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太阳最近的树》导学案

第1课时(共1课时)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融冷峻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

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2.能力目标:揣摩关键的语句,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保护生存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文中的精彩比喻拟人。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文本内容,勾画

疑难点。

2.所有同学完成自主学习,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

按时上交。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学习过程】

।1

情导入

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然而,并不是所

有地方都能弥漫着这样可爱的绿色。本文叙述情节的发生地一

一西藏阿里,这里是地球的第三级,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这

里是沙漠与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

o只有生命力顽强不屈的红柳树才能存活,这是西藏阿里唯一的

绿树,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树”。遗憾的是人们人们非但没有

珍惜这难得的存在,反而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的这一抹绿,肆

意地破坏环境以致今天受到环境的报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

文章就是描述三十年前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学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课文顺着时间顺序,向读者叙述了一个30年前的故事:一队浩

浩荡荡的士兵,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雪域,餐风宿露,用

铁锹、镐头、斧子甚至炸药对付离太阳最近的唯一的绿树一一红

柳。

2.结合全文内容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1.标题含义:

⑴表层含义: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

太阳最近”。

⑵深层含义: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

伟大力量;另外,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从而增加了文章

的内涵。

3.红柳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①“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

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②“它的根象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

缘。”

③“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强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

混凝土。”

④“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

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4.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描写

1)比喻拟人2)比喻3)比喻4)比喻

5.它顽强的生命力什么地方体现了?

①“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

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②“它的根想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

缘。”

③“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强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

混凝土。”“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

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6.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

涵的思想感情。

(1)红柳就枝梗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

骨架。

(2)整个红柳丛就匐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

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4)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简析: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

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合作探究、激情碰撞

(一)品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

1.作者为什么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

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红柳根燃烧的情形?

表现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3.作者详写司务长和“我”“算帐”的过程有什么用意?

司务长和“我”“算帐”,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作者连用四个“对

不对”,写活了司务长说话时理直气壮的情态。在平均海拔5000

米的高原雪域中挖掉那唯一的能固住流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

树,这无疑是一出惨痛的悲剧,它的可悲,不仅在于亲手毁灭了

这离太阳最近的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在于他们并未

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

4.作者为何要详写人们挖掘红柳根的艰难过程?

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

伍越浩荡(突显人们的无知和对破坏生态的无动于衷),工具先

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

5.文中歌颂红柳的奉献精神,通过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当人们用它烧饭

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6.结尾特色:

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构筑一个个具

体的形象,让读者去想象去寻味;并提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让读者去思考去探索。

找找身边的环境问题,想一想我们能为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做些什么?就此问题写一篇倡议书(或环境调查报告)

皱褶(zhe)谷穗(sui)铁锹(xiari)

逶迤(yi)枝梗(ya)遒劲(jing)

匍(hong)镂空(lou)尸骸(hai)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课文中挖掘红柳的悲剧意义?

2、文章的题目有无其他含义?

3、请概括文章的主题

4、文章的抒情有何特色?

5、本文和森林写意在写作方法上有何不同?

三、参考答案:

1、挖掘红柳的可悲不仅在于人们亲手毁灭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

的高原上唯一的绿色,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在于他们并没有意识

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

2、表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