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这一规定A.贯彻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B.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C.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原则2.“齐鲁”二字一直作为山东的象征,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作为展示主题。“齐鲁”能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最能支持该论断的是A.妇女对城邦事务没有表决权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雅典民主政治以成年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D.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4.严复曾在《救亡决论》中最早大声疾呼: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的“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促成严复发出“救亡”呼声的惨痛事实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B.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5.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材料主要反映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6.金元之际,“一代文宗”元好问在《雁门关外》中写F:“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该诗反映出A.遭战争破坏的社会场景 B.实现统一后时代的变化C.诗歌创作水平超越前代 D.知识分子对世事的不满7.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8.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9.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10.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所说的“这个运动”是指:A.发动南昌起义 B.实施战略转移——长征C.起义军攻打长沙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1.先秦思孟学派主张“天道人道,实-一以贯之”;西汉董仲舒提出“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宋朝二程倡导“有道有理,天人也,更不分别”。以上观点A.表明儒学不断吸纳其它学派 B.侧重强调对天道和自然的敬畏\C.主张天道与人道的统一相通 D.体现天人关系的重心不断变化12.明代商人凭借财富实力,面对自然灾害,能有效组织起地方赈救事宜,有的甚至通过为有关部门进呈建言、供备咨问、领任差事、调节地方解纷等方式,直接参与地方和国家事务的处置。这说明明朝A.商人取代士绅承担公共职能 B.政府对地方基层管理的强化C.经济发展拓展商人参政空间 D.士商相互渗透合流趋势明显13.1937~1941年,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减息政策,规定民间农贷的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或1.但1942年,中共中央宣布除抗战以前的旧债不得超过年利1,外,抗战开始后的新债由债权人和债务人“自由议定”。这一政策变化A.促成了各阶层团结抗战 B.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变化C.导致了封建债务的废除 D.减轻了农民的债务负担14.下列主张,出自王阳明的是A.克己复礼为仁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15.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16.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17.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意味着A.中共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共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出现失误C.中共对其基本政策进行初步调整 D.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根本变化18.清朝前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历时最久的是A.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平定回部贵族叛乱C.平定“三藩之乱” D.施琅统一19.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20.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21.“……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你歌颂/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行使你的权力吧/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下列最符合诗中俄国作者感情的是A.流露出对沙皇制不满 B.歌颂奴隶的斗争精神C.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 D.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2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年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13.26%

18.96%

29.04%

46.6%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23.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记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这一年应是()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24.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词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这主要说明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 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25.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面对”“密揭”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说明明代内阁A.完善了中枢机构 B.掌握着行政大权C.削弱了皇帝集权 D.服务于君主专制26.如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A.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一 B.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缓慢C.美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 D.世界工业格局发生变动27.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而黄宗羲却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我如果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而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这主要反映出黄宗羲A.反对入世为官 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C.强调民主思想 D.倡导新型君臣关系28.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2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指A.华盛顿会议 B.汪辜会谈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30.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曾回忆说:“前几个月在冀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全打光了。地里种不上粮食,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为此,中共中央做出的决策与如图相符的是A. B.C. 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7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命令所有的美方代表不要与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府进行任何直接交流。当俄德进行单独媾和时,美国驻俄大使煽动说享有140多年自由的美国人民向仅仅享有10个月自由的俄国人民表达强烈的同情,以为这样能激起俄国人民起来反对苏维埃的战争,结果希望落空了。美国国务卿兰辛将苏俄的《和平法令》视为“对各国现存社会制度的直接威胁”。威尔逊则提出了“十四点”计划,该计划的初衷,即声明美国作战的目标,说明战争的“正义性”,借此抵消《和平法令》产生的影响,这一点在当时来看并没有实现。美国政府还允许运输工业产品、铁轨、火车头的船只驶往俄国,企图以经济手段迫使苏维埃俄国在美国的援助下接受美国的要求,继续与同盟国作战。对于种种经济利诱,身处困境的苏维埃政权并没有就此屈服。——摘编自余玉梅《威尔逊政府阻止苏俄退出一战的政策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威尔逊政府阻止苏俄退出一战采取的主要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威尔逊政府阻止苏俄退出一战失败的原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来的一种判决模式,他认为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可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此外,审判除了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外,还应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即所谓“原心定罪”。与此有关的断狱案例被汇编成十卷的《春秋决事比》,该书中有案例如下:女子甲嫁渔民乙,乙出海遇风暴,船破身亡死不见尸。后,女子甲在其父母的建议下,改嫁他人。按秦朝以来的法律规定,夫死未葬不许改嫁。否则就是私嫁。律当弃市。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认为:夫死无男(无子女)有更嫁之道,且甲尊从母命所嫁,并无淫行之心,故而“无罪名,不当坐”。——摘编自杨健康、黃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等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财物)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摘编自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女子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其“春秋决狱”反映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蕴涵的法制理念。(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春秋决狱”与罗马法所形成的法治文化产生的历史影响。33.“中国”与“中国人民”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材料二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认为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抗日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选项与材料中“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的表述不符,排除;D选项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故选C。2、A【解析】

齐、鲁是西周时期分封制下的封国,故A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制度,排除B;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制度,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故选A。3、C【解析】

根据材料“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民主范围仅局限在成年男性公民,因此C选项最能支持该论断,符合题意;妇女对城邦事务没有表决权、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属于雅典民主范围局限性的表现之一,不符合最能支持该论断的条件,AB选项排除;陶片放逐法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确立的,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尚未进入黄金时期,D选项排除。4、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运动,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5、D【解析】根据“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主要是因为《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因此,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项排除;报纸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创办,而19世纪末民族工业才有了初步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办报受西方的影响,故C项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关键信息:《时务报》销量增长迅速主要与救亡图存运动有关,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6、B【解析】

《雁门关外》是元好问凭高吊古,抒发了元初结束多年战乱之后“四海一家”的变化。B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统一之后的变化,不是战争的破坏,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其诗歌创作水平超越前代,C排除;材料表明他对国家统一的赞同,而不是不满,D排除。故选B。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办企业的大量出现主要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盘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选项符合题意。1987-1988年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选项排除。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试点开始,D选项排除。【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8、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9、B【解析】

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10、D【解析】试题分析:A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南昌起义和攻打长沙属于城市中心路线,不会遭到指责;B项错误,长征是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D项正确,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在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可,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对自己的国情的认识还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等需要掌握。11、C【解析】

从先秦、西汉到宋朝,儒家学者始终强调天道和人道的统一,选项C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融合,排除A;选项B未体现出儒家对人道的强调,排除;题干中儒家在不同时期都强调应当天人并重,并未突出天人重心的变换,排除D。12、C【解析】

题干描述了商人社会影响力的上升,而这得益于其经济实力雄厚,说明经济发展拓展商人参政空间,C正确;A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并未提及政府对基层的管控,排除B;题干仅仅提到商人社会影响力变化,未提及士商相互渗透,排除D。13、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942年敌后根据地减息政策的调整及对民间农贷利率的规定从严格限制转变为灵活处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以应对日本对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故B项正确;题干措施有利于团结富裕阶层,不能体现各个阶层的团结,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封建债务被废除,排除C项;变化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排除D项。故选B。14、C【解析】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内心反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思想主张,故C正确;A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排除;D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排除。故选C。15、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A项,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时冷战已结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16、C【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A项为元朝中书省。17、C【解析】材料“1931年”“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材料“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说明A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故D项错误。18、A【解析】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历康雍乾三朝,起于1690年,迄于1757年,历时近70年,属于历时最久的一次斗争。故A正确;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即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历时两年,排除B;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1673-1681年),不是最久的斗争。排除C;施琅统一历时不到一年,不是最久的斗争。排除D。故选A。19、B【解析】

乡镇企业的“推销员满地跑”,说明这些企业是自己找市场,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商品市场较为活跃,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销售状况,而不是生产状况,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现象虽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但并非直接推动力,其只能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乡镇企业不属于私营企业,而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故排除D项。20、A【解析】

北宋时期过分削弱宰相权力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宰相的事权由分割到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故选D项正确;宰相事权的强化并不能说明君主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宰相事权的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并非是为了适应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题干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难以调和,排除C项。故选D。21、C【解析】

由材料“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可知此诗表达了作者反对农奴制,故C正确;材料主要是反对农奴制,不是反对沙皇制,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歌颂努力斗争精神的内容,故B错误;诗中表现的是对农奴制的反对,号召农奴起来推翻奴隶制度,并未体现对自由的向往,故D错误。2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农村人大代表与城镇人大代表比例的变化,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无关,故D项不能说明,符合要求。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以及它们的人大代表数额的比例情况来看,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所以A符合题意,但不符合要求;城镇化人口的增多反映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以B符合题意,但不符合要求;到2009年城镇人口比例占据了一半左右,说明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所以B符合题意,但不符合要求。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和祖国统一·新时期的政治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的成就23、C【解析】“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均是在1943年,所以这一年应是1943年而非其他的年代,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4、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谈话及答记者问、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是孙中山利用报馆杂志来宣传其民主革命思想,故B正确;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大众传媒的近代化,故D错误。25、D【解析】

据材料“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阁参与中枢决策的形式,而不是完善了中枢机构,A错误;据所学可知,掌握行政大权的是皇帝,B违背史实;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C与题意不符。【点睛】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是皇帝的咨询机构。26、D【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在1913年,美国、德国工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英法这两个传统工业大国,即工业格局发生了变动。D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比重,并非整个国民经济,A排除;比重不能看出增长速度,B排除;此时,英法等老牌国家所占殖民地最多,C排除。故选D。27、D【解析】

由材料“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黄宗羲却认为……为君之师友”可知,黄宗羲倡导建立新型的君臣关系,故选D;材料“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即已说明黄宗羲并不反对入世为官,排除A;材料中黄宗羲重新定义了为官之道,却未说明君主权力应当受到限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君主权力的限制,故其也无法体现民主的思想,排除C。28、C【解析】

试题分析:“立嫡以长不以贤”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体现了九品中正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了科举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体现了察举制。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详解】29、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于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与会国皆为亚非国家,旨在讨论反对殖民主义的问题,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该会议符合杜勒斯“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的描述,故D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为一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与,排除A项;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于1954年4月召开,是苏、美、英、法、中五国参加的外交会议,与会国中无非洲国家,排除C项。故选D。30、A【解析】

根据题干“……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中在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我军掀起外线作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项正确;B图为辽沈战役地图,排除;C图为淮海战役地图,排除;D项图为平津战役地图,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政策:不承认苏维埃政权;煽动俄国人民,动摇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地位;提出“十四点”原则与《和平法令》抗衡;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以经济援助为条件,要求苏俄继续參战。(2)原因:俄国人民厌战情绪高涨;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政权需要;威尔逊政府仅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考量。【解析】

(1)政策:据材料“1917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命令所有的美方代表不要与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府进行任何直接交流”可知,不承认苏维埃政权;据材料“当俄德进行单独媾和时,美国驻俄大使煽动说享有140多年自由的美国人民向仅仅享有10个月自由的俄国人民表达强烈的同情,以为这样能激起俄国人民起来反对苏维埃的战争……”可知,煽动俄国人民,动摇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地位;美国提出“十四点”原则与《和平法令》抗衡;据材料“……企图以经济手段迫使苏维埃俄国在美国的援助下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