄共轴。2、要求: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rT,画出凸轮实际廓线。3、设计数据:符号数据单位ψmax15°lOqD125mm[α]40°Ф075°Ф0110°Ф0’70°(二)设计过程选取比例尺,作图μl=1mm/mm。1、取任意一点O2为圆心,以作r0=45mm基圆;2、再以O2为圆心,以lO2O9/μl=150mm为半径作转轴圆;3、在转轴圆上O2右下方任取一点O9;4、以O9为圆心,以lOqD/μl=125mm为半径画弧与基圆交于D点。O9D即为摆动从动件推程起始位置,再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转轴圆上分别画出推程、远休、回程、近休,这四个阶段。再以11.6°对推程段等分、11.6°对回程段等分(对应的角位移如下表所示),并用A进行标记,于是得到了转轴圆山的一系列的点,这些点即为摆杆再反转过程中依次占据的点,然后以各个位置为起始位置,把摆杆的相应位置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凸轮理论廓线上的一系列点的位置,再用光滑曲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凸轮的外轮廓。5、凸轮曲线上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及滚子半径的选择(1)用图解法确定凸轮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先用目测法估计凸轮理论廓线上的的大致位置(可记为A点);以A点位圆心,任选较小的半径r

作圆交于廓线上的B、C点;分别以B、C为圆心,以同样的半径r画圆,三个小圆分别交于D、E、F、G四个点处,如下图9所示;过D、E两点作直线,再过F、G两点作直线,两直线交于O点,则O点近似为凸轮廓线上A点的曲率中心,曲率半径;此次设计中,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图9(2)凸轮滚子半径的选择(rT)凸轮滚子半径的确定可从两个方向考虑:几何因素——应保证凸轮在各个点车的实际轮廓曲率半径不小于1~5mm。对于凸轮的凸曲线处,对于凸轮的凹轮廓线(这种情况可以不用考虑,因为它不会发生失真现象);这次设计的轮廓曲线上,最小的理论曲率半径所在之处恰为凸轮上的凸曲线,则应用公式:;力学因素——滚子的尺寸还受到其强度、结构的限制,不能做的太小,通常取及。综合这两方面的考虑,选择滚子半径为rT=15mm。得到凸轮实际廓线,如图所示。四、齿轮机构的设计(一)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可知变位系数为0.529,所以,取x1=0.5,x2=-0.5。1).齿轮不发生根切现象。在弯曲强度许可的条件下,允许有不侵入齿轮齿廓工作段的微量根切。对于齿条型刀具加工(a=200,h*=1)的齿轮,不根切的条件为Xmin=(17-Z)/17即x1(17-10)/17=0.412x2(17-40)/17=-1.35所以x1=0.5,x2=-0.5满足。2).齿轮啮合不发生过渡曲线干涉,不允许过渡曲线延伸到齿廓工作段内。αa1=arccosrb1/ra1=arccos28.2/38=42.11°αa2=arccosrb2/ra2=arccos112.76/123=23.54°用齿条型刀具加工的齿轮啮合时,小齿轮齿根与大齿轮齿顶不产生干涉的条件为tanαˊ-Z2(tanαa2-tanαˊ)/Z1≥tanα-4(ha*-X1)/Z1sin2αtanαˊ-Z2(tanαa2-tanαˊ)/Z1=tan20°-40(tan23.54°-tan20°)/10=0.0773tanα-4(ha*-X1)/Z1sin2α=tan20°-4(1-0.5)/10sin40°=0.05280.0773大齿轮齿根与小齿轮齿顶不产生干涉的条件为tanαˊ-Z1(tanαa1-tanαˊ)/Z2≥tanα-4(ha*-X2)/Z2sin2αtanαˊ-Z1(tanαa1-tanαˊ)/Z2=tan20°-10(tan42.11°-tan20°)/40=0.2290tanα-4(ha*-X2)/Z2sin2α=tan20°-4(1+0.5)/40sin40°=0.13060.2290所以x1=0.5,x2=-0.5满足。3).保证有足够的重合度。应满足εα≥[εaα],即εα=[Z1(tanαa1-tanαˊ)+Z2(tanαa2-tanαˊ)]/2π≥[εα]对于7-8级齿轮,取许用重合度[εα]=1.1-1.2。εα=[Z1(tanαa1-tanαˊ)+Z2(tanαa2-tanαˊ)]/2π=[10(tan42.11°-tan20)+40(tan23.54°-tan2°)]=1.3156>1.2所以x1=0.5,x2=-0.5满足。4).齿顶厚度不宜过薄。齿顶厚度Sa=Sa*m,Sa*齿顶厚度系数,其许用值[Sa*]一般取0.25-0.40,对硬齿面齿轮取大值,对软齿面齿轮取小值,要求Sa≥[Sa*],其公式为Sa*=da(π/2z+2xtanα/z+invα-invαa)/m≥[Sa*]或者Sa=s×ra/r-2ra(invαa-invα)≥[Sa*]m其中invαa1=0.1689,invαa2=0.0248,invαa=0.0149S1=πm/2+2x1mtanα=11.6086S2=πm/2+2x2mtanα=22.9489所以Sa1=s1×ra1/r1-2ra1(invαa1-invα)=11.6086×38/30-2×38(0.689-0.0149)=3≥[Sa*]m=2.4Sa2=s2×ra2/r2-2ra2(invαa2-invα)=22.9489×123/120-2×(0.0248-0.0149)=21.0897≥[Sa*]m=2.4所以x1=0.5,x2=-0.5满足。5.2齿轮啮合图的绘制a).渐开线的绘制(20)如图(20)所示,根据渐开线的形成原理,绘制步骤如下:6.计算出各圆直径db,d,dˊ,df,da,画出相应的各圆。7.连心线与节圆的交点为节点P,过P点作基圆的切线,与基圆相切于N,则NP为理论啮合线段的一段。8.将NP分成若干等份P1,12,23,…9.由渐开线特性弧长=,再因弧长不易测量,故可按下式计算:=dbsin(1800/dbπ)=451sin(74×180°/451/π)mm=73.7mm将基圆上的弧长分成与线段同样的等份,得基圆上的对应点1ˊ,2ˊ,3ˊ…。过点1ˊ,2ˊ,3ˊ,…作基圆的切线,并在这些且线上分别截取线段=,=,=,…各点。光滑连接0ˊ,1ˊˊ,2ˊˊ,3ˊˊ,…各点的曲线即为齿廓上节圆以下部分的渐开线。将基圆上的分点向左延伸,作出5,6…,取=5,=6可得节圆以上渐开线各点5,,6,,…直至画过齿顶圆为止。当df=db时,基圆以下一段齿廓取为径向线,在径向线与齿根圆之间以r=0.2m为半径画过渡圆角;当df>db时,在渐开线与齿根圆之间直接画出过渡圆角.b)啮合图的绘制步骤选取适当的比例尺ul=0.002(m/mm),使齿全高在图纸上有30-50mm为宜。定出齿轮的中心距O1,O2.分别以O1,O2为圆心作基圆,分度圆,节圆,齿顶圆,齿根圆。画出两齿轮基圆内的公切线,它与连心线O1,O2的交点为节点P,而P点又是两节圆的切点,基圆内公切线与过P点的节圆切线间的夹角为啮合角aˊ,其值应与无侧隙啮合方程式计算之值相符。过节点P分别画出两齿轮在顶圆和根圆之间的齿廓曲线。按已算得的s和齿距p计算对应的弧长和=dsin(s180。/dπ)=240sin(7.24×180°/240/π)mm=7.24mm=dsin(p180。/dπ)=240sin(6π×180°/240/π)mm=18.83mm按和在分度圆上截取弦长得A,C点,则AB=,AC=。(5)取AB中点D,连02,D两点为轮齿的对称线。用描图纸描下对称线的右半齿形,以此为模板画出对称的左半齿形,及其他相邻的3-4个轮齿的齿廓。另一轮的作法相同。(6)作出齿廓工作段。B2为起始啮合点,B1为终止啮合点,以O2为圆心,O2B1为半径作圆弧交齿轮2的齿廓于b2点,则从b2点到齿顶圆上点a2一段为齿廓工作段。(7)对要求画出两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滑动系数变化曲线的齿轮啮合图,可按下述方法。滑动系数计算公式U1=1+Z1(1-L/Lx)/Z2U2=Z1/Z2+(1-L/L-Lx)在N1N2线段上,按计算值取点B1,P,B2,自N1点量起,按适当的间距取lx值,按上述两公式计算出对于不同lx的个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