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

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

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L按要求填空。(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

(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

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

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

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

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

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④⑤③C.②⑤①④③D.④⑤③②①

(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

纸短笺。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3

分)

【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

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70分

(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

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16分)

图书目录

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

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

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

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

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

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

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

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

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

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

序言(部分)

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

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

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

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既然是因为知识的碎片化影

响了我们的深度思考,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碎屑凝练起来,让它们

不再那么“碎”吗?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对碎片的知识进行整合,

以此弥补知识碎片化的弊端,实现从碎片到整体的跨越。这也就是知

识整体化的过程。

②古典诗词的阅读亦然。

③诗词是由人创作的,一个人一生可能创作很多诗词,如果按照时

间的顺序,将一个诗人一生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这就是“诗传

④利用“诗传”的方式对个人记忆中散乱的诗歌进行聚合,这是一

种整体化,不但能实现对碎片化的超越,更是极为有效的诗歌阅读方

式。

⑤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词,至少有六个方面是必须的:谁写的,什么

时候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前四个方

面,都直接涉及作者,这没有疑问。后两个方面,对诗词“写的什么”

“怎么写的”,尽管有的时候,单纯从诗歌文本中就能获得大部分的

信息,但要真正深入、更加通透地读懂文本,还必须了解作者。

⑥孟子曾对弟子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

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吟诵古人的诗词,阅

读他们的著作,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怎么能行呢?所以要

研究他们的时代与经历,这就是和古人交朋友。这是中国传统文学批

评中“知人论世”传统的由来。只有“知人”,才能了解作者的身世、

经历、思想状况、写作动机等;惟有“论世”,才能根据作者所处的

社会时代准确理解文本的内容。

⑦通过“诗传”的方式,能够实现知人论世,能够将散乱的一句句、

一首首诗词整体化为一个便于把握的系列。除此之外,这些诗人,本

身亦并非一个个单独的存在,他们之间尚存在师友、亲朋、同僚等各

种社会关系,他们通过诗词唱和交往,甚至斗争,由此可以构建一个

更为宏大系统的整体,这不但能准确、深透地理解古人,读懂他们的

诗词,而且,在我们嘴边“呼之欲出”的时候,诗词能够随时“脱口

而出”,而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甚至“千呼万呼不出来”。这也

正是我们编写《唐十家诗传》这套书的动机。

⑧这套书是以作者的生平为纲,以名作名篇为纬,努力做到纲举目

张。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文尽量全部涉及,这给读者的顺利阅读提

供了基础。另外,一些广为流传的诗篇、一些著名选本选录的诗作以

及一些包含名言警句的诗文,也尽可能选录,这算是给读者的原有视

野提供了拓展的可能。总之,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读者的阅读经

验期待视野,也能部分突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尽量使之能读、可读、

让人愿意读。

读者评论

阿山:所选取的唐十家有待商榷。岑参的边塞诗成就还不如王昌龄,

不宜入选。韩愈、柳宗元,他们是古文大家,诗歌的影响力有限,为

何入选十家之列?

3.作为一篇序文,下列对其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写作动机与写作体例。

B.阅读问题与阅读对策。

C.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

D.写作背景与写作内容。

4.根据目录中的标题,下列推断的内容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韩愈诗传》韩愈为人刚直,敢做敢言,虽屡遭贬斥却百折不回。

B.《王维诗传》王维晚年半仕半隐,悠游辆川别业,获得内心宁静。

C.《白居易诗传》白居易历经官场险恶,毅然辞官归乡,闭门谢客。

D.《杜甫诗传》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忧国忧民,成就了一代诗圣。

5.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古典诗词阅读也需要整合的方式。

B.“诗传”就是将某个诗人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

C.读懂一首诗所需要六个方面知识都离不开了解作者。

D.“知人论世”不是为了读懂诗歌,而是与古人交友。

6.如果对第⑤段中作者观点加以反驳,你会提出哪些问题?(4分)

7.你是否赞同读者阿山的观点?请分条阐述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71题。(16分)

蒙古的歌冯至

①“蒙古是一个野兽,是无愉快的。石头是野兽,河水是野兽,就

是那蝴蝶也想来咬人。”在一篇苏联的短篇小说里这样写着,读起来

像是一首歌,一首唯一的蒙古的歌,正如古时鲜卑民族所唱的“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幻想在陌生的地方盘桓着。小学时候读地理,总以为青海是一片

青色的死海,而蒙古只有黄色的旷野的荒沙。后来又听先生讲到沙漠

上的幻洲,那的确很有趣味,不可不遭逢一次,躺着马或是骆驼,缠

头,身披黄色的、红色的袍,手持长杖:这种憧憬不知怎么又转移到

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了。只可惜,经验与年岁俱增,自己的世界反倒日

见狭窄。抱定志愿说是要到南北冰洋去探险的那样的童心,等到中学

毕业时已经做梦都梦不起来了。自此以后,我脑里所萦回的,也无非

是些眼前切身的事,而所谓戈壁上的蒙古人会不会对着天空的幻洲唱

出歌来的问题,再也无心想起了。

③可是后来偶然在一个晚餐席上我却听见蒙古的歌了。那是在H埠,

地近寒带,冬天的路上结着很厚的冰,许多不大熟识的人聚在一家饭

店里。席间,含笑的主人立起来了:今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会在一

起。请大家留个纪念在今晚的席上。

④片时的静默。一个矮而胖的俄国人说话了,用纯熟的中国语:“诸

位!这里,关于俄国的歌,大家一定听得很不少了,在街上,在公园,

在咖啡店。我今晚要唱一首异乡的歌,愿得主人的允许。”

⑤大家都很惊讶,是什么呢?

⑥“蒙古歌。”

⑦出乎意外,一片鼓掌的声音。

⑧不过是新鲜罢了,意义也不懂,声音也很沉闷,比起《四郎探母》

《空城计》来,太不能使听众陶醉了。但都很注意地听,不过是新鲜

罢了。

⑨催眠歌似的,没有抑扬高下,使人如置身于黄土的路上,看不见

山,看不见水,看不见树木,只有过了一程又一程的黄土。是的,在

这歌里,霞都不会红,天也不会青,——是一个迟钝的人在叙说他迟

钝的身世。歌中自然也有转折,无论往哪边转也转不出它那昏黄的天

地。

⑩唱歌的人的态度却是严肃的。

”这样的歌,在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里,似乎太

不生色了。但如果是白日无光,冷风凄凄地吹着的下午,从一个孤孤

单单的帐篷里发出来这个声音,也未必不相称吧。——什么事都是因

缘,谁想得到呢,这沙漠里的一朵灰色的花,向来不大有人采摘的,

也会有今日飘落在光明的电灯光下,洁白的桌布上面,而它的声浪吻

着两旁陈列着的西方的雕像。

12唱歌人的态度始终是很严肃的。

13席散后,我请求这位俄国人,能够一起出去散一散步吗?他说可

以,我们便从这热腾腾的屋里走出来了。我们到了清冷的夜的空气中,

感谢的很呢,使我今天听见了这个奇怪的歌。他说并不奇怪,他的故

乡是恰克图,同蒙古人做买卖的他的同乡们差不多都会唱这样的歌。

14”但是,什么意义呢?”

15”意义是很悲哀的,他们的马死了,他们在荒原里埋葬这匹马,

围着死马哭泣:老人说,亲爱的儿子,你不等我你就死去了;壮年说,

弟弟呀你再也不同我一起打猎了;小孩子叫声叔叔,几时才能驮我上

库伦呢;最后来了一个妙龄的女子,她哭它像是哭她的爱人。”

16“就意义说,这是一首很好的哀歌呀,真想不到他们也有这样好

的歌。但是声调怎么这样沉闷呢?我只觉得蒙古是一个野兽,无愉快

的。就是蝴蝶也想咬人呢。像你们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一样。”

「俄国人似乎是在笑我幼稚,他说:“那不过是片面的观察罢了。

什么地方没有好的歌呢。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少男少女的心呀。不

过我们文明人总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一种病似的。至于那鲁钝而又

朴质的蒙古人,他们把他们的爱情与悲哀害羞似的紧紧地抱着,从生

抱到死,我们是不大容易了解,不大容易发现的。”

18夜里非常冷,我们在街上走着,一直走到江滨,两人都不约而同

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8.分析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9.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描写蒙古歌声的语句。(4分)

10.为什么文章中间连续两处说唱歌人态度是严肃的?(4分)

11.唱歌者认为:文明人爱用感情来传染人像似一种病态,而我们不大

容易了解和发现蒙古人的情感表达。请你评价这个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74题。(8分)

客夜有怀(清)吴兆骞

一灯愁独卧,永夜客衣单。

星月临江静,楼台拂曙寒。

悲笳霜外断,清漏梦中残。

忽忆西园会,笙歌满玉阑。

【注释】①清初诗人,曾因科场案被流放到塞外宁古塔,著有《秋笳集》。②西园会,泛指文人

雅集。

12.找出与这首诗题材相同的一项。()(1分)

A.王维《山居秋暝》B.陶潜《归园田居》C.李清照《声声

慢》D.杜甫《登高》

1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点题,以“愁”字总领全篇。

B.三四句写夜色静谧,春风拂去寒气。

C.五六句写胡笳与刻漏声,以声衬静。

D.悲、清、断、残,渲染出凄清氛围。

14.结合全诗,鉴赏诗歌结尾两句的构思特点。(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王君传(明)徐渭

①吾友王君,讳某字某,卒之。又明年,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

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请传。余读已,喟然者久之。

②夫以王君少颖敏苦学,未弱冠以儒充试一不售,乃为生,于府学

中便磨食,其后试有司,无一第不高等,且间甲诸同学生,百里之外

裹粮而趋学者,无一不就王先生塾,乃弛担,如是且三十年,数奇矣,

然犹以贡拔,此人人能知之,某亦能言之者。至其以文受知一府公,

府公怜其贫,颇风之。人持百金为寿,请府事,而君不为动。先是,

又一他府公授一乡翰林,托令简瘠以属君。君对日:“某薄命,业巳

约妇,无以承使君厚惠。”府公复翰林,戏举旧事曰:“事不谐矣。”

此虽人人未必尽知之,然某犹能言之也。至君以一经教弟子,致束修

若縻食准,铜钱以个计,可百万,乃悉以同诸弟,瑜者教之,瑕者食

之,终其身为一篓人。此则人或知之,君未尝言之,某亦不得言之者

也。今夫身至大官银盈藏,乃嫂叔矜梭锄、兄弟以故业而斗者岂少哉?

噫!可传已!

③论曰:懋新君虽褰,然喜植花木,畜鱼于盆池,买古书帖及名人

画满箧笥,数饺俎衔杯,喜翩翩也。即为举子业,然亦时为诗,及好

人为诗。城中大家治园池不少,友人中为诗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数

过也,而特数过君。君之办景岂真过富人哉?而乃今则已矣。庄周日:

自惠子死,无以发吾言也。

【注释】①王君:名皇,字懋新,作者友人。②充试:参加科考。③贡拔:生员选拔到国子监读书,

成为贡生。④风,致。⑤简墙:挑选女婿。⑥篓:贫穷。⑦镒盈藏:储藏大量钱币。⑧恒俎:指果

蔬酒具。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儒克试一不售(2)兄弟以故业而斗者

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且间甲诸同学生()

A.隔阂B.夹杂C.参与D.间或

(2)数奇矣()

A.命运B.算得上C.计算D.

数目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

书状来请传。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城中大家治园池不少,友人中为诗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数过也,

而特数过君。

19.阅读第②段,根据行文思路从三个方面概括王君的事迹。(3分)

20.与第②段比较,分析第③段写人叙事的不同之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1分)

回友笺(清)毛奇龄

①东林非党也,有抗东林者而党始名,然而不敢显居于抗之者也,

于是甘于抗东林者必文曰中立,夫使抗之者不敢显居于抗之而乃日中

立,则东林尊矣。

②今之抗王李①之文者亦然,明明诋其文而不敢显居于诋之之列,

必文曰都不观某某两家之书,则其文益尊矣。

③吾之抗王李不如是,必极观王李之书,使彼肝胆显然,一无所逃,

而后乃坦坦白白而上之,斯足贵耳。不然,是欲以暗昧胜之也。暗昧

胜之,非胜也。若来旨云东林容有小人,抗东林者必无君子文,或稍

异是耳。

【注释】①王李: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与李攀龙。

21.阅读第①②段,下列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称东林为党始于反对者的出现。

B.反对者对东林党持中立的立场。

C.反对者不敢公开诋毁王李之文。

D.反对者使得王李之文更受尊重。

22.分析文中第①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3.第③段作者提出自己对王李之文的批评方法,请评析作者的批评方

法。(4分)

三写作70分

24.当我们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安抚

自己心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1)侣鱼虾而友麋鹿(2)赢粮而景从贾谊(3)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1)(2分)C

2.(2)(3分)归宁:返乡、归家尊兄:家兄敛衽:敬拜、

敬礼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3.A(2分)

4.C(3分)

5.D(3分)

6.(4分)示例:(1)如果是诗歌研究专家,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

研究无可非议,普通读者有必要吗?(2)如果一定要掌握这六个方面

的知识,那么《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以及后代很多无

名氏诗作该如何阅读?(3)诗歌阅读最重要的是鉴赏,怎么就缺了“写

得怎样”这一条呢?(4)阅读诗歌重在读者主体获得自我的阅读体验,

而不是过多地考证搜罗作者的身世经历。

7.(4分)示例:不赞同阿山的观点。(1)这里的唐十家不是诗人

排行榜,不必一定是排名前十的诗人;(2)诗歌成就很难有统一的排

行标准,允许作者根据个人的爱好选取写作对象;(3)“诗传”写作

受到史料限制,如果所留存的诗人史料匮乏,就很难充分展开。(4)

岑参与王昌龄的成就难分伯仲,而且岑参的歌行体边塞诗更加特色鲜

明,别开生面。

示例:赞同阿山的观点。(1)诗歌成就毕竟有高下之别,完全能

够遴选出一份更有说服力的唐十家名单;(2)《唐十家诗传》的作者

本来就有意选编“高质量”的“名作名篇”、“著名诗词”,理应优中

选优;(3)李贺的诗歌创作成就应该高于韩愈等人。

(二)(16分)

8.(4分)示例:以自己的阅读经验、童年憧憬中对蒙古简单、浪漫

的认知,自然引出下文蒙古歌的叙述;与下文作者不懂得蒙古歌,认

为“蒙古是一个野兽”相照应;从一开始片面的阅读经验与不切实际

的憧憬,到最后懂得蒙古人深层情感,体现作者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

9.(4分)示例:运用比喻、通感,以视觉形象描摹歌声,没有山水

树木,没有霞红天青,只有漫天黄土,又将歌声比喻为迟钝的人叙说

迟钝的身世,将抽象的歌声化作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地写出了歌声

的沉闷单调。

10.(4分)示例:连续两次描写唱歌者严肃的表情,且都独立成段,

强调唱歌着郑重其事,体现他对蒙古歌深挚的情感。唱歌者的严肃表

情又与听者感觉歌声沉闷单调,与环境氛围格格不入形成鲜明对比,

引出下文作者与唱歌者约谈,想深入了解这首歌的内涵。

11.(4分)示例:文明人只会贪图猎奇、新鲜的快感,追求炫目、热

闹的氛围,无法欣赏蒙古人古朴悠长的歌声,反而认为蒙古人野蛮无

趣。唱歌者的话值得现代文明人警醒,快节奏的生活扭曲了人的天性,

物质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性的贪婪,如果不能改弦易辙,他们的情感

世界更加粗糙麻木,心灵世界日趋狭隘枯萎。

(三)(8分)

12.D(1分)

13.B(3分)

14.(4分)示例:以乐衬哀(反衬、衬托、虚实),前面描写诗人

孤身客居的情景,表现了孤独凄冷的羁旅之愁,最后两句宕开一笔,

回忆当年好友相聚时笙歌作乐的热闹欢快场景,以曾经的热闹欢快更

增添了眼前孤独凄苦,又以曾经的笙歌满楼寄托了对未来的向往,扩

展了诗歌的意境。

(角度1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效果2分,满分

为止。)

(四)(19分)

15.(2分)(1)考取(2)原有基业(祖上传下的家业)

16.(2分)(1)D(2)A

17.(3分)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

请传。

18.(5分)城里不少大户人家建造园池,友人之中也往往有写诗的

人,然而我不会多次去拜访他们,而唯独多次去拜访王君。(得分点:

大家、治、为、数、过,特)

19.(3分)示例:(1)王君科举考试连连失利,但是学业优异,远

近闻名。(2)王君深得官府赏识,而能坚守本分,不趋炎附势。(3)

王君顾念亲情,养育诸弟。

20.(4分)示例:第②段主要写王君的生平遭遇与为人品德,第③

段写王君建造园林、饮酒作诗的闲情雅趣;前者主要来自作者的听闻,

后者主要记叙作者与王君的交往经历;前者多客观实录,后者抒发私

人情谊。

(五)(11分)

21.B(3分)

22.(4分)示例:第①②段先论反对者批评东林党、王李之文的错

误方法,然后正面提出自己的批评方法,先破后立、正反对比,更加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23.(4分)示例:作者不赞同阴暗、傲慢的批评方法,而是在全面

理解、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公开坦诚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以平等、尊重

为前提,说理更有针对性与说服力,更有利于建立起透明、健康的社

会批评环境。这样的批评态度与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脑科学带来了脑机交互和类脑计算的惊人成就,但其最关键的应用领域还是在塑

造人脑本身。任何一个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行为的变化、道

德的形成,其背后都是对神经连接模式的塑造。每个大脑都是具备个性化连接模

式的神经网络,它由先天基因和后天学习所塑造,并决定了每个人面对外界输入

的独特反应模式。脑科学的研究关注大脑的知识获取与表征、信息加工能力、目

标指向的执行控制能力、情绪动机能力,与具体学科相关的基础能力等。这些学

习能力对应着不同的脑神经网络基础,也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心理学的角度,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分别强调了知识积累和信息加工能力对问

题解决的贡献。随着快速的社会发展和知识迭代,晶体智力的相对作用会逐渐减

弱,而认知能力和情绪动机能力对个体发展会产生更重要的影响。比如延迟满足

能力就是一种重要的情绪动机能力,它是影响个体终身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基础能力是预测个体学习表现和社会适应的核心指标。现代

科技的发展,让大量知识储备可通过辅助设备(如手机、网络)来完成,从而深

刻改变我们学习和记忆的方式,并对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可以看出,心理学和脑科学从更加基础的角度,剖析了与人的学习密切相关的重

要能力,为认识个体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另外,心理学和脑科学更强调立足

实证数据来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个人终身发展的基因-脑-行为-环境大

数据库,对于揭示全面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能力、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对

于我们更科学确定学习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应着学习目标的变革,学习评价也必然产生全面深刻的变革,体现在评价的内

容、方式和使用上。在评价内容上,目前学校还主要是以知识掌握为目标,普遍

缺少对学习能力、知识获取过程和效率的系统评价。在招生环节,虽然能力测试

特别是智商测试越来越普遍,但却面临着测试的理论基础落后、题目形式传统、

测评对象有限、测评实施困难、常模更新滞后、难以重复施测等局限。这就迫切

需要发展以大脑功能网络和能力模块为基础的测评系统。以注意力为例,注意力

是学习的关键基础能力,包括不同维度,如注意的选择、分配和广度,分别对应

人脑前额叶和顶叶的不同区域,测试需设计不同的任务。在评价方式上,应结合

新兴技术手段采用基于任务的测评方式。随着大脑测量科技的发展,一些可穿戴

脑设备的快速普及和测量精度的提升,已可实现对个体学习状态、过程、注意力

和情绪等的测量。在评价的实施和使用上,需要把评价深入到学习的每个环节,

实现测评的常态化和过程化。在减小测评误差,提高测评精度同时,也有助于建

立个体的成长性档案。此外应强化测评的诊断功能,强化成长性评价,通过全面

诊断找出学习困难背后的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学习力的培养。

虽然核心素养的提出,把提升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但几乎很少有

学校开设学习能力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力培养是否可以提升学习力?以打

篮球为例,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一般包含球场上的实战对抗和健身房的力量训练。

后一种训练是更基础、更个性化的,相当关键。如果肌肉力量不足,技术动作会

变形,还容易受伤。大脑学习也如此,需要针对性的、分解了的基础能力训练,

才能保证我们的有效学习。以阅读障碍为例,如果负责形音联系的脑区功能不足,

无论多少阅读量,可能都难以提升该部分的能力,而可能只是强化了前额叶的补

偿机制。基于此原理,很多机构开发专门的形音联系训练任务。比如基于

Fastforword的数据,学校教育能把阅读能力提高6分左右,而专门训练能提高

20分。

若以大脑的学习能力为导向,课程设置或应有较大变化。如对于学习能力,包括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力和自控力的培养;对于学科基础能力,包括数

学中的数量加工、空间几何能力等,语文中的形音联系、语音语素意识等的培养;

对于积极情绪和动机,包括成长性思维、习惯养成、决策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

的培养。诸如此类都可以开发专门课程和训练任务来培养。此外,更需要将脑科

学的理念方法融入到学科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充分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指导课程设

置和教学方式。最后,这样的课程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这个意

义上讲,建立个体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大数据,对教学的科学决策至关重要。

(摘编自薛贵《脑科学将如何颠覆学习领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神经连接模式既受到先天基因的影响,又被

后天学习所塑造,因此都具有个体的独特性。

B.不同类型的学习能力应该有不同的培养途径,因为它们的学习活动对应着不同

的脑神经网络基础,它们的发展轨迹也各不相同。

C.手机、网络等现代科技产物的普及发展,将改变人类的学习和记忆方式,知识

学习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通过辅助设备来完成。

D.作者认为,目前普遍缺乏对学习能力、知识获取过程和效率的系统评价,招生

环节中的能力测试面临着种种很难克服的局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情绪动机能力,是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素,通过这类基础能力可以预测个体学习表现和社会适应性。

B.心理学和脑科学从"更加基础的角度",剖析了与人的学习密切相关的重要能力,

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目标需要从全新视角来调整。

C第5段以打篮球为例,旨在说明学习的路径,有效学习需要针对性的专门训练,

基础能力训练和综合实战训练可以相辅相成。

D.我们要以脑科学的理念方法来指导教育改革,如果能够建立学生个人学习过程

和能力发展大数据,就可能落实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

3."晶体智力的相对作用会逐渐减弱",下列说法不能支持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和持续迭代升级,"学会提问"成

了更为重要的关键能力。

B.晶体智力基于事实,植根于经验,它会随着积累新的知识理解而成长,我们需

要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

C.相比于传授知识,当前教育改革更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

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D.脑机接口技术一旦成熟,海马体神经芯片将来可以用来增强正常人的记忆,那

么将彻底改变传统记忆式学习

4.随着学习目标的变革,学习评价将产生哪些与之对应的变化?(4分)

5.脑科学发展对于当前学校课程改革有何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祭

郭雪波

半夜里狗蛋被尿憋醒了,一看旁边,老爷子的干草铺空着。他揉着眼睛走出马架

子,发现老爷子正抱膝坐在门口沙滩上,两眼凝视着前边的沙洼地。脚前堆了一

堆烟锅灰。明晃晃的一轮月亮,照着坨坡,照着洼滩,泛着灰色的光。他走过去,

不声不响地坐在老爷子的旁边。狗蛋屏住呼吸倾听,听不见叹息声,唯有那不倦

的夜风从沙坡上丝丝吹过。月亮洒下了过于浓重的光色。使得沙坨更为沉静地酣

睡了。

“它叹息了几十年,几百年。人是太没用了。"老头儿自顾低语着,过了片刻,“明

天就要撒种了,哦,红糜子……”①他掌心里攥着一小把红糜种子,轻轻摩拳着。

狗蛋拿过几粒,月光下仔细端详。哦,你这搅得老爷子无法入睡的红糜种子哟。

比高梁粒小些、比谷粒大些,籽粒饱满光洁,圆圆的,沉实而晶莹。

"它能止往沙漠的叹息吗?"狗蛋问。

"能的。它是一种喜爱在沙上地里扎根的作物。"于是,狗蛋也相信了。

东梁子上刚发白,老双阳就套起了犁杖。一天里,只有在这凌晨到小晌午的时间

里较适宜播种。日头一旦升高,沙坨子里像蒸笼,人和牲畜都受不了。他们选择

沙洼子的南端那片地,开犁了。

这是一幅美妙的播耕图。

晨曦中黑键牛在前边伸脖拉犁,粗绳套绷得直直的老双阳在后边光脚扶犁把,

那松软的沙土在铁锌子两边如两道波浪翻开去;老头儿后边,是小狗蛋肩上斜挎

着点葫芦,用木棍"哒、哒、哒"敲着点葫芦向前伸出的空心木管,那褐黄色的米

粒从盛种子的葫芦头里颠拨了出来,经过木管嘴上的草穗子分解后,仁仁俩俩均

匀地撒落进刚翻开的垄沟湿土里;最后边是老狗"克二龙",脖子上套着拉绳,拉

绳那头拴着椭圆形木制压土滚子,顺着坨沟把撒下去的种子压进土里去。人和牲

畜,同力协作,进行着人类最基本而又原始的生存劳动。②那"哒哒哒”的敲打点

葫芦声,节奏清脆悠扬地传荡着,偶尔加进两声"叭叭”的鞭声,又由低沉的铁锌

子翻土的"嘲嘲"声和木制破子压土的"沙沙"声做陪衬,合成了这一美妙无比、浑

然一体的播耕协奏曲。庄重,和谐,古朴。

播耕三天之后,他们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沙坨子里

水的蒸发量是惊人的。沙井里的水,越来越供不应求了。后来每天仅仅渗出五六

碗水,还不够人和牲畜的饮用。老双阳把沙井往下深挖了几尺,仍不大见效。只

好控制使用老狗"克二龙”的活儿,可由狗蛋兼做。老双阳拿鞭子几次轰它回村去,

它转了几个沙丘又跑回来,蹲在马架子门口。不给它水喝,趁他们去种地,它自

个儿却潜进沙井,把那点水舔吸个干净。

老双阳狠狠心把它逮住后吊在木桩上。反正光喝苞米面糊糊粥,他们也越发顶不

住了。狗蛋泪汪汪地抱住老狗的脖子不放。

可老狗丝毫没有痛苦的样子,神情怡然,不叫不跳,睁着的两眼里也没有丝毫哀

伤,觉得以此报答一下主人多年喂养的恩德,十分值得。

老双阳一勒紧那根绳时,狗蛋一声惊叫逃进马架子里。老双阳眼睛盯着的不是狗,

而是南边的等待他们去播种的土地,还有那连绵的沙坨。他一咬牙,腮帮鼓起来,

双手猛地哆嗦了几下。老狗"克二龙”如释重负地"呜"一声低鸣,身子便软了。

狗蛋缩在马架子一角,眼睛盯着某处一动不动,对喷香的狗肉看都不看一眼。老

双阳如何威逼利诱也不管用,只好由他去。

没有两天,黑犍牛也趴窝了。缺水缺草料,加上它付出的劳动量太大,它实在拉

不动那沉重的犁杖了。老双阳愤怒地挥动着鞭子,"叭叭”打在黑牛的皮肉上,毛

一团团脱落,皮上鼓起一道道血印子,但它闭上双眼任主人去打,就是没力气从

垄沟里站起来。

老双阳无奈了,丢下鞭子,抱住黑牛的脖子洒下两滴浊泪,手抚摸着血印子低语:

"老伙计,难为你了……

他默默地卸下黑牛的匏架,解开肚带,站起来,把拆架往自已右肩上一挎,回头

冲狗蛋吼:"扶犁!”

狗蛋看着他那干瘦的身形,站在原地没动窝。“聋了?快扶犁!听见没有!""不,俺

不扶。"狗蛋冷冷地说。"你!……"老头儿操起了刚才打牛的那条鞭子。

③狗蛋无动于衷地看着他。

"你扶不扶?"

"不扶。"狗蛋黑肚子一挺,脖子一梗。

老双阳手中的鞭子空中挥了一圈,将落不落的时候,他丢开了它。随即,向狗蛋

走了几步。"扑通"一声向狗蛋跪下了。"祖宗,求求你了,就剩下一升多种子了,

你知道,这红糜子是咱们俩明年一年的口粮呵!懂吗,小祖宗!”

"咱们俩?明年你还叫我跟着你?”

"叫你跟俺一辈子,不是干儿子,是干爹!”

"哦,你认下俺当干儿子了?"狗蛋不相信地盯着老头的脸然后,他也不去理会老

头,走过去小手扶起犁杖把。同时用脏糊的手背狠狠抹了一下眼角。

老双阳站起来,重新把辗架套在肩上。"俺恨你,干爹。"狗蛋从他后边静静地说。

"俺恨这沙漠,干儿。"老双阳沉着脸回答。

铁锌子插进沙土里。老双阳躬着上身绷着腿,向前使劲一拉身子却弹簧似的被绳

套拉了回来,铁锌子一丁点也没动。狗蛋把铁锌子尖稍稍往上抬高了一点。

"照原先深浅!这是种糜子,不是种萝卜!""好好,你这疯老头,你就拉吧,拉得比

黑牛还黑牛吧厂

老双阳把肩膀往前一横,腮帮上的咬肌拧动着,双眼往前鼓突起来,额上暴起的

青筋如蚯蚓。豆粒大的汗珠从两鬓往下淌下来。"嘿——!"老头儿一声怒吼,铁锌

子终于颤悠悠地吃土行进了。④一步、两步、三步……十步……五十步……狗蛋没

想到那干瘦的身躯里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气。

粗硬的辗架挤压着他的肩胛骨,不一会儿肩上的皮和肉挤烂,显出一片血印子,

渗出细细的殷红色的血丝。

(摘自《十月》)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说狗蛋"听不见叹息声”,而老爷子说"它叹息了几十年,几百年",暗示沙

漠的的荒凉由来已久,也写出了狗蛋的稚嫩。

B.老狗面对死亡的反常表现,不仅写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只能听天由命的无奈,

更突出了狗对养育自己的主人的温情。

C."这红糜子是咱们俩明年一年的口粮呵!”暗示老双阳早就把狗蛋当作自己的家

人,只是没有亲口说出。

D.狗蛋"我恨你"中恨的是干爹派给他活儿,老双阳"俺恨这沙漠”中恨的是沙漠环

境恶劣,同时也表明以劳作改变现状的决心。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攥""摩拳"的细节描写,突出老人对红糜子的珍视,表现出播耕前他

希望与担忧并存的心理。

B.句子②中多处运用拟声词,节奏轻快,让读者身临其境如入愉悦、和谐的沙漠

播耕场景,饱含美好与希望。

C.句子③通过“无动于衷""脖子一梗"等神态或动作描写,写出了狗蛋认为老双阳

不可能拉得动犁、也不忍心他这样做的复杂心理。

D.句子④中的数字看似啰嗦,实则富含深意,不仅写出了老双阳拉犁的艰难,更

突出了他的坚韧。

8.狗蛋这一人物形象的创设使文章在沉郁中透出几丝暖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9.本文作者以“沙漠文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常常回旋着悲怆与礼赞的旋律,请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日:"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痒恶,足为将来规诫。不

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日:"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

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日:"朕意殊不同古人。卿可撰录进

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见

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日:"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

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

即改削浮词真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

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吴兢《贞观政要♦卷六》)

材料二:

余读《唐史》至太宗六月四日事,为之喟然太息。嗟乎!以太宗之英武好名,而卒

定计于秦府群小,惜哉!太宗首倡非常之谋以哉定海宇,则高祖之有天下,诚太宗

之功也。虽然,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而太宗之

屡辞不受者,岂亦有见于此乎?由是而观,则太宗之心,固已灼知大义之所在矣。

其后卒至喋血禁门、贻讥万世而不顾者,亦由房、杜二人陷之而然耳。岂独房、

杜哉?当是时,太宗既诛巢隐,一二近臣惟劝其释甲以就刑,可也;若高祖念其

事非得已而原之,然后辅之以图后功,亦可也;竟乃释此不为。而尉迟敬德者,

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借日恐其惊动上意,亦何事于矛甲哉?敬德此举直恐高祖

之怒心一发,且将不利于太宗,故特假此以迫胁之。使高祖不幸如其所料,则敬

德之矛宁无所施乎?秦府群小之不忠于所事,乃至此也。噫!此辈未足深恨;太宗

为一代贤君,亦从之而不疑,何其悲哉!

(戴良《论唐太宗六月四日事》)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指唐太宗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终被

高祖李渊立为皇太子。②巢隐,指隐匿的敌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史官执笔A何B烦C有隐D宜E即F改削G浮词H直I书其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指隐蔽、含蓄,与《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中的"微"词义不相

同。

B.正,指使端正,"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指"使活着",两者用法相同。

C.非常,文中指不同寻常,与现代所说的“非常时期"中的"非常”含义一样。

D.上,与"借日恐其惊动上意"中的"上"一样特指君主、帝王,文中指李世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身为帝王却不能查看当朝国史,结果这些国史不能起到规劝警戒自己的作用,

令李世民感到十分遗憾。

B.李世民认为通过政变诛杀兄弟,和周公东征诛杀管叔、蔡叔和季友用毒药杀死

叔牙两件事一样,利于国家稳定。

C.材料二记载了玄武门之变中高祖、太宗、秦府群小等历史人物的种种表现,戴

良对他们抱以惋惜之感。

D.在戴良看来,李世民平定天下,心中持有家国大义,多次辞任太子,他是一位

英武且珍惜名誉的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

(2)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

14.戴良称李世民的部下为“小人",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道傍小憩观物化杨万里

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后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

南溪山居秋日睡起杨万里

客至从嗔不著冠,起来信手揽书看。小蜂得计欺侬睡,偷饮晴窗砚滴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歌叙写诗人在道旁看到化蛹成蝶,看久了就忘记自己‘如痴似醉"时的

样子。

B.第二首诗歌叙述因不戴帽子而听任客人嗔怪自己,体现了诗人山居时的随意率

性。

C第一首诗歌描写蝴蝶'新生"的情态,跳出了庄生梦蝶的传统藩篱,别开生面。

D.两诗与《插秧歌》一样都体现"诚斋体"的特征,抒写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16.两首诗歌把常见的小昆虫写得富有情趣,请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华文化在给孩子取名字时有从《诗经》与《楚辞》中选词的传统,诺贝

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就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两句,曹操在《短

歌行》中也直接引用了这两句。

(2在《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中,人们大公无私,有"二恶":其一是"▲:

其二是"▲北

(3)古人在描写女子时经常使用"香"字,如温庭筠《菩萨蛮》中"▲_"一句,

再如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