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0(共272题)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0(共272题)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0(共272题)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0(共272题)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0(共272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0(共9套)(共272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年扩展为三大卷,1914年又把它编成《教育心理学简明教程》。他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故答案选D。2、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A、客体客观性B、主体客观性C、客体永恒性D、主体永恒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逐渐形成客体永恒性的意识,这与婴儿语言及记忆的发展有关。客体永恒性具体表现在:当一个物体在他面前时,婴儿知道是此物,而当这个物体不在眼前时,他能认识到此物尽管当前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但仍然是存在的。这标志着稳定性客体的认知格式已经形成。故答案选C。3、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种规律叫()。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应用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题干是准备律的定义和表现。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共提出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本题中D项不属于三大定律,故可以直接排除。而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增强,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练习律是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因此本题选C。4、司机见到“减速慢行”的标识,就会慢行。这属于()的反应。A、操作性行为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尽管巴甫洛夫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偏的知识点,基本上很少涉及。但是对于它们的深刻理解有助于考生掌握“学习"这一重要考点。即所有能归入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反应的都属于“学习”现象。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抽象信号,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对语言刺激、抽象信号等形成的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人并没有见到具体的虎的形象,但是一个“虎”字就使人脑联想到具体的虎,引起恐惧的心理反应。这对动物来说一般是不具备的。正如本题中,对“减速慢行"这种标识的反应,就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应。因此答案选D。5、一个人认为自己考试失败是因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种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其中,把失败归因为任务难度属于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归因。6、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称为()。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近景动机D、远景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故答案选A。7、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A、关系转换说B、经验内化说C、相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安德森提出的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产生式法则是认知的基本成分。一个产生式法则包括一种条件表征和一种动作表征,条件表征用于再认情境中的特征模式,动作表征用于形成一种符号性信息。一个在最初学习任务中形成的表征是产生式法则的集合表征。若两表征含有相同的产生式或者产生式的交叉与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产生式是决定迁移的一种相同要素。相同要素说是以桑代克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迁移是有条件的,需要有相同的要素。两个理论都强调迁移需要有相同要素,但产生式理论的相同要素更偏向于认知成分。8、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归属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结合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9、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概念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奥苏贝尔把概念的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概念同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学生对他人形成的经验进行直接的掌握、吸收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因此本题选A。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另一种出题方式,考查概念形成过程的典型方式,这个时候应该选B。概念形成是个体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过程。10、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心智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即学生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并使这种模式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原型内化,即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缩简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题干中教师给学生演算例题就是确定学生运算的模式,因此属于原型定向阶段。11、将学习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并列出提纲,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列提纲就是一种常用的组织策略。12、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A、问题表征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解答这个问题要明确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另一个是原型启发与迁移的差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表征。通常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在解决时比较容易,而具体且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和功能固着。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它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此外,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需要在现实中找到一定的原型。所谓原型,是指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题干中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发明了声呐和雷达,运用的就是原型启发。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在以上三种现象中都包含着迁移的发生,因此可以认为迁移是各个因素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考生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了解,可根据单选题答题法则,选最佳选项即可。13、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14、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A、开发潜能B、寻求发展C、促进学习D、个案辅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15、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的先后顺序进行。A、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B、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C、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D、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分析一一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2)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4)学习情境设计;(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据此可知,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顺序进行的。故正确答案为A。16、下列选项中,常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也可用于整个捣乱班级行为矫正的最有效方法是()。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B、个人日志卡C、整班代币强化D、集体绩效系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用来矫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三种实用行为分析程序分别是: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策略、个人日志卡和相倚契约。其中,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策略是指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报告给家长,家长提供奖励。这种方法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也适用于整个捣乱班级行为的矫正。代币强化系统和集体绩效系统是课堂管理的两种特殊方法。17、某些学校在一个学期教学之后,仅仅出一道作文题来测量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有效测验的条件来看,这种测验方式难以保证测验的()。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仅仅用作文来考查语文成绩,涵盖较少教学内容,因此效度较低,本题正确答案为A。18、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什么时的一种极端反应?()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厌烦,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故答案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9、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现象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要理解学习的实质,需要掌握三点:一是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二是这种变化必须是相对持久的,由适应、疲劳等引起的变化不能叫学习。三是主体的变化是由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和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本题中,见贤思齐、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都是在学习了“贤”“梅”“虎”的特点后产生的反应,因此都是学习现象。而蜘蛛结网属于本能。三、填空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0、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______以及资源管理策略。FORMTEXT标准答案:元认知策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在______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FORMTEXT标准答案:初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判断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2、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不平衡的表现。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总的来说,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在本题中,学生对不同学科的思维抽象水平不同,对一直学习的数学学科抽象水平高,而对历史这种离生活实际较远的学科具体思维较多,体现的正是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23、婴儿逐渐学会说话是学习的结果。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习的定义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常考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它的定义进行背诵,并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学习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说话是婴儿不断练习引起的持久的行为变化,如果没有说话的环境,没有长期的练习,婴儿就无法学会说话。如“狼孩”,虽然也是人类,但是没有接触过人类语言的环境,就不会说话。考生在面对判断某项活动是否属于学习时,只要抓住它是否是生来就会的,像吃奶、膝跳反射等行为都不是学习;反之则都可看作是学习。24、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抑制属于逆向负迁移。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学习的内容的阻碍和干扰。在迁移中,根据迁移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负迁移起阻碍作用。又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先学习内容对后学习内容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反之则是逆向迁移。倒摄抑制即符合时间上的倒序性,又符合消极影响,因此属于逆向负迁移。25、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研究发现左半球与创造性有关。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大量研究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是不平衡的。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右半球在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方面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大脑右半球与创造性有关。五、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6、简述奥苏贝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标准答案: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概念同化的模式:(1)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当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个抽象概括程度较大的概念后,再学习下位概念时就会容易。比如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再学习“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就会很容易理解。(2)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时,在这些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和命题时,就产生了上位学习。如我们在学习了“玫瑰花”“牵牛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花”这一概念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当新学习的内容既不能归属于原有的关系之中,又不能概括原有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仍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如后一变量随着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命题与已知观念并列结合,新命题就有了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最近,教育部对全国中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健康普查,结果发现,超过六成以上的教师有职业倦怠的现象。职业倦怠来源于压力过重和情绪不良,是没有处理好工作关系所带来的一种消极的情绪耗竭状态,表现为疲劳、工作无乐趣、无激情、对工作冷漠,并且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偏低。当个体无法满足超出个人能力的过度需求时,往往会产生身心疲惫的状态,人们通常称之为职业倦怠。而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过量的工作、繁重的升学压力,繁多的案头工作,教师工作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等,其中也包括了教师自身的消极情绪影响。教师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工作、家庭、家长及学校管理者。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管是何种消极情绪.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也会成为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如何减少消极情绪对教师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与自我调整,也需要管理者从管理层面进行干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27、根据材料中对职业倦怠的描述,请你总结出职业倦怠的定义和表现。标准答案: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并带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标准答案: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首先,教师工作要求能力全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工作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除了要做教学者,还要做教育者。除了要对学生言传,还要对学生身教。所以,教师的能力是全面的。特别是我国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同时这也表明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很高。要求其做到为人师表,热情认真地完成工作,甚至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这种高期望下,压力自然很大。其次,教师的工作比较繁重,并且极大地占用了课余时间。除了上课之外,教师要备课,同时如果有些教师是班主任,还需要随时随地地关注学生的情况。除此之外,中学教师还有教研任务、管理任务等学校加派的任务。工作的繁忙和精神的疲劳是导致教师压力增大、产生倦怠的原因。再次,教师是情绪劳动者。而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正好赶上学生的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评价教师,对教师的教学点评指手画脚。叛逆期的学生会出现各种行为和情绪问题。作为教师,如何与这个时期的学生交往,并且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极大挑战,压力也随之产生。最后,教师的压力还来源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发生突发的教育事件。可以说,教师在上课,但是上课绝非是不断重复背诵课程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应对挑战的过程。加之,现在教师需要机智地处理各种学生问题,这就为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你认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对压力?标准答案: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应对压力:首先,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目标。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要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对教师的诉求。教师也是普通的人,虽然他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他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教师应该清楚自己的社会定位,在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应该注意给自己减压,不要为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这样会导致压力过大,甚至职业倦怠。其次,教师应该学习各种减压的方式。比如可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多运动、多唱歌或者跳舞。可以参加瑜伽训练班等帮助自己减压。或者教师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好用的小技巧,比如大声地唱歌、大叫等方法帮助自己减压。再次,教师在感觉压力大,并且自己较难处理的时候,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催眠、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帮助教师减压,并且治疗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一些失眠等问题。然后,教师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要学会倾诉。家是心灵的港湾,所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很重要。它可以缓解外在的各种压力,同时也是努力工作的动力。当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学会倾诉,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不要把心事闷在心里,把它说出来,宣泄出来,你会感到很轻松。生活中要多交朋友,使生活丰富一些。最后,教师要有自信,并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压力来源于是否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应对教学环境中的一切问题和困难,压力就会变小。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七、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有些教师说,他们没学过教育心理学,但一样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有的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标准答案: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一样能够很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这与他们长时间的反复积累和实践是分不开的,而题中的说法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很多教师虽然没有学习过教育心理学,但他们在多年的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自己总结的心得其实都是教育心理学的通俗观点,在这些心得的指导下,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教学问题,体现的正是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产生和应用,是一个反哺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题中提到的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拥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但这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实践形成理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所有的教师都在自己的实践中一点点总结经验,将会造成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吸取先前教师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3)教师要想使教学实践更加有效,应该学习教育教学的原理,以此来缩减自己探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学与教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师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于那些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来说,他们可以运用本身的经验和心得补充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缺陷,从长远来讲,他们应该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相应的理论,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更上一个台阶。因此,对于教师来讲,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奉献的是()。A、卢梭B、裴斯泰洛齐C、亚里士多德D、洛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2、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包括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年期。A、儿童早期B、儿童期C、儿童晚期D、学前早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有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①会打球②个子越长越高③风沙吹进眼睛自然流泪④小孩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感到害怕⑤儿童理解了“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根据题干表述,①④⑤属于学习,②③属于生理现象。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准备律是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搞“突然袭击”。在教学中本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学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依据的是学习的准备律。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孩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应该是()。A、让孩子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先要有适当的行为(按时做作业),然后才能给予强化物(看电视)的刺激以增加以后这种行为(按时做作业)出现的可能性,若先看电视再做作业等于没有刺激,还有可能降低做作业的质量。6、“榜样学习”教育效应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7、()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目的说C、认知一发现说D、有意义一接受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一目的说,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8、“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9、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学习理论的观点。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0、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11、“少了就买,多了就卖”“用板子在火上一盖,火就灭了”这属于学习认知策略中的()。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少了就买,多了就卖”属于口诀识记法,“用板子在火上一盖,火就灭了”属于直观形象识记法。这都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具体策略。12、先前学习的A科目对后续学习的B科目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叫作()。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A科目对B科目的促进作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影响,故本题选A。13、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称为()。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C、概念分析D、概念理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中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15、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好孩子定向阶段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1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A、家庭B、社会C、学校D、工作单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17、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A、外部指导B、预防与促进C、补救与矫正D、心理治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心理辅导既有预防功能,又有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是初级功能,发展功能则是高级功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预防与促进。18、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预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9、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构成。下面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同认知内驱力相比,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属于外部的、间接的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也属于外部动机。20、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选项中数学审题技能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在学校爱护公物对自己其他行为的影响和外语词汇对阅读的影响都属于正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D选项中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属于负迁移。21、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示范、讲解是技能训练的第一步,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在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据此对其学习方法、计划和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反馈对技能的顺利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从结果中获得的反馈越多,练习的进步就越快。(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由运动感觉和运动知觉构成的,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22、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包括()。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三、判断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3、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24、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25、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属于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又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实验室做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的过程,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也是有意义学习。26、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当个体习惯于把失败归因为()时,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和坚持性行为,对未来行为不具有激励作用。A、运气不好B、努力不足C、能力不够D、情绪不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个体对失败的归因会对后继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习惯于把失败归因于那些稳定的内因,例如能力低、脑子笨等,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和坚持性行为,对未来行为不具有激励作用。如果把失败归因于那些不稳定的内因,例如情绪状态、努力程度等,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坚持性行为。如果把失败归因于那些稳定的外因,例如任务难度太大、工作条件太差等,就会感到不用对失败承担责任,也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那些不稳定的外因,例如机遇、运气等,不一定会降低人行为的积极性,能表现出一定的努力或坚持性行为。因此,本题应选C。2、记笔记是应用广泛的一种()。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记笔记是应用广泛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记笔记主要有两步:第一步是记下听讲中的信息;第二步是使记下的信息对学习有意义。除了记笔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还有:记忆术、充分利用背景知识、提问、生成性学习等。3、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等,这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哪一种策略?()A、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B、环境设置策略C、工具的利用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环境设置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二是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故,本题应选B。4、()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学习的心向与定势C、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D、学习的指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习的指导。其中,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其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5、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①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保持③知识的提取④知识的修正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保持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目前较公认的是以()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征。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成分?()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8、李英记忆新学习的20个英语单词,她记忆10次后刚好达到了熟练的程度,那么如果她想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应该再继续记忆多少次?()A、10B、15C、5D、20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最佳,其效应也最大。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因此,李英在记忆10次后已经达到熟练的基础上,再过度学习50%,即5次,学习效果将达到最佳。9、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A、驱力说B、强化说C、观念冲突论D、归因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观念冲突论,又称认知失调论。新颖离奇的故事往往与儿童头脑中的原有观念不一致而形成认知失调,为求得一致,儿童就要继续阅读下去,其动机可以用认知失调论(或观念冲突论)解释。10、下列适合用驱力减少理论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D、青少年偷偷抽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喝足了水,需要满足,驱力就会下降。故本题应选A。1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12、在学生中流传的俏皮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效应是()。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B、皮格马利翁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晕轮效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项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是关于任务难度和动机水平的理论;B项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关于教师期待影响学生成绩的理论;C项罗森塔尔效应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D项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中的一种现象。本题中,“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最佳动机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13、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的效果最好。A、100%B、150%C、120%D、20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日常教学中,对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刚刚能回忆的程度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心理学中很多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学习程度在150%左右时,保持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反而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14、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此成就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故本题应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5、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麦基奇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麦基奇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督和调节,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体验和控制,有助于学习者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和环境中各种可利用资源的技巧和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自觉、主动地适应环境的特点,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复述策略属于认知策略的一个子类。16、以下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工具的利用策略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工具的利用策略包括参考资料的利用、工具书的利用、图书馆的利用、广播电视的利用、电脑与网络的利用。教师的帮助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1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首先,问题的特征中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问题解决。其次,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再次,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是一类定势现象,即从物体的惯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因此,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选ABC。18、态度包括哪些成分?()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态度的结构比较复杂,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某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1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指由先前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它决定并影响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4)其他因素,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故本题应选ACD。20、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故本题应选ACD。21、对形式训练说形成挑战的相同要素说是由谁提出的?()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这种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桑代克等人用实验证明形式训练说主张的形式训练对学生智力并无多大影响,他认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刺激相似且反应也相似时,两种情境中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伍德沃斯后来把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也就是说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故本题应选AB。三、判断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2、在成就动机理论中,麦克利兰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成就动机理论中,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四、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3、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标准答案:(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标准答案:(1)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2)树立榜样;(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元认知策略及其分类。标准答案: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概括起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监控策略具体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识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识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简述迁移的作用。标准答案:(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怎样理解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标准答案:对于态度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而能力则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不是天生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标准答案: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阶段态度与品德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内化。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标准答案: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要有:(1)主体性原则。学习策略的学习和使用都必须依赖于学习主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也就谈不上学习策略的学习和使用。(2)内化性原则。学习策略的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以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经由榜样示范或主动践行、反复体验而逐步内化。只有内化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技能,才能被灵活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虽然有通用策略,但没有适合所有情境的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学习策略的训练要结合实际,要适合学习内容的特点。(4)有效性原则。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因此,一定要精心挑选,尤其注意选择重要策略和常用策略,保证学习策略的有效性。(5)经济性原则。一方面,学习策略的训练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应避免超越学生的能力,不致由于学习策略的学习白白地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习得的学习策略,应简单易行,不要弄巧成拙。(6)控制性原则。学生既要知道何时、如何运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又要能反思和改进学习策略的运用。(7)激励性原则。应当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学习策略的学习对于改善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能力控制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标准答案:科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即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前习俗水平: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已的利益。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平。(2)习俗水平: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书名为()。A、《教育心理学大纲》B、《教育心理学讲义》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概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本题答案选C。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发现感知与运动间的关系B、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对客体进行内部表征C、逻辑的掌握和理性思维的发展D、抽象和假设推理的发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A选项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C项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D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4、按照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是()。A、评价B、领会C、应用D、分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个层次。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评价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6、教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关心、真诚地鼓励和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学生因此学到正面的价值态度和行为。这种学习属于()。A、观察学习B、自主学习C、参与式学习D、接受式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生价值态度和行为的习得是通过对榜样的行为——教师的信任、关心、鼓励和帮助进行观察模仿而习得的,因此是观察学习。7、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A、表征学习、规则学习和命题学习B、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C、规则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D、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8、下列常用的概念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是()。A、先行组织者B、学习共同体C、随机通达教学D、认知学徒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习共同体源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关键在于建立“学习共同体”;随机通达教学和认知学徒制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来源于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属于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概念。9、小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和认可而勤奋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社会交往内驱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故本题答案选C。10、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并去进行这一活动。A、自我效能感B、失落感C、成就感D、自我满足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11、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复查B、列提纲C、做笔记D、设置学习目标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和归纳。故本题答案选B。12、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水字的掌握影响“淼”字的学习B、掌握角的概念促进钝角等概念的学习C、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学习D、学生在学校形成的尊敬师长的习惯影响其校外的表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B选项属于垂直迁移中的自上而下的迁移。13、假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过程中已掌握轴对称图形概念,后来在学习圆的时候,告诉学生“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立即能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派生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是形成技能的必由之路。A、知识B、能力C、练习D、模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1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但决定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的是()。A、个体的智力水平B、个体的情绪状态C、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D、已有的知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解决。16、阿龙学习成绩优秀,但一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随地吐痰,同学提醒后仍没有改正,阿龙也想改,但是经常忍不住,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入手对其进行教育。A、道德意识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班主任应从道德意志入手对其进行教育。17、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18、以下对于心理健康理解错误的是()。A、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B、稳定协调的人格结构C、生活热情D、没有心理疾病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②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③性别角色分化。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④社会适应良好。能够面对、接受、适应现实,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⑤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稳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⑥人格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等。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19、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A、多动症B、学习障碍C、心理异常D、问题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0、以下属于组织策略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A、B、D三项均属于组织策略,C项过度学习属于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21、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迁移的特点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关于知识、技能的迁移比较容易、关于思考方法的迁移比较困难、小学阶段的思维容易受狭隘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习还不具有概括化。22、以下属于实物直观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A项观察教学电影是模象直观而非实物直观,不符合题意。2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问题解决有以下三个特征:(1)目的性。问题解决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因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认知性。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的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操作是有一定序列的,系列出错,问题也无法解决。24、高中生受挫后积极地应对方式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受挫后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反复尝试、调整目标、升华、补偿、心理咨询。三、判断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5、与场独立型的人相比,场依存型的人的学业成绩更为优秀。()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场独立型是指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习惯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型是指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与学业成绩没有关系。26、斯金纳认为,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属于操作行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属于应答性行为。27、“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属于内在学习动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属于外部学习动机。28、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是社会规范;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四、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9、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以罗杰斯与马斯洛为主要代表,其主要内容包括:(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对某学校几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测验,然后分别从各个年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交给老师,虚报说这些学生成绩优良,预示他们有可能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好。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全体学生的一个随机样本,并不一定优于另外80%的学生。8个月后,他们再次对学生全体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这20%的学生成绩普遍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请阐述你从“罗森塔尔效应”中汲取的教育智慧,并谈谈这些教育智慧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标准答案:汲取的教育智慧: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