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区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丛台区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丛台区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丛台区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丛台区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丛台区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书写与审美

1.(2023六下·丛台期末)用楷书抄写下列名言,注明出处,注意标点正确行款工整美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二、积累与欣赏

2.(2023六下·丛台期末)请根据语境中的拼音写词语。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níngrán)的双眼前过去;我(juéchá)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línglínglìlì)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liūzǒu)了一日。

3.(2023六下·丛台期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下面哪一幅作品是他的呢?()

A.B.C.

4.(2023六下·丛台期末)(1)习近平主席强调: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_________。"——《礼记》

(2)百善孝为先,不要等到“___,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有国才有家,我们要牢记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或。"要让生命更有价值。

(3)古诗中有美丽的风景:《寒食》中的诗句“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长安城暮春时节处处柳絮飞舞的美好春景;《马诗》中的“大漠沙如雪,。"巧用比喻描绘出雄浑的沙漠景色。韩愈在描绘早春景色:“___,草色遥看近却无。”中表达情谊;王维把“劝君更尽一杯酒,___。"的诗句送给友人言明志向。春已归去,从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中“百啭无人能解,。”感受到深深的惜春之情。

(4)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同一个太阳,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以___,而____________。因为“___"。

(5)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这段话强调了正确对待问题。

5.(2023六下·丛台期末)在阅读中,我们结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了智慧和启发。请你填写下面的阅读分享卡,与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书籍和书中的人物吧。

阅读分享卡

书名《》

最喜欢的人物

印象深刻的品质_________

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

6.(2023六下·丛台期末)班主任要给同学们写毕业寄语,请将下面赠言中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对待赞美你的人,要把它藏在心里;珍惜那些能指出你错误和缺点的人,“良药苦口利于病,___”,谦虚地接受它,然后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同学们回赠:“好雨知时节,。,。”老师您就像春雨,哺育着我们成长。我们今后唯有发愤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的恩情!

三、阅读理解(38分)

(2023六下·丛台期末)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养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养住。

7.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上阕写___,含蓄地表达了。下阕直抒胸臆,写和___。整首诗表达了词人___。

8.根据词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9.积累不同类别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

(2023六下·丛台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鲸(gǔn)治水,鲧用壅(yō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①尧舜:尧和舜。中国上古时的贤明君主。②鲧:人名。禹的父亲。③壅堵:堵塞。

10.“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A.能够B.制服,压制C.攻下,战胜D.限定,约定

11.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A.开九州B.通九道C.陂九泽D.度九山

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

13.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

(2023六下·丛台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

①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搭载载人飞船、总重为487吨的火箭,随着一声令下,火箭尾部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发出巨大的轰鸣,在耀眼的火光中升空。一时间,古老的大漠为之颤抖。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②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飞船升空时非常平稳,火箭逐步加速,杨利伟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向地面报告:“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怕的共振时间持续了26秒,此后慢慢减轻。杨利伟从可怕的共振中解脱出来以后,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飞船继续飞行以后,杨利伟突然感到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他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③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在杨利伟的眼里,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黑白交替之间,无比奇妙。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④杨利伟绕地球14圈以后,于10月16日4时31分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⑤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5时58分,飞船减速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杨利伟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杨利伟看到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原来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剥落的过程惊心动魄。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了:飞船右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右舷窗大约裂到一半的时候,左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心里猛地一惊:航天器要解体了!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杨利伟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没有惊慌失措,按部就班进行规范操作。这时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经历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

⑥杨利伟成为民族英雄。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绕地球14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这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14.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5.阅读②﹣③自然段,摘抄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并填空。

飞行过程飞船情况身体感觉

升空时逐步加速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______

继续飞行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似乎要飘起来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绕着地球高速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自然段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近4G的过载挤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反复品读相关语句,我感受到___。

1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没有必要。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表达与交流(20分)

18.(2023六下·丛台期末)请你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题目一:“达人”指的是在某方面非常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作文写得好是“作文达人”,游戏玩得好是“游戏达人”,书读得好是“阅读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呢?请动笔写一写吧。要求:①事例具体,突出“达人"是某方面高手的特点;②450字以上,语句通顺,书写完整;③题目自拟。

题目二:忆往昔,抒真情。在“感恩适见,巩梦未来”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打开记忆之门,重温了小学六年与老师、同学共处的许多美好往事。请你以“难忘那一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学校可用“××小学”替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正确行款工整美观。注意“苟"别写成“询”,“必"别写成“心”,“循"别写成“单人旁。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标点符号的写法。

2.【答案】凝然;觉察;伶伶俐俐;溜走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凝然”的“凝"不要写成形近字“疑”,“觉察"的“察”不要写成同音字“查”,“伶伶俐俐”的“伶"不要写成同音字“怜”,“溜走"的“溜”不要写成形近字“留"。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凝然;觉察;伶伶俐俐;溜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A

【知识点】名家名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书法绘画。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结合题干中“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可知,A选项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诗与画分不开。画的作品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画中常常包含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也深深地孕育在画中。

4.【答案】(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树欲静而风不止;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春城无处不飞花;燕山月似钩;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因风飞过蔷薇

(4)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5)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批评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3)结合下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可知上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结合上句“大漠沙如雪”,可知下句“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结合下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上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结合上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下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结合上句“百啭无人能解”,可知下句“因风飞过蔷薇人”,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4)阅读《两小儿辩日》,由“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答案。

(5)这段话选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原句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故答案为:(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树欲静而风不止;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春城无处不飞花;燕山月似钩;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因风飞过蔷薇;

(4)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5)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批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5.【答案】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知识点】《红楼梦》

【解析】【分析】考查了推荐介绍。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根据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点评】推荐介绍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6.【答案】忠言逆耳利于行;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和惯用语,需要在综合积累的基础上作答。【解答】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处: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意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好的药物虽然味道苦,但对于治病是有益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诚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于行为的改进是有帮助的。解释:这句话强调了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不中听的意见,但这些意见往往是帮助我们改正错误、提升自我的关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处:这几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好雨知时节:及时的好雨知道季节的变化。当春乃发生:在春天到来时,雨水开始降临。随风潜入夜:雨水随着夜晚的风悄悄地降临。润物细无声:默默地滋润万物,悄然无声。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雨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春雨在夜里悄然而至,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使得万物得以生长。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被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们的教育和影响,老师像春雨一样,默默地哺育着学生,使他们茁壮成长。总结:班主任引用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强调了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而同学们回赠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则用以比喻老师对学生们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故答案为:忠言逆耳利于行;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点评】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考试或自我检测中完成的。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

【答案】7.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归乡的情景;友人一路山水行程;惜别深情;离愁别绪;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8.A;B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7.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结合译文理解词意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写的是宋代词人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归乡的情景,此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整首诗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归乡的情景;友人一路山水行程;惜别深情;离愁别绪;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8.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A、B正确,C.有误,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并无哀伤和悲情。

故答案为:AB;

9.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关于送别的诗句,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于春天的诗句,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故答案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10.B

11.B

12.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他们的治水方法是不同的。

1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灵活思考,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诗歌和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用法。例如,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状语从句”等,学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句式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1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最终克服了水患问题。“克"表示克服、战胜。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句子,理解“因势利导”的含义。分析提供的选项,找出与“因势利导"相符的具体措施。选择最符合“因势利导”理念的选项。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因势利导"中的“导”指的是采取合理的引导和疏通方法来治理洪水。具体来说,大禹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导":B.通九道,这里的“通九道”指的是大禹疏通了九条主要的河道,使水流能够顺畅地排泄到大海中。这包括了对河流的疏导、整治和开挖新的水道,以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排出,不再泛滥成灾。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开九州,这指的是大禹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各州的土地进行开发和整治,但并不是直接的治水措施。C.陂九泽,这指的是大禹修建了九个大型的蓄水池(陂)来调节水量,但这更多是对水资源的管理,而不是直接的疏导洪水。D.度九山,这指的是大禹测量和标定了九座山的高度,用于确定洪水的水位和流向,但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形,而不是直接的治水措施。因此,最符合“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通九道”,即疏通河道,引导水流顺畅排泄。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一成一败”和“其治不同"。将关键词进行扩展解释,形成完整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个意思。

故答案为: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他们的治水方法是不同的。

13.本题考查扩展延伸。回顾整个故事,提炼核心内容。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或教训。将领悟到的道理或教训写下来。

故答案为: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灵活思考,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答案】14.主要讲述了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成为民族英雄;

15.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

16.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极强

17.不同意。因为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必须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胆大心细以及对技术的熟练掌握。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为的是引起宇航员的注意。因此,有必要,不可删去。可结合文中的“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这句话来了解。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4.本题考查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结合“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概括为:短文主要讲述了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成为民族英雄。

故答案为:主要讲述了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成为民族英雄;

15.本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概括为: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结合“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概括为: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结合“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概括为: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

故答案为: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第⑤自然段详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近4G的过载挤压。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反复品读相关语句,你感受到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极强。

故答案为: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极强;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从文中的“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可知,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没有必要,可以删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必须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胆大心细以及对技术的熟练掌握。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为的是引起宇航员的注意。因此,有必要,不可删去。可结合文中的“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这句话来了解。

故答案为:不同意。因为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必须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胆大心细以及对技术的熟练掌握。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为的是引起宇航员的注意。因此,有必要,不可删去。可结合文中的“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这句话来了解。

18.【答案】范文一:

“钢琴”达人

要评“身边的小达人”,大多数同学可能会想到品学兼优的同学。我却认为这就狭隘了,在任何一方面,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同学都可以称为小达人。伟人周恩来曾说过: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可见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往往比什么都学一点更有必要。我的好朋友小红就是这样一个人,想知道她的独门绝技是什么吗?

她是一个游戏迷,最近,又下载了一个叫“钢琴块”的游戏,才玩不久,她就能将一首曲子准确无误地快速弹奏出来,锻炼了她的反应能力和音乐节奏感。世界名曲《天鹅》大家一定听过吧,它的“难度系数"可是相当的高,瞧,小红的手指在琴键上不停地点击划动着,行云流水,指走如飞,面对一个个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的音符,她毫不畏惧,知难而上。乐曲节奏升腾跌宕,步步高昂,旋律越来越快,布满了小黑块的“星空”一股脑向她袭来,她眼看着就快跟不上了,我暗暗为她捏把汗,但转瞬间,她的“魔掌"猛地出击,成功把一个个音符收入囊中,出人意料地成功弹完《天鹅》,获得一个闪亮的皇冠。

游戏不知不觉锻炼了她的反应能力和耐力,每一次写作,她都能很快产生灵感,文思如泉,妙笔生花;每一次课堂提问,她总是反应敏捷,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运动赛场上,不管输赢,她总能坚持跑完全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不起眼的游戏中,却能发掘收获一些容易忽视的宝贵东西。我想,这就是我推选小红的首要依据吧!

范文二:

难忘那一幕

当我生气的时候,是您让我保持理智;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您给我指引方向;当我伤心的时候,是您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找回我自己。

您带领着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与我们一起“过关斩将”。尽管您认为我是一个淘气而幼稚的孩子,然而您的悉心教诲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一幕,我绝对忘不了……

五年级上半学期,我即将参加大队委竞选,但演讲稿却背不下来,眼看明天就是竞选日期,我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冷汗,耳边只有一个声音“完了”,我有点绝望了。您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走过来对我说:“王家佑,你怎么了?”我把一切的担忧、急躁一股脑全抛向了您。现在想起来,我甚至怀疑您是怎样保持平静的,我试着猜测您的感受,您很可能觉得我像一个烦人的小鬼在您耳边唠叨。可您却不恼,微笑着问我:“你的稿子呢?让我看看吧。"我递给您我的稿子。您给我提过很多建议,很惭愧,我只大概记得几句了:“你的稿子内容很不错……看,可以分成几段来背,像这样……嗯、嗯,差不多了……加油!很棒了!回家再练练,你明天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好!……”听着您耐心的讲解,看着您温柔的目光和略带疲惫的身躯,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一定要表现好!"

第二天,我拖着微微颤抖的腿登上了讲台,面对着各位观众,我不由得又紧张起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那是您的眼睛!您的目光里闪烁着期待与鼓励。突然间,我又镇静了下来,调整呼吸,用自信的语调开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演讲很成功,我在如潮的掌声中走下了讲台。

这只是您教育我的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剪影。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吴老师!"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一: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达人”为话题写一写你身边的达人。想想你最了解的人有哪些优点?让你感到他很棒,是学习努力,还是孝敬老人?是乐于助人,还是聪明能干..….选择你认为最突出的优点或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优点、特长,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难忘那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重温了小学六年与老师、同学共处的许多美好往事,选择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达你的感谢之情。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一:本文选材新颖,结构合理,语句通顺。通过人物的动作等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特点,是一篇不错的习作。二:本文小作者通过典型的事例写出了老师的“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1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书写与审美

1.(2023六下·丛台期末)用楷书抄写下列名言,注明出处,注意标点正确行款工整美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答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正确行款工整美观。注意“苟"别写成“询”,“必"别写成“心”,“循"别写成“单人旁。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标点符号的写法。

二、积累与欣赏

2.(2023六下·丛台期末)请根据语境中的拼音写词语。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níngrán)的双眼前过去;我(juéchá)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línglínglìlì)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liūzǒu)了一日。

【答案】凝然;觉察;伶伶俐俐;溜走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凝然”的“凝"不要写成形近字“疑”,“觉察"的“察”不要写成同音字“查”,“伶伶俐俐”的“伶"不要写成同音字“怜”,“溜走"的“溜”不要写成形近字“留"。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凝然;觉察;伶伶俐俐;溜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2023六下·丛台期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下面哪一幅作品是他的呢?()

A.B.C.

【答案】A

【知识点】名家名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书法绘画。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结合题干中“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可知,A选项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诗与画分不开。画的作品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画中常常包含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也深深地孕育在画中。

4.(2023六下·丛台期末)(1)习近平主席强调: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_________。”——《礼记》

(2)百善孝为先,不要等到“___,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有国才有家,我们要牢记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或。”要让生命更有价值。

(3)古诗中有美丽的风景:《寒食》中的诗句“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长安城暮春时节处处柳絮飞舞的美好春景;《马诗》中的“大漠沙如雪,。”巧用比喻描绘出雄浑的沙漠景色。韩愈在描绘早春景色:“___,草色遥看近却无。"中表达情谊;王维把“劝君更尽一杯酒,___。”的诗句送给友人言明志向。春已归去,从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中“百啭无人能解,。"感受到深深的惜春之情。

(4)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同一个太阳,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以___,而____________。因为“___”。

(5)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这段话强调了正确对待问题。

【答案】(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树欲静而风不止;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春城无处不飞花;燕山月似钩;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因风飞过蔷薇

(4)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5)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批评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3)结合下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可知上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结合上句“大漠沙如雪”,可知下句“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结合下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上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结合上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下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结合上句“百啭无人能解”,可知下句“因风飞过蔷薇人”,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4)阅读《两小儿辩日》,由“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答案。

(5)这段话选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原句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故答案为:(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树欲静而风不止;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春城无处不飞花;燕山月似钩;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因风飞过蔷薇;

(4)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5)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批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5.(2023六下·丛台期末)在阅读中,我们结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了智慧和启发。请你填写下面的阅读分享卡,与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书籍和书中的人物吧。

阅读分享卡

书名《》

最喜欢的人物

印象深刻的品质_________

与该人物相关的事件

【答案】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知识点】《红楼梦》

【解析】【分析】考查了推荐介绍。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根据自己积累的阅读知识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红楼梦;贾宝玉;敢爱敢恨,天性纯朴,有才气;衔玉而诞;

【点评】推荐介绍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6.(2023六下·丛台期末)班主任要给同学们写毕业寄语,请将下面赠言中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对待赞美你的人,要把它藏在心里;珍惜那些能指出你错误和缺点的人,“良药苦口利于病,___”,谦虚地接受它,然后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同学们回赠:“好雨知时节,。,。”老师您就像春雨,哺育着我们成长。我们今后唯有发愤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的恩情!

【答案】忠言逆耳利于行;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和惯用语,需要在综合积累的基础上作答。【解答】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处: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意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好的药物虽然味道苦,但对于治病是有益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诚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于行为的改进是有帮助的。解释:这句话强调了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不中听的意见,但这些意见往往是帮助我们改正错误、提升自我的关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处:这几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好雨知时节:及时的好雨知道季节的变化。当春乃发生:在春天到来时,雨水开始降临。随风潜入夜:雨水随着夜晚的风悄悄地降临。润物细无声:默默地滋润万物,悄然无声。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雨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春雨在夜里悄然而至,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使得万物得以生长。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被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们的教育和影响,老师像春雨一样,默默地哺育着学生,使他们茁壮成长。总结:班主任引用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强调了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而同学们回赠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则用以比喻老师对学生们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故答案为:忠言逆耳利于行;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点评】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考试或自我检测中完成的。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阅读理解(38分)

(2023六下·丛台期末)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养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养住。

7.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上阕写___,含蓄地表达了。下阕直抒胸臆,写和___。整首诗表达了词人___。

8.根据词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9.积累不同类别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

【答案】7.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归乡的情景;友人一路山水行程;惜别深情;离愁别绪;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8.A;B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7.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结合译文理解词意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写的是宋代词人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归乡的情景,此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整首诗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归乡的情景;友人一路山水行程;惜别深情;离愁别绪;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8.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A、B正确,C.有误,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并无哀伤和悲情。

故答案为:AB;

9.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关于送别的诗句,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于春天的诗句,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故答案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023六下·丛台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鲸(gǔn)治水,鲧用壅(yō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①尧舜:尧和舜。中国上古时的贤明君主。②鲧:人名。禹的父亲。③壅堵:堵塞。

10.“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A.能够B.制服,压制C.攻下,战胜D.限定,约定

11.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A.开九州B.通九道C.陂九泽D.度九山

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

13.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

【答案】10.B

11.B

12.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他们的治水方法是不同的。

1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灵活思考,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诗歌和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掌握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用法。例如,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状语从句"等,学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句式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1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最终克服了水患问题。“克”表示克服、战胜。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句子,理解“因势利导"的含义。分析提供的选项,找出与“因势利导”相符的具体措施。选择最符合“因势利导"理念的选项。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因势利导”中的“导"指的是采取合理的引导和疏通方法来治理洪水。具体来说,大禹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导”:B.通九道,这里的“通九道"指的是大禹疏通了九条主要的河道,使水流能够顺畅地排泄到大海中。这包括了对河流的疏导、整治和开挖新的水道,以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排出,不再泛滥成灾。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开九州,这指的是大禹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各州的土地进行开发和整治,但并不是直接的治水措施。C.陂九泽,这指的是大禹修建了九个大型的蓄水池(陂)来调节水量,但这更多是对水资源的管理,而不是直接的疏导洪水。D.度九山,这指的是大禹测量和标定了九座山的高度,用于确定洪水的水位和流向,但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形,而不是直接的治水措施。因此,最符合“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通九道”,即疏通河道,引导水流顺畅排泄。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一成一败"和“其治不同”。将关键词进行扩展解释,形成完整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这个意思。

故答案为:一次成功和一次失败,他们的治水方法是不同的。

13.本题考查扩展延伸。回顾整个故事,提炼核心内容。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或教训。将领悟到的道理或教训写下来。

故答案为: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灵活思考,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023六下·丛台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

①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搭载载人飞船、总重为487吨的火箭,随着一声令下,火箭尾部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发出巨大的轰鸣,在耀眼的火光中升空。一时间,古老的大漠为之颤抖。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②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飞船升空时非常平稳,火箭逐步加速,杨利伟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向地面报告:“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怕的共振时间持续了26秒,此后慢慢减轻。杨利伟从可怕的共振中解脱出来以后,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飞船继续飞行以后,杨利伟突然感到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他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③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在杨利伟的眼里,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黑白交替之间,无比奇妙。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④杨利伟绕地球14圈以后,于10月16日4时31分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⑤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5时58分,飞船减速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杨利伟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杨利伟看到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原来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剥落的过程惊心动魄。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了:飞船右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右舷窗大约裂到一半的时候,左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心里猛地一惊:航天器要解体了!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杨利伟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没有惊慌失措,按部就班进行规范操作。这时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经历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

⑥杨利伟成为民族英雄。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绕地球14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这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14.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5.阅读②﹣③自然段,摘抄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并填空。

飞行过程飞船情况身体感觉

升空时逐步加速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______

继续飞行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似乎要飘起来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绕着地球高速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自然段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近4G的过载挤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反复品读相关语句,我感受到___。

1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没有必要。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4.主要讲述了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成为民族英雄;

15.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

16.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极强

17.不同意。因为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必须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胆大心细以及对技术的熟练掌握。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为的是引起宇航员的注意。因此,有必要,不可删去。可结合文中的“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这句话来了解。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4.本题考查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结合“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概括为:短文主要讲述了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成为民族英雄。

故答案为:主要讲述了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成为民族英雄;

15.本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概括为: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结合“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概括为: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结合“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概括为: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

故答案为: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第⑤自然段详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近4G的过载挤压。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反复品读相关语句,你感受到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极强。

故答案为: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飞船右、左舷窗出现无数裂纹;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极强;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从文中的“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可知,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