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传统文化专练_第1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练_第2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练_第3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练_第4页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与传统文化专练1.(2018·山东烟台会诊,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各文献中所记载的古代化学研究过程或成果不涉及分离提纯操作的是()A.《本草纲目》:“(烧酒)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露滴。”B.《齐民要术》:“凡酿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后动未压者,皆宜廻作醋。”C.《开宝本草》:“(消石)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D.《天工开物》:“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答案】B【解析】A项,描述的是酒的蒸馏,涉及分离提纯操作;B项,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可以转化成醋酸和水,涉及化学反应但没有涉及分离提纯操作;C项,包含溶解、蒸发结晶,涉及分离提纯操作;D项,榨油或加热使油脂从果实中分离出来,涉及分离提纯操作。2.(2019·陕西汉中中学高三月考)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A.氢氧化钾 B.碳酸钠C.氧化钙 D.次氯酸钠【答案】A【解析】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时分解生成CaO,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草木灰中含K2CO3,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CaCO3沉淀和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3.(2018·山东名校联盟期末联考)《炼丹秘诀》中的“抽汞法”有如下叙述:“朱砂不计多少。入沙锅中以炭屑填平锅口,剪蛎壳板如锅大密钻小窍盖之,却将空沙锅一个与前锅二口相合,铁丝固济(包括有用铁丝缠和用盐泥固济二法),地下掘一穴安埋空锅,锻炼之后候冷取出,大概银朱一两只有真汞三钱。”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升华C.干馏 D.萃取【答案】A【解析】意思为“向一沙锅中放入一定量的朱砂,用炭屑填平锅口,剪与锅一般大蛎壳板,在上面钻许多小孔,盖在锅上,再将一空沙锅与该锅的口密合,再用铁丝等固定密封,在地上挖一洞,将空锅放在洞口上,加热锻烧,冷却后可以得到汞”。即通过加热反应产生的汞蒸气冷却后得纯净汞。4.(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二)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选项描述解释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B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其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硝石(KNO3)……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NO3分解D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发浓缩【答案】B【解析】A.“丹砂烧之成水银”的实质是:2HgOeq\o(=,\s\up7(△))2Hg+O2↑,“积变又还成丹砂”实质是2Hg+O2=2HgO,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错误;B.“埏泥”即为黏土,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正确;C.“紫青烟”是由于钾的焰色反应引起的,错误;D.“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可知,该操作方法为蒸馏,错误。5.(2019·泉州质检)古籍中对“鍮石”有如下记载:“鍮石,自然铜之精也。今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炼成者,假鍮也。崔昉曰: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成鍮石(假鍮)。”“水银坠地,鍮石可引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假鍮是一种合金B.炉甘石中的碳酸锌在冶炼中被还原C.可以用盐酸鉴别真假“鍮石”D.分别用硫黄和“鍮石”处理“水银坠地”的原理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假鍮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ZnCO3eq\o(=,\s\up7(△))ZnO+CO2↑,C与ZnO发生:C+2ZnOeq\o(=,\s\up7(△))CO2+2Zn,Zn与Cu熔合成合金,A项说法正确;Zn的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项说法正确;鍮石为铜单质,不与盐酸反应,假鍮石中含有锌单质,锌单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可以用盐酸鉴别真假“鍮石”,C项说法正确;消除水银污染,硫黄与水银发生反应生成HgS,鍮石与水银形成铜汞剂,属于合金,原理不同,D项说法错误。6.炼丹鼻祖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积变”是指将水银与单质硫混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B.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C.水银是液态银D.丹砂“烧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积变又还成丹砂”是发生了反应:S+Hg=HgS,据此可知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还可知“丹砂烧之成水银”是发生了反应:HgSeq\o(=,\s\up7(△))Hg+S,上述两个反应分别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B、D均正确;水银是汞的俗称,C项错误。7.《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答案】B【解析】FeSO4·7H2O俗名绿矾,为浅绿色,灼烧后生成红色的Fe2O3,而CuSO4·5H2O为蓝色,KAl(SO4)2·12H2O为无色,Fe2(SO4)3·9H2O为黄色。8.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这样写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文中“漉”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A.过滤 B.分液C.升华 D.蒸馏【答案】A【解析】“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意思是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所以“漉豉以为汁”采用了过滤的方法把豆豉和豆汁分开。故A符合题意。9.(2018·衡阳二模)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是()A.“苦泉”中泉水属于胶体B.“熬”表示加热蒸馏C.“胆矾”化学式为CuSO4D.“化”表示置换转化【答案】D【解析】“苦泉”中的泉水中含有多种离子,属于溶液,A项错误;“熬胆矾铁釜”在铁锅中加热硫酸铜溶液,不是蒸馏,B项错误;“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C项错误;久之亦化为铜中的“化”表示转化,D项正确。10.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这样写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淘”“漉”涉及的基本操作是()A.过滤 B.蒸馏C.渗析 D.升华【答案】A【解析】“淘”“漉”实际是分离固体与液体,涉及的操作为过滤,故选A。11.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是()A.丝帛 B.竹简C.甲骨 D.青铜器【答案】A【解析】丝帛是用蚕丝织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错误;甲骨的主要成分是钙盐,C项错误;青铜器是金属制品,主要成分为铜合金,D项错误。12.(2018·石家庄质检二)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C.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答案】C【解析】丝和毛都是动物纤维,化学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青铜是铜锡合金,它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B项正确;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而不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铜绿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D项正确。13.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适有一物,如小桶而无底,非竹,非木,非金,非石……幸以告我”商曰“此至宝也,其名曰海井。寻常航海必须载淡水自随,今但以大器满贮海水,置此井于水中,汲之皆甘泉也。”“海井”的作用是()A.过滤 B.萃取C.电渗析 D.离子交换【答案】D【解析】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是“海井”将“海水”变为“甘泉”,即“海井”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盐(主要成分是NaCl),没有其他条件,只能通过离子交换法实现。14.(2018·湖南三湘教育联盟联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C.黑火药是由硝石、硫黄、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中“硝石”指硝酸钾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了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植物的腐烂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B项正确;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物质的量比例为1∶2∶3,C项正确;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eq\o(=,\s\up17(△))Hg+S,冷却,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此过程中存在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15.(2018·福建质检)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绿矾矣。”“绿矾”指()A.硫酸铜晶体 B.硫化汞晶体C.硫酸亚铁晶体 D.硫酸锌晶体【答案】C【解析】“绿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绿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Fe2O3粉末,为红色,所以绿矾为硫酸亚铁晶体,化学式为FeSO4·7H2O,故选C。16.(2019·潍坊二模)明代《造强水法》记载“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硝”即硝酸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矾”的成分为FeSO4·7H2OB.“研细”可在蒸发皿中进行C.“开坛则药化为水”,“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D.“五金皆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绿矾”为硫酸亚铁的晶体,成分为FeSO4·7H2O,A项正确;“研细”固体在研钵中进行,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液体的,B项错误;根据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说明该“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因为硝酸能够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金、铂除外,C项正确;金属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含氮元素的物质,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17.(2018·郑州市高三三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句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在添加时无需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答案】B【解析】A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豆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正确;B项,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错误;C项,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D项,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正确。1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古代文献对KNO3的叙述不合理的是()选项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使用“……凡焰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KNO3能自燃B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C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D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答案】A【解析】KNO3具有氧化性,遇金属铁,相激火生,不是自燃,A项错误。19.(2015全国课标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B【解析】该强水能溶解五金,说明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且不与玻璃反应,则该物质为硝酸,即B项正确。20.(2018·南平市高三质量检查)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答案】B【解析】A项,“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正确;B项,“夫遂”是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错误;C项,“曲蘖”是酶,为催化剂,正确;D项,“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21.(2018·天津理综·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答案】A【解析】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22.下列对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A.“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B.《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没”,“气”凝即得“矾油”。青矾厂气是NO和NO2C.《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醋酸亚铁D.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过程【答案】B【解析】A项,文中描述了提纯固体的方法:将固体溶解,通过煎炼蒸发水分,进一步析出晶体,涉及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A正确;B项,青矾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厂气熏人”中的“气”应为硫的氧化物,气凝即得“矾油”中的“矾油”应为硫酸,B错误;C项,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与铁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因此铁华粉是醋酸亚铁,C正确;D项,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文中描述的应为制备黑火药的过程,D正确。23.(2018·日照高三5月校际联考)《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下列操作方法的是()A.溶解 B.渗析C.蒸馏 D.分液【答案】A【解析】上述操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人品尝等过程,没有涉及的操作有渗析、蒸馏、分液,选项A正确。24.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大的成就,以下对古代文献中有关记载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古代文献记载化学解释A《开宝本草》“(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制取KNO3可“煎炼而成”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B《格物粗谈》“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C《本草纲目》“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D《徐光启手迹》“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答案】A【解析】制取KNO3要利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性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乙烯有催熟果实的作用;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A项,“煎炼而成”涉及蒸发结晶操作,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来制取KNO3,错误;B项,成熟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成熟红柿成熟,正确;C项,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为蒸馏,正确;D项,根据“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判断“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25.安徽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A.硝酸 B.硫酸C.盐酸 D.醋酸【答案】A【解析】硇水可以溶解银块,所以硇水是硝酸,故选A。26.(2018·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指()A.醋酸亚铁 B.冰醋酸C.氢氧化铁胶体 D.铁粉【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制作的过程是将钢(主要成分是单质铁)制成片状或粒状,表面净化后,加氯化钠溶液,在醋缸中放置较长时间,在钢的表面会生成铁华粉。所以铁华粉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醋酸亚铁,选项A正确。27.(2018·唐山市高三三模)(2018·唐山市高三三模)《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渉及到“法”。分别是()A.蒸馏焰色反应 B.萃取升华C.蒸馏丁达尔效应 D.升华焰色反应【答案】A【解析】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通过以上分析,A项正确。28.(2018·十堰调研)中华诗句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古人常将化学知识融入诗句中,以下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答案】B【解析】水形成水雾为物理变化,A项错误;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为化学变化,B项正确;沙里淘金为物理变化,C项错误;雪把沙路填平,水流的声音被浮冰掩盖,不包含化学变化,D项错误。29.(2018·石家庄一模)下列各项中,对所描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过程涉及的是萃取过程,A项正确;胆矾受热分解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硫酸,B项正确;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使蛋白质变性,“碱剂”为碳酸钾,C项正确;“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中的剂钢为铁合金,D项错误。30.(2018·湖北4月调研)宋代《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色赤”物质是Fe(OH)3B.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绿矾和朴硝D.绿矾分解过程中硫元素部分被还原【答案】A【解析】Fe(OH)3受热易分解,Fe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A项错误;FeSO4·7H2O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硫酸,则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B项正确;绿矾和朴硝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不同,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C项正确;绿矾分解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硫元素会部分被还原,D项正确。31.明代《本草纲目》中对民间酿酒有如下叙述:“凡酸杯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操作方法可用于分离()A.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B.对硝基甲苯和HNO3溶液C.硝酸钾和氯化钠D.氯化铵和碳酸铵【答案】A【解析】根据文献判断“蒸烧”为关键词,并结合其语境,可以得出该处指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蒸馏,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混合,一般采用蒸馏方法分离,选项A符合题意。32.(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所以有“味酸”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D.唐末《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答案】A【解析】A项,绿矾不能电离出H+,之所以有“味酸”,是由于FeSO4是强酸弱碱盐,易水解而使其水溶液呈酸性,错误;B项,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C项,“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变成冰就没有流动的声音了,有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正确;D项,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黄(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题中描述的是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正确。33.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与下列常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相关化学知识正确的是()选项常见古诗文记载相关化学知识A《梦溪笔谈》中对古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B《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D《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A项,剂钢指的是铁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错误。B项,庐山瀑布飞泻,水蒸气升腾,在阳光照耀下,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C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为萃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D项,冰转化为水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但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属于吸热反应,错误。34.(2018·烟台期末)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A.活性炭净水 B.用漂白粉漂白织物C.除去KNO3中的NaCl D.除去河水中泥沙【答案】A【解析】文中“去土而糖白”是指固体土吸附糖色,所以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活性炭净水相同,故选A项。35.(2019·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天眼用到碳化硅,芯片用到高纯硅,石英玻璃用到硅酸盐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D.“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选项A错误;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透过钴玻璃为紫色,选项B正确;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选项C错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36.(2017·全国卷Ⅰ·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知,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利用砒霜受热易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提纯,B项正确。37.(2018·银川一中二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B.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答案】A【解析】石头大多为大理石(即碳酸钙),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HCO3)2,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制玻璃的原料:石英、石灰石、纯碱等;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和黏土;制漂白粉的原料:用石灰石可以制得氧化钙进而得到消石灰(Ca(OH)2),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得到漂白粉,因此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B项正确;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时,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含氢元素的H2O最后写,BaCuSi4O10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4SiO2,D项正确。38.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C.冶炼Zn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eq\o(=,\s\up7(高温))Zn+3CO↑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答案】A【解析】倭铅是指金属锌,不是混合物,A项不正确。39.(2018·湖北四县联考)以下是从中国古代著作中摘取出来相关涉及化学叙述的解说,其中错误的是()A.“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区分硝石与朴硝(Na2SO4)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2CO3【答案】D【解析】“洧水可燃”,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可燃,“洧水”指石油,A项正确;“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指铁与可溶性铜盐作用置换出铜,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项正确;硝石(KNO3)与朴硝(Na2SO4)灼烧时,分别呈现钾、钠的焰色反应,可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朴硝,C项正确;烧薪柴之灰为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衣服,文中碱是K2CO3,D项错误。40.(2018·安阳市高三三模)《本草述钩元》中的“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B.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C.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蒸发结晶操作D.“浣衣发面”都与石碱的碱性有关【答案】C【解析】A项,“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能去污亦能作为发酵剂,说明“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正确;B项,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正确;C项,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等操作,但没有蒸发结晶操作,错误;D项,“浣衣发面”,碳酸盐用作去污和发酵剂是利用碳酸盐水解显碱性,正确。41.(2018·石家庄高三模拟考试)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柳絮飞时花满城 B.朝如青丝暮成雪C.狐裘不暖锦衾薄 D.春蚕到死丝方尽【答案】A【解析】A项,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其他三项不相同,正确;B项,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C项,狐裘不暖锦衾薄,狐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D项,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4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意蕴含蓄,意境深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有纤维素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柳絮和棉花均含纤维素;烟是固体小颗粒,不一定是PM2.5固体颗粒;香味体现了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但不能说明物质的微观组成;植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正确。43.(2018·成都二诊)《周礼》记载“煤饼烧砺房(贝壳)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古人蔡伦以“蜃”改进了造纸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贝壳的主要成分CaCO3B.“砺成灰”是氧化还原反应C.“蜃”与水混合,溶液呈碱性D.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B【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A项正确;“砺成灰”是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即可得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项正确。44.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及其杂质检验试剂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HCl(Cl2)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洗气BC2H5OH(H2O)无水硫酸铜粉末生石灰蒸馏CCO2(SO2)品红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DNH4Cl(I2)淀粉溶液无加热【答案】B【解析】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能除去Cl2中的HCl气体,A错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再通过蒸馏可得乙醇,B正确。饱和碳酸钠溶液与SO2、CO2均能反应,可以选择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CO2中的SO2,C错误。碘受热易升华,NH4Cl受热分解成NH3和HCl,遇冷又结合成NH4Cl固体,加热不能除去NH4Cl中的I2,D错误。45.(2018·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十次考试)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入坩埚中,火之……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锅同火色,寒之。开,黄色似金”。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nS2可溶于硝酸B.该过程也可以在空气中进行C.制取彩色金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与彩色金【答案】B【解析】A项,SnS2中Sn显+4价,S显-2价,-2价S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强氧化性,SnS2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SnS2可溶于硝酸,正确;B项,SnS2中Sn显+4价,S显-2价,-2价S具有还原性,该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