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目录考点01辛亥革命 1考点0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2(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考点01辛亥革命1.(2024年广东卷)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欢迎同胞”“中华民国”“民国光复”可知该广告以“同胞”和“民国”为主体,强调民众对“民国”的认可和支持,说明共和理念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推崇,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材料中当时民国政府尚未成立,排除A项;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净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英界南四川路”说明当时租界在上海依然合法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2.(2024年新课标卷)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类别部别国内学生留学生士人行伍总计第九镇(驻江宁)3401527287714第八镇(驻湖北)1541249723686第二十一协(驻湖北)534733133总计547318421131533A.抵制了列强入侵 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新军中的军官来源广泛,国内学生和士人占据大多数,这些人受过一定的教育,思想相对更为解放,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包括民主革命的思想,许多新军军官后来成为了革命党人或支持者,助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新军的建立并没有起到抵制了列强入侵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新军军官来源构成,军阀势力扩大与新军的来源无关,排除B项;近代军阀混战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去世后军阀混战才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3.(2024年浙江卷1月)传统中国存在摈弃于四民之外的“贱民”阶层,如闽粤之蛋户、绍兴之堕民等。1912年,福建蛋民发起请愿活动,提出“临时中央政府组织法亦有人民一律平等之规定,其不能独外于蛋族也明矣”。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解决了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传播了民主平等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福建蛋民发起请愿活动,提出人民一律平等的要求,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平等理念,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项正确;“解决了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未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完成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没有体现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思想影响,没有涉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4.(2024年浙江卷1月)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 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 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北议和时,部分革命党人反对孙中山“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的主张,反映了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C项正确;“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说法错误,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排除A项;南北议和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性质,排除B项;二次革命指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1.(2023年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年新课标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10年”具有“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更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以得出谘议局并未架空了督抚权力,地方势力并未控制官场,排除B、C项。故选D项。3.(2023年浙江卷1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防范野心家的规定主要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说法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未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1.(2022年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晴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排除A项;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排除B项;立宪派的宣传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年天津卷)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年江苏卷)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个性 C.青年的时尚 D.革命的态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员通过剪辫子,变成光头,与当时的清政府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场,宣示了自己革命的态度,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员的革命态度,不能体现腐儒的趣味、智者的个性以及青年的时尚,排除ABC项。故选D项。4.(2022年湖北卷)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答案】B【解析】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青年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排除A项;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旗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未涉及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排除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作者对革命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5.(2022年广东卷)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根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出台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改变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另外本文发表于1903年,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排除D项。故C选项。6.(2022年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答案】(1)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有所发展;西学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播近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中“1907年9月”“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新式学堂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根据“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可知,西学进一步传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2)作用: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可知,弘扬传统文化,增长学生见闻;根据“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可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可知,有助于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能力;根据“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可知,有益于督促和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根据“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可知,有益于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7.(2022年浙江卷1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材料二《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答案】(1)特点: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思想体系精致完备。集大成者:朱熹。(2)批判:三纲五常。意义:对封建思想发起进攻,推动女性解放(思想解放);唤起女性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促进民众觉醒;深刻影响中国的思想、伦理、观念,推进文化转型。【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可归纳出,融合佛、道思想;根据材料“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可归纳出,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根据材料“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可归纳出,思想体系精致完备。集大成者: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2)批判:根据材料“《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及所学知识可得,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三纲五常。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封建思想发起进攻,推动女性解放(思想解放);唤起女性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促进民众觉醒;深刻影响中国的思想、伦理、观念,推进文化转型。1.(2021年河北卷)《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期,帝国主义在华享有特权,袁世凯的活动违背民主政治要求,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民主革命任务艰巨,D项正确;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排除A项;当时军阀统治的重要基础是帝国主义的支持,而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在华仍然享有特权,说明军阀统治并未完全丧失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虽涉及帝国主义,但不能说明其势力异常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2.(2021年湖北卷)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 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答案】A【解析】通过对比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与1929年“西湖博览会”中展品的种类可知,1929年西湖博览会的展品更加数量丰富、种类多样,这也从侧面说明1929年中国的物质文化更加丰富,对比1909年,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在向前变迁,A项正确;材料中的展品种类不能说明工业体系形成,而且近代中国并未形成工业体系,排除B项;博览会的展品情况与民族意识觉醒没有关联性,而且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在鸦片战争后就已经开始觉醒,排除C项;博览会的展品情况无法说明现代科学知识已经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3.(2021年天津卷)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国的建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与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无关,主要是受到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要早于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4.(2021年北京卷)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列强的在华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所以列宁对辛亥革命表示了极大认可,D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它们具有不相同的性质,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此时辛亥革命早已发生,所以不可能指导中国的辛亥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5.(2021年浙江卷6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中共中央认为辛亥革命“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由此可知,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的反帝反封建内涵,故B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任务,故A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故D错误。6.(2021年广东卷)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答案】D【解析】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孙中山提出了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免得再蹈覆辙”,故D正确;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是孙中山的目的,故A错误;“均贫富”不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错误;联合苏俄的政策依据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错误。7.(2021年湖南卷)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商业较发达,结合史实武汉工业基础较好,资本主义发展较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根据材料“汉口……其盛不亚于上海”只能看出汉口商业发达,并不能得出航运业发展水平超过上海,故A错误;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错误;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故C错误。8.(2021年浙江卷11月)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 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 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体现的是孙中山主张革命的联合,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革命联合的重要性,排除。故选B。9.(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张文襄公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答案】(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解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中“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方面分析可知,两者都是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根据“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可知,两者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根据“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受到了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根据“《江楚会奏变三折》”的内容,以及“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评价:根据材料中“变革科举制度”“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可知,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根据“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可知,“江楚会奏”是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根据“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可知,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10.(2021年广东卷)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一目标(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答案】【示例】论点: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抗日斗争。论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民族矛盾空前严重;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和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以唤醒学生在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总之,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利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解析】1932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炼出论点: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抗日斗争。论述:根据所学,首先说明课程目标颁布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然后结合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说明其具有促进学生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推动抗日战争的发展等。其他论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1.(2020年北京卷)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③是“康乾时之中国”,此时中国主权完整,经济世界第一,西方国家不敢藐视。②是“咸(丰)同(治)时之中国”,此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入侵中国。④是“现在之中国”,即1911年的中国,遭到列强瓜分。①是革命党人所担忧的“将来之中国”,面临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的危险。故选择C项。2.(2020年全国Ⅲ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答案】B【解析】袁世凯希望临时共和政府由清帝指派自己组建,孙中山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二人意见相左的本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B正确;材料中的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主张实行共和体制,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临时共和政府的组建问题,是在革命胜利之后,C排除;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不存在争议,因为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D排除。故选B。3.(2020年全国Ⅰ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解析】(1)根据“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可知广泛组织商会;根据“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可知制定商律;根据“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可知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根据“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可知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清政府鼓励创办公司,促进商业发展,对商人实行保护政策,实际上是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的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1.(2019年天津卷)《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2.(2019年全国Ⅱ卷)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选项排除。1.(2018年浙江卷11月)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根据“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可知,社会革命是指民生主义,而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故D项正确;AB是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是民权主义的内容。故排除ABC三项。2.(2018年浙江卷11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以弹劾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C项正确;中华民国没有君主;并不实行总统制;故排除ABD三项。3.(2018年江苏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4.(2018年浙江卷4月)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初叶”“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推翻清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振奋国民精神,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掀起“一次革命”,排除B;材料反映呼吁我国国民觉醒,并非唤起“亚洲觉醒”,C错误;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017年上海卷)下面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答案】C【解析】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五口通商,也不涉及租界和门户开放,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2017年上海卷)“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新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答案】D【分析】“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大意为:政府是治理事务的机关,政府中的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该有非分的称呼。清朝官府根据官位等级,有大人、老爷等称呼,这明显反映了封建的等级制度,落后而腐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共和国追求民主平等,如果再以大人、老爷等作为称呼,是对共和政体的玷污。而官职和先生、君作为称呼,既表示对人的尊敬,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当时的共和政体。故D正确;ABC都是在清朝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3.(2017年海南卷)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4.(2017年天津卷)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答案】(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解析】(1)特点:由材料一中的“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等信息可知其特点是参考西方法典编纂。背景:首先需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国内背景”,根据材料一所提到的时间“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即可,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原因:首先要注意题干限制性条件“直接原因”,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没有实施是由于很快辛亥革命就发生了,它推翻了清朝统治。(2)原因: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知政治运动的干扰;由“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得出是因为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条件:根据所学1962-1964年的相关史实可知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历程:由材料三中的“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归纳我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由“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归纳为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由“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归纳为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根据上述过程的归纳可以概括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有利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其有利因素,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1.(2016年北京卷)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左图和右图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错误,因为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11月起义已经结束,排除A项和D项;②项不选,通过图片中的广告只能看出时局变动,但不能说明商人投入政治变革中,排除A项和B项;③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本世纪的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所以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项。2.(2016年上海卷)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女性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贡献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是在强调女权的问题,这说明女性意识在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受到很多传统观念限制的,因此在平等的道路上十分艰辛。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因此是有条件的接受,不是完全反对。3.(2016年浙江卷10月)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答案】A【解析】《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它宣传黄帝、卢梭、华盛顿、墨翟,根本目的是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故A正确;《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显然不是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故B错误;树立人生新坐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故C错误;《民报》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评价中西历史人物,故D错误。故选A。1.(2015年北京卷)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提倡“剪辫蓄发”是把辫子当作了清朝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剪掉辫子是脱离清朝统治的象征,故选B。ACD与题意相关,但是关系不大,故排除。2.(2015年浙江卷)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非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在强化君主专制,而“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3.(2015年北京卷)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仰慕天恩”可以看出当时有朝廷存在,题干中还说到有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所以应该是在提倡政治上的民主,办公地在“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从这一信息可知这是在1905年废除科举制之后;据这三项信息可知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故选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未能获准成立,故排除AB;中华民国时期,清政府已经不存在了,故D不符合题干中的“仰慕天恩”。4.(2015年江苏卷)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格体现是1914——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A项错在“直接导致“;B中递增和表格中体现的递减不符合;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压迫特点,故C项正确;A选项错在直接,应该是一战,B中火柴厂递减影响华裔投资信息表格汇总没有体现;D中反对二十一条是1915年,时间不符合。5.(2015年上海卷)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派和革命派创办的报刊。材料所述前者是革命派的观点,后者是维新派的观点,分别出自《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和维新派的《时务报》,只有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6.(2015年海南卷)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7.(2015年海南卷)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A项时间不符;《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错误;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内容有废除科举、编练新军,很多读书人觉得通过读书考试进而做官已经不可能,于是出现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以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为主,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考点0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2024年甘肃卷)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可知,国耻日这一转变,由之前日本人最后通牒时间作为国耻日到北洋政府接受条约时间作为国耻日,体现了国人认识到国家之所以受到列强侵略,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的力量薄弱,导致政府外交软弱无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因此,只有自强方能挽救危亡,B项正确;当时的北洋政府是袁世凯统治时期,政治上并没有分裂,排除A项;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说法绝对化,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并没有完全答应,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为开始标志,当时尚未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年湖北卷)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 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 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可知,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近代对世界的了解逐渐增多、认识逐步深入,体现了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变体现的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和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无关,排除A项;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他们外交活动的主要时期是民国时期,清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3.(2024年北京卷)《史记》记有商王世系。1917年,王国维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进一步论证了商朝的历史。陈垣后来对考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属于引书为证,“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属于物证,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中提出了物证,①错误,学者并未亲历,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4.(2024年全国甲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清帝退位后,黄兴认为政治目标已实现,“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期间,孙中山专心从事实业建设,对国民党党务“一切不问,纯然放任”;黄兴则积极为国民党争取选票,并认为“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法律讨袁”,反对起兵,孙中山“格于众议,只好从缓发动”,后袁世凯欲武力镇压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在日本,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继续发动式力革命,黄兴主张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地反对袁世凯。——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建立后黄兴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建立后黄兴和孙中山的政治分歧及其后果。【答案】(1)相同之处:都主张维护民主共和;都重视发展实业。(2)分歧:在对待袁世凯及反袁方式上存在分歧。孙中山主张武力革命,坚决反袁;黄兴主张先通过法律途径,后在形势所迫下才进行武力反袁,且更倾向于循序渐进。后果:这种分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革命党的力量;导致二次革命失败;促使孙中山改组政党,继续坚持武力反袁斗争;使得革命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相同之处:据材料“后袁世凯欲武力镇压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可知,都主张维护民主共和;据材料“孙中山专心从事实业建设,对国民党党务‘一切不问,纯然放任’;黄兴则积极为国民党争取选票,并认为‘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可知,都重视发展实业。(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分歧:据材料“在日本,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继续发动式力革命,黄兴主张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地反对袁世凯”可知,在对待袁世凯及反袁方式上存在分歧。孙中山主张武力革命,坚决反袁;黄兴主张先通过法律途径,后在形势所迫下才进行武力反袁,且更倾向于循序渐进。后果:据材料“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法律讨袁’,反对起兵,孙中山‘格于众议,只好从缓发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分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革命党的力量;据材料“后袁世凯欲武力镇压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领导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可知,导致二次革命失败;据材料“在日本,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继续发动式力革命,黄兴主张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地反对袁世凯”并结合所学可知,促使孙中山改组政党,继续坚持武力反袁斗争;使得革命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1.(2023年新课标卷)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2.2811.6414.8421.36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年至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多次发展机会,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表格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A项正确;表格中商业资本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不等于这一时期中国“商业贸易”日益“萎缩”,排除B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中国近代金融体系没有臻于完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民族资本,不能得出经济结构是否逐渐失衡,而且结合所学“产业资本不断发展”会减轻产业结构的失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年山东卷)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比重货物年份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71~1921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的2.8,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设问不符,排除AC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年湖北卷)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年天津卷)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已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供给他一个运动场,发展他的品格”。由此可见,他们提倡在教育中(
)A.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重视发展学校体育运动C.宣扬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D.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已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供给他一个运动场,发展他的品格”可知,材料强调体育的基础地位以及对德育的促进作用,反映了他们提倡在教育中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D项正确;材料强调体育与德育的融合,但未体现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排除A项;材料强调体育与德育的融合,B项说法有些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注重体育与德育的融合,未涉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年辽宁卷)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材料“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方式存在等级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与白话文使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愚昧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改良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6.(2023年江苏卷)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A.1841-1868年 B.1868-1895年 C.1895-1922年 D.1922-1949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可知,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且日本的份额上升最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取代了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并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权益,C项正确;A项时间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辽源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辽宁省铁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考试题
- 中医药 诊断词汇 第2部分:脉象 征求意见稿
- 20185年青岛市高考模拟检测理科数学答案
- 保健食品居间借款合同
- 主题公园装修合同专用样本
- 临时工地燃气配送协议
- 城市道路绿化苗木配送合同
- 体育场馆土方运输协议范例
- 国际会展中心改造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 MOOC 运筹学-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知情同意书
- 功能纤维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石油石化行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解决方案
- JC∕T 60011-2022 机械喷涂砂浆施工技术规程
- 2023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分类训练语法填空之非谓语动词综合练习100题
- 临床医学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必看题库知识点真题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FUJI-FLEXA编程流程-课件
- 畜牧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