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15篇)_第1页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15篇)_第2页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15篇)_第3页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15篇)_第4页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1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受,既然这样,那么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供大家参考!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1)

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敬重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制造价值3100余万元。由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省制造费用28万余元。他完善、进展了几代兵工人在专用量规制造中的工作阅历,归纳、总结出了“三要诀加工法”“冷热协作法”“基准转换法”等多种生产中的绝技绝活。

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消失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悄悄敬业奉献。

周建民以岗位、班组、工作室、学校等作为“传、帮、带”工作的平台,指导培训职工4000余名,先后走进山西省十几所职业技工学校,传授技能及工匠文化20000余人次。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2)

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讨论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胜利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一般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乐观探求的精神,令人赞美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和完善。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擅长从微小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进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经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喜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现,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善代言人。

坚守、执着、喜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妙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妙。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3)

如今的刘湘宾是所在单位的数控组长,主要担当国家防务装备惯性导航系统关键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上,当装备方队从天安门城楼前缓缓通过时,刘湘宾油然而生出一股骄傲感。

实际上,刘湘宾数控团队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与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中的重要部件。

因重量轻、节省材料、结构紧凑等特点,薄壁环状零件被广泛应用在各大工业领域。但薄壁环状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遇到装卡易变形、装卡状态下的零件形位精度与释放后的状态不全都、难以精确     测量薄壁件的尺寸等问题。

2022年,刘湘宾就通过自制测量表架、选择高精度的精镗头等方式,对零件结构、装卡、测量、刀具选择以及加工误差、加工参数进行分析改进,让被加工零件尺寸和位置精度均达到图纸要求,胜利讨论出了一套薄壁环状零件侧面镗孔的方法。

刘湘宾告知记者,2022年,某型号特急项生产任务进入数控组,时间紧任务重,一点点失误都会导致后续放射的失败。“我们接到任务后,打破常规生产模式,工艺、技术人员提前‘铺路’,生产人员一人多机三班倒,检验保障人员统筹支配、全力协作,两个月的任务竟然只用22天就优质完成,为随后的装配调试争取了更多的珍贵时间。”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经和多家研发单位组织74次试验,自创了一套高精度机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取得了创造专利,每年可为公司生产节省成本80余万元。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4)

师傅带徒弟,是从事技术工种长期以来的惯有模式。刘湘宾告知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他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月,当时的国家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后备制度,并设置技工学校要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培育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刘湘宾介绍,他的.师傅是我国第一届技校生,曾远赴苏联学习技术。

拜师入门少不了考核。“见的第一面,师傅就问我,你这当兵的回来会干啥?我说我啥也不会,接着他就给我出了几道题,让我解。”刘湘宾回忆,师傅出的是三角函数的六个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题。

“我高中虽然没上完,但这些东西,对我来讲还是挺简洁,在部队待的三年,我也没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解个方程,再反推出来进行验证,结果数字都合适,我心里就感觉特殊感动。”师傅一看,题解得不错,就让刘湘宾跟着他学。

铣工是机械加工里最难的工种之一,它要求对数学、物理等学科学问有很好的把握。由于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对手工计算要求极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要精确到分。

刘湘宾说,最早那一批技工,思想还有点保守,尤其是在传授“绝活儿”的时候,信不过的人是不会传的。做航天产品的一些关键件,一般白天不干,都是晚上锁着门做。活儿做好后,到其次每天亮,师傅又会让他把工装夹具都拆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三十多个徒弟,恨不得把本领都教给他们。”刘湘宾告知新京报记者,你所做的每个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全部产品的标准必需是100%的。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导。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5)

马德明,循化县群众称“哈三”。于1968年9月诞生在循化县清水乡大寺古村。他是群众眼中的技能大师,技术明星……他以自己20多年对农机具的钻研、修理制造,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草根企业家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创业风范。

目前马德明创立的青海哈三工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占地6亩,员工约60人,从事农机具的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技能培训等。主要加工制造谷物脱粒机系列、小型割晒机、卧式锅炉系列、双层面高效节能热循环采暖炉、家用小型核桃剥皮机、玉米蚕豆两用脱粒机、粉碎机等产品。在短时间内铸就了品牌,赢得了市场,多年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马德明说“他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完善主义者,凡事都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说起自己的这一路,马德明一扫脸上的害羞,开头滔滔不绝——头顶似火骄阳,有时候一干就是一天,一整夜,忙起来都顾不上喝一口水;滚烫的铁水不时会溅到胳膊、脖子上,工作服和贴身衣服被焊花烫出大大小小的洞……,这些事迹从马德明的口中说出来,显得特别的平淡。

“做人要踏实,做事要仔细,我今日的成果,离不开我父亲的教育,在我印象当中,我父亲是全村二百来户近1500人中唯一会驾驶和修理青海手扶拖拉机的人,是全村的能人。”马德明说,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放弃了连续上学。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将村民的播种机,脱粒机、喷雾器等各种用具一一修理好,在修理过程中,不断积累阅历,并了解到当时许多用具并不适用于西部山区实际需求,想为我们老百姓做出一份力,关心他们解决实际需求。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贫困,马德明就去出门赚钱。

20多年来,他没少吃苦头,但也并未放弃,一路披荆斩棘,摸索,钻研,开头他的制造之路。1994年带着几件自制的修理工具,在循化县城环城路一间简易的铺面里电焊及农机修理铺。当时,县内手扶拖拉机除了耕种庄稼,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到外地去淘金挣钱。手扶拖拉机成了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和种地拉运不行或缺的重要机械。因此,在动身前修理或保养一下自己的手扶拖拉机是拖拉机手们的最大心愿。许多客户都找他捣鼓。他们说是马德明修理整理过的拖拉机从出门到回来的几个月里从来不出任何故障。就这样,马德明的家名—“哈三”在循化基本上家喻户晓了。

马德明深刻体会农夫之苦,尽他所能为农夫排忧解难,解决“疑难杂症”。相比种田,收获时更辛苦,因天气多变,抢收稻麦,缺少劳动力,不能准时进行脱粒入仓,这成为百姓的一大苦恼,西部山区稻麦成熟周期长、麦秆长,脱粒季节气候已变凉,当时市场中的脱粒机是依据内地环境而设计制造,用于这边明显不太抱负,麦秆多、喂入稻麦时滚筒很简单缠草,而无法从机子中排出,工作效率和精选效果很低、村民保养意识和故障排解力量不足,于是马德明深化各村去解决、排解机器故障,为民解忧。在此期间,总结出当下百姓最需要的是一种适合西北山区可移动和修理便利及精选工作效率高的、能够较抱负地解决实际需求的多用脱粒机。于是,他找一台报废了的脱粒机,用2年时间,不断拆卸、组装、摸索、改进、试用、创新,最终设计制造出一种工作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4倍以上的脱粒机,此机子不管稻麦怎样喂入工作,都能利索地进行脱粒,不消失滚筒缠草现象,能真正解决百姓在脱粒中的所急,所想问题。

产品制造胜利后,许多百姓开头找他订购脱粒机,但因缺乏厂房、设备和技术队伍,供不应求,收到100多台订单,他找几个人自己在当年麦子收获前只完成了30多台脱粒机的制造,使30户人受益,百姓赞声不断。万事开头难,这30多台机子对我来说很难得,创作过程更是困难,不停地想、看、拆、装、磨……亲力亲为,力求“完善”,却也觉得不满足。马德明觉得当时要想解决百姓的脱粒问题及需求,最重要的还是缺乏肯定的技术,于是他又踏上寻求技术的道路,找大企业无偿工作,在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短时间内企业管理人员看到他的优势力量,将重要工作交予他,并获得肯定酬劳,同时,也使他收获颇多,学会了操作车床、铣床、刨床等机器,并了解了企业管理和运行模式。因马德明工作踏实仔细,工作力量强,很快被祁连县农机修造厂负责人聘请,并担当技术指导。在期间,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技能,并学习理论学问,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两年后,他带着积累的资金和阅历,在循化县城郊区买了六百多个平方的地皮,盖了简易车间,想办起自己的农机研发和生产厂地,却因资金、设备等因素,无法满意老百姓缺乏先进产品的.需求。于是,他再次出门找企业合作,用自己所把握的技术开发设计谷物扬场风扇。在此过程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看到的都是马德明在车间工作捣鼓的身影,他对这份事业的热衷已无法形容。

3年后回到家乡循化县,办起了“循化县农机修造厂”,制造销售他制造的新型精选脱粒机、锅炉等。从严格选料、下料、精加工、焊接、组装、打磨、喷漆、检测、到出厂,每一关都亲力亲为,直到每一个细节都毫无问题才出售。他研发的多用脱粒机可以脱粒小麦、青稞、油菜、玉米、豌豆、藜麦、粉草等,得到了村民的欢迎,也解决了稻麦收获时,抢收抢打、粮食准时入仓等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群众的欢迎,还不断地销往省内外,产品供不应求,规模也越来越大。

马德明深刻体会到冬季取暖效果不抱负,一进屋都抢坐在炉子边,才能感受到热度。他想到要改造炉具,由于我们高原气候冬季长达6-8个月且寒冷耗煤,于是他不断地思考和讨论,依据老百姓生活取暖方式,于2022年研发出双层炉面热循环取暖炉,产品功能抱负,并获得国家创造专利和国家科技成果证书,该产品比传统燃料节省30%-50%燃料,室内温度比传统炉提高1-2倍,使火焰在双层炉面内强制循环,提高了室内温度和热量面积,吸入烟筒的火焰和灰尘降低70-80%,技术先进,购买的客户络绎不绝。依据本地实际,少数民族丧事喜事和餐饮都离不开烧水锅炉,他从小看到的都是立式锅炉,市场上烧水锅炉也都是传统的立式锅炉,不便移动、烧水时间长,致使炉内水变浑浊、耗燃料、烟筒排放火焰和灰尘太多,污染环境、炉内水垢很难清理等,依据这些不足因素,他就开头讨论和设计,设计出一种新型可移动卧式锅炉。传统立式锅炉烧开200斤水需1-1.5小时左右,耗煤30斤左右而马德明开发的卧式锅炉烧开200斤水需要20-25分钟左右,耗煤4-5斤左右,排放在大气灰尘和火焰降低60-70%,并将排放到烟筒内的火焰再次利用起来可烧水,大大改善了传统锅炉中所存在的问题,易清理水垢、节能环保、便于移动,该锅炉已获得国家创造专利。

不放弃努力成为马德明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他的职责。为了扩大市场,他将研发的产品推广到外州县,亲自操作机器、手把手教农户正确使用,并让农户先试用,试用待满足后才付款。他生产的产品年年供不应求,收到群众好评。并且各类产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登上了《青海日报》《青海农夫报》《青海科技报》等。群众抢购产品,赞扬不断,笑颜连连……马德明说:“这一切,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大的喜悦,群众满足我的产品,就是我最大的欢乐”。

马德明生产的脱粒机于2022年被列入“青海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哈三”品牌先后获“循化县好商标”、“海东市知名商标”、“青海省闻名商标”等;近几年来,企业先后被各相关部门评定为“年度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科普示范基地”、“循化县先进基层工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青海省科技型企业”、“全省培育和进展市场主体创业奖”、“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等。2022年中共海东地委、海东行政公署评为“海东地区就业创业先进个人”;2022年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2022年,本厂名称变更为“青海省哈三工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创业”有着太多的心酸历程,不断钻研,不断创造,不断试验,亲自与农户进行产品试验,亲自用本厂脱粒机脱粒,亲自用本厂小型收割机收割,做试验,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改善,不停的讨论,最终达到最完善效果。

一个一般得不能再一般的人,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干出了一番不一般的事业。从十几岁在村里修理家电、手扶拖拉机,到县城电焊铺,到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修造厂,再到国家创造专利获得者,马德明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从一名一般农夫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他的胜利,源自于对生活工作的那一份踏实、仔细、喜爱”。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6)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自然 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嘉奖很多:20__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竞赛铜奖、20__年其次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筑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筑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如同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急躁和责任心要求特别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育专注度,潜心讨论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试验取得胜利,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殊留意阅历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加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乐观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阔“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7)

洪家光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平安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讨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2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乐观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气。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22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表彰大会上,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宣读倡议书。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8)

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时间匆忙消逝,转瞬间,我的教书生涯将近二十年,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喜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有人说:“老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宏大的职业。”是啊,喜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感受欢乐,共享胜利是我在平凡岗位上超越自我,走向胜利的动力。在工作中,我仔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听从学校的工作支配,团结同志,关怀同学,工作勤奋,乐于奋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同学的宠爱,家长的敬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一、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究实践

我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学问视野,更新学问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究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工作之余始终坚持学习,乐观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擅长积累阅历,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创新,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构建自学、自思、自练、合作沟通的最佳课堂教学,教给同学独立学习的一条途径。在课堂中作为同学学习的伙伴引导同学运用已获得的规律性学问,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边学边思的学习方法,经受学问形成过程总结规律,使同学在精神上获得胜利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同学学有所得,还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爱好,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的学习力量逐步提高。我总是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同学,使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对于智力开发、熬炼意志品质和培育严谨学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还注意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结合当前形势,要求同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长大后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激发了同学喜爱家乡的美妙情操。

二、以身作则,培育同学健全人格

我除负责教学工作外,还担当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仔细负责,要求同学做到的,自己身先士卒,二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同学时,我始终把关怀、爱惜同学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同学严慈相济,做同学的良师益友,关怀爱惜同学,敬重同学人格,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位同学,维护同学权益。对于后进生,热心对待这些同学,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一个的原则,急躁劝说,从不训斥,坚持循循诱导,再加上勤于辅导同学学习,把后进生原先落下的学问补回来,关心同学克服困难,减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学习成果自然就提高。有的同学的学习信念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敢问。乐观找每个同学谈心,关心他们解决困难,消退障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全都用到学习上,并和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友情。

为了对留守同学的状况更加了解,常常和他们的家长电话沟通,和同学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们沟通、谈心,让身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放心,让他们时刻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对留守同学时常进行心理辅导,解除同学的一些心理困惑,切实关心同学及他们的家庭解决困难。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乐观探究班级管理和同学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依据同学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注意启发同学的主动性、制造性,培育同学的自我管理力量。

几年来,我努力探究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我始终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我最喜爱一句话:“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妙。”我要让德育教育渗透同学的心田,让他们拥有健康体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我乐观在同学中开展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同学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育。进而引导同学开展“多给别人留便利”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同学从只会关怀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怀和爱惜他人。在长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不给别人添麻烦”和“多给人留便利”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动,班级集体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老师的言行对同学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同学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特别重视和强调老师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进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老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老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老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同学的敬重和信任,以自己高深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同学。

我是一名一般而平凡的老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由于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由于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同学的进展、为了老师的进展、为了学校的进展,始终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久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究着、追求着……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9)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掌握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大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纳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

在这个超级工程中,有位一般的钳工大显身手,成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胜利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消失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由于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零误差来自近乎苛刻的仔细。管延安有两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具体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状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修理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练习,练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艺。

“我平常最喜爱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钳工生涯,有艰苦,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10)

刘湘宾经常告知自己的徒弟们,干航天工业不比做手机、做电脑。手机、电脑坏了,可以拿去修,有试错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消失了问题,将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说起奉献,刘湘宾不忘的是自己的团队。刘湘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以精密加工技术攻关讨论为依托,为企业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保驾护航。现在,他所在团队的轴圆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个西北片区独占鳌头。

据刘湘宾介绍,在某型号球阀的加工中,通过自创抛光轮,打破传统硬对硬的加工模式,转变为软对硬的加工方法,保证了毡垫在高速旋转时定位精确     。同时,采纳工装压表的方法掌握机床坐标的位移精度,使球体圆度达到了0.002毫米、光滑度达到13级的设计要求,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022年,刘湘宾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在班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产单元,全力协作进行技术攻关。对比刃具参数、优化加工工序,进行工装设计和改制。攻关后的半球、球碗两种零件的合格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90%,单件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22年5月,刘湘宾带领团队开展了以某型产品零件加工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声振动低应力精密加工技术讨论。经过9个月反复试验,使加工精度达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内外球面同轴度1微米,首次在国内行业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11)

李z同志现任天津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教育部部长。多年来,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她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奋勉进取,开拓创新,甘于奉献。

一、勤奋好学,提高素养,学以致用

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她始终坚持学习新形势、新思想、新学问、新技能,提高自我的个人素养。在学习中力求做到“三个为主、三个结合”即:以自学为主,做到自学与辅导学习相结合;以精读为主,做到精读与通读相结合;以“学以致用”为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科技工作先行,带动企业进展

她带领课题组成员使集团公司承接的天津市科技支撑方案重大项目《清洁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及模式讨论》等项目顺当通过市科委验收。项目结合清洁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拓展了清洁能源汽车在本市道路运输行业的推广使用。

2.信息化做支撑,提高工作效率

为推动集团信息化建设水平,她带领部门同志对集团协同办公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了集团办公效率,搭建了集团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的桥梁。

3.车辆统一选购,规范管理上水平

在集团车辆统一选购管理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在主管领导的支持下,带领部门同志多次深化企业调研,并吸取本市同行业车辆选购的阅历,制定了新的《交通集团公司实行营运车辆统一选购的规定》,通过试运行,使企业在车辆购置中得到了实惠。

4.喜爱职业教育,发挥自身优势

5.结合企业进展,提高刊物质量

作为《交通经济与技术》的主编,虽然各项工作已经超负荷,但她始终保持每月一期的刊物都紧紧围绕集团深化改革、科学进展、重点项目、“三严三实”党建教育、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宣扬报道,把好质量关,为企业和员工搭好沟通的平台。

三、工作作风严谨,始终严以律己

该同志作风优良,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做到了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清正廉洁。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12)

“好工人”胡双钱出身于工人家庭,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就立志学当一名技工。这位“航空手艺人”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制造了“35年没出过一个次品”的奇迹。由他加工的零部件,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他总能靠着超群的技能圆满地完成任务。胡双钱正是立足于自己的岗位上,靠着自己对飞机的喜爱精神,给我们每个人树立了榜样,也赐予我们坚守自己岗位的力气。作为学校老师,我们更要向这些敬业奉献的“好人们”学习,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工作。

“好工人”胡双钱要把全部的热忱、汗水和才智都奉献给中国的飞机事业。正是这样的职业信仰支撑着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是园丁,我们不能把老师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一份职业,而应当把教好人、育好人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技校同学,在难教难管的技校生面前,我们应当多点急躁,多点责任心。

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敬业奉献精神才造就了35年无次品的“神话”。我感受到要干好工作,光有抱负和热忱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学问和技能。我们工作中要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工作水平,多读书和学习,向阅历丰富的老老师多请教,平常还要加强总结和提升让新学问得以巩固。要走进同学当中,了解同学的需求,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好工人”胡双钱的故事告知了我们:一个一般技术工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35年无次品的成果,靠的是35年的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平凡的老师岗位上,我们只要坚决抱负和信念,并为之坚持和付出,我们的明天肯定更美妙。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13)

刘洪峰,2022年进入山东征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过跟热处理车间师傅们不断沟通、仔细学习,他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技工。公司于2022年引进新设备,刘洪峰被调入新的岗位进行学习工作,工作时间长了,他发觉设备运行工艺当中有一点小缺陷,导致每次工艺运行都会有一小时辅料消耗,经与相关人员探讨沟通,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也为车间辅料消耗节约开支。2022年节假日值班时,因设备电机由冷水冷却运行需要人员值班看管,他纠结如何才能解决电机冷却问题,后经多方了解探讨,将电机冷却水转变成变压器冷却油,得到领导同事们的全都好评。2022年因设备淬火有部分管件损坏,导致淬火油里进水无法正常运行,后经多方了解与相关人员探讨沟通,将原有设备水冷却,转变成风冷却,使生产需求得到了提升。2022年,因工作需要,刘洪峰被调入发兰工序,因后期人员紧缺,他发觉零零碎碎的小产品总是会占用一名工作人员一到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时间不能干其他工作,经过与相关人员探讨沟通,他设计出一款新式工装,我们把它叫做滚筒式发兰筐。

2022年,刘洪峰迎接来工作中的再次考验,公司对外开放加工处理产品,与我公司现有产品大不相同,发兰质量得不到客户认可,经过与各个相关人员探讨,进行反复实体操作,最终得到客户认可,提升了客户对我们质量的信任。2022年6月,由于外协加工产品增加,发兰原有设备无法满意生产需求,经协商增加一台设备。但是依据原有设备炉丝组数无法提升效率,后经与相关人员探讨沟通,转变炉丝组数,增加底相加热达到提升效率,得到领导的全都好评。2022年6月,在人员紧缺的状况下,喷砂工作大量增加,因设备老旧只能由人工将工件摆到需要喷砂相应位置费时费劲。从而激发他对喷砂机改造的想法,后经多方沟通,调查资料,一个新的构思提上日程将原有设备底部改装成旋转托盘式构造,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效率。多用炉碳势监测用氧碳头,成本高,寿命短,1万多元一支,寿命10-12个月,他通过半年多的摸索钻研胜利延长氧碳头使用寿命,平均每个氧碳头多用2-3个月,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资金上万元。

压力机成型夹头时由于中频加热工件进入锻压完不简单出模,他经过反复思索,历经1个半月时间最终胜利改进了设备,研发出了脚踏式顶料工装,经过与原来班产量比较,效率倍增,提高人工效率,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简述(篇14)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__年被中组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