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全部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已经发觉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位于今日的A.陕西 B.四川 C.北京 D.云南2.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渐渐趋向稳定的主要缘由A.起先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B.起先大量运用陶器C.起先学会用火 D.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部落族居3.学校组织的历史爱好小组去河姆渡文化遗址考察学习,当地导游对河姆渡文化遗址作了以下解说,其中有误的是A.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B.出土碳化的稻谷C.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 D.驾驭养蚕缫丝技术4.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考古学家在考古遗址中发觉了大规模的祭坛与神庙、墓葬中出现大量随葬品。据此,考古学家的考古遗址不包括A.山西陶寺遗址 B.陕西姜寨聚落遗址 C.辽河牛河梁遗址 D.浙江良渚文化遗址5.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中华文明兴起的典型代表。以下属于夏文明成就的是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实行内外服制③中心设行政、军事等机构与职官 ④干支纪日法是夏朝立法的最大成就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6.“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对该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表述有误的是A.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主要流行在我国商周时期C.周天子事实上占有全国土地 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7.对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有学者认为:“每一个小宗的宗族内部,其成员只听从自己的干脆宗主,而不是再上一层的诸侯国君,更不是周天子。这在事实上法定了小宗臣民可以忽视大宗君主的吩咐,最终导致对上级君主集权分散和减弱。”该材料旨在说明A.早期国家族权与政权结合的特点B.血缘宗法制下森严的等级结构C.宗法分封制无法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与冲突D.上古宗法政治弱点是难以实现中心集权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提出该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9.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一书指出:“中国在春秋以前并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地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是在战国时期。”下面左图的水利工程位于右图的岷江岷江A.① B.② C.③ D.④10.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下列不属于孟子思想的是A.提倡“仁政” B.提出“定于一”思想C.提倡节约 D.提倡“性善说”11.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中西方各个文明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宏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关于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社会大变革的意识体现 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C.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12.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冲突的激化最终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硕大无朋,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的核心是A.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 B.大泽乡农夫起义推翻秦朝统治C.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 D.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13.从吕思勉《秦汉史》书目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第六章汉末事迹第一节元帝宽驰其次节成帝荒淫第三节衰帝纵恣第七章新室始末第四节新莽事四夷第五节新莽败亡第十章后汉衰乱第一节后汉外戚宦官之祸第五节灵帝荒淫第六节后汉中叶后外患第十一章后汉乱亡其次节董卓之乱第四节东诸侯相攻①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 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 ④社会动荡与边疆担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4.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下列历史叙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主要是商人的占卜记录,标记中国文字的产生B.西周何尊上的铭文,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匈匈奴①D.汉武帝时,纸质《汉书》起先出版发行15.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干脆统治区域。该王朝在①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安北都护府16.下面是小明同学关于两汉文化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是A史学《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B文学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D医药学《神农唐本草》是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17.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此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西晋 ②北魏 ③曹魏 ④前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A.迁都洛阳 B.颁布均田令,实施租庸调制C.穿汉服、说汉话 D.激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19.据《晋书》等记载: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六国政权的相同点是①都宣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 ②都是为了加强统治③都是为了缓和民族关系 ④都是为了变更社会习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取得辉煌的重要学科之一。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指的是A.《授时历》 B.《农书》 C.《齐民要术》 D.《四民月令》21.赋税制度的变更,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渐渐放松。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相识不正确的是A.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阔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B.两税法变更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C.两税制下封建国家变更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D.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2.“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据此说明科举制的主动作用是A.选官方式上体现相对公允B.扩大官吏的来源,加强统治力气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加强中心集权23.右图是明代画家丁云鹏绘制的《三教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三种意识形态并立的局面。关于这一局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教指的是儒、释、道B.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地位C.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D.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起先奉行三教并行政策A.宋代加强中心集权 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与安定C.“柔”是指文官统军 D.宋代崇文抑武导致边防危机25.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旧保持草原习俗。这A.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交融 B.实质上是一种民族压迫和卑视政策C.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D.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6.《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A.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B.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普及流行C.棉花种植大力推广,已经普及全国 D.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7.元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下列关于元朝对边疆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A.西域——辽阳行省 B.台湾——澎湖巡检司C.吐蕃——宣慰司 D.东北——岭北行省28.“文史不分”,意在说明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再现历史的信息。以下诗词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④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29.宋元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书画艺术发展到新的历史高峰。下列对该时期的书画艺术成就叙述有误的是A.以山水画最为突出 B.山水画强调写实的艺术手法C.注意意境和笔墨情趣 D.书法上更加追求特性,不拘法度30.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挚友争论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探讨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探讨结论更不行靠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意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须要。他们力求变更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喊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1)请指出材料一图中①②③④诸侯国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的兼并斗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动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缘由。(3分)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意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须要在富国方面实行的改革措施。(3分)32.不断加强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心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冲突、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唐朝中心中枢机构示意图——钱穆《国史新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4分)(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相制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更并简析其主动作用。(8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二:“在很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烈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旺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旺盛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的确是一个充溢自信和创建力的时代。”——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心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表现。试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的确是一个充溢自信和创建力的时代”。(8分)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60分)1——5:DACBD6——10:CDDAC11——15:DADBC16——20:DCBAB21——25:AADDC26——30:CBCB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31.(1)名称:①齐②楚③秦④燕(4分)主动影响:戎夷蛮狄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汲取了大量簇新血液,更稳定,分布更广泛;为了富国强兵,各个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改革,推动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