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_第1页
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_第2页
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_第3页
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_第4页
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T×××××-201×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CodeforacceptanceofIPnetworkengineering(送审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P网络工程验收规范CodeforacceptanceofIPnetworkengineeringGB/T×××××-201×(送审稿)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X年X月X日XXX出版社201X北京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IP网络工程验收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各种业务和技术应用对工程验收的要求,广泛征求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参考了国内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代号,机房环境和安全检查,安装工艺检查,通电测试前的检查,节点测试,全网测试,竣工文件,工程验收。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地方,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甲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信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崔海东(以下按姓氏拼音排列)程烨、牛瑛霞、王保兵、唐利莉、田海建、岳卫民、詹叶青、周振勇主要审查人: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代号 22.1术语 22.2代号 23机房环境和安全检查 34安装工艺检查 44.1机架安装检查 44.2走线架及槽道安装检查 54.3线缆布放检查 64.4接地检查 84.5设备安装检查 95通电测试前的检查 116节点测试 126.1一般规定 126.2设备软硬件配置检测 126.3设备参数配置检测 126.4节点功能测试 137全网测试 167.1全网连通性测试 167.2全网路由测试 167.3全网性能测试 177.4服务质量测试 177.5网管测试 187.6全网安全测试 197.7DNS测试 198竣工文件 209工程验收 219.1工程初步验收 219.2工程试运行 229.3工程终验 23本规范用词说明 24引用标准名录 25PAGE111总则1.0.1为了保证IP网络工程质量,统一工程的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电信业务经营者新建、改建、扩建IP网络工程的验收,其它企业IP网络工程验收可参照使用。1.0.3工程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1.0.4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1.0.5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或监理)作好随工检验工作。1.0.6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IP网络工程设计规范》GB/TXXXXX配套使用。1.0.7IP网络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代号2.1术语2.1.1IP网IPnetwork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2.2代号AS-自治系统BFD-双向转发检测BGP-边界网关协议,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CIDR-无类域间路由IP-互联网协议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QoS-服务质量RFC-征求意见稿RIP-路由信息协议RPR-弹性分组环SDH-同步数字系列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VPN-虚拟专用网

3机房环境和安全检查3.0.1在对IP网络工程施工开始以前,必须对机房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及有关走廊等地段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机房主要出、入门的高度和宽度尺寸符合工艺设计要求,房门的锁和钥匙配套齐全。2机房照明(包括正常、事故、应急)、插座的数量和容量符合配置要求,安装工艺良好,满足使用要求。3机房空调设备性能良好,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并通风,室内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电源已接入机房,应满足施工要求。5地面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必须符合YD/T754-95《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的有关规定。6在已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活动地板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7鼠患严重的地区,应在机房门口设置防鼠板。8机房防雷接地系统应符合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有关规定。3.0.2安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建筑必须符合YD5002-2005《邮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凡要求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3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4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非燃烧材料的安全盖板,已启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非燃烧材料封堵。5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6机房内不同电压的电源设备、电源插座应有明显区别标志。

4安装工艺检查4.1机架安装检查4.1.1机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内机架设备的平面位置、机面朝向、机架相互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不大于10毫米。2机架及架内设备安装应端正牢固。3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得大于5毫米。整列机架正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4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3毫米。5除有特定的绝缘隔离、散热、电磁干扰等要求外,机架应紧密相互靠拢。6机架上各种螺丝必须齐全并全部拧紧到位,不可扭伤螺纹和螺帽,每个固定螺钉均使用平垫、弹垫,其顺序不能垫反,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7机架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架内连接电缆不能碰伤、碰断,各种标志牌应正确、清晰、齐全。8所有喷漆零件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一致,不应有划痕和破损,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9机架应配有防静电腕带。10机架附件(前后门、装饰框、机架侧门、机架保护地线、其它配件等)必须安装正确,无损伤、不变形,活动部分开、关顺畅,位置准确。11在预防意外撞击部位、可接触至布线的部位和危险电压的部位,均应提供覆盖,对危险部位应设有警示标志。12机架内配电模块的熔丝/空开的型号必须符合设备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熔丝/空开应接触牢固,安装到位。13依据机架冷却气流组织方式设计,机架的通风空率、机架内通风孔的大小设置、架内风机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14机架内外整洁卫生,无明显的灰尘、污迹,机架内外不得有工程废料或杂物,前后门、侧板等应干净,不得有污损。4.1.2配线架的安装除应符合4.1.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标志完整齐全。2线缆在配线架内必须绑扎,裁减整齐,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3光纤配线架的光纤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应符合设计要求。4光纤配线架上光纤连接器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盘纤区固定光纤的零件应安装齐备。4.1.3机架标签、标识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架应安装有标牌或标签。2标牌安装位置应统一,内容应正确、清晰、完整。3相关标识(高压警示标识、危险警示标识、防静电标识等)应规范、正确、美观、牢固。4机架内配电模块的熔丝/空开等应有明确的标签。4.1.4机架及架内设备安装必须按设计所要求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必须符合GBXXXXX-XXXX《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规范》。4.2走线架及槽道安装检查4.2.1走线架及槽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走线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2主走线架(槽道)宜与列走线架(槽道)立体交叉,高度符合设计要求。3水平走线架和槽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偏差每米不超过2mm;垂直走线架和槽道应与地板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4走线架支撑、吊挂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位置符合设计要求。4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左右偏差不超过3毫米;两列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毫米。5槽道的盖板应方便开合操作,侧面应便于引出线缆,出口宜采用喇叭状对接,以防转弯处伤及线缆。6所有支撑或吊挂应与建筑物绝缘。7各类槽形钢所做的吊架和弯角联接件的上下衔接处必须用螺丝做固定,所有的固定螺丝必须拧紧。8走线架和槽道应表面光洁,无脱漆、无损伤,不变形,线槽内外不得有污迹、金属和其它杂物。9铁件的切割处必须打磨,不得有毛刺。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10线梯端部突出的地方应安装保护端盖。11走线架与机架顶部的高差超过0.8m时应安装下线梯下线。走线架的下线处必须安装过线架下线,过线架的下线边缘应有塑料护线套做保护。4.2.2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线架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线架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4.2.3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盖板封住洞口,子口和盖板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其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空隙应采用防火泥等材料进行填充及封堵。4.2.4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电缆或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4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4.2.5走线架及槽道的安装必须按设计所要求的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必须符合GBXXXXX-XXXX《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规范》。4.3线缆布放检查4.3.1布放通信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放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电缆的布放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3电缆在走线架或槽道内布放应顺直、整齐,没有明显的扭绞,外皮无损伤。4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各种缆线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若在同一走道或交叉布放,间距应大于50毫米。5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弯弧外部应保持垂直或水平成直线,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6R(R为线缆的截面半径)。6布放走道电缆、架内布放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使用绑带绑扎时,绑带余下的部分应剪断,余量长度不能超过1厘米。7布放槽道电缆宜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电缆不溢出槽道。在电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8电缆的布放,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9穿管布放时,管线占用率在无弯时应小于40%、有弯时应小于30%。10电缆下线卡、转弯处、线槽尾端等边缘的地方必须有保护,防止损伤电缆。11电缆外表必须整洁干净、不得有杂物和金属屑。4.3.2电缆芯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最小拨开缆线的表皮,保持原有的缆线的绞距;电缆剖头处应平齐,不得刮伤芯线的绝缘;分线应按色谱顺序,不得将每组芯线的互绞打开。2对于绕接电缆芯线,绕接应紧密,不得叠绕。3对于卡接电缆芯线,卡线位置、长度应一致。4制作同轴电缆时,接地网必须保留,保证电缆接地良好;电缆芯焊接可靠,严禁虚焊、漏焊。5UTP、STP电缆的安装必须符合GB50312-200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相关规定。4.3.3敷设光纤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纤的规格、程式、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2光纤布放时不得受压,应尽量减少转弯,不能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小于80毫米,光纤应理顺绑扎,使用扎带时不得用力勒紧。3光纤宜布放在光纤槽道内,应保持光纤顺直,无明显扭绞,光纤从槽道引出时宜采用光纤保护管保护。无光纤槽道时,光纤应加穿光纤保护管,保护管应顺直绑扎在电缆走道内,并与电缆分开放置。4暂时不用的光纤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用宽绝缘胶带缠在光缆分线盒上。光纤余长不宜过长。5光纤应整条布放,严禁在布放路由中间做接头。4.3.4敷设电力电缆/电源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缆线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使用导线的规格、器材绝缘强度、阻燃性能及熔丝/空开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缆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4电力电缆布放排列应平直整齐,绝缘层无损伤。5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电源线,必须分开布放。6电力电缆接续时应连接牢固,接头接触良好。10平方毫米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宜采用打接头圈方式连接,打圈绕向与螺丝固紧方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圈应镀锡,螺丝和接头圈间应安装平垫圈和弹簧垫圈;10平方毫米以上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鼻子连接,铜鼻子的材料应与电缆相吻合,铜鼻子的规格应与线缆规格一致,剥露的铜线长度适当,并保证芯线完整插入铜鼻子压接管内。7安装在铜排上的铜鼻子应牢靠端正,采用合适的螺栓连接,并安装齐备平垫圈和弹簧垫圈。铜鼻子压接管外侧应采用绝缘材料保护,正极用红色、负极用蓝色、保护地用黄色。8安装后的线缆末端必须用胶带等绝缘物封头,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9每对直流电力电缆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10直流电力电缆应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11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兆欧。12每路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兆欧。13交直流电源线、保护地线应有明显的颜色区分。对直流布线,正极宜采用红色,负极宜采用蓝色,保护地线宜采用黄绿双色。4.3.5通信电缆、电力电缆和光纤的两端应粘贴标签,标签应粘贴整齐一致,标识应文字规范,内容清晰、准确、全面。4.4接地检查4.4.1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直流宜分开接地。2机架应可靠引接保护地线,接地应良好,保护接地宜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3配线架应从接地汇集线引入保护接地。4走线架和槽道均应可靠引接保护地线。5设备机壳应可靠引接保护地线。6机房内通信设备不得通过安装加固螺栓等与建筑钢筋相碰而形成电气连通。7接地螺栓均应使用平垫、弹垫,其顺序不得垫反,地线的压接部分必须两点压接,并用机械方法加以紧固,保证低电阻的连接。4.4.2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需要接地的机架、设备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线,其截面积应根据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确定,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裸导线布放。2每个接地点只允许接一根馈线,不得两根或多根馈线同接在接地汇集线的同一点上。3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4接地线两端的标签齐全清晰。4.5设备安装检查4.5.1设备机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框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2机框应安装到位,无变形,在机架内正确固定,固定机框的定位螺丝必须齐全并拧紧到位。3机框上的功能标签或产品编号必须正确清晰,不得损伤或丢失。4与机框有关的信号线、控制线等及模块间的各种信号线等必须规格、连接正确,绑扎理顺,符合设计要求。5机框的电源线、保护地线必须数量、规格正确,应正确连接至机架内配电模块,绑扎理顺,符合设计要求。机框有主备冗余电源模块时,应分别连接至机架内同样具备主备关系的配电模块。4.5.2设备电路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路板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2电路板无弯曲、断裂现象,电路板插针和插座应无歪针、缺针、断针或插座变形。3电路板必须插装到位,安装的电路板不得偏离机框的槽道或凸出机框的前沿。4电路板必须用定位螺丝等与机框牢固固定,同时应易拆卸。5从电路板引出的通信电缆和光纤等必须规格、连接正确,在架内应绑扎理顺,符合设计要求及4.3节要求。4.5.3机台和终端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台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2终端设备的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配备完整,安装就位,应使用压条等方式固定在机台桌面上。3终端的电源线、鼠标/键盘线、显示器信号线及以太网线等必须分别理顺,捆扎整齐,转弯曲率半径应大于30毫米。4.5.4设备应粘贴标签,标签应粘贴整齐一致、位置醒目,标识应文字规范,内容清晰、准确、全面。

5通电测试前的检查5.0.1机房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流供电电压:-48V(允许变化范围:-40~-57V)。2交流供电电压:220V/380V(允许变化范围:额定值的85%~110%)。5.0.2设备通电前,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1设备应完好无损。2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上。3设备的各种熔丝/空开规格应符合要求。4用万用表测量机架和机箱,接地良好,地线上应无电压存在,如地线上杂散电压大于0.5V时,应排除故障。若有逻辑地,不能与工作地线、保护地线混接。5用万用表测量供电电源回路上应无电压存在,用万用表测量其电源线对地应无短路现象。6设备在通电前,应在电源分配架输入端测量主电源电压,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

6节点测试6.1一般规定6.1.1各种设备的检查、测试所采用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指令及步骤应经建设单位和厂家共同协商确定。6.1.2各项检查、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合同的规定。6.2设备软硬件配置检测6.2.1各种硬件设备按照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电源接通后,用万用表测量直流或交流电压应符合设备要求,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6.2.2路由器、交换机、BRAS等网络设备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测:1检测网络设备的软硬件配置,包括软件版本、内存大小、接口板信息等。2检测网络设备的端口配置,包括端口类型、数量、端口状态。3在网络设备内的模块(处理引擎、交换矩阵、电源、风扇等)具有冗余配置时,测试其备份功能。4检测设备的光接口功率及接收灵敏度,应能与所连接设备互相匹配。6.2.3服务器设备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测:1检测服务器设备的主机配置,包括处理器类型及数量、总线配置、图形子系统配置、内存、内置存储设备(硬盘、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网络接口、外存接口等。2检测服务器设备的外设配置,包括显示器、键盘、外置存储设备等。3在服务器内的硬件模块(电源、风扇等)具有冗余配置时,测试其备份功能。6.2.4存储设备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测:1检测存储设备的系统配置,包括硬盘配置数量及模式、缓存容量、端口状态等。2在存储设备内的模块(控制器、电源、风扇等)具有冗余配置时,测试其备份功能。6.2.5其它设备的软硬件配置检查可依据设计和工程合同进行。6.3设备参数配置检测6.3.1路由器、交换机、BRAS等网络设备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测:1检测网络设备的系统参数配置,包括主机名、IP地址等。2检测网络设备的端口参数配置,各端口地址、端口描述、端口开启协议等。3检查网络设备的系统配置文件内容,核对各项参数配置,测试配置文件的修改与保存。4检查网络设备的账号管理、安全授权、日志管理、协议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配置内容。6.3.2服务器设备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测:1检测服务器设备的系统配置,包括主机名称、操作系统版本、所安装的操作系统补丁情况。2检查服务器的网络配置,包括主机名、IP地址、网络端口配置、路由配置等。3根据服务器所用的操作系统,测试其基本功能。包括文件系统、网络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4检查服务器中所安装软件的目录位置、软件版本。5检查服务器的账号管理、安全授权、日志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配置内容。6.3.3检测存储设备的系统参数配置内容。6.3.4其它设备的参数配置检查可依据设计和工程合同进行。6.4节点功能测试6.4.1节点功能测试前应准备好必需的仪表,并应在测试前校准完毕。6.4.2测试节点中各设备的基本功能实现情况,均应正确实现。包括:1检测设备的CPU、内存利用率,应在正常范围。2检测设备中启动的服务进程是否符合要求。3测试服务器中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4在设备有主备冗余配置时,测试其主备切换功能。5检测设备对IPv6的支持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6检测设备的时间同步功能,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检测设备的网管功能,应正常开启。6.4.3采用发出不少于2000个ping报文,包长分别为2000/1500/512/64字节,测试连通性,包括:1测试节点内部各设备之间的连通性。2测试本节点与同网内不少于3个的不同类型节点的连通性。3测试本节点与国内其它网络、与国外网络的连通性。6.4.4检测节点设备的路由协议配置,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包括:1检查域内路由协议的LEVEL或AREA的划分配置情况。2检查域内路由协议的链路权值设置情况。3检查域间路由协议的AS自治域号的配置情况,检查各种属性设置情况。4检查路由协议提高可靠性、扩展性和快速收敛的配置情况。5检查MPLS及MPLSVPN的配置情况。6检查路由协议的安全配置情况。7检查其它协议的配置情况。6.4.5检测节点设备的路由协议状态,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包括:1检查域内路由协议状态,包括协议接口运行情况、邻居关系等。2检查域间路由协议状态,包括邻接工作状态等。3检查MPLS有关协议状态,包括协议接口运行情况、邻居关系等。4测试节点网络设备路由信息的接收、传播与过滤,检查各设备的域内路由协议路由表、域间路由协议路由表、MPLS转发表,内容应正确。5测试节点网络设备的路由收敛能力。6节点具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出入路由时,测试路由的负载分担效果;模拟某路由的故障,测试路由的备份效果。6.4.6对于城域网节点,测试业务接入功能,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包括:1依据所设计的各类业务接入方式,逐一测试用户各种接入方式均应顺利接入网络。2测试城域网节点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的功能,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包括:1)测试设备对于用户的认证、授权功能,应测试不同认证方式的用户均可按照设计要求接入城域网,并可经城域网成功访问授权的网络;2)测试业务接通率,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3)检查SR、BRAS所开启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对不同业务类型,应可强制分配不同的服务质量等级,给予不同的带宽保证和传送优先级;4)根据设计,检测对组播相关协议、组播控制策略的支持情况。3检测不同接入方式用户的计费原始记录的生成情况,内容、格式应符合工程合同要求。4测试计费准确率,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6.4.7依据设计情况,测试IPv4与IPv6互通有关的隧道、翻译等功能,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6.4.8测试节点设备的安全配置和功能,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包括:1测试设备的账户、口令、授权、认证等方面的功能。2测试设备的日志审计功能。3检测设备的IP协议安全方面的各种功能配置情况,包括防止地址欺骗、特定主机访问控制、过滤已知攻击、协议通信认证、加密功能、防止非法路由注入、SNMP安全、MPLS安全等。4检查设备的功能禁用情况,应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或功能。5测试设备的其它安全配置内容。PAGE167全网测试7.1全网连通性测试7.1.1测试网络内两两节点之间的连通性,均应能连通。7.1.2测试本网络与国内其它IP网络的连通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7.1.3测试本网络与国外IP网络的连通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7.1.4测试网络与业务接入控制系统、网管系统、安全系统的连通性,均应能连通。7.1.5一次两点间网络连通性测试宜测试2000个ping报文,包长应涵盖2000/1500/512/64字节,不低于99.9%的测试包应通过。7.2全网路由测试7.2.1检测全网的域内路由表,内容应符合网络结构和全网路由策略设计。7.2.2检测全网的域间路由表,内容应符合网络结构和全网路由策略设计,应符合互联互通路由策略。7.2.3测试全网的路由选择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网络正常状态下,检测全网节点间的路由选择情况,结果应符合全网的流量流向规划。2人为模拟网络中各层次1~3条中继电路故障,测试故障情况下的全网节点间的路由选择情况,结果应符合全网的流量流向规划,符合有关路由的备份或分担策略。7.2.4检测网络中的路由聚合情况,应符合路由策略设计。7.2.5测试全网的路由收敛能力,收敛结果应正确,收敛时间应符合工程合同要求,包括下列两种情形:1人为清空路由表后测试。2人为模拟网络中各层次1~3条中继电路故障后测试。7.2.6模拟故障,测试路由协议快速收敛、平稳重启动、BGP阻尼、快速故障检测等技术的部署效果,结果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7.2.7若有采用MPLSTEFRR等技术设置的逻辑备份电路,测试备份电路的倒换功能,检查倒换路径应正确,倒换时间应不大于50毫秒。7.2.8测试网络中其它有关路由协议的功能,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7.3全网性能测试7.3.1根据网络规模大小的不同,可选择网络节点总数的20%~100%进行点对点网状性能测试,节点选择应覆盖各类典型节点。7.3.2测量包长度可在最小包长至网络中最小MTU之间平均选取若干个包长值进行测量,也可根据业务需求特性选取若干包长值作为测量包长。一般地,测量包长(包含IP包头部字段)可选择1500字节、515字节和64字节。7.3.3测量中对于IP包的转发应直接使用IP地址,不能使用域名。7.3.4测量抽样方法可选用泊松抽样方法,也可选用周期抽样方法。选用周期抽样方法时应采用一个随机的开始测试时间点。测量间隔均值可根据网络业务特点确定,一般可取为30秒;测量持续时间可取为3600秒。7.3.5一对测试节点之间的IP包传输时延、时延变化和包丢失率测试宜采用如下方法:以选定的测量间隔均值、按照选择的抽样方法从测试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不断发送选定包长L的测量包,逐个记录单向时延值DLi,直至完成测量持续时间,统计成功发送的总包数N,按照下式计算时延均值IPTD:(7.3.5-1)按照下式计算时延变化IPDV:(7.3.5-2)取定时延门限,时延大于该门限的及未成功发送的IP包数记录为丢包数,丢包数除以总包数即为IP包丢失率IPLR。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规范、设计要求或工程合同要求。7.4服务质量测试7.4.1检查全网服务质量配置,支持的质量服务等级数、服务质量技术实现措施应符合设计和工程合同要求。7.4.2模拟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业务,测试服务质量保证实施效果。7.5网管测试7.5.1测试网管系统数据采集功能,宜包含下列内容:1测试配置数据的采集。2测试告警数据的采集。3测试性能数据的采集。4测试流量流向数据的采集。5测试网络路由数据的采集。6其它数据采集功能测试。7.5.2测试网管系统数据处理功能,宜包含下列内容:1测试配置数据的审核和刷新、测试配置数据的备份、测试配置数据的恢复等。2测试告警信息格式标准化、告警重定义、告警过滤、告警传递、告警取消;测试告警相关性分析、告警故障定位;测试告警存储和查询;测试告警数据的备份和删除等。3测试性能告警数据处理,测试性能数据的存储、备份、删除和恢复等。4测试其它数据的处理。7.5.3测试网管各项应用功能,宜包含下列内容:1测试网管系统配置管理功能。2测试网管系统资源管理功能。3测试网管系统故障管理功能。4测试网管系统计费管理功能。5测试网管系统性能管理功能。6测试网管系统流量流向分析功能。7测试网管系统QoS管理功能。8测试网管系统MPLS管理功能。9测试网管系统MPLSVPN管理功能。10测试网管系统的其它应用功能。7.5.4测试网管系统的性能,宜包含下列内容:1测试网管系统采集轮询速度管理范围内所有网元规模下轮询需要的遍历时间。2测试网管系统支持的最小采集间隔。3测试拓扑自动发现时间、拓扑呈现时间。4测试告警压缩率、告警压缩处理能力。5测试告警处理能力、告警准确率。6测试资源信息的准确性。7测试流量数据准确率、实时性。7.5.5测试网管系统统计报表功能。测试有关网管系统统计报表的内容、格式的准确性,包括网络性能报表、设备性能报表、流量流向报表、故障统计报表、资源统计报表等。7.5.6测试网管系统自身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7.6全网安全测试7.6.1采用网络安全审计工具软件,对全网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扫描。7.6.2测试全网安全管理中心的功能,宜包含下列内容:1测试安全事件集中监控功能。2测试信息资产与安全风险管理功能。3测试安全策略管理功能。4测试安全事件预警功能。5测试安全信息库功能。6测试安全管理中心其它功能。7.6.3根据网络中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的采用情况,进行功能、性能测试。7.7DNS测试7.7.1检查全网DNS服务器配置,包括如下内容:1检查DNS服务器中的域名空间和资源记录等有关配置内容。2检查DNS服务器在域名解析中的层次关系。7.7.2测试网内、国内网间、国际网间的域名解析功能。7.7.3测试网络域名服务的备份设置、各域名服务器域名记录文件的同步及域名服务备份功能。

8竣工文件8.0.1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编制竣工文件。工程初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文件一式三份。8.0.2竣工文件应包含下列规定内容。1工程说明。2工程开工报审表(工程有监理单位时)。3开工报告。4安装工程量总表。5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6工程设计变更单。7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8停(复)工报告。9随工签证记录。10隐蔽工程签证。11交(完)工报告。12交接书。13验收证书。14测试记录。15竣工图纸:竣工图应在设计图纸基础上编制。施工中没有对设计图纸变更的,设计图纸可作为竣工图纸;个别变动的,可在原设计图纸上改绘为竣工图纸;当较大变动或原设计图纸无法改绘时,应重新绘制。无论是原施工图纸、改绘图还是重新绘制的竣工图,都应加盖竣工图章。16备考表。8.0.3竣工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内容齐全:按规定内容应没有缺页、漏项、颠倒现象,资料齐全。2详实准确:竣工图纸应与实际竣工状况相符,测试记录数据应真实准确。3清楚规范:资料书写应字迹清楚、版面整洁、规格一致,装订符合归档要求。8.0.4竣工文件的编订可按单项工程装订成册,内容较多时,可分册装订。9工程验收9.1工程初步验收9.1.1工程初步验收应在完成全部设计工程量,所有节点和全网调测完毕,节点功能、全网功能和性能经检查、测试合格,竣工文件编制完毕,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完工报告后,由建设单位组织。9.1.2建设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的交工通知和竣工文件后,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应及时组织验收小组进行初步验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及代理商、集成厂商等应给予积极配合。9.1.3工程初验应按照本规范和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的要求,对工程安装工艺质量进行检查,对设备和网络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对竣工文件进行审查,对已安装设备和技术文件进行移交。9.1.4工程初验中移交的技术文件的介质形式、份数、内容应符合工程合同要求。技术文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部分:1资产明细表。2说明文件。3设备硬件资料。4软件资料。5设备及系统配置文件。6相关施工图纸。7技术手册(安装、配置、测试、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8简明扼要的日常操作维护指导(内容包括日常操作项目、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异常情况处理等)。9设备安装、测试资料及各种记录。10其它相关文件。9.1.5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派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组织随工检验并取得签证的硬件安装项目,在工程初步验收阶段一般不再检验。验收小组认为有必要复验的,可进行抽测。9.1.6工程初步验收测试项目依据本规范第4章到第7章内容进行。安装工艺检查和节点测试可按照不低于10%比例抽测;全网测试项目中,功能类的宜全部测试,性能类的可按照不低于10%比例抽测。当抽测10%不足一个单位时,可按一个单位抽测。若抽测项目不合格,对该项指标可追加20%测试,结果仍不合格,该项目应全部测试。9.1.7工程初验中,应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