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观察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小学期间学生在常识课对酒精灯、烧杯、天平和砝码等实验仪器已有初步的接触,并通过常识课中如“水的蒸发”、“水加热时的对流”等演示实验的观察,学生对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小学时学生还进行了如“磁铁的磁性”、“怎样接亮小电珠”等分组实验,对实验研究有了初步的体验,但观察不够,缺乏目的性、规范性和细致性。本节课将充分运用实验教学,确保演示实验的现象明显,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训练对实验现象的表述和交流实验结果的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2)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体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能力目标:(1)了解实验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2)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试管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玻璃棒、停表、电压表、电流表、天平和砝码、显微镜、烧杯、食盐、白醋、直尺、鸡蛋、水教学过程: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新课提问: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学生回答)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动手做实验,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来熟悉一些实验仪器。(新课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回答:是要多观察、要多实验、要多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引出这节课要讨论的第一个内容。2介绍常用实验仪器在课件中显示几种实验仪器以及实物,提问:认识这些仪器吗?知道这些仪器有什么用处吗?演示试管架、试管、试管夹的使用。1、学生很积极地回答认识的仪器,当然电压表、电流表等不认识。学生自己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及符号,并讨论是否可以用来测家庭电压和电流。观察完老师演示后让学生自己上来演示如何放试管和夹试管,以及如何使用酒精灯。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观察,并认识实验仪器3观察鸡蛋沉浮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药匙、玻璃棒的用处鸡蛋在清水中是如何的?在清水中溶入食盐后有什么反应?最后鸡蛋处于什么状态?观察并能描述实验现象。班级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观察后总结出药匙、玻璃棒的用处以及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小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内含什么科学原理,并选出代表发言,经辩论总结出它的原理,当然每个同学可保留自己的观点,以待日后验证。使学生学会观察。小组讨论的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人分享成果4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四人合作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出学生不正确之处,并提问:1、鸡蛋放入白醋里有什么现象发生?沉浮现象如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与食盐水中的沉浮原理一样吗?学生非常踊跃地要做实验,并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在做实验时当然有错误,应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在做实验的同时他们仔细地观察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然后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当然他们说不准原理,但应该给予鼓励,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为这与食盐水使鸡蛋浮起来的原理不一样,鼓励他们课后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求掌握沉浮原因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和记录,并能掌握一些实验的技巧。5学会借助工具观察看课件,思考并回答问题。提问:如何证明你观察的是否正确?学生一般都会观察错误的当他自己想办法去验证两线是否是直线。(一般用直尺)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他们知道了有时光靠人的感觉是不够的,也是不准的,必须要借助仪器和工具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课件中让学生自己操作以验证他观察的是否正确,寓教于乐。使学生懂得“眼见为实”并一定正确,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6课后实验要求:先用眼睛观察指纹,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指纹画下来。看看人家的与你有什么不同。观察记录,并进行比较。提高观察、绘画能力作业:作业本第二节的相关内容。预习第三节的内容。板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室里的仪器:试管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玻璃棒、停表、电压表、电流表、天平和砝码、显微镜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准确的判断要借助仪器和工具。四、教学反思:这节课考虑到学生刚进中学,没有过化学实验的经验,所以,先通过老师的师范和学生自己做些简单的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本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做实验和讨论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把握时间方面不够好,时间比较紧,在学生做实验和讨论的组织上有所欠缺,效率不够高。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例子体会观察的局限性,需要借助仪器重点:1.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难点: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过程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试管;烧杯;酒精灯;托盘天平;量筒;试管夹;胶头滴管;玻璃棒。【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2.实验室里的仪器教师:利用图,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等。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二.实验室的安全。教师讲述: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教师允许。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实验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到处乱走。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实验完毕要洗手。3.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抹布盖灭。(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3)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板书设计1、2走进科学实验室一、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二、实验室里的仪器:试管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玻璃棒、停表、电压表、电流表、天平和砝码、显微镜三、实验室里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1.3科学观察教学目标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

二、重点,难点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新课教学

一、常用仪器介绍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2、停表3、天平和砝码(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4、电流表电压表(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5、显微镜(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6、酒精灯(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1、鸡蛋上浮实验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5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6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同时演示闻白醋的方法)三、判断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前后,让学生知道,不能光凭直觉去判断一个物体。而应该通过实验,比如用尺量书上的线是否直,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指纹实验2个人一组,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可让学生回答大家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最后有印泥,让学生把指纹映在上面,然后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一起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一点,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回答。(007的指纹锁,银行用指纹确定身份,超市保管钱物的箱子,还可以利用指纹破案等)五、其他测量工具显微镜,已经提到过,再强调卫生,并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天文望远镜,哈勃,观察星体等等雷达,红外线遥感,侦察卫星(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做简单的介绍)六、课后练习作业本第2节第四题实验一定要去做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二)教具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学生引入1、展示视觉误差图,2、问到底哪一个正方形高?视觉总是可靠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呢?怎么才能知道答案?没尺子怎么办?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3、再拿一物,问:它长吗?短。(与另外一物比较)它长还是这个长?它长。回答(有争议)学生会回答:用尺子量。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拿同一物体来比较。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学生由短变长的回答,教师掌握契机引入长度的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由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入手,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米的代表符号是m如桌子的高度是1.2米。你有其他的例子吗?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一千米=1000米一米=100厘米=10000毫米=1000000微米(106微米)=109纳米介绍科学记数法,简单方便。向学生简单讲述原理,同时练习。学生举例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运算几个例题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让学生感觉大小,了解换算关系新课传授1、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请同学们举例日常生活中要测量长度的情况)2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问:最常用的仪器是什么?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举例回答:门窗的大小,人的高度,桌子凳子的高度,楼的高度,楼与楼的距离,书本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阅读10页图1-22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用法1、熟悉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播放课件讲解)。让学生多观察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2、让学生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进行错误经验教学。3、刻度尺的使用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若零刻度线缺损,则移位测)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注意最小刻度)读出估计值可以提高精确程度,以后会经常用到。但不必强调。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记正确(不要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练习: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三角板或直尺找出以上几个量(读出一大格和一小格)。学生练习:测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并相互讨论十分合乎测量规范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测量工具的选择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很多,书上例举了很多: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皮尺,什么时候选用这些测量工具?学生例举使用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皮尺,的场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粗测物体长度的方法在没有刻度尺,怎样粗测物体的长度?利用手的指距,脚步(队列步75厘米,正步走80厘米),手臂长约为身高。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设计测量的方法。小问题:如何用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纸弄皱了,还测得准吗?测轮子的周长,根据轮子转的周数测路程,在求得周长。2、把纸撕开测纸的周长(测不规则物体的周长)?如何用铅笔和细铜丝和刻度尺来测细铜丝的直径?3、不规则物体的高度,4、你怎样测出硬币的直径和周长?5、你怎样测出河水的深度?很小的物体时可以多个物体叠加起来,再用刻度尺测总长,再去算每一个的长度。以“积累取平均值”用绳子去拟长,在测绳子的长度,既为物体的周长。可以投影在地面,在测地面投影的长度,既为物体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介绍声纳、雷达和激光测距作业你怎样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怎样测出笔杆的直径和周长?你怎样测出硬币的直径和周长?你怎样测出河水的深度?课后练习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解成是测量仅包括长度的测量,另外就是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质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并简单加以应用。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四个正确,学生对于读正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教材对于该内容是忽略处理,而教学中又将它明确提出,学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板书设计】:第三节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长度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米其他单位:千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单位的关系:一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一分米==10厘米一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最小刻度、测量范围、使用: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第四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3)学会用量筒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2.科学探究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三.教学准备量筒,量杯,饮料瓶,橡皮泥,木块,冰糖,细沙,铁块,大头针等四.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虽然学生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应该说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教师应利用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五.教学思路感受物体体积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感受物体体积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感受体积单位学生观察比较大、小瓶可乐体积的单位感受体积单位学生观察比较大、小瓶可乐体积的单位感受1米3的大小感受1米3的大小感受1分米3的大小学生感受1分米3的大小学生测量正方体箱子的体积感受1厘米3的大小感受1厘米3的大小从体验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观察量筒,练习正确使用量筒从体验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观察量筒,练习正确使用量筒探究量杯刻度不均匀的原因学生观察比较量筒与量杯探究量杯刻度不均匀的原因学生观察比较量筒与量杯进一步体验量杯刻度的由来学生展示自制量杯进一步体验量杯刻度的由来学生展示自制量杯从实践中总结三种体积的测量方法学生设计测量不同类物体体积的方案从实践中总结三种体积的测量方法学生设计测量不同类物体体积的方案学生探究1:怎样测量不能沉于水下物体体积学生探究1:怎样测量不能沉于水下物体体积体验探究体验探究学生探究2:学生探究2:怎样测量溶于水中物体体积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现在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所找到的商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教师灵活利用课件加以补充)大家的收集到了非常多的体积标识,那么谁知道这个体积标识的含义是什么呢?【板书】一.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展示自己带来的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如饮料瓶,洗发水瓶等,香水瓶等(图一)。图一图一说出自己收集到标识的含义,如矿泉水瓶上写的“550ml”表示瓶中水的体积为550ml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商品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体积标识,从而感受体积,认识体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请大家和我一起观察大瓶可乐和小瓶可乐体积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呢?(可乐瓶可从学生所带商品中选用,若无则用教师事先准备的)现在请大家尽可能多的说出你知道的体积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二.体积的单位升,毫升,米3,分米3,厘米3观察后发现体积单位不同回忆体积的单位通过学生自己的比较与感受,引出体积的单位【提问】知道了这么多体积的单位,那么到底1米3,1分米3,1厘米3是多大的单位呢?请大家来看这个正方体箱子(见图二),谁来测量一下它的边长?并算出体积?这是一个体积为1米3的箱子,1吨水的体积就是这么大。现在我从这个箱子的角上取出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小箱子,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1分米3)继续在1分米3的小正方体上取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其体积又是多少呢?(1厘米3)1厘米3相当于你的手指头大小。【小结】日常生活中测量体积有两种方法:用标准量去比较,用测量工具测量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呢?【板书】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现在到了实验时间了,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观察你们桌面上的量筒,记录下刻度单位,量程和最小刻度值。1.量筒:(1)刻度单位:毫升量程和最小刻度值:50ml,1ml那么量筒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小组内讨论得出。(若讨论不出教师可加以适当引导)(2)使用方法: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3)俯视或仰视对结果会造成怎样影响?测量正方体箱子的边长,算出其体积为1米3图二图二感受1米3的大小感受1分米3的大小感受1厘米3的大小【学生实验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量筒讨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练习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水③分析俯视与仰视造成的结果并加以验证通过学生用长度测量的方法,亲自测量并计算后得出箱子的体积为1米3,即具有说服力,又利用学生心目中想象的1米3大小与真实大小的差距,加深了学生对1米3的感受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分米3和1厘米3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量筒和量杯的比较请四人小组观察比较量筒和量杯,回答下列问题:(1)你觉得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结合多媒体课件加以解释】(2)为什么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3)如果量杯的刻度均匀的,刻度值应该如何标?【学生实验二】四人小组观察比较量筒和量杯(图三)小组内讨论问题(2)和(3)图三图三3.自制量杯的展示师:昨天请每个同学自制了一个量杯,现在到了展示你自己的时候了!谁愿意想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请你在展示时说明量杯的取材,制法,所选用的标准量等等。师:她的量杯非常的好,那么大家一起来评价一下,她的量杯有那些优点和缺点吧?师:那我们能不能帮她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改进一下?师:还有那位同学想来展示一下?师:形状非常不规则的容器可以做成量杯吗?师:大家的量杯做的都非常好,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发现其实每一个量杯可能都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对与这些不足,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解决,这样我们的量杯就会更加好。建议大家可以利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改进你的量杯。【板书】四.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师:我请同学们每人收集了三样物体,并想办法来测量其体积,写出实验方案。谁愿意来说说看,你测量的是什么物体的体积,怎样测量的?(利用课件,在必要时加以提示和补充)。。。。。。。。。师: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为排水法,使用排水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师:总结大家的方法,我们就得出了任意物体体积测量的三种方法:液体体积测量:直接使用量筒或量杯形状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测出数据,代入计算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生:我的量杯是用一次性塑料杯,选用的标准量是一个小烧杯,我去25毫升为一个单位,每倒入25毫升后就画一条线,并标上刻度。最后得到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见图四)图四图四生:我认为优点是量杯是透明的,这样里面的液体有多少就可以看的很清楚。生:缺点是由于用的是塑料杯,刻度不容易刻上去。生:可以在量杯外面粘贴一张纸,把刻度写在纸上就可以了。生:可是使用记号笔,比较容易写字。。。。。。。。。生:我做的量杯选用的是一次性纸杯,标准量用的是针筒。以10毫升为一个单位。(见图五)生:优点是刻度容易写上去,缺点是里面液体的多少不容易看得清楚。以10毫升为一个单位测量比较精确。生:可以将量杯冲着有光亮的地方就可以看清楚液面所在位置了。图五。。。。。。。。。图五生:我认为可以的,比如我的量杯就是选用形状极为不规则的可乐瓶制成的。(见图六)生:优点是比用纸杯做成的量杯容量要大很多,缺点是刻度更加的不均匀,误差比较大。图六。。。。。。。。。。图六生:我测量的是饮料酷儿的体积,方法就是直接倒入自制量杯中。生:我测量的是装咖啡的盒子的体积,方法是测量盒子的长,宽,高,再计算就行了。生:我测量的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风油精瓶子的体积,我先在量杯中倒入一些水,记下读数,再把瓶子放在水中,读数,两次的数据相减就是瓶子的体积。生:使物体浸没在水中,否则误差很大。。。。。。。。。。学生总结①实践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加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探求新知。②采用了学生互评与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目的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③教师并没有急于给某种方法下定论,而是通过对量杯制作方法优缺点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个实验方案都有两面性,看待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①实验活动的设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从实验中获取知识。②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出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体积测量的理解更加深刻。【探究活动一】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现在我有两个问题请大家帮我解决:①若被测物不能沉于水下怎样测量体积,如木块?师:大家想想看,这样做可行吗?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师:怎样改进呢?师,非常好,还有其它方案吗?师:那重物的体积怎样测量?师:不测量重物的体积可以吗?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师: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个方案的缺点,改进方法?【探究活动二】②溶于水的物质怎样测量体积,如冰糖?师: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想法也很多,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发现有些实验方案可能在设计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动脑筋思考,怎样把自己的实验方案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探究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生:可以用手把木块按下去!生:虽然可行,但是手指也伸入水中,带来很大的误差。生:可以用针,牙签。。。。。。。生:可以用一个重物和木块系在一起,把木块拉下水。生:排水法。生:用形状规则的重物。生:可以的,只要先测出水和重物一共的体积,再测出水,重物和木块的体积,相减就行了!。。。。。。。。生:不排水了,排沙,这样木块就不会浮在上面了。生:沙的颗粒如果太大的话,空隙就很大,会产生误差。生:改进的方法就是用细沙。。。。。。。。。。【探究活动二】生:可以用“排沙法”生:排沙的话,冰糖就不能吃了!可以用细的砂糖。。。。。。。。。。。①学生互评的方式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②通过对实验方案的不断纠错与优化,使学生认识到评价的多面性。小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教学设计说明:1.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体积概念的引入就是从“收集身边的体积标识”入手,让学生感受体积,进而感受体积的单位。为了加深学生对1米3,1分米3,1厘米3的理解,我做了一个1米3的大箱子,使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在展示自制量杯的活动中,也是使学生亲身感受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从而加深认识。同时该活动也使大部分学生获得了成功感。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节课设计了两次学生实验以及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观察量筒”以及“比较量筒和量杯”两次学生实验中,并没有让学生盲目的动手,而是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就能边思考边实验,在实验中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对于“怎样测量不能沉在水下的物体和溶于水的物体的体积”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的思路也很活跃,在这样的气氛下,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探究能力目的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3.注重评价的多面性与多元化评价的多面性与多元化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对学生自制量杯的评价,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不要急于给一个实验方案下结论,而是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评价其利弊,这种评价的多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而师生互评与学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在纠错与改进中得到提升。温度的测量教学内容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中,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前准备每两个同学一副实验器材(实验室酒精温度计一支、体温计一支、一烧杯温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今天的天气比较热(冷);刚刚烧好的水很烫…师生共同分析:凉——温度低热——温度比“高”烫——温度高其实物质之所以有凉、有热、有烫,这均与温度有关。结论:温度的高低与冷热程度有关。

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如冬天和夏天气温相差很大,但深井里的水温变化,因此我们会感到冬天的井水比较暖和,夏天的井水比较凉快。[过渡]:如何准确测量温度呢?引出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结构:

上面有刻度

量程

最小刻度

内径很细(粗细均匀)

下有玻璃泡,内有液体,与细管相连

单位:℃[观察现象]:如用手握玻璃球或对它呵热气有何变化?启发思考:1.水银柱升高与温度变化有何关系?2.为什么有此关系?[讲述]: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提问]:温度计上的刻度从那里来?(或如何规定0℃100℃[介绍]:温度计上刻度是如何得来的。(多媒体课件)[实验]:请学生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温水的温度。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叫有操作错误的学生上台来演示,并让其他同学纠正他,探讨正确的操作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温度计的正确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读数]:共同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介绍]: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除液体温度计以外,还有双金属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光测高温计等。

[学生实验]:1.室温时,用手去摸大理石与棉花,有何感觉?2.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左右手插入温水中,说出两者的感觉?个别学生实验完

毕后说出感觉,全体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酒精温度计的结果特点,让学生自己说出温度计的结构及特点。

学生思考:1.

温度升高,红色的酒精液柱上升。2.

酒精的热胀冷缩。

学生小组实验,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温水的温度。并读出水的温度。

练习温度计读数

讨论: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板书设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二、测量工具-----温度计三、温度计的结构

刻度四、使用注意点: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五、介绍体温计

教学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给每小组发一支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有哪些结构,讨论后请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进行描述;用温度计来测物体的温度时,也同样可采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他们的活动,然后以组为代表向全体同学演示并说明如何使用这样的过程。当然此时的演示应该具有代表性,比如:教师在参与活动时发现的某种普遍性存在的错误操作,可让其他学生分析对错、错在哪里及如何改正,最后在教师的提示下,自行得出结论。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探究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不作为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讨论者。探究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得出结论的。这种让学生讨论、分析其他学生的结论,比单纯的教师授予知识,效果要好的多,能在学生动手、主动思考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潜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题: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课题科学探究类型以主体合作式探索活动为主的实验课

教学目标

知识发现目标

1、

通过对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对科学家对热气球的发明,能让学生概括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脚印判断身高,并找出脚印长和身高的比例关系。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体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了解收集与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完整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训练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能力。德育渗透目标1、

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和对实验结论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2、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民主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设计实验方案。教学难点实验时的组织和调控。教学方法和媒体探究式实验教学。主体合作式教学。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5min一、通过“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游戏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1.分小组实验2.适时表扬能及时做记录的小组3.奖品:猜对的小组可以吃哪个鸡蛋引导学生利用摸、看、闻、转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及时将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探究,消除对科学探究的恐惧感,意识到身边无处无科学,无处无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概括、分析以及表达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8min二、通过观看“发明热气球”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并能比较我们的探究和科学家探究有什么差异。1.肯定学生在探究中好的地方,适时引出科学家的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思考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并能思考我们和科学家的探究各自优缺点2.组织学生讨论仔细观看,并能适时记录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一些关键的字眼,学会对问题的分析学会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以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通过最新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min三、通过“意大利南部发现30多万年前的人类脚印”讨论,推测脚印和身高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首先确定脚印和身高的一种模糊的正比例关系10min四、引导设计实验方案1.把学生分成5——6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设计实验方案2.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并帮助其进行完善3.教师提示注意实验的细节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全班发言,其它学生帮助其方案的完善学生讨论得出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测量脚印和身高的方法,并注重测量精确度,在实验中还应注意相互协作,合理安排,保证实验能有序和高效率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2min五、动手实验教师指导个别实验能力较差的小组为加快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将学生测量的数据迅速在电脑上予以公布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体现相互尊重和协调的能力5min六、分析结果1.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汇报本组计算脚印和身高的比值,并进行电脑统计,算出平均值2.请每组同学举例汇报本组的实验结论学生相互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经过讨论得出以下分结论:1.脚印和身高有着必然的关系,它们的比值为0.5左右2.通过脚印我们可以推测身高;反之,如果我们知道身高,也可大概算出他穿多大的鞋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min七、思考(启示)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启示学生获得启示:科学实验并不神秘,它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收获和创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思想回家作业:进一步探究女孩和男孩的脚印和身高比值是否相同?小孩、成人和老人之间有何不同?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前测及分析杭州铁路中学姚国鹰一、前测班级姓名我们在学过的这些课中哪些是和科学探究有关的我熟知的生活中的科学探究的例子有哪些关于科学探究,我还想知道……二、分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科学探究都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有意识的用科学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观察能力明显有所提高,已经能有目的的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1)鱼为什么会上浮下沉;(2)收集、分析每个人的指纹特征;(3)身高与体重之间有什么关系;(4)往水里加盐,鸡蛋会浮起来;(5)把鹌鹑蛋放在醋里,蛋会上浮,还会翻跟斗,同时产生很多泡泡,最后还会蜕皮;(6)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7)将三只不同的啤酒瓶放入不同量的水,并用铅笔敲看有什么不同……甚至有的同学写了如:体育中的“极点”;音乐课中发现的为什么人能唱歌等。从第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很广,仅靠课堂教学是绝对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们老师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对学生的一种能力培养,比如学生的回答有:(1)鸡下蛋后为什么会叫;(2)龟在空调房里为什么一动不动;(3)一杯满满的水放一块冰块下去为什么水不会满出来呢;(4)水在什么情况下密度最大;(5)为什么隔着一面墙,不能看见电视机的荧幕,却能听见声音;(6)夏天,在皮肤上点一点自来水,用风扇扇会觉得很凉,这是为什么;(7)空调为什么要清尘网;(8)为什么液体的鸡蛋会生出小鸡;(9)为什么石灰遇水温度会突然加高;(10)为什么闹钟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叫;(11)为什么温度计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12)为什么录音机放入磁带后会放出美妙的歌声……我无法一一列举学生的回答,但看到学生的回答我确实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有些超出我的想象,如何最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同时保持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我想这也是我这堂《科学探究》课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教学后记杭州铁路中学姚国鹰1、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我在接受这节课的任务时,其实想得蛮简单的,也没觉得难上,因此在和建兰讨论时,爽快的接受了这节课的任务,我想新课标不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不就是让学生多讲一点,多动动手吗,那还不简单,因此我在暑假备课时很单纯的想,我弄一个竞赛,学生不是都参与进来了吗,不是说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吗,我让他们回家自己探究,不是让学生都动起来了吗,不是说要交流、合作、探究吗,我全班一讲,大家不是都在交流了吗,再让他们提提意见,简直太妙了!可是开学后,我就发现同学们观察的能力很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别提了,他们基本就是提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接着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感觉就是照着我给他们的模式进行了拼凑,看上去呆板而枯糙,因此开学第一天我就否决了自己的暑期备课思路,而且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觉得我原来思维的错误,其实我刚开始就设计好了要让学生按着我的思维走,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已这样的上法,学生是不会有自己真正地想法的。第二次备课时其实我是非常想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自己的讨论中受到启发,从而自己领悟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周一、周二两次试讲下来,我发现看看那么简单的一句话“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做却那么难,我无论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是上课的时候,始终有意无意的希望学生按我的设计的程序进行思维和学习,因此我就发现我有太多的引导,也有太多毫无新意、甚至是呆板的归纳总结,学生根本无法自由发挥。学生完全顺着我的思路一步一步下来,虽然很顺利,但感觉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和学,并没有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虽然我前面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周二这天我还是决定推翻前面的,全部重新备课,我认为要真正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可能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反思这段时间的教学,特别是我感觉特别好的几节课,我为什么会感觉特别好,最终我发现那几节课里,我始终在考虑学生,非常重视他们的反映,不怕课堂出现任何问题,也不怕完不成课堂教学计划,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完全可以畅所欲言,所以学生学得好,我感觉也不错,而这次备课,由于是公开课,潜意识当中总是以自己为主,希望学生能按照我的意思上课,害怕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问题找清楚后,思路感觉一下子顺畅多了。所以我认为教师的理念要转变,必须抛开自己,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同时应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我敢不试教就在这个班上课,主要是我对这个班是有着充分的信心,比如我事先进行了课前调查,而且已经有了前面那么多节课的教学,我对这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的了解了,问题就在于如何设计一个现象明显、操作容易、又能引出问题的实验,让学生能够讨论起来,从而自己发现一些问题。2、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我就发现我刚刚不知道该怎么备课,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对这节课的模糊不清,可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一点都不清楚,再说了难听一点该怎么探究我一点都不清楚,自己不会的东西,怎么引导学生呢?所以后来我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查找大量的相关知识,比如天花和牛痘有关资料,Jenner的个人资料,脚印和身高的资料,科学探究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心里逐渐才有些底。现在我越来越发现《科学》这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在进行教学时,学生知识的广博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越来越发现我的基本功不扎实,有时底气不足,无法将学生往更高层次引导,帮助其更深层次的探究,可能再累还是得抽出时间学习,否则可能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3、本节课得意的地方: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发散性强,比如上课前我在网上查了,也问了很多人“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我们只有转、摇两种方法,学生却有摸、闻、舔、看、听、转、摇七种方法,还有一个人的脚有大有小的说法,脚会热胀冷缩等,都是我们不曾想到的。另外学生自己能够说出利用现在的网络信息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以及进行交流,非常的不错。4、本节课失败的地方:由于害怕老师的引导过多,更主要的怕不知道如何描述才不显得教条主义,回过头来想一想,教师适当的引导还是有必要的,很可能我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不敢说,不敢教,以为一说一教了,就又变成了不是科学探究了,因此在比较我们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时,轻易地放过去了,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探究的基本过程,所以后面的探究感觉有些无序,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再想,教师如何把握一个度真的很重要,可看样子又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真的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做到。5、本节课需要改进的的地方可以事先让学生测好身高,脚印的长由于涉及到究竟该如何测,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通过讨论解答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的严谨性。因此,仍放在课堂内测。但身高测没有必要。教学中发现这可防止课堂的混乱,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并且还应着重分析学生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非常重要。第2章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2.介绍周围的世界,自然环境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动物和植物的区分3.通过观察,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放大镜2.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3.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情感目标: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5.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安排本节建议三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第一课时盛放蜗牛的解剖盘、放大镜、黄瓜、酒精、白醋30%蔗糖溶液、30%食盐溶液、电筒、镊子、蜗牛铅笔书本第二课时多媒体课件、含羞草、洋娃娃、柠檬、小刀、气球铅笔、书本第三课时录象片、放大镜、药棉、酒精(或食醋)、记录本、小木棒、小铁铲、蚯蚓铅笔书本《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观察蜗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蜗牛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放大镜,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教学难点]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教学准备]关于蜗牛的采集及饲养方法的小资料、盛放蜗牛的解剖盘、放大镜、滴瓶、黄瓜、酒精、白醋、30%蔗糖溶液、30%食盐溶液、电筒、镊子、教师购买的大蜗牛、八张汇报用的纸。[教学方法]直观教学与实验观察教学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初步的科学探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蜗牛与黄鹂鸟”的动画饶有兴趣地听歌,看动画设置疑问从歌词中,你能发现蜗牛的那些特征?大家还想了解有关蜗牛的更多秘密吗?回答。思考点拨训练展示放大镜:你们认识这个吗?有什么作用呢?示范操作,回答使用方法,练习使用直观观察能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吗?运动特点呢?还能观察到什么?用放大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深入研究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是怎样找到食物的呢?以人为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感知外界环境。蜗牛有这些感觉吗?给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实验在各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特定的反应深入思考,大胆假设挑选器材,设计方案,交流、完善方案各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分析交流合作引导各组交流与合作,协调各组的优缺点,鼓励每一位同学上台发言、汇报、讲解、提问。每个组派代表将各组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汇报课外探究1、其他生物是否也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呢?2、还想研究蜗牛的哪些秘密?饲养3、给出一些资料(蚂蚁的生活)思考、积极发言、大胆假设、理论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思索,认识周围的世界,自然环境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动物和植物的区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和对比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思路新教材的编写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较多地倾注了对学生的探究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所以在这节课的安排上,我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都落实在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和表达上,尽可能多地保证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时间和机会,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这节课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特点,不要求学生统一的标准答案,而要求学生充分动手、动脑思索,也要求教师能够随机应变,及时加以指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羞草、洋娃娃、柠檬、小刀、气球教学过程(详见课件)引入:通过男女生分类,提出周围的物体也可以进行分类,从而引出课题。新课:A.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一、创设情境、设置疑问1、用四张图片要求同学们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大多数的都是能够马上正确指出,但是,对于一棵老树同学会出现争执,立下悬念。2、给出一个小资料,关于一种特殊的黏菌。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①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②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不加以引导,让学生简单的回答)3、观看一组录象:机器人和人的对比;马和汽车的比较;动物的繁殖和植物的繁殖;生物生长的记录。一边观看一边考虑刚才的两个问题。4、录象观看完毕后,全班分组讨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把从录象中获取的信息,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关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列出。二、深入研究经过讨论以后,请同学上台汇报讨论的结果,有时间可以每一组都汇报,也可以前面汇报后,后面的同学补充。最终可以得出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在课件中无序排列七个基本特征,可以随意进入任意一个环节,完成后可以回到主页。在各个环节中主要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同学掌握、了解生物的各项特征。1、生物都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2、能进行新陈代谢;问:电动玩具车会活动,是生物么?3、有生长现象;问:气球变大是否属于生长?4、有应激性;(1)小实验:同学的应激性(1)小实验:闻柠檬(2)举例:含羞草(3)问:一碰到就哭的洋娃娃是否属于生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应激性?5、能生殖和发育;问:什么是生殖?摩托车的生产是否属于生殖呢?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龙生龙,凤生凤”“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7、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影响环境;(给出一个小资料阅读)请同学们课后三个同学一组,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一番,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有趣的实例。然后以生物的结构与环境的适应为题写一篇报告,再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三、点拨训练说说你和树之间的共同点四、理性思维,应用概念(课外探究)有一群海鸥在海滩上轮番攻击一个不明物体。该物体是花瓶状的,外壳上还有一些粉红色的小圆点。你如何判定它是不是生物体呢?(藤壶不动,是生物,所以不要被生物的外表所迷惑,一些生物体在某一生活阶段就像死了一样)五、课堂检测给出一组图片要求说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呼应前面留下的问题,老树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再提问能否对这些图片再次分类。引出下面课题。B.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其它1、动植物有哪些区别(能否自由、快速的运动;能否光合作用)2、阅读一段关于水母的小资料,考虑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3、通过讨论解决前面的两点后,给出四张图片:病毒、蘑菇、细菌、霉菌。提问:这些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呢?是植物还是动物呢?3、小结A.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严整的结构,即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否为细胞★能否进行新陈代谢★有无生长现象★有无应激性★能否生殖和发育★有无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影响环境B.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其它动植物的区别:能否自由、快速的运动;能否光合作用4、布置作业●寻找周围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作业本2.1生物和非生物2一、课题生物与非生物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界物体的分类,介绍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含义。2.技能目标:是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渲染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一个课时(45min)。五、教材重、难点重点: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特征难点:掌握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六、教法学法教法:1、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堂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谈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等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法: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和总结反思法。七、教学过程1、巩固旧知10min:采用活动探究法,进行蜗牛实验(8min),让学生初步了解蜗牛有哪几种感觉,导入新课(2min)。a、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并在课本P32图中填写相应部分。b、实验过程: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蜗牛;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壳,观察蜗牛;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然后在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观察蜗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c、得出结论: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没有听觉。当遇到外界刺激,蜗牛会做出相应的反应。2、讲授新课22min:第一步12min,当学生用铅笔刺激蜗牛时,蜗牛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当用铅笔刺激课桌,课桌有什么反应?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蜗牛是生物,课桌是非生物(2min)。学习本节课教学难点: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生物具有哪些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集体讨论:采用集体讨论法,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5min);展开问题:通过多媒体投影几组图片,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学生回答:填制教材P34表格;得出结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在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繁殖、应激性、生长、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等,而非生物体则不具有这些特点。巩固练习:1、枯枝落叶属于(B)A.生物B.非生物C.植物D.动物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所共有特征的是(D)A、需要养分B、能逐渐生长C、能延续种族D、有显著的运动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B)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功能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步10min,教师指出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常见为动物和植物,学习本节课教学重点:a、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生物只包括植物和动物?会动的生物就是动物吗?区分植物和动物的理由是什么?b、学生讨论(3min):填写板书表格;c、教师小结: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动物和植物,在自然界的生物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一类叫微生物,会动的生物也并不一定是动物。区别动物与植物主要在于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植物大多是绿色的,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动物只能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并且动物所需养料最终也来自于植物。d、巩固练习:1、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D)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C.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2、下列各项中所列的生物均属于植物的是(C)A、猫和爬山虎B、狗和狗尾草C、仙人掌和仙人球D、水母和水仙花3、巩固练习8min:多媒体教学(5min):(1)看一段录像,回忆录像中看到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其中物体有熊猫、白鳍豚、扬子鳄、火车、木材、锯子、斑马、水杉、仙人球、昆虫、蛇、鹰、青蛙、草、苹果树。(2)在题(1)的生物中哪些是植物?哪些是动物?(3)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的是()(A)体小且绿(B)能呼吸(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D)能生长和繁殖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作答(3min):(1)下列具有生命现象的是(

)(A)砍伐了的树木

(B)制成标本的青蛙(C)黄豆发成豆芽

(D)陈列的恐龙化石(2)下列各组中,前者属动物,后者属植物的是(

)(A)仙人掌

水母

(B)蚯蚓

草履虫

(C)猪笼草

含羞草

(D)鸵鸟

红枫(3)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能运动

(B)是否需要捕食(C)自身是否能制造养料

(D)是否具有运动器官答案:(1)生物:熊猫、白鳍豚、扬子鳄、斑马、水杉、仙人球、昆虫、蛇、鹰、青蛙、草、苹果树;非生物:火车、木材、锯子

(2)植物:水杉、仙人球、草、苹果树;动物:熊猫、白暨豚、扬子鳄、斑马、昆虫、蛇、鹰、青蛙(3)(A)

;(1)(C)

(2)(D)

(3)(C)4、归纳小结3min: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在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繁殖、应激性、生长,它的一切运动变化具有自主性,而非生物体则不具有这些特点。生物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动物和植物,区别动物与植物主要在于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植物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动物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养料。动物和植物分别组成了动物界和植物界。八、作业安排2min1、在练习本上完成P37课后(练习1、鸟和飞机都能飞,马和汽车都能跑。它们都是生物吗?为什么?练习2、植物是怎样获得营养的?)要求第二天前上交2、完成本节课配套练习,要求第二天前上交九、板书设计采取表格为板书内容,让学生较为直观系统的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内容包含相同点与不同点。提前在小黑板上写好课间练习题,以备让学生上台作答。十、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蜗牛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第2节细胞(一)教学内容第2节细胞(一)内容分析(教材处理)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是从宏观到微观,我们认识了生物,认识了生物的分类,也要认识了微观的细胞。本节主要从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去学习细胞的结构,特别是从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上去说明动植物的区别。也认识了各细胞结构的相应功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了解细胞学说。过程与方法应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了解细胞的结构教学难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教学用具情境设置情境一:阅读教科书P53~54页,阐述“细胞的发现过程”。情境二:阅读教科书P56~57页,阐述“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及细胞学说的内容”。情境三:阅读教科书P55页图2-57各种各样的细胞,谈谈细胞的各种形态特征。情境四:投影动物细胞结构图,再展出植物细胞结构图。先让学生说出各结构的作用,在说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情境五: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顶天立地”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阅读教科书P53~54页,阐述“细胞的发现过程”。(学生阐述,内容如下)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肉眼观察各种事物,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微观世界。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借助显微镜,我们不仅仅只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或生活方式等方面,更深入到了它们的内部,由什么组成的?1590年荷兰人用两块透镜组成显微镜1665年英国人胡克观察木栓切片发现了细胞(cell)细胞的大小一到几十微米(um)(10-6米)和纳米(10-9米)和头发(10-随着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能看到的微观世界越来越小(纳米、原子、中子等)其观察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展示不同的显微镜图。结论:观察工具的发展是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提条件。说明:1665年英国人胡克观察木栓切片发现的细胞(cell)是活细胞吗?是死细胞的细胞壁。情境二:阅读教科书P56~57页,阐述“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及细胞学说的内容”。学生阐述。那细胞到底是什么呢?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们一直一边观察动植物的细胞,一边在思考。1831年,英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从原型——原液——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德国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从胡克发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200年时间,期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讨论得出:科学的发展需要几代人或同代人的协同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科学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家协作努力的历史。培养这种科学态度非常重要。如:此次的神州6号。情境三:阅读教科书P55页图2-57各种各样的细胞,谈谈细胞的各种形态特征。精子细胞成蝌蚪形;洋葱表皮细胞成长方形;平滑肌细胞成梭形;……情境四:投影动物细胞结构图,再展出植物细胞结构图。先说出各结构的作用,再说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相同之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有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而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它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液泡:常含有较大的液泡,内有细胞液,如西瓜汁主要是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情境五:高大的树木之所以能“顶天立地”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结构有关?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与细胞壁有关、与叶绿体有关。小结:要求学生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展开。第2节细胞显微镜的发明细胞学说的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三、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同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壁:有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而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它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液泡:常含有较大的液泡,内有细胞液,如西瓜汁主要是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布置作业教后反思第2节细胞(二)教学内容第2节细胞(二)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细胞的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从细胞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组织的过程,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的过程特点区别开来。由于细胞本身是抽象的概念,是微观的,没有办法用直观的手段去体现与展示此过程中,教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利用捏橡皮泥的方式去解决。另外画直观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会区别它们的过程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捏橡皮泥的过程,以直观的方式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通过画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简易图来理解三者的区别。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以形象的方式去体验细胞分裂、生长、分过程。教学重点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过程比较分析。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教学用具橡皮泥、课件等情境设置情境一:有哪些同学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最先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情境二:用橡皮泥来演示整个细胞的分裂的过程。情境三:请观察,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的大小关系?情境四:以人体为例,是否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形态与功能相同呢?情境五:以图示的方式把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表现出来。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有哪些同学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最先是由什么发育来的?生:说明: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即受精卵。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怎么回发育成一个人呢?其中要进行一些复杂的变化,如受精卵不断地进行分裂、生长、分化。受精过程:卵细胞和精子受精结合成受精卵。接着不断分裂,逐渐形成一个由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情境二:用橡皮泥来演示整个细胞的分裂的过程。生:受精细胞-----两个细胞-----四个细胞-----由众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受精卵的分裂过程)总结: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例如:切蛋糕,切纸片……(问:一个细胞连续分裂8次,会有多少个新细胞产生?)分裂不是像我们捏橡皮泥这么简单,看课件演示如何分裂: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细胞核内存在着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并称之为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情境三:请观察,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的大小关系?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体积的一半大小。细胞的生长:分裂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不断长大到母细胞大小。情境四:以人体为例,是否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形态与功能相同呢?生:师:有些细胞可始终保持分裂能力如茎尖、根尖一部分继续分裂,一部分则分化。演示:鱼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资料。(体现精卵结合、受精卵的形成及分裂、生长、分化,形成胚胎,个体发育直至形成成体的全过程。其中受精卵分裂过程着重呈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细胞分化: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分化。总结: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的生长,分化在生物体上可同时进行。生长、分裂变多,分化产生各种细胞,变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最终长成了一个生物体。小结:1.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2.细胞的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是相伴而行;3.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不断进行的;4.细胞的再生。例如:伤口愈合,头屑脱落……细胞死去再生;蚯蚓,壁虎的尾巴都能再生,但有些却不能,如人腿……

情境五:以图示的方式把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表现出来。生: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2节细胞(二)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分裂的特征:1.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大小的一半三、细胞的生长:分裂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不断长大到母细胞大小。四、细胞的分化: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