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想】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篇文章,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教学目标】1.了解恩格斯写这封信的背景和针对性。2.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层次,分析论证特色。把握文章观点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导入新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封信,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歪曲,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了解作者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支持。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他担负起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同时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89年恩格斯领导成立了第二国际,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列宁曾指出,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恩格斯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题目解说

这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个偏正短语,“决定性基础”是中心语,“社会历史”是定语。标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文体知识

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其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暑名、日期六个部分。①称呼。写一封信,先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②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③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④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文体知识写作背景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中,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并就伟大人物的出现和唯物史观的产生,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发展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这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地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研读1.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明确:(一)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二)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被奴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三)此外,包括在经济关系中的还有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四)当然还有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2.恩格斯是如何解读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明确: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经济关系,是指包括全部技术在内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它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状况。他还论述了生产,技术和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因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体现着社会的需要,归根到底体现着生产的需要,所以,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最后,肯定经济条件归根结底制约着上层建筑各因素的发展,是理解历史发展的红线,同时也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3.恩格斯在信中,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明确: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4.怎样理解“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明确:这段话是恩格斯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阐释。历史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决定的;历史人物在何时何地出现,又具有偶然性。如果否认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对历史人物的决定作用,看不到历史人物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并夸大个人作用,就会陷人历史唯心主义;如果看不到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就会陷入宿命论。5.按照本文中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其本质是什么?明确:(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必然性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偶然性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在事物发展中不居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至多也只能决定事物的局部特征。(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只有通过偶然性才能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因而服从于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必然性指的是经济的必然性,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运行的客观必然性。它表现为经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尽管在社会发展中,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出现,呈现出种种偶然因素,但这些偶然因素始终受着必然性的支配,表现在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们的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反映客观经济必然性的程度,即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这已为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所证实。深入研读8.学习恩格斯这封书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明确:(一)在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时,要善于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中,找出必然的发展规律来。(二)恩格斯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做了精辟的分析。9.如何理解“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这句话的含意?明确:在当时法国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需要有军事独裁者这样的历史人物出现,这种人物是迟早要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充当军事独裁者,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他本人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个角色可以由拿破仑来扮演,也可以由别人来充当,因此拿破仑的登场又是个偶然现象。10.“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这句话如何理解?明确:恩格斯在这里是提醒对方不要过度诠释,特别是不要陷入那种脱离整个宏观语境的“咬文嚼字”,因为这种“咬文嚼字”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求甚解”的表现。鉴赏要点恩格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鉴赏要点运用例证法,增强说服力:恩格斯在伦敦写给德国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中,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对于论证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第四段在谈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时,举出了国家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来发挥作用。再如第七段谈到德国的著作界很难搜集到必需的材料,就列举了老古冯居利希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2.表达严密文章的语言表达严密、准确,比如:(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观点提出鲜明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恳切;“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引人思考。(2)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但又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特色,也显示了恩格斯高超的理论思维水平。(3)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在更大程度上”,表达准确严谨,强调了科学对“技术的状况和需的依赖性”。4.说理形象为了避免说理的单调枯燥,作者在表达准确、严密的同事,也注重形象说理,深入浅出,寓抽象深奥的道理于形象生动的语言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1)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天上掉下来的”,讽刺意味强烈,令人忍俊不禁。(2)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可怜”“疲惫”“软弱”“多愁善感”“奴颜婢膝”等词语运用得形象生动,使抽象的“影响”变得具体形象,如同浮现在读者眼前。(3)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把“经济关系”比喻为“一根红线”,强调其重要性,形象生动。鉴赏要点(4)如果您画出曲线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