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一、总则
为确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制定本办法。
二、专项经费的设立与分配
1.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我国公益事业领域的科研项目,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2.专项经费的设立需遵循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规划和科研创新目标,重点支持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科研项目。
3.专项经费的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4.专项经费分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科研需求,合理确定资助范围、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
三、专项经费的申请与审批
1.申请单位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和经验。
2.申请单位需按照规定格式提交项目申请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预算说明书、项目实施方案等。
3.项目申请材料经初审、专家评审、部门复核等环节,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额度。
4.项目审批结果应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专项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确保专款专用。
2.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3.专项经费支出范围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绩效奖励等。
4.项目承担单位应定期向管理部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五、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
1.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2.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接受管理部门的检查和审计。
3.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进行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
4.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今后申请专项经费的依据。
六、法律责任与处罚
1.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如有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对违反规定使用专项经费的单位和个人,管理部门可采取通报批评、停止资助、追回已拨经费等措施。
3.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如有未尽事宜,由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本办法,应按程序报批。
八、专项经费的变更与调整
1.项目执行期间,如需变更项目内容、预算、合作单位等,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2.专项经费的调整应遵循必要性、合理性原则,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3.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如确需延长项目执行期限,应提前向管理部门申请。
九、专项经费的报销与核销
1.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合理合规使用专项经费。
2.报销时需提供合法、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包括发票、合同、支付凭证等。
3.报销流程应遵循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管理规定,确保报销手续齐全、审批程序合规。
4.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进行经费核销,结余资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十、专项经费的审计与评价
1.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专项经费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安全、有效。
2.审计内容包括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
3.项目承担单位应配合管理部门完成审计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4.审计结果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考核依据。
十一、专项经费的信息公开与反馈
1.管理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开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向管理部门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以便总结经验、改进管理。
3.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方可以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吸纳合理建议。
十二、专项经费的退出机制
1.项目承担单位如发生以下情况,管理部门有权终止资助,并要求承担单位退还已拨经费:
a.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违规行为;
b.项目实施进度严重滞后,无法按期完成;
c.项目承担单位发生重大事项,影响项目执行。
2.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经费退还手续,确保资金安全。
十三、专项经费的培训与指导
1.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专项经费管理培训,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经费管理能力。
2.培训内容包括财经法规、专项经费管理制度、项目财务管理等。
3.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参加培训,确保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熟悉专项经费管理要求。
十四、专项经费的总结与推广
1.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认真总结项目执行经验,形成案例库,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2.管理部门应组织推广项目成果,提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3.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参与成果推广活动,扩大项目影响力。
十五、专项经费的监督与改进
1.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专项经费监督机制,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的指导和督促。
2.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3.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定期对专项经费管理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六、专项经费的风险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经费使用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影响项目执行和经费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
2.管理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3.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重大风险事件,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十七、专项经费的知识产权保护
1.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法保护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确保研究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
2.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合同约定进行归属和管理。
3.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十八、专项经费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外交政策的前提下,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2.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应纳入项目预算,明确支出内容和标准。
3.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国际合作与交流手续,确保活动的合规性。
十九、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1.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2.绩效评价应包括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效益、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
3.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如实提供评价所需材料。
二十、专项经费的宣传教育
1.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专项经费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管理政策的认识。
2.项目承担单位应组织开展内部学习,确保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熟悉专项经费相关政策。
3.通过宣传教育,增强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依法依规使用经费的意识。
二十一、专项经费的投诉与举报
1.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方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有监督权,可向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违规行为。
2.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对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3.投诉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应予以保护,不得泄露投诉举报人的个人信息。
二十二、专项经费的变更与延续
1.项目执行期间,如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项目内容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出申请,经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实施。
2.项目执行期限届满,如需延续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前向管理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续。
3.变更与延续申请应遵循实事求是、合理合规的原则。
二十三、专项经费的终止与清算
1.项目因故需提前终止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办理项目终止手续。
2.项目终止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规定进行经费清算,剩余资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3.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终止和清算过程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二十四、专项经费的后续支持
1.对项目执行成果显著、经费使用合规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管理部门可给予后续支持。
2.后续支持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延续、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强度等。
3.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交后续支持申请材料,接受后续评价和监督。
二十五、专项经费的预算调整程序
1.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的原因、内容和金额。
2.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确保调整合理、合规。
3.预算调整申请经批准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新的预算执行,并做好相关财务记录。
二十六、专项经费的监督检查机制
1.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专项经费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方式,确保经费使用合规、安全。
2.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确保监督检查顺利进行。
3.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
二十七、专项经费的成果转化与应用
1.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的社会效益。
2.项目承担单位应制定成果转化计划,明确转化目标、途径和时间表。
3.管理部门应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
二十八、专项经费的信用体系建设
1.管理部门应建立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体系,对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2.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今后申请专项经费的重要参考。
3.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内部信用管理,提高项目负责人和团队的信用意识。
二十九、专项经费的争议解决机制
1.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项目承担单位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
2.如协商无果,可向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
3.管理部门应依法依规处理争议,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三十、专项经费的档案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申请材料、预算执行情况、研究成果、财务报表等。
3.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进行。
三十一、专项经费的信息化建设
1.管理部门应推动专项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2.项目承担单位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经费预算执行、报销审核、资料管理等环节的电子化、智能化。
3.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三十二、专项经费的培训与激励机制
1.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专项经费管理培训,提升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业务水平。
2.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内部激励机制,鼓励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积极申请专项经费,提高项目执行质量。
3.管理部门可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效益,对表现优秀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十三、专项经费的退出与恢复
1.项目承担单位如因特殊情况需退出专项经费资助,应向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相关退出手续。
2.管理部门对退出项目承担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核,确保退出程序的合规性。
3.退出后,项目承担单位如满足条件,可重新申请恢复专项经费资助资格。
三十四、专项经费的总结与反馈
1.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认真总结项目执行经验,向管理部门提交总结报告。
2.管理部门应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审核,总结成功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优化专项经费管理政策。
3.管理部门应将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等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促进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三十五、专项经费的监督与责任追究
1.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专项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对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2.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督,对违规使用经费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处理。
3.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专项经费损失或不良影响的,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十六、专项经费的持续优化与改进
1.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专项经费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策略。
2.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参与专项经费管理优化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管理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应共同努力,持续优化专项经费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十七、专项经费的公开透明与接受监督
1.管理部门应确保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