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内分泌课件_第1页
第十二章 内分泌课件_第2页
第十二章 内分泌课件_第3页
第十二章 内分泌课件_第4页
第十二章 内分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甲状腺的内分泌第二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第四节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第一节概述第六节肾上腺的内分泌第五节胰岛的内分泌第七节其他内分泌激素第八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一、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激素→体液→靶细胞产生效应-一种分泌形式。内分泌腺(无管腺):凡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由腺细胞经出胞作用直接透入血液(组织液)或淋巴,从而传布至局部或全身的这种腺体。内分泌系统:动物机体内所有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作用:稳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激素(hormone):由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的特殊有机物质,被释放到细胞外,通过扩散或血液循环输送到另一类细胞,从而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活动,这类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激素的分泌方式神经分泌(neurocrine)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表分泌和外分泌(exocrine)二、激素的分类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神经激素: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产生的激素。

下丘脑神经分泌: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梢而释放入血液。1-12第十二章内分泌2.激素的分类类固醇激素:

皮质醇,雌激素

含氮激素蛋白质类Ins肽类TRH,ACTH胺类E,NE固醇类激素:

维生素D3脂肪酸激素:

前列腺素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

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生长和发育生殖内环境稳态代谢消化应激和免疫1.激素的作用二、激素的作用的一般特征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具有特异性;2.典型的激素应具有的特点只调节细胞内生理反应的速度,而不能发动新的反应;激素作用的高效性;分泌速率不均一;激素的半衰期很短;激素与激素之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1-12第十二章内分泌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胰岛素协同作用:

不同激素发挥同样生理效应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发挥相反生理效应1-12第十二章内分泌ENE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E/NE允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某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允许作用。×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含氮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71EarlW.Sutherland,Jr.美国Vanderbilt大学四、激素作用的机制1-12第十二章内分泌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94AlfredG.Gilman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1941年--

MartinRodbell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1925年--1998年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膜内C端:激活G蛋白(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模式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兴奋性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ATPcAMP(第二信使)细胞内生物效应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1-12第十二章内分泌(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IP3/DG第二信使模式激素(第一信使)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兴奋性G蛋白(GS)激活磷脂酶C(PLC)PIP2(第二信使)IP3和DG激活蛋白激酶C内质网释放Ca2+激活G蛋白细胞内生物效应1-12第十二章内分泌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进入细胞膜与胞浆受体结合→H-R复合物H-R复合物进入核内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调控DNA转录过程细胞内生物效应H-R复合物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对受体的调节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允许、拮抗)五、激素分泌的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方式五、激素分泌的调节(一)激素的节律性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二)体液调节促激素血液激素靶器官生理效应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后者多见;根据反馈路线的长短,有长反馈、短反馈和超短反馈三种。——激素的反馈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三)神经调节(直接、间接)内环境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或细胞直接间接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神经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泌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第二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垂体束起始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终止于神经垂体。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分泌产生的激素经轴浆运输到达神经垂体储存。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起始于正中隆起,终止于腺垂体,是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体液联系通道。内分泌2、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的激素都在正中隆起进入毛细血管,经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功能子宫收缩(分娩)与回位排乳学习、记忆和母性行为1.催产素调节非条件刺激(子宫颈、乳房)条件刺激(幼仔出现、挤乳等)合成:室旁核二、下丘脑神经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1-12第十二章内分泌2.精氨酸升压素功能调节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学习、记忆和性行为调节血浆渗透压感受器(血成分)血管压力感受器(血容量)合成:视上核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视上核、室旁核ADH、OXT和运载蛋白下丘脑垂体束ADH、OXT和运载蛋白ADH、OXT和运载蛋白释放Ca2+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下丘脑促垂体区内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分泌的激素都是肽类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送到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1.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种类三、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受到脑高级部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受到体液因素的调节,特别是靶腺激素的反馈调控。神经调节——神经递质(NE、5-HT和ACh等)体液调节长环反馈(long-loopfeedback)短环反馈(short-loopfeedback)超短反馈(ultrashort-loopfeedback)2.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长环反馈(long-loopfeedback)外周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短环反馈(short-loopfeedback)腺垂体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相应激素的分泌。超短反馈(ultrashort-loopfeedback)下丘脑激素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调控它本身的分泌。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共有八种,根据其分子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1、肽类激素2、糖蛋白激素3、蛋白质激素(FSH、LH、TSH)(GH、PRL)(ACTH、MSH、LPH)四、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控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人幼年时期缺乏GH

侏儒症人幼年时期GH过多

巨人症人成年后GH过多

肢端肥大症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6岁33岁52岁肢端肥大症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甲状腺结构特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第四节甲状腺的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甲状腺由腺泡组成;腺泡壁是一层立方上皮细胞,腺泡腔中充满胶体物质(是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主要是甲状腺球蛋白和激素。是体内唯一细胞外储存的内分泌激素。一、甲状腺结构特点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腺泡是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基本功能单位二、甲状腺激素的代谢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步骤1.腺泡聚碘;2.I-活化;3.酪氨酸碘化;4.碘化酪氨酸的偶联(缩合)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甲状腺激素(T3或T4)生成后,以甲状腺球蛋白的形式存在甲状腺的胞泡腔中。内分泌T4的半衰期大约6~7d,T3大约为1~3d。当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腺上皮顶端的微绒毛通过胞饮作用将甲状腺球蛋白吞饮入腺细胞内,经溶酶体酶水解后,T3、T4被释放进入血液。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对代谢的影响生热作用

促使机体内某些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多,细胞内氧化速率增加,提高有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对脂肪代谢的作用既可促进合成,又加速分解,总效应是分解大于合成。

甲状腺激素过多或过少都可影响维生素代谢而造成相对维生素缺乏症。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12第十二章内分泌4.对糖代谢的作用升糖大于降糖作用,甲亢时可出现糖尿。促进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又有降血糖作用。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对水和电解质的影响

生理状况(或小剂量)时,刺激DNA转录,mRNA形成,加速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

参与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的维持,并促进细胞内液的更新。甲亢:消瘦甲状腺机能低下,发生粘液性水肿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生殖和泌乳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的作用可促进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发育。可维持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性腺正常发育、副性症出现及泌乳。

增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活动,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增强儿茶酚胺类激素的作用。呆小症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节其他激素的调节(E、GH与垂体对TRH的反应)碘摄取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下丘脑生长抑素生长素皮质醇雌激素+-寒冷、睡眠

应激

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降钙素(Calcitonin)1,25二羟胆钙化醇(1,25dehydroxycholecalciferol)第四节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甲状旁腺是位于甲状腺附近的成对小腺体,一般有两对。甲状旁腺素(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84),其氨基酸组成随动物种属不同而略有差异。一、甲状旁腺素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甲状旁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升高血Ca2+,其靶器官为骨、肾脏和肠道。PTH对骨的作用PTH对肾脏的作用促进骨钙溶解进入血液使血钙升高。PTH对肠道的作用间接促进Ca2+的吸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尿磷的徘出;肾小管内羟化酶的活性(1,25-(OH)2D3)1-12第十二章内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CT)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约3000道尔顿,由于能降低血中Ca2+浓度而得名。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成骨过程,减弱溶骨过程,使血钙、血磷降低;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以及氯等离子的重吸收,使血钙、血磷水平降低;间接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使血钙水平降低。二、降钙素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25二羟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在肾脏经羟化修饰后的产物,它能够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钙动员,从而升高血钙、血磷水平。维生素D3(胆钙化醇)7-脱氢胆固醇1,25二羟胆钙化醇25-羟胆钙化醇紫外照射肝内肾内25-羟化酶1α-羟化酶真皮下三、1,25二羟胆钙化醇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25二羟胆钙化醇的生理作用对肠道的作用对骨的作用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对肾脏的作用促进骨质溶解,促进骨的生成和钙化,表现为骨的代谢和更新加快。增加钙和磷的重吸收。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作用成骨细胞的活动→成骨作用1,25-(OH)2-D3的生成→肠粘膜吸收钙破骨细胞的活动→溶骨作用肾远曲小管重吸收钙肾近曲小管重吸收磷1,25-(OH)2-D3CTPTH+++++++++-----影响钙、磷激素的作用四、钙磷调激素分泌的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PTH、CT和1,25-(OH)2D3三者之间直接或间接与血钙浓度之间形成反馈关系,以维持血钙水平的相对稳定。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VitD3缺乏引起佝偻症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第五节胰岛的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分,由大小不等、形状不定、散布于胰腺组织中的细胞群组成,颇似一个个“小岛”故称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B细胞——胰岛素D细胞——生长抑素PP细胞——胰多肽1-12第十二章内分泌二、胰岛激素及其作用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3、生长抑素和胰多肽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分为A、B两条肽链,两条肽链通过两个二硫键连接。胰岛素可促进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贮存,故胰岛素有“储存激素”之称。(1)对糖代谢的调节——促进糖的利用(降低血糖);(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加速合成,抑制动员;(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促进合成,抑制分解。一、胰岛素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胰岛素不足糖利用障碍糖氧化分解能量不足饥饿感高血糖糖尿渗透性利尿多尿多食脱水蛋白质分解体重口渴多饮脂肪分解酮体生成过多酮血症酮尿酸中毒昏迷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胰高血糖素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调节脂肪代谢调节糖的代谢调节蛋白质的代谢由于胰高血糖素对三大营养物质的作同主要是促进分解,所以,胰高血糖素又称为“动员激素”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分解,抑制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二、胰高血糖素(Glucagon)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糖↓氨基酸↑胃泌素CCK生长抑素胰泌素迷走神经交感神经Β受体M受体血糖↑脂肪酸↑分泌调节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生长抑素(14肽)胰多肽(36肽)—旁分泌作用,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减少肝糖原储备,对胃肠道消化功能起抑制作用。内分泌三、生长抑素和胰多肽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肾上腺的组织结构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第六节肾上腺的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哺乳动物的肾上腺有一对,分别位于左右肾脏的前缘,每个肾上腺明显地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和髓质是两个不同的内分泌腺。一、肾上腺的组织结构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肾上腺皮质起源于中胚层,皮质部的细胞自外向内排列成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网状带——分泌皮质醇和少量性激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以醛固酮为例):醛固酮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1、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促进K+和H+排出,称为“保钠排钾”作用。2、减少Na+在汗液、唾液和胃液中的排出。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5、对其他激素的允许性作用。2、对组织和器官的作用;3、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4、抗炎症和抗免疫的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主要归纳为:5增(增血糖、蛋白分解、胃酸、RBC、血小板);

4抗(抗炎、过敏、免疫排斥反应、休克);3减(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1怪(向心性肥胖)。1-12第十二章内分泌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肾上腺髓能够利用酪氨酸前体合成并分泌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根据结构统称为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类激素。三、肾上腺髓质激素1-12第十二章内分泌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交感神经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进入髓质后与嗜铬细胞形成突触,因此,可将肾上腺髓质视为交感神经节,而将嗜铬细胞看成突触后神经元。一般把两者合称为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系统。“Figh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