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
在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中,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芳泽衣装,望舒飞廉……在充满了神话想象的自然环境里,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著、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追求者。《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九歌》时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因为九歌之曲。"清楚说明了这一事实。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古体",并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满,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是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衰疆域。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芈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都丹阳。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楚国虽然偏居南方,却拥有“周之典籍"甚至“周大史”。再加上楚国士人自觉学习中原文化,所以中原文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如《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建议士亶用《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教育太子,楚国的王公卿士在议事时也经常征引《诗》《书》中的话,这和当时中原的文化风气是一样的。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如晋楚邲之战时,楚庄王就认为用兵的目的不在于炫耀武功,而在于“禁暴"安民”,符合中原的礼乐政治观念。
在习俗和审美趣味上,楚国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后人概括楚国的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风的蔓延,自朝廷到民间,无处不在。如楚灵王,史称其“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当吴人来攻,国人告急之时,犹“鼓舞自若",不肯发兵。楚怀王亦是“隆祭祀,事鬼神”,把破秦的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最终为秦所败。贵族阶层崇信巫祭,现在出土的材料多有证明。而在南方土著聚居的“南郢之邑、沅湘之间",更是巫风浓烈,“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如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楚“凤夔人物帛画",刻画在器物、帛画上的楚舞造型,以及出土的编钟等,都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到战国中期楚国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诸侯国之间兼并激烈,根据当时列国的实力,有人认为“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有根据的。但到楚怀王、楚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不仅在外见欺于秦国,一再丧师割地,连楚怀王本人也被秦劫留而死。在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屈原正是在这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自己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离骚》将无羁多义的浪漫想象与炽热深沉的人格情操融合为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B.因为刘项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决定了后世楚辞研究的方向。
D.后人概括楚国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巫文化对楚地艺术有明显影响,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便是例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意识形态领域,北方都已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理性精神完全战胜了巫术宗教。
B.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C.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很多相同之处,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与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D.以楚灵王与楚怀王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崇尚巫风、崇信巫祭,直接导致了楚国由盛而衰,最终为秦所败。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C.灵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D.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建水记(之四)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阔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阔、酒旌食馆、朱门阔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追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乘烛夜游了……忽然督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甚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
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钢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意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卒。曾厚自奉养,过于人主。司隶校尉东菜刘毅数劾奏曾侈汰无度,帝以其重臣,不问。及卒,博士新兴秦秀议曰:“曾骄奢过度,名被九域。宰相大臣,人之表仪,若生极其情,死又无贬,王公贵人复何畏哉!谨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怙乱肆行曰丑’,宜谥缪丑公。"帝策谥曰孝。
绥,曾之孙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谓诸子曰:“主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困惟选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辈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属必及于难。"及续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子劭,日食二万。线及弟机、羡,汰侈尤甚,与人书疏,词礼简傲。河内王尼见绥书,谓人曰:“伯蔚居乱世而矜毫乃尔,其能免乎!"人曰:“伯蔚闻卿言,必相危害。”尼曰:“伯蔚比闻我言,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无遗种。
臣光曰:何曾讥武帝偷惰,取过目前,不为远虑,知天下将乱,子孙必与其忧,何其明也!然身为借侈,使子孙承流,卒以骄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为宰相,知其君之过,不以告而私语于家,非忠臣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字母相应的位置涂黑。(3分)
吾A每B宴C见D未E尝F闻G经H国I远J图K惟L说M平N生O常P事Q非R贻S厥T孙U谋V之W道X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意为违背,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中的“爽"意思不同。
B.“殆”,意为大概,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中“殆”意思相同。
C.“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相"的意思相同。
D.“博士”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曾生前生活奢侈无度,多次遭到弹劾,但皇帝都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问追究。
B.何曾子孙后代更加奢侈,且为人十分傲慢,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直至子孙灭绝。
C.河内王尼断言何绥的德行有亏,必定命不长久,自己直言批评也不可能被何绥伤害。
D.司马光认为何曾缺乏真正的智慧,同时私德不检,缺乏作为一个臣子的忠正品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5分)
(2)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5分)
14.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与《训俭示康》中均对“侈"发表议论,但论述方法有异,请简析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渐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瞑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元估年间(1086年—1094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公卿名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年)政局大变,秦观坐觉籍被贬,即将遣离汴京,重游其地,有感而作此词。②金谷:即金谷园。金谷因是西晋石崇的花团,在洛阳西北。③钢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钢驼相对,后称钢驼陌。④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因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以今衬昔。
16.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杜甫《蜀相》“__,__",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
(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4)《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
(5)《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倒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大,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来,东西长顶多十几来,七八张来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行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悼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来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来子,那里前定凉快,可是我圆执地挑了一张来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来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蝶子里倒了醋和妹椒油,然后在酸和株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以上材料对“梦想与现实"的论述,给你带来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渑池二高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C(C.“王夫之认为……”错,原文第三段信息是“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可见选项混淆了说话者,张冠李戴,材料作者所言安到了王夫之头上,注意引号位置。)
2.C(A.“都已摆脱……完全战胜了”错,混淆时态。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说的是“逐渐摆脱”“节节胜利”,选项变未然为已然。B.“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错,选项强加因果。“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并非楚文化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的原因。其所以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是因为汉代的建立者刘邦是楚人,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D.“以楚灵王与楚怀王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崇尚巫风、崇信巫祭,直接导致了”错,选项以偏概全。对应材料二第四段,楚国由盛而衰,最终为秦所败的原因不止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还因为“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
3.D(A.用荷花的花和叶子做衣裳,想象奇特。B.像鸾和凤凰这样的神鸟被渐渐疏远,而麻雀乌鸦之类的凡鸟却登堂入室。引申意义是人才君子被疏远,奸佞小人却被重用。使用了象征比喻,想象奇特。C.魂啊归来吧!你不要径自上天。九重天的关门都守着虎豹,咬伤下界的人尝鲜。想象奇特。D.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这里有让步假设和反问,但基本是实写,符合常理,无奇特的想象。)
4.(1)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屈原领军的楚文化;(2)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3)然后阐述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4)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每点一分,共4分)
5.(1)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余,楚国依旧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弥漫着浪漫的神话色彩。(2)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用独特的艺术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影响着后世。(每点3分,共6分)
6.D(D项,文章意《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意欲表现建水城的繁华富庶,而非“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狂不羁"。)
7.A(A项,“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文章并没有一味“铺叙"建水城,里面既对历史的回味,也有对现实的客观描写,穿插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
8.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每点3分,共6分)
9.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每点3分,共6分)
古代诗文阅读:
10.DKQ(句意:我每次在宴会上见他,从没有听到治理国家的长远打算,只是听他说平生的日常事情,这不是为子孙后代作考虑的方式。)
11.B(A.正确。“爽”:违背/差错。句意:名称与实际违背叫作缪/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B.“‘殆’,意为大概"意思相同”错误。“殆":危险/几乎、将要。句意:他的后代继承人危险呀。/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将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见,两句的“殆”意思不同。C.正确。“相”,都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句意:一定会加害你。/句意: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D.正确。)
12.A(A.“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问追究”错误。从原文“帝以其重臣,不问"可知,是因为他是“重臣”而不加过问。)
13.(1)伯蔚身处乱世却还这样骄傲豪奢,难道能免除祸患吗?(“矜”,骄傲;“乃尔”,如此、这样;“其”,难道。)
(2)普通人(平民百姓)少欲就能自我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小人”,普通人;“谨身节用”,自我谨慎,节约费用;“远”,形容词动用,远离;“丰”,使……丰裕。)
14.(每点2分,共4分)①在《资治通鉴》中,采用例证法:举何曾侈奢亡族之事来说明何曾“不明”。②在《训俭示康》中,采用对比论证:将“俭"与“侈”的影响对比,证明了“侈,恶之大也"。参考译文:
材料一:
十二月丁未(十三日),晋朗陵公何曾去世。何曾自己生活豪华奢侈,超过了君主。司隶校尉东莱人刘毅,多次弹劾何曾奢侈无度,晋武帝因为何曾是重臣,不加过问。何曾死后,博士新兴人秦秀议论说:“何曾骄纵奢侈超过限度,名声传遍了九州。宰相大臣是人们的表率,如果活着的时候随心所欲,死了以后又不受贬抑,王公贵人还怕什么呢?我恭敬地根据《谥法》所说‘名称与实际违背叫作缪,乘乱肆意妄为叫作丑’,应当为何曾定谥号为缪丑公。”晋武帝(没有采纳秦秀的建议)下令赐何曾谥号为孝。
何绥是何曾的孙子。当初,何曾曾在武帝司马炎的宴会上侍奉,离开宴会后对儿子们说:“皇上开创伟大的基业,我每次在宴会上见他,从没有听到治理国家的长远打算,只是听他说平生的日常事情,这不是为子孙后代作考虑的方式。他只考虑自己,他的后代继承人危险呀!你们还能够免祸。"指着孙子们又说:“这一帮人一定会遭到国难。”等到何绥死后,哥哥何嵩哭着说:“我们的祖父大概接近圣人了啊!"何曾生活奢侈,吃饭一天要耗费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儿子何劭,一天吃掉二万钱。何绥和弟弟何机、何羡,更加奢侈,给人写信,用词傲慢。河内人王尼看到何绥写的信,对人说:“伯蔚(何绥字伯蔚)身居乱世还这样骄傲豪奢,难道能免于灾祸吗?”听的人说:“伯蔚听到你的话,一定会加害你。"王尼说:“伯蔚等听到我的话,自己已经死了。”等到永嘉末年,何氏一家已经没有子孙留存在世了。
臣司马光认为:何曾议论晋武帝苟且懒惰,只顾眼前利益,不为长远考虑,而预知天下将要发生变乱,子孙一定会卷入这忧虑当中,多么英明!但是自己超越本分奢侈无度,使子孙继承这坏毛病,最后因为骄傲奢侈而亡族,这英明又在哪里呢?再说身为宰相,知道自己君主的过错,不忠告君主却在家私下议论,不是忠臣。
材料二:
御孙说:“节俭,是所有品德共有的;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俭朴中培养出来的。俭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普通人少欲就能自我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所以说:俭和德同时并存。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走邪道招惹祸端。普通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使自身丧命,因此他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B(A.“写暮春景物”错误。本词开头三句描写的是初春景物。C.“呼应上片‘柳下桃蹊’"错误。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D.“以今衬昔"错,应是“以昔衬今”,以过去的热闹反衬今日的凄凉、落寞。)
16.柳词:①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②希望获得赏识与重用。
秦词:①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词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词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②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欢愉之情。③仕途失意的无奈。“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且又“时见栖鸦”,词人的“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表明词人对仕途的失意感慨至深。(每词3分,共6分)
语言文字运用:
17.(10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8.B(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相近,形成语意的跳跃。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19.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每点2分,共4分)
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写作:
21.例文:
脚踏实地谋发展,心怀梦想向未来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毛姆在《月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电视剧导演聘用合同书(古装战争)
- 2025年度个人出租车承包运营管理及车辆更新合同
- 2025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健康管理融资居间合同
- 2025年度教育培训借款居间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农村别墅装修与设施配套合同
- 2025年度房屋租赁权转让及租赁保证金合同协议书
- 历史建筑保护扶梯改造合同
- 2025年度协议离婚孩子抚养权及父母子女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员工股份激励与股权激励评估协议
- 2024年广东普通专升本《公共英语》完整版真题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中国民族音乐的宫庭音乐
-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 电网调度运行人员考试:电网调度调控考试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 成都市深基坑管理规定课件
- 建立高效的员工沟通与反馈机制
-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做得对
- 《语用学之指示语》课件
- 《对折剪纸》课件
- 《魔方知识普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