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程师常见面试问答_第1页
5G工程师常见面试问答_第2页
5G工程师常见面试问答_第3页
5G工程师常见面试问答_第4页
5G工程师常见面试问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常见5G面试问题汇总

1、5G峰值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上下行配比为3:1,下行使用256QAM时,峰值速率

约为273*12*14*2*8*0.925*0.74*4*0.7*1000/10-9=1.4Gbps

2、为什么SCS为30khz时,5G下行满灌包时PDSCHRB达

不到273?

主要是因为SSB占用了240个子载波合计20个RB,在含有SSB的时隙对应的

PDSCHRB少于273(实际为225个),不含有SSB的时隙对应的PDSCHRB为

273,所以平均之下少于273RB。

3、广电700Mhz频段能用MassiveMIMO吗?

天线阵子之间的距离要求大于半波长(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如果700Mhz应用

MassiveMIMO,其天线尺寸要比C波段天线阵面大很多,实施安装部署很难,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不用。

4、5GNR定义的频谱中SUL是做什么用的?

由于NR在C-Band上均使用TDD,gNodeB下行功率(200w)远大于手机功率

(0.2w),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CRS-Free等技术,导致C-Band上下行覆盖

不平衡,上行覆盖受限成为5G部署覆盖范围的瓶颈。因此提出了SUL应用在上

下行解耦方案中,通过采用低频的SUL部署FDDLTE(仅含有上行)进行上行

补充覆盖来解决上行覆盖受限的问题。

5、5GNR中有哪些测量事件,测量报告中的RSRP如何计算?

在38.331/36.331中第五章有介绍测量事件的类型。

EventTypeDescription

EventAlServing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EventA2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

EventA3Neighbourbecomesoffsetbetterthanserving

EventA4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EventA5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land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2

EventA6NeighbourbecomeoffsetbetterthanSCell(ThiseventisintroducedinRelease10forCA)

EventBlInterRAT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EventBl-NRNR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landinterRAT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

EventB2

threshold2

EventB2-NR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landNR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2

EventClCSI-RSresource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EventC2CSI-RSresourcebecomesoffsetbetterthanreferenceCSI-RSresource

EventW1WLANbecomesbetterthanathreshold

AllWLANinsideWLANmobilityset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landaWLANoutsideWLAN

EventW2

mobilityset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2

EventW3AllWLANinsideWLANmobilitysetbecomesworsethanathreshold

EventVIThechannelbusyratioisaboveathreshold

EventV2Thechannelbusyratioisbelowathreshold

EventHlTheAerialUEheightisaboveathreshold

EventH2Thechannelbusyratioisbelowathreshold.〜__^”

己一前£景5E理irc■EEl经;

那么事件的触发在于测量的信号是否超过了某一门限。

ServingCell/PCellNeighbourCell

time

0hysterisis前景奥比

LTE实际值为MR上报值-140,而NR则为MR上报值-156。假设NR,MR中上报

的RSRP为50,则实际值则为50-156=-106dBmoMR中上报的RSRP为50,则实

际值则为50-156=-106dBm

6、什么是BWP?为什么要设计BWP?

考虑终端成本,接收整个系统带宽的功耗以及不同终端业务的需求(物联网数

据传输一般需要较小的带宽),NR标准定义了BWP(部分带宽)。

UE接入网络中之后,网络侧通过RRC连接重配置给UE配置专用BWP即

DedicatedBWP,最多可以配置4个,包含ActiveBWP、DefaultBffPo在任意

一个特定时刻,服务小区只会有一个ActiveBWP,UE只能在ActiveBWP中进

行业务,当inactivitytimer超时后(即UE进入空闲态)UE切换至Default

BWP,此时UE只需要在DefaultBWP中去监听寻呼消息,可以起到省电节能的

作用。

7、5G的频点如何计算?

3Gpp定义了Globalraster(全局的频点栅格,用AFGlobal表示),频段越

高,栅格越大,用于计算5G频点号。计算公式及频点栅格如下:

5G频点号(NR-ARFCN)计算公式如下:

FREF=FREF-Offs+AFGIobal(NREF-NREF-Offs)

FREF为中心频率

FREF-offs查表获得

△FGIobal和BAND有关,查表获得

NREF为输入的5G下行绝对频点号

NREF-offs查表获得

实际中,每个5G频段规定的信道栅格并不一定就是全局信道栅格的大小,

比如n1频段的信道栅格就是100k,因此n1频段的频点步进就是20。

因此说,信道栅格只是全局频点栅格的一个子集,而且信道栅格一定是全局

频点栅格的整倍数。这时就把这个信道栅格记为AFRaster。

举个例子如现在使用的中心频率是4800Mhz,那么对应的频点NREF=600000+

(4800-3000)Mhz/15khz=720000o

8、5GNR上下行物理信道及导频信号有哪些?

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及物理下行控

制信道PDCCHo

下行导频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MRS(每个信道都有)、同步信号PSS/SSS、信

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用于高频场景)。

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随机

接入信道PRACHo

上行导频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MRS(PUCCH和PUSCH含有)、相位跟踪参考信

号PT-RS(用于高频场景)、探测参考信号SRS。

9、5GNRPCI有多少个?PCI规划有什么要求。

5G支持1008个PCI,取值范围为:0~1007,分为三组,每组336个。其中组号

从PSS中获取(3选1,对应3个PSS序列),组内编号从SSS中获取(336选

1,对应336个SSS序列)。

目前5G虽然邻区M0D3干扰,但是在有用户的时候,部分算法特性需要基于

PCI作为输入,这些算法的输入为保证算法增益都是基于PCImod3因此需要支

持PCImod3o在上下行解耦场景也必须考虑PCImod30错开以保证正常接入

SUL小区。此外,5G仍然要像LTE一样考虑同频邻区的PCI冲突和混淆。

10、5GNR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并做简要说明。

1、MassiveMIMO:大规模天线,空间复用,提升用户吞吐率;3DMIM0水平和

垂直方向提升抗干扰能力;多用户MIM0,提升小区容量。

2、F-0FDMA:灵活子载波间隔,支持多种子载波配置应对不同的业务场景需

求。最小支持1个子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

3、全新的信道编码,LDPC编码提升高速大数据块的并行处理效率,Polar编码

提升了信道的可靠性。

4、全双工:接收和发送可以共享同样的时频资源,可以成倍提升频谱效率。

5、毫米波(mmWave):指RF频率在30GHz和300GHz之间的无线电波。缺点是

传播损耗大,穿透能力弱,优点是带宽大、速率高、天线体积小,因此适合

SmallCells、室内、固定无线和回传等场景部署。

6、载波聚合:载波聚合(CA),通过组合多个独立的载波信道来提升带宽,来

实现提升数据速率和容量。

7、双连接技术:手机在连接态下可同时使用至少两个不同基站的无线资源。

11、5G信道强度用什么来表征?

下行空闲态以SSB-RSRP来表征,连接态以CSI-RS-RSRP来表征,业务态以

PDSCHDMRS-RSRP来表征;上行空闲态以SRS-RSRP来表征,连接态以PUSCH

DMRS-RSRP来表征。

12、5G空口为什么有这么多种SCS,分别用在什么场景?

简单地说,网络共存的需求,多径效应,循环前缀CP,多普勒效应,相位噪声

决定的。

・时延场景:不同时延需求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子载波间隔越

大,对应的时隙时间长度越短,可以支持时延敏感型业务。

・移动场景:不同的移动速度,产生的多普勒频偏不同,更高的移动速度产生更

大的多普勒频偏。通过增大子载波间隔,可以提升系统对频偏的鲁棒性。

・覆盖场景:子载波间隔越小,对应的CP长度就越大,支持的小区覆盖半径也就

越大。

・高频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热点区域,子载波间隔越大,越能对抗系统产生的

相位噪声。

・大连接场景:子载波间隔越小,子载波数目更多,覆盖范围更广,支持的接入

数更多。

13、5GNR中的系统消息有哪些?

5G包含MIB和SIBo

MIB:

每80ms由MAC层调度一次。包含信息如下:无线帧号、公共信道子载波带宽、

SSB载波偏置、DMRS的配置、SIB1调度信息、小区是否禁止接入、是否支持同

频重选。

SIB:

・SIB1广播UE初始接入网络时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初始SSB相关的信息,初

始BWP信息,下行信道配置等

・SIB2包含小区重选信息,主要与服务小区有关;

・SIB3包含关于与小区重选相关的服务频率和频内相邻小区的信息(包括频率共

用的小区重选参数以及小区特定的重选参数);

・SIB4包含关于与小区重选相关的其他NR频率和频率间相邻小区的信息(包括

频率共用的小区重选参数以及小区特定的重选参数);

・SIB5包含关于E-UTRA频率和与小区重选相关的ETJTRA相邻小区的信息(包括

频率共用的小区重选参数以及小区特定的重选参数);

・SIB6包含ETWS主要通知;

・SIB7包含ETWS辅助通知;

・SIB8包含CMAS警告通知;

・SIB9包含与GPS时间和协调世界时(UTC)相关的信息。

14、5G最大载波带宽是多少?

FR1是5G的主频段,其最大带宽可以达到100MHz。

5G的双工模式支持FDD和TDD,同时引入了SDL和SUL,用于支持5G上

下行解耦的功能。SDL全下行;SUL全上行。

当前FR2版本毫米波定义的频段只有3个,全部为TDD模式,最大小区带宽支

持400MHzo

15、5GNR调度周期为多少?

5G调序周期为Islot,1个slot固定包含14个符号,其长度不固定,与子载

波间隔成反比,SCS=15kHz时,1个slot=lms;SCS=30kHz时,1个

slot=0.5ms;SCS=60kHz时,1个slot=0.25ms。。。。。。不一一枚举。

16、5G空口协议栈与LTE相比有什么变化?

5G用户面增加加入新的协议层SDAP,完成QoS映射功能。

17、5G中RRC状态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RRC包含:RRCIDLE、RRCINACTIVE,RRCCONNECTED三种状态

新增RRCInactive状态,在该状态下UE存储AS上下文信息,监听寻呼以及执

行小区重选流程,UE和gNB会维持RRC和PDCP层的连接,一旦有业务需求进

入连接态时可以简化RRC状态转换的流程,降低业务时延。

18、简述NSA3系列三种组网方式的异同?

选项3系列下的3种选项(3/3a/3x)均是基于LTE的双连接技术,使用至少两

个不同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面均锚点于4G基站,它们的区别主要在用户面数

据的传输。

3:在4GLTE的PDCP层将数据分流到两个基站,我们知道LTE的PDCP层是为

LTE设计的,是不能承载5G的高速率,因而受限于LTEPDCP层处理能力以及

存量BBU基带等的限制,需要对LTE进行硬件传输升级,升级到eLTEeNB

3a:NR和LTE的用户面各种直通4G核心网EPC,业务分流在核心网EPC侧,只

能到RAB级别的分流,不能基于无线信号环境进行调整

3x:数据分流和聚合功能迁移到5G基站的PDCP层,不用升级处理,而且业务

能基于无线环境进行调整,可以提供更好性能。

因而运营商对于3家族的青睐程度:选项3x>选项3a>选项3o

19、5G是在3Gpp哪个协议版本发布,5G的业务场景是如

何定义的?

3GPP在R15版本中发布了5G,于2019年9月份冻结,目前正处于R16制定之

中。5G定义了3大应用场景,包括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连接)、uRLLC(低

时延高可靠)、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

R15主要聚焦eMBB场景,同时兼顾部分uRLLC;R16主要解决uRLLC和mMTC

两大业务场景同时兼顾eMBB能力增强。

20、大气波导会影响5G通信?

会。大气波导发生时,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经数十或数百公里的超远距离传输

后仍具有较高强度,信号传播时延超过GP长度,落入近端基站上行接收窗内,

造成TDD系统严重的上行干扰。5GTDD波段采用同样的时分GP机制来进行上

下行保护隔离,这种干扰可能很难通过压制下倾角来避免。

21、假设同样的功率,5G和D频段对比,覆盖能力提升多

少?

如果4G单载波功率40w,5G=120w计算,5G的覆盖能力比4G强6~9dB。

22、NR增加了一倍的PCI,而且同步信号也更先进了,是不

是不存在M0D3干扰一说?

规划需要考虑,原理上不需要,特性上需要。理论上不需要M0D3,不同信道有

其相应的DMRS,不涉及CRS,但其很多特性,如:干扰随机化、SSB波束的个

数编号基于M0D3,因此,对于M0D3原理上不需要,只是特性依赖于M0D3。

23、5G没有M0D3干扰了,但SSB这个为4个符号位0/1/2/3.

也就是说要考虑M0D4?

规划不需要考虑。对于PBCH,12个RE上,有3个DMRSforPBCH,每个DMRS

forPBCH中间间隔3个RE,这3个RE用于发送PBCH,因此M0D4错开,可以

错开DMRSforPBCH,但干扰仍然存在。

24、5G功率多少之后需要license?

单签超过160w后需要licenseo

25、5G网络质量主要取决于哪些关键因素?

答:(1)、SS-RSRP、SS-SINRo极好点:SS-RSRP叁-70dBm且SS-

SINR叁25dB;好点:-80dBm三SS-RSRP<-70dBm且15dB三SS-SINR<

20dB;中点:-90dBm三SS-RSRP<-80dBm;差点:SS-RSRP<-90dBin。

(2)、D1-D2干扰问题:前面100M也就是D4、D5、D6、DI、D2留给5G使

用,后面60M也就是D3、D7、D8留给4G使用,这样就会导致现网存量的LTE

D1和D2频段会与5G频段重合导致干扰,所以需要给D1和D2频段逐步退频。

(3)、RF参数合理性:考虑天馈变化(如高度、天线电气参数差异)进行RF

映射,确保改造前后覆盖一致。

(4)、传输带宽10GE。1GE传输:CIR=20M,PIR=880M,单用户应用层速率

800M-810M,均速804M;10GE传输:CIR=2G,PIR=4.6G,单用户应用层速率

1G-1.3G,均速1.15Go

26、在D1D2移频方案中,容量不够需反向开启4G-D普

通载波,反向开4G-D普通载波需具备哪些条件?

尽量5G站开到D1D2的站点上,才有资源退频D1D2。如需反开4G-D,需要额外

配置基带板资源;按照一个基带板可以开3个D频段小区来计算需要新增几个

基带板;例如反开4G-D配置S1H,就配置1个基带板;反开S333,则配置3

个基带板。

27、NSA除了D频段对其的干扰,5G仍然受重叠覆盖干

扰么?重叠覆盖下是否会干扰影响下载速率?其余NSA

还会受到什么干扰呢?

5G会受系统内重叠覆盖干扰,当前用户少影响不明显,同时由于有多波束,影

响可控。其余干扰比如:广电对2515~2535M干扰,联通2555~2575M干扰等,

所以要扫频。

28、使用锚点优先后,NSA用户会优先到锚点,若某区域

锚点站高负荷采用负载均衡,是否会导致NSA用户乒乓重

选?

SPC180及以后NsaDcUeSelectionStrategy设置为LTE_UE_PREFERRED,SPC180

之前版本默认解耦,没有参数配置,NSA用户触发MLB会判断对端是不是锚

点,是锚点会切换,否则不切换。

29、5G为什么用30Khz子载波间隔?

15kHz子载波间隔最大带宽只有50Mhz,最多调度270个RB,相对用30kHz的

子载波间隔场景额外多1.44%的带宽资源,也就是说用SCS15kHz的小区频谱效

率优于SCS30kHz,这样意味着SCSI5kHz子载波间隔确实会比SCS30kHz子载波

间隔传递更多数据。目前5G按照lOOMhz带宽来对比,使用30kHz的SCS频谱

效率可以高达98.28%,主流eMBB(增强移动宽带)宜选择SCS30kHz配置。

首先看30kHz与15kHz对应RB资源个数,以50Mhz带宽为例,参考TS38.101

协议,SCSI5kHz最大RB数270个(带宽50Mhz),而SCS30kHz最大RB数只有

133个,如下图表中所示:

三种SCS对应载波带宽最大RB数量表

所以从RB个数对比上来看,SCSI5kHz子载波效率更高,15kHz最大带宽只有

50Mhz,最多调度270个RB,相对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场景额外多1.44%的带

宽资源,也就是说用SCSI5kHz的小区频谱效率优于SCS30kHz,这样将意味着

SCSI5kHz子载波间隔确实会比SCS30kHz子载波间隔传递更多数据。打个比方

就好像玻璃瓶里装黄豆和沙子的区别,颗粒度越小,玻璃瓶装得越多的道理一

样,同样瓶子越大,损耗占比就越小,装得也会越多,如下表中所示:

三种SCS在各带宽情况的频谱效率表

以上分析主要基于频率维度,再来结合时域维度看不同SCS的RB资源对应承载

bit数据的差别,如下图所示,将15kHz子载波间隔作为基准,一个slot为

1ms,slot中携带14个OFDM符号symbol,每个symbol能够承载的bit数据基

于数字调制的最大阶数,如R16版本下行最大支持1024QAM调制,则每个

symbol携带lObit数据量:

拆解上面的频域和时域,SCS30kHz的子载波在频域上增加一倍带宽,那么时

域上调度的TTI就要减半,因为t=l/f,但从时频域资源平面分布图上来看,

一个SCSI5kHz的symbol与一个SCS30kHz的symbol占用的时频资源是一样

的,也就是说在相同的60Khz带宽、0.5ms的周期中,用SCSI5kHz一共包含

4X7=28个symbol,用SCS30kHz一共包含2X14=28个symbol,用SCS60kHz

一共包含1X28=28个symbol,符号数量是相同的,那么在使用相同的调制阶

数前提下,承载的bit数据量也是一样的,参考以下对比图来理解:

所以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承载bit数据量的主要还是看三种SCS对应

不同载波带宽场景的频谱使用效率来决定,目前按照lOOMhz带宽来对比,使用

30kHz的SCS频谱效率可以高达98.28%,主流eMBB场景宜选择SCS30kHz配

置。

另外有提出那如果在50Mhz带宽下,SCSI5kHz的频谱效率比SCS30kHz的效率

还高,那是不是用2个50Mhz的小区聚合成一个lOOMhz的小区,这样来用频谱

效率依然只用97.2%,另外手机终端还要支持50Mhz小区的CA特性,同时还会

消耗小区更多的控制面资源等,这样还不如直接用lOOMhz小区来得简单。

二、5GNR无线网络切换信令

5GNR切换原理

目前5GNR组网有SA和NSA组网,其中SA采用option2方案,NSA基本上采

用option3X方案;

SA切换原理基本上与LTE一致,NSA切换由于与LTE有互操作与LTE切换有较

大差异。

|NSA组网切换原理

gNB2

LTE系统内移动性:

UE在eNBl和gNB的覆盖内,已经接入LTE和NR双连接。UE向基站eNB2移动

是触发MN切换,从eNBl切换到eNB2。这种场景下源MN在切换之前会先发起

SN释放流程,释放掉SN,切换成功后再触发SN增加流程将SN增加到目标侧

MNo

SN增加

LTE系统内移动性

NR系统内移动性:(前提是NR配置了同频邻区)

在NR服务区内向gNB2移动时可能发生SN变更或者PSCell变更。其中SN进行

PSCell变更时,通过自身的SRB3进行UE重配。

SN增加

LTE系统内移动性

SN释放

SN变更:

UE已经通过双连接接入eNBl和gNBl,在向gNB2移动过程中,达到A3的测量门

限,触发测量报告;gNBl接收到UE的潮量拨告后,根据信号强度选择测量上

报的邻区列表中信号级强心小区即gNB2内小区,发起SN变更流程。

S-SgNBIT-SgNBMeNB

1、RRCMessageTransfer

2、SgNBChangeRequired

3、SgNBAdditionRequest

4、SgNBAdditionRequestAcknowledge

5、SgNBChangeConfirm

6、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7、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8、RandomAccessProdedure

9、SgNBReconfigurationComplete

10、UEContextRelease

S-SgNBIT-SgNBMeNB

PsCell变更:

1、SN收到终端的A3测量报告后,选择候选PsCell列表信号中质量最强的

PsCell对应的gNB,并将该小区的PsCell按照信号质量强弱来进行排列。

2、判断改gNB是否为本gNB,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

4;

3、判断候选PsCell是否存在邻区配置为PsCell开关;打开的NR小区,如果

存在则执行PsCell变更流程;

4.执行SN变更流程;

1、RRCMessageTransfer

2、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UE通过双连接接入eNBl和gNB的celll,UE向cell2覆盖移动时,达到A3测

量门限,触发A3事件测量报告,gNB接收到测量报告后,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

候选小区,即选中站内的celU,gNB触发PsCell变更过程。

UE在NR服务区内移动:

UE在NR服务区内部移动时,由于覆盖的原因,检测到信号质量更好的邻区,

将发生PSCell切换,如果切换的目标PSCell在本gNB内称为PSCell变更,如

果目标PSCell在另一个gNB则称为SN变更。

后台NR配了同频邻区才能触发上报A3测量报告,接下来才触发SN或者

PSCell变更流程。如果未配同频邻区,则会下发A2测量来释放SN。

UE移动到NR服务区边缘:

UE处于LTE和NR基站覆盖范围内,已建立LTE/NR双连接,UE向NR基站覆盖

范围边沿移动,信号变差,到达A2测量门限,UE进行A2测量上报,并触发SN

释放流程。

|5GNR切换的测量机制

5GNR的切换全部包含内蝌瓦/沈邮系统之间这两类场景;

5GNR的切换流程同4G一样仍然包括测量、判决、执行三个流程;

测量:由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携带下发;测量NR的

SSB,EUTRAN的CSI-RS;

判决:UE上报MR,基站判断是否满足门限;

执行:基站将UE要切换到的目标小区下发给UE;

终端测量机制:

所有测量

当终端满足(A3事件)

Mn+0fn+0cn-Hys〉Ms+0fs+0cs+0ff且维持TimetoTrigger个时段后上报测量

报告;

Mn+Ofn+Ocn-Hys<ms+ofs+ocs+off离开事件〈span=""></ms+ofs+ocs+off

离开事件〈>

Mn:邻小区测量值

Ofn:邻小区频率偏移

Ocn:邻小区偏置

Hys:迟滞值

Ms:服务小区测量值

Ofs:服务小区频率偏移

Ocs:服务小区偏置

Off:偏置值

|5GNR切换策略介绍

切换事件类型:

事件类型事件解释

A1事件服务小区高于绝对门限

A2事件服务小区低于绝对门限

A3事件邻区-服务小区高于相对门限

A4事件邻区高于绝对门限

A5事件邻区高于绝对门限,且服务小区低于绝对门限

A6事件载波聚合,辅载波与本小区RSRP/RSRQ/SINR差值比该值实际dB大;触发

RSRP/RSRQ/SINR上报

B1事件异系统邻区高于绝对门限

B2事件本系统服务小区低于绝对门限值且异系统高于绝对门限值

切换策略组合:

屯险切换策略晨蔡◎:举事件

爰手覆盖的同频切换卷卡◎.嬷♦A3,A5

®臻能"小/萼©9;

@更改SN小区卷零上号◎专莓A3

:〔CA增加Scell测飞争如.二^人4

CA删除Scell测/争奇爵.A2

;基于覆盖的异频测量产铲,A3,A5

打开用于切换的异频测量%®产A2

关用于切换的异频测量V卷A1

|SA切换信令(协议标准)

S-SgNBT-SgNBS-GW

1、MeasurementRepor

2-HandoverRequest

I3xHandoverRequestAck

4、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5、SNStatusTransfer

6、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7、PathSwitchRequest

8^UserPlaneupdateRequest

9、UserPlaneupdateRequest

10、PathSwitchRequestAck

11.UEContextReease

S-SgNBT-SgNBS-GW

当源gNodeB收到UE的测量上报,并判决UE向目标gNodeB切换时,会直接

通过X2接口向目标gNodeB中请资源,完成目标小区的资源准备,之后通

过空口的重配消息通知UE向目标小区切换,在切换成功后,目标gNodeB通

知源gNodeB释放原来小区的无线资源。此外还要将源gNodeB未发送的数

据转发给目标gNodeB,并更新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节点关系。

SA前台信令:

28DlNasTransportDOWNUNKNASMM.MSG2487

29PduSessEstablishmentAccDOWNUNKNASSM.MSG2487

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UPUNKRRC_MSG1487

31RRCReconfigurationDOWNUNKRRC_MSG1494

32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UPUNKRRJMSG1494

33MeasurementReportUPUNKRRC_MSG1105

34RRCReconfigurationDOWNUNKRRC.MSG1111

35HANDOVER.STARTINTRA.EVENT65535111

36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UPUNKRRC.MSG1111

37MSG1UPUNKMAC.MSG33112

38MSG1UPUNKMAC_MSG33113

39MSG2DOWNUNKMAC.MSG34114

40RRCReconfigurationDOWNUNKRRJMSG1147

41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UPLINKRRC.MSG1147

测量控制:信令31、32;

测量报告:信令33;

切换命令:信令34,35,36;

非竞争接入msgl/msg2:信令38,39;

目标小区下发新的测量控制:信令40;

终端会提前吧重配置完成信令发上去,切换成功的标志应该是终端在目标小区

接入成功,前台信令中msg2才认为是切换成功的。

SA前台信令解析(测量控制消息)

/measObject

t=1

/u

/measObjectNR

tOptFlags

ssbFrequenq^=504030

ssbSubcarrierSpacing=1:SubcarrierSpacing_Root_kHz30

smtcl

referenceSignalConfig

absThreshSS_BlocksConsolidation

nrofSS_BlocksToAverage=16

quantityConfiglndex=1

offsetMO

/cellsToAddModList

n=2

,elem(0]

physCellld=314

celllndividualOffset

-elem[l]

physCellld=169

celllndividualOffset

/eventTriggered

ItOptFlags

.eventld

t=3

,u

/eventA3

/a3_0ffset

t=1

4u

rsrp=3

reportOnLeave=FALSE

hysteresis=3

timeToTrigger=8:TimeToTrigger_Root_ms320

useWhiteCellList=FALSE

rsType=0:NR_RS_Type_Root_ssb

reportinterval=4:ReportInterval_Root_msl024

reportAmount=0:EventTriggerConfig_reportAmount_Roc

/reportQuantityCell

rsrp=TRUE

rsrq=FALSE

sinr=FALSE

maxReportCells=3

SA前台信令解析(测量报告)

终端上报的服务小区和目标小测量结果,如下面信令截图;

/measResultServingMOList

n=1

/elem[0]

/tOptFlags

measResultBestNeighCellPresent=0

servCellld=0

/measResultServingCell

/tOptFlags

physCellldPresent=1

verExt2Present=0

physCellld=201

/measResult

/tOptFlags

rsIndexResultsPresent=1

♦cellResults

/tOptFlags

resultsSSB-CellPresent=1

resuItsCSLRS_CelIPresent=0

/resultsSSB.Cell

/tOptFlags

rsrpPresent=1

rsrqPresent=0

sinrPresent=0

rsrp=6:

/measResultNeighCells

t=1

■u

/measResultListNR

n=1

/elem[O]

/tOptFlags

physCellldPresent=1

verExt2Present=0

physCellld=169

/measResult

/tOptFlags

rsIndexResultsPresent=1

/cellResults

/tOptFlags

re$ultsSSB_CellPresent=1

resultsCSI_RS_CellPresent=0

jresultsSSB_Cell

/tOptFlags

rsrpPresent=1

rsrqPresent=0

sinrPresent=0

SA前台信令解析(切换执行)

目标小区接入相关信息,终端是基于竞争还是非竞争接入目标小区;

/rrcReconfiguration

/tOptFlags

radioBearerConfigPresent=1

secondaryCellGroupPresent=0

measConfigPresent=1

lateNonCriticalExtensionPresent=0

nonCriticalExtensionPresent=1

,radioBearerConftg

/tOptFlags

srb_ToAddModListPresent=1

srb3_ToReleasePresent=0

drb_ToAddModListPresent=1

drb_ToReleaseListPresent=0

securityConfigPresent=0

srb_ToAddModList

drbToAddModLisi

/measConfig

tOptFlags

measObjectToRemoveList

reportConfigToRemoveUst

measIdToRemoveList

nonCriticalExtension

/reconfigurationWithSync

/tOptFlags

spCellConfigCommonPresent=1

rach_ConfigDedicatedPresent=1

verExt2Present=0

/spCellConfigCommon

/tOptFlags

physCellldPresent=1

downlinkConfigCommonPresent=1

uplinkConfigCommonPresent=1

supplementaryUplinkConfigPresent=0

n_TimingAdvanceOffsetPreser»t=0

ssb_Position5lnBurstPresent=1

ssb_periodicityServingCellPresent=1

lte_CRS_ToMatchAroundPresent=0

rateMatchPattemToAddModListPresent=0

rateMatchPatternToReleaseListPresent=0

subcarrierSpacingPresent=1

tdd_UL_DL_ConfigurationCommonPresent=1

Cellld=1&

|NSA组网切换信令(协议标准)

S-SgNBT-SgNBMM卜S-GW

1、MeasurementRepor;

I2、HandoverRequest

13、HandoverRequestAck

4、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5、SNStatusTransfer

6、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7、PathSwitchRequest

8、UserPlaneupdateRequest

9、UserPlaneupdateRequestresponse

10、PathSwitchRequestAck

11、UEContextRelease

S-SgNBT-SgNBMMIS-GW

NSA组网切换前台信令:

MNSignalNameDirectionMsgType

IATTACH.REQUPUNK4G侧接入

2RRCConnectionRequestUPLINK

3MSG1UPUNKMAC_MSG

4MSG2DOWNLINKMAC.MSG

5MSG3UPUNKMAC.MSG

6MSG4DOWNLINKMAC.MSG

7RRCConnectionSetupDOWNLINKRRC.MSG

8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UPLINKRRJMSG

9UECapabilityEnquiryDOWNUNKRRC.MSG

10UEC叩abilityinformationUPLINKRRC_MSG

11SecurityModeCommandDOWNLINKRRC.MSG

12SecurityModeCompleteUPLINKRRC.MSG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