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有报刊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段话肯定了马克思A.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B.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深刻分析C.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D.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无私奉献2.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3.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言行所体现的观念为()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4.1973年美国通过《战争权力法》,规定总统若未经国会动用武力,必须在48小时通知国会。总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60天内国会未宣战,总统须在其后30天撤出军队。该项法令A.表明国会主张收回总统的宣战权 B.体现出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C.严重冲击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提升了美国的行政效率5.1928年7月,苏联以人民委员会的名义提出“活跃租让政策”口号,给予优惠,并在报刊上登出在矿业、加工工业、农业和土壤改良、建筑和住宅架设方面的租让意向计划。此举意在A.深入推行新经济政策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冲击 D.激活社会经济发展资源6.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开始,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辟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渐渐变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价格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的推动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进程如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A.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高速发展 B.对外开放面临强大的阻力C.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中争议很少8.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图为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9.我国历史上“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象始于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10.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11.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12.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者的普鲁士仅拥有17席。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普鲁士有能力(14票足以否决议案)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议案,但其他小邦也可以联合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B.在权力分配方面有联邦主义性质C.力图维护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D.保留了浓厚的封建社会主义残余13.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据此可知A.天下共主权力格局发生变动 B.诸侯国与王室矛盾不可调和C..尊卑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D.传统宗法血缘关系趋向瓦解14.“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15.1920年,新青年社创办《劳动者》,创刊号指出:“中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深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B.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D.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成立初的中心任务16.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某国向资本主义强国迈进的过程,“某国”应是1领土扩张2工业革命3南北战争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1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下列关于其间“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实有①隋唐设三省六部制②宋始设监察御史③元代设行省制度④清代设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8.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19.1906年《大公报》刊载广告“本号聘请旁通泰西化学饼师,选买上等洋面,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用外国糖浆推凸,食之爽心,观之悦目。”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开始成为通商口岸B.崇洋媚外成为主流C.饮食风尚发生变化D.社会习俗完全西化20.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 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21.“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22.据史料记载,1348年,一场致命的瘟疫使占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并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及其人生问题的反思。这一“反思”导致A.近代医学体系逐渐建立B.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C.信仰上帝被人们所抛弃D.人对自身幸福的重视23.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A.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B.推动国共合作实现C.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D.实践武装割据思想24.有学者统计1371~1904年间14562名进士,根据他们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中举和入仕情况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过生员的家庭)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这表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着政治权力B.社会发展严重倒退C.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选官制度亟需改革25.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分权制衡 B.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 D.家国一体26.美国某总统上台后,在谈到美国对亚洲的政策时说,“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第二,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据此判断,该总统是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27.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8.下面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展历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认识是A.德国人开启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B.德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C.西门子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9.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A.① B.② C.③ D.④30.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东汉初,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徭役负担,光武帝颁布了“度田”诏令,核实各地的垦田数量和清查户口。起初,地方官员在执行“度田”诏令时,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袒护豪强大族。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从打击官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有河南郡、河内郡,充州之东平国,徐州之东海国、琅邪郡,荆州之南郡等,范围很大。光武帝的“度田”令因此得以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度田”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武帝“度田”改革的作用。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的“西进运动”将芝加哥周边的“大西部”开垦为田地。雨量充沛时,这块处女地的作物产量惊人。但要将丰收的物产运到东海岸或海外的城市消费者手上,要靠铁路网和运河将位于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更西边地区的零散农田连接起来,这问题才解决……麦考密克将他所发明的收割机引进芝加哥,并在1847年在该地开设工厂。他的公司进一步改良该收割机,谷物产量跟着收割机销量一起提高……于是,美国的家庭农场花钱购买这省力机器降低生产成本,为美国东部和欧洲的饥饿人口提供便宜的粮食。——摘编自(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大豆及其大豆制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大豆种植面积急剧扩大,1910年大豆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o1927—1929年,南部大豆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3.2%,北部占34.5%o中东铁路沿线西起萨尔图,东至牡丹江,南至宽城子,北达松花江支流旺河,几乎遍地都是大豆,已经很少见到高粱。东北传统农作物供自己食用的主粮高粱和玉蜀黍,种植面积从1910年占总种植面积的60%减少到1930年的45%。——摘编自李占才《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大西部”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中期美国“大西部”相比,20世纪前期我国东北农业的特点,并简析东北农业变化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建立后,“即仿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府”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列三公,不仅肩负辅助丞相总理国政的职责,同时握有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虽称“掌副丞相”,但不受丞相制约,直接受命于皇帝。西汉中期以后,汉朝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彼此分离,又紧密联系的多元监察网络。御史府(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官吏,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吏,督邮监察县级官吏,廷掾监察乡里官吏。西汉也颁布了一些具有监察职能的法规,如《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条监察法规。西汉历代君主对谏诤之士非常重视,曾多次下诏征召能谏之士,形成了官员时刻规劝帝王的谏议文化。——摘编自张永智《西汉廉政建设研究》材料二1853年《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确定了招收文官一律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英国文官守则总纲规定:文官必须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诚实正直。文官考试及第并开始工作后,对其日常工作随时都予以监察和考核。对成绩卓越者越一级提升,对成绩欠佳者,给予指导和告诫,无法胜仼者,则通过一定程序予以降级。英国有完善的法制,文官犯罪与一般公民同罪如犯伤人、强奸、放火、严重读职等罪,不仅将被开除公职,而且在出狱以后也很难再找到工作。由于文官被视为一崇高而光彩的职业,享有公正清廉的声誉,英国的文官也以此而自豪,这种高度的荣誉感使他们自尊、自重、自律,不愿抛弃个人的前程而去以身试法。——摘编自杨联华《英国廉政制度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廉政建设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经济的不景气促使人们努力去寻找原因,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马克思成了“大明星”,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经济不景气”这一原因无直接关系,故AC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C【解析】

材料“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体现的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各国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强化自身的权力,有利于集权国家的形成,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否定教会等级的问题,A选项错误,排除;新教改革主要矛头是天主教,因此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推行不利于新教改革运动的推进,B选项错误,排除;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排除。3、C【解析】

据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和人可以相互感应,天是至上的人格神,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C正确;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A、B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D错误。【点睛】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4、B【解析】

据题意可知,总统发动战争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国会并未收回总统的宣战权,排除A;对总统权力的限制符合三权分立制度的特征,排除C;材料内容与提升美国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故选B。5、D【解析】

在矿业、加工工业、农业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活跃租让”能够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激活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故D项符合题意;1928年苏联已经结束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当时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也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BC。故选D。6、C【解析】

加勒比海地区成为蔗糖出产区,主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国际分工的划分有关,故选C;加勒比海地区出现“蔗糖革命”和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价格革命无关,排除AB;17世纪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无法体现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D。故选C。7、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起初少数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到中共中央不断商讨摸索,再到最终得到肯定并大规模实行,这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高速发展和开放的内容,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外开放的内容,B选项错误;D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C。8、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现下降趋势,①符合西欧,故A项正确;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大国,②符合美国,故B项排除;182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鸦片战争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呈现上升趋势,③代表中国,故C项排除;印度与中国类似,但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国,④代表印度,故D项排除。9、C【解析】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国家的象征;政府首脑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脑,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结合所学,中国专制天下的国家元首向来都是皇帝本人,政府首脑则往往由丞相来担任,即由丞相具体负责行政事务。由材料“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说明皇帝剥夺了丞相的行政权加诸自身。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1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边境地区设置互市的市场,从事贸易,属于榷场贸易,故C项正确,D项排除。A项,材料中指的是互市,没有涉及朝贡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官方之间的贸易,不属于民间贸易,故排除。11、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12、B【解析】

从材料中叙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宪法在规定权力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制衡性,尤其是对于联邦各地区的权力分配上体现出一定的联邦特点,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出具体的行政机构;C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联邦制;没有封建社会主义残余的说法,D选项排除。13、A【解析】

由材料“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如从前,天下共主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变动,故选A;战争之后,郑国还是派人去“慰问”周王的,这说明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到达不可调和的地步,排除B;周桓王在位时间为春秋早期,尊卑等级秩序确实受到了冲击,但没有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排除C;与C项同理,D项存在程度夸大的问题,不适用于春秋早期,排除。14、A【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附会汉朝法谭,作为审判的依据”可以得出,汉代审理案件的时候将儒家经义和法律融合,体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审判依据的变化,没有体现司法被破坏,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汉代立法以儒家为依据,故C不正确;由材料“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D不正确。15、B【解析】

据题意可知《劳动者》创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工人的意识以维护自身权利,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故选B;《劳动者》传播的不是西方启蒙思想,排除A;当时尚未发动起工人运动,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16、A【解析】

美国独立后进行了领土的扩张。19世纪中期爆发了南北战争,故A正确;英国没有进行南北战争,排除B;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完成了统一,没有出现南北战争,排除C;法国此时没有进行领土扩张以及南北战争,排除D。故选A。17、B【解析】

依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知,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朝之后历代皇帝都在秦代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隋唐时期设置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清代设置军机处,使得专制主义达到顶峰,①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隋文帝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因此宋始设监察御史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CD错误。故选B。18、D【解析】

材料中“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D项;城邦的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而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是有公民权的。B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19、C【解析】

材料内容是西饼店的广告,推荐西饼的制作方法和材料,表明西式餐饮影响上海,表明饮食风尚发生变化,故选C;1842年上海就成为通商口岸,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崇洋媚外成为主流,B错误;“完全西化”过于绝对化,D错误。20、B【解析】“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说明秦朝对于铁器和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显然是保护农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精耕细作发展,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21、D【解析】

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时期家国同构局面确立。故答案为D项。A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谈不上专制王权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秩序森严,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2、D【解析】

一般认为近代医学兴起于文艺复兴以后,且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明显与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基督教和上帝是欧洲的基本信仰,虽然人们开始反思上帝及人生问题,但并没有抛弃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在信仰上帝的同时开始重视人自身的幸福,故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48年”是本题的关键信息。23、C【解析】

据材料“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故A说法错误;据材料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正式确立,B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4、C【解析】

从材料“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出身平民的进士所占比例比较高,这表明当时科举制可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状况,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需要改革,故D项排除。25、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中朝制度,它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故B项符合题意;中朝没有体现分权与制衡,排除A项;中朝加强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排除D项。26、D【解析】

这一总统主张“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即逐渐减弱对亚洲地区的干预和直接介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总统是尼克松,在其担任总统时期,中美关系缓和,D正确;罗斯福执政时期尚未出现核武器,排除A;杜鲁门和肯尼迪执政时期,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加大了对亚洲地区的干预,排除B、C。27、A【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都确立了共和政体,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且总统须对议会负责,故A正确;法国的部长要对立法部门也就是议会负责,可排除BCD项。28、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西门子公司经营的业务有电报、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白色家电、航空电子、雷达和交通控制等等,体现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故C项正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发生的结果,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在工业领域的成就突出,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德国表现并不突出,排除B项;题干中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29、B【解析】解题时紧扣“十二大”等关键信息,然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对四次会议的特征进行逐项对比分析。首先,可从特征比较明显的会议开始进行分析。中共九大是在“文革”期间召开的,主要特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故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应为“阶级”、“革命”,④与之相符,故D项排除;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因此此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为“经济”“建设”,③与之相符,故C项排除。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共八大和十二大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故其“阶级”一词出现的频率比中共十二大高,与①的高频词相一致,故A项排除;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与之符合,故B项正确。【名师点晴】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会议,试题主要考查对历次会议核心内容的准确认识。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九大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中共十二大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共十四大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0、D【解析】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但并无意发动激进的变革,如改朝换代或建立共和国。而从法理上,在否定了詹姆斯二世晚年所生的儿子的继承权(因为信仰天主教)之后,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因此拥戴二人为王有助于加强所建立的君主制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其它选项决不是目的。【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光荣革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豪强势力壮大,威胁皇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土地人口的不实登记,影响政府征发赋役。(2)作用:重点打击豪强势力,巩固了统治;与豪强争夺上地人口的控制权,抑制了兼并,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为光武中兴创造了条件。【解析】

(1)据材料“豪强势力发展,……既威胁皇权”可得出这时期豪强势力壮大,威胁皇权;据材料“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可得出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据材料“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等信息可知,土地人口的不实登记,影响政府征发赋役。(2)据材料“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可得出重点打击豪强势力,有利于巩固了统治;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点打击豪强势力,限制其土地兼并,有利于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光武帝“度田”改革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为光武中兴创造了条件。32、(1)原因:西进运动,政府鼓励西部开发;“大西部”自然条件适宜农业;西部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农业机器的发明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