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快速提分卷附答案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快速提分卷附答案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快速提分卷附答案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快速提分卷附答案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快速提分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2、()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强劲动力。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

3、冰醋酸(CH,COOH)在下列溶剂中电离常数最大的是()。A.液氨B.水C.乙醇D.纯硫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5、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C.D.HClO的结构式:H—O—Cl

6、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7、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8、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教材分析内容的是()。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

9、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

10、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11、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12、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3、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15、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

16、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室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H2的速率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创造分子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19、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

20、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教学功能②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突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③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关注教学情境的可接受性④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实效性⑤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教材文本中挖掘情境素材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

2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实验做出了硬性规定,下列不属于初中生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是()。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B.溶液酸碱性的检验C.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①酚酞试液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②稀有气体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③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盐酸④二氧化碳可与H2O反应A.只有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3、4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22.4L气体。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1.0molB.1.6molC.2.2molD.2.4mol

24、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

25、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探究法B.谈话-讨论法C.演示-观察法D.讨论-发现法

26、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A、B、C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B可能是O②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B可能是Cl2③若c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A可能是Fe,B可能是Cl2④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C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7、提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情,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的是()。A.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置问题B.设置开放性问题C.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D.针对优秀学生设置问题

28、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29、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

30、()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

31、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

32、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3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34、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A.NaCl、HCl、NaOHB.Cl2、Na2S、SO2C.HBr、CO2、CS2D.Na2O2、H2O2、O3

35、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表1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A.AB.BC.CD.D

36、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7、“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各地正在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D.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装在一起丢人垃圾箱

38、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C.D.

39、下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C.生活中的化学材料D.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40、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B.用乙所示装置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C.用丙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100mLD.用丁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

41、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传统化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是()A.主动探究多,被动接受少B.个人理解多,小组合作少C.合作学习多,自主学习少D.探究学习多,发现学习少

42、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想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程度,常用的评价方式是()。A.诊断性评价B.自我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4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羊毛、醋酸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D.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

44、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

4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3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D.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46、A、B为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B.A与B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A与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A与B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

47、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可以获得氢气。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3所示。已知:FeO42-为紫红色;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溶液中OH-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Na2FeO4的电极反应为B.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C.图2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过程中,阴极区附近pH会增大D.MN两点中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不同,在M点会有Fe(OH)3生成

48、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

49、牟老师在“物质的分类”这堂课上,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问题所在。然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A.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理解问题一解决问题C.研究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D.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

50、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①对教学设计的反思②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③对自己、对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教学的理解的反思④对自己教学研究状况的反思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多选题

51、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52、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53、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

54、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

55、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创造分子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57、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58、()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

59、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60、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6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Cl-B.一定含有SO42-C.一定没有Al3+D.可能含有CO32-

62、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讲授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B.演示法应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C.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D.运用练习法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个别的指导

63、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D.1mol该中问体最多可以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64、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A.实验能力评价B.教学方法评价C.教学手段评价D.学业评价

6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6、温度为T时,在两个起始容积都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反应过程中,容器I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的比小于1:3B.两容器达平衡时: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C.温度一定,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有K=K正/K逆成立D.达平衡时,向容器Ⅰ中同时再通入0.1molI2和0.1molHI,则此时v正>v逆

67、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8、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了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了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B.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C.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D.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69、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7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71、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D.学生实验手册是教材

7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①乙烯②苯③乙醇④甲烷⑤乙酸⑥二氧化硫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⑥

7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74、下列有关化学教学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教学过程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B.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C.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化学用语为工具、三重表征为手段是化学教学过程的三大特征D.化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认知结构的过程

75、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6、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

77、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使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减小B.BaO2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D.BaO量不变

78、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可用于灭火”这一内容时.根据的思想是()。A.物质性质决定用途B.定性与定量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7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子B.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硝酸铵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D.常温下,草木灰水溶液的pH小于7

80、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81、研究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若d为石墨,石墨上的电极反应为C.若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若d为锌块,铁片上的电极反应为

82、完成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A.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B.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C.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

8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84、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8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86、分子式为CsH2oO2的有机物R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B.分子式与R相同的酸与足量碱石灰共热,最多可得到2种烷烃C.R水解得到的酸至少有5对共用电子对数目D.R水解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4种烯烃

87、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1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8、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9、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B.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C.以海水、金属矿物质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D.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90、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A、B、C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B可能是O②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B可能是Cl2③若c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A可能是Fe,B可能是Cl2④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C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棉、麻、羊毛属于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D.分子式为C10H14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3种

9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3、下列物质: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①>⑤>④>③

94、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mLKMnO4溶液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9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Y同主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W<Y<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R>XC.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R

97、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1:2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L-1

98、“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

99、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可能是催化剂B.表中x为4.64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00、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本题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原子轨道的能量逐渐降低,而且各原子轨道能量降低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各轨道能级顺序会发生改变。故本题选D。

2、答案:D本题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化学学习兴趣可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四种水平。其中,创造兴趣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故本题选D。

3、答案:A本题解析:右移动,乙醇对上述电离平衡无影响,纯硫酸使上述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所以冰醋酸在液氨中的电离常数最大。故本题选A.

4、答案:C本题解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反应如能自发进行,应满足△H-T·△S<0,不仅仅取决于反应热,A项错误。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但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项错误。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项正确。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所以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项错误。故本题选C。

5、答案:D本题解析:

6、答案:B本题解析:

7、答案:D本题解析:课堂组织强调A、B、C项中的三点,没有强调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8、答案:D本题解析:A.B、C三项都是教材分析的内容,D项不是。

9、答案:D本题解析:“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反应原理。

10、答案:B本题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由合金的特性可知,合金的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A项错误。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作负极,失去电子,保护铜,B项正确。潮湿的环境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项错误。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也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项错误。

11、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实验的分类【解析】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是按照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来分的,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是按照实验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来分的,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按照实验内容质和量的关系来分的。故本题选B。

12、答案:D本题解析:能使银离子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不一定有氯离子,A项错误;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项错误:溶液中含有银离子加人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项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项正确;故本题选D。

13、答案:D本题解析: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制造出陶器,到唐宋时期,制陶水平已经很高。故本题选D。

14、答案:D本题解析:A项,乙烯和H2反应条件困难,且难以控制用量,应用通过溴水的方法除去乙烯;B项,汽油不是可再生资源;C项,用水不能区分溴苯和硝基苯,它们均在下层。

15、答案:B本题解析: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6个特点不同的模块: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实验化学”模块。

16、答案:D本题解析: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中心问题而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探讨、研究,明确是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故本题选D。

17、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ΔG=ΔH-T·ΔS,如ΔH>0,则只有ΔS>0,才能使ΔG<0,A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浓硫酸与铁反应不能生成H2,B错误;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C错误;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不会使平衡移动,D错误。

18、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答案:C本题解析: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是恰当的处理方式。

20、答案:C本题解析: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创设情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教学功能、突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关注教学情境的可接受性、注重教学情境的实效性、从教材文本中挖掘情境素材。题干说法均正确,故本题选C。

21、答案:C本题解析:【知识点】初中学生必做化学实验【解析】C项属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故本题选C。

22、答案:D本题解析:①错误,正确表述为: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错误,稀有气体在通常条件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化合物;③错误,氢气与氯气光照条件下易爆炸,而且生成的是氯化氢气体,而非盐酸,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④正确,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3、答案:C本题解析:

24、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25、答案:A本题解析: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

26、答案:C本题解析:A、B为单质,C为化合物,A、B、C存在如下转化关系:NaOH溶液电解不生成金属单质,则A不可能是Na,故①错误;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C可能为HCl,电解盐酸生成H2和Cl2,则A可能是H2,B可能是Cl2,故②正确;若C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C为FeCl,,但电解其溶液不能生成Fe,则若A为Fe、B为Cl2,前后矛盾,故③错误;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C可能为CuCl2,电解其溶液生成Cu和Cl2,CuCl2为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可以发生

27、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课堂提问技能【解析】在化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设计促使所有学生参与的问题回答模式,而不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故本题选D。

28、答案:C本题解析:“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29、答案:A本题解析:A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

30、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31、答案:A本题解析:学会和掌握是用来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讨论是用来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

32、答案:A本题解析:

33、答案:D本题解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34、答案:C本题解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问形成共价键。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HCl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Cl2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2S中只含有离子键,SO2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HBr、CO2、CS2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H2O2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O3含有非极l生共价键。

35、答案:B本题解析:F2易溶于CCl4中,加水不能萃取溴,不能采取分液方法分离,A项错误。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可用银氨溶液鉴别,B项正确。实验室制备H2,用Zn和稀H2SO4,不可用稀HNO3,因稀HNO3具有氧化性,与Zn反应时会生成NO,C项错误。测定NaOH溶液浓度时,需要用到酚酞或甲基橙指示剂,否则无法判断终点,D项错误。

36、答案:C本题解析: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是根据酸电离时产生H+的数目,而不是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故本题选C。

37、答案:D本题解析: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等行为都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而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应该分类扔进垃圾箱。故本题选D。

38、答案:D本题解析:

39、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的主题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40、答案:D本题解析: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A项错误;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不易分解,B项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当液面接近刻度线l~2cm改用胶头滴管,C项错误;水与溴苯互不相溶,且溴苯密度比水大,可用分液法分离两者混合液,D项正确。

41、答案:B本题解析:传统化学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人理解的多,小组合作的少。

42、答案:A本题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题干中描述的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程度,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诊断性评价。

43、答案:D本题解析:羊毛属于蛋白质,醋酸纤维属于人造纤维,A项错误。K2Cr2O7为强氧化性盐,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项错误。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但不能用于食物防腐,C项错误。液态油中不饱和键的含量较高,通过催化加氢不饱和键的含量降低,可制得人造脂肪,D项正确。

44、答案:A本题解析:旧知导入是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故本题选A。

45、答案:D本题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为第二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是O元素,X是N元素、Z是S元素、W是Cl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这几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W>X>Y;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O、F元素除外,除了O元素外,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W>z>x,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W>Z>X;X、Y、Z、W四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为氮气、氧气、硫磺、氯气,常温下硫磺为固体,其余三个都为气体,所以硫磺的熔、沸点最高,即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46、答案:C本题解析:从结构简式中,明显可以看出B比A多一个碳原子,A、B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A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不能,B项错误。二者都含有苯环,且均含有羟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A、B都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D项错误。

47、答案:D本题解析:

48、答案:D本题解析:学生在经历、讨论、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习观点或态度,“形成”在其他选项的水平之上。

49、答案:D本题解析:该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新课的讲授,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问题的教学程序,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50、答案:D本题解析:总结一线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可以发现,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指向:一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二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三是对自己、对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教学的理解的反思;四是对自己教学研究状况的反思。①②③④均正确,故本题选D。

51、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科学发展史【解析】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制造出陶器,到唐宋时期,制陶水平已经很高。故本题选D。

52、答案:A本题解析:A.氨基酸通过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蛋白质,所以蛋白质最终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故A正确;B.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使氨基酸发生变性,故B错误;C.氨基酸生成二肽,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是异种氨基酸脱水:可以是α﹣氨基丙酸脱羟基、α﹣氨基苯丙酸脱氢;也可以α﹣氨基丙酸脱氢、α﹣氨基苯丙酸脱羟基,生成2种二肽.所以共有4种,故C错误;D.氨基酸中﹣COOH和NaOH反应生成羧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应该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A.

53、答案:D本题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m、n、P、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n为N元素,p为Mg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可知m、q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5-2=11,m的原子序数小于N,则m为C元素,q为Cl元素。由分析可知,m为C元素、n为N元素、q为Cl元素,三者都为非金属元素,A项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q为Cl元素、n为N元素,P为M9元素,三者形成的离子分别为Cl-、N3-、Mg2+,则三者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q>n>p,B项正确。q、n、m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ClO4、HNO3、H2CO3,其酸性:HClO4>HNO3>H2CO3,C项正确。C、N、Cl与Mg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Mg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D项错误。

54、答案:C本题解析:按照绿色化学原则,最理想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55、答案:B本题解析: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就属于这种认知方式;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区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问与精确性。

56、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7、答案:B本题解析: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故不选A项;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项;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故不选C项;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故不选D项。故本题选B。

58、答案:B本题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故正确答案为B。

59、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0、答案:C本题解析:“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61、答案:B本题解析: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因此一定没有CO32-。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硫酸钡,一定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引人了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Na+、Al3+至少有一种,所以正确的答案为B。

62、答案:A本题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和讲读等,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A项错误。演示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展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放映幻灯片、电影、电视、录像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B项正确。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②问题难易要适中;③讲究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④问题要面向全班,善于小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反馈信息,C项正确。运用练习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①提出任务,明确目的,说明方法;②题目难易要适中;③练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更正的能力;④适当地进行个别指导;⑤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⑥注意习题形式的多样化,D项正确。

63、答案:C本题解析:由图可知吲哚的分子式为C8H7N,A项错误。苯环是平面六边形,一CHO中C原子是sp2杂化,空间构型是平面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平面,B项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出现砖红色沉淀,中间体不含有醛基,不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C项正确。lmol中间体含有2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因此,最多可以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64、答案:D本题解析: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

65、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答案:C本题解析:假设能按照比例完全转化为HI,反应过程中,容器Ⅰ与容器Ⅱ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

67、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故D项错误。

68、答案:D本题解析:教材编写时,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故本题选D。

69、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H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70、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指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71、答案:C本题解析:传统观念中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课本,即教科书。事实上,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书面印刷材料,也包括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材料、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

72、答案:B本题解析: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不选;苯与KMnO4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选;乙醇中含一OH,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不选;甲烷与KMnO4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选;乙酸与KMnO。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⑤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⑥不选。故本题选B。

73、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溶液。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纳容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碘酒是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分散质是碘,分散剂是酒精。故正确答案为C项。

74、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教学过程的三大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三重表征为手段。故本题选C。

75、答案:D本题解析:

76、答案:B本题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故本题选B。

77、答案:C本题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项错误;缩小容器容积,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体系重新达到平衡时,BaO2量增加,B项错误;由于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就不变,其数值就等于氧气的浓度,浓度不变,相当于压强不变,C项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也就增大了压强,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BaO量减小,D项错误。故本题选C。

78、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教学策略【解析】题干中所述为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