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8400字】_第1页
【康得新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8400字】_第2页
【康得新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8400字】_第3页
【康得新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8400字】_第4页
【康得新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8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得新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TOC\o"1-2"\h\u9700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64501.1国外研究现状 119560(1)财务造假动因相关研究 120308(2)财务造假手段相关研究 225874(3)财务造假防治相关研究 2112031.2国内研究现状 321924(1)财务造假动因相关研究 323831(2)财务造假手段相关研究 431401(3)财务造假防治相关研究 4319061.3文献评述 517241第2章财务造假相关理论基础 5131192.1财务造假定义、动因及目的 5229412.1.1财务造假定义 5321952.1.2财务造假动因及目的 679992.2财务造假基本理论 6220042.2.1冰山理论 6208722.2.2舞弊三角理论 7276902.2.3GONE理论(四因素理论) 7283732.2.4内部控制理论 816138参考文献 81.1国外研究现状(1)财务造假动因相关研究国外学术界关于动因方面的研究相对丰富:最早时期,Frued,Breuer(1955)提出冰山理论,该理论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财务造假比喻成冰山,并将其分为水面上显性和水面下隐性两部分,指出在关注财务造假事件时更多要将焦点放在水面下的隐性部分上,因为不容易观察的区域更容易出现风险。Loebbecke和Willingham(1988)认为,对于管理层来说,如果自身存在想把造假合理化的念头,再加上造假一系列动机及合适的外部条件,就非常有可能发生造假行为。除此之外,他们认为一个管理者个人的人格、经历与造假事件发生概率均存在密切的关系。Deangelo、Burgstahler等(1994)提出一个企业如果处于危机关头,那么它很可能会想方设法减少公司董事会和监管部门的干预,然后伺机调整利润以保护管理层利益。Bologna,Lindquist和Wells(1995)将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做了丰富和补充,从而提出了更为全面的GONE理论。GONE理论将财务造假动因分为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要(Need)、暴露(Exposure)四个因素,财务造假风险和严重程度也都是由这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任一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Dechow、Sloan和Sweeny通过研究发现公司内部高管参与造假往往离不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在此动机下很可能会通过一些非法手段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Sweeny以及Summers通过分析典型财务造假案件,发现了许多财务造假事件中都伴随着大量的内部交易这一现象。美国学者瑞扎伊(2002)提出3C理论:conditions、corporate、choice,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独立的存在都能促使企业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若是两个或以上因素同时存在,造假事件发生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相反,随着因素的减少,造假事件概率也会逐步降低。在G.J.Bologua(2005)等人提出的著名因子理论中,个别因子和一般因子被作为财务造假因子的分类。(2)财务造假手段相关研究美国反虚假委员会COSO(1999)通过研究1987-1997十年之间的财务造假案例后发现企业财务造假最常用的手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价值或是存货发出价格来虚增资产,二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就会导致出现利润虚高的假象。MulfordandComiskey(2002)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财务造假舞弊手段,如将摊销期限不合理延长、修改现金流量表数据、更改公司损益结构等。在此基础上,Albrecht(2005)对有关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财务造假手段做了进一步补充,比如虚假进行财务信息披露、大股东管理者损害集体利益等。Doumpos(2005)将本国57家公司作为样本,从中分别获得一系列数据,如资产负债、收入、利润、费用等,这些数据被用来计算负债率、资产周转率,这些指标被带入回归模型,经过分析Doumpos总结出想要辨别企业是否存在造假舞弊行为,可以很好的利用和依赖总资产周转率这一财务指标。Dechow(2011)通过研究,主要是将费用的减少、收入的虚增这两种手段作为21世纪初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3)财务造假防治相关研究在国外早期,研究者把关于企业财务造假相关的研究叫做“企业造假红旗”研究,主要思路就是把那些财务造假的企业都分门别类划分,找出不同类别里某些共通特征定义为会计造假“红旗”,以此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为了研究公司高层和大股东的权利与财务造假之间的关联,FAMA和Jensen(1983)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个企业中,董事会是监督高管的最高内部控制机构,该机构的存在就是为了合理保证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不会为了私利联合造假,并且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想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独立董事的存在与设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独立董事能够有效的避免管理层参与造假活动,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WellsJ.T.和BologuaG.J.(1993)等人从四个角度论述了防治财务造假舞弊:企业层面、第三方审计、外部监督和员工教育,具体建议有公司应加强对内控系统的完善,加大内控执行力度,要注重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审计机构,要将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重点给予关注。Warfield(1995)研究了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的关联性,认为拥有健全的内控体系对一个公司是否能够强大且长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年后,Beasley(1996)证实了财务报告质量与一个企业独立董事人数有着密切的关联性。H·DavidSherman等(1998)提出监管和诚信教育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两部分,可以巧妙结合发挥协同作用。监管也不应仅仅单一发展,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努力,比如司法部门、董事会、投资者、财政部、媒体、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应该实行共同监管,于此同时,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升问题也不能忽视。JosephC·Ugrin(2008)发现要想有效预防财务造假事件发生,企业可以在健全自身内控制度的同时加强惩罚力度。Dyck,Morse和Zingales(2010)研究了1996-2004九年间的实际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尤其关注了资产金额比较大的公司,发现外界媒体、公司职员和有关的第三方机构更有可能揭露企业财务造假事实。因此得出要想更显著的防治财务造假,多方主体参与治理比单方主体参与要行之有效的多。ChenJ,CummingD和HouW(2013)等人强调在外部监管不严、媒体和社会公众受到限制时,外部审计在财务造假事件预防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1.2国内研究现状(1)财务造假动因相关研究郑朝晖(2001)认为,股价频繁、大幅震动、密集的关联方交易等往往都是财务造假的预兆。黄世忠(2001)认为提升业绩和增加商业信用、上市、获取融资贷款、降低税额都可以成为财务造假的动因,之所以财务造假现象泛滥主要是因为造假成本跟造假收益比起来微不足道。章美珍(2002)分析了银广夏舞弊案例,表述了企业舞弊的苗头可以从关联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掘,该案例说服力和参考性都非常强。刘立国和杜莹(2003)通过抽样,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1994年至2002年8年间25家造假公司和25家非造假公司的年报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上市公司内部,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越高,财务报告造假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如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执行董事的比例越高,财务报告发生造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的结论。娄权(2003)通过研究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特点得出资产规模偏小、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下滑的企业更加会容易选择进行财务舞弊和造假。朱国鸿(2004)认为企业盈余虚假核算最重要原因出现在企业高管激励机制上面,高管缺乏合理的激励或者激励机制不完备都会对此产生影响。刘玉玮(2010)认为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当是公司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罗秀珍(2012)为了验证了有关公司管理层人事变动对财务造假的影响,选择从董事会治理角度出发,从审计委员会、董事薪酬、董事会构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刘倩(2016)通过研究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归类为内、外两部分,内在动因主要指财务信息和它的产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外部动因主要指外部环境与制度的薄弱。周家宇(2018)将财务舞弊的动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原因:利益驱动,如为了规避风险、操控股价、避免退市等;另一部分为间接原因:机会主义,如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高管徇私舞弊等。张璐(2019)从税务稽查的角度分析了财务造假的动因:税收负担过重、缺乏行业道德等。(2)财务造假手段相关研究石庆年、马云(2007)通过研究实际财务舞弊案例总结了许多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手段。吴道永(2008)通过做研究发现许多新型的财务舞弊手段在会计准则出现以后开始大量的涌现。周妍(2013)提出大部分公司经常用的财务造假方式主要有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操控现金流、虚构关联方交易等,这些手段都能达到减少成本、虚增利润的作用。彭进军(2013)总结了大部分公司在财务造假时虚增利润的惯用手段,有故意选择对自己有利但却不适当的会计方法、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应收账款、利用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等。江笑云(2018)通过研究2016-2018年3年间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发现虚构银行存款、虚构销售业务、职工薪酬和辞退福利计提不准确、构建虚假资金循环体系、虚构政府补助事项等都是经常会出现的财务造假手段。(3)财务造假防治相关研究刘萌、袁建华(2013)提出,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现有的IPO发行以及承销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如果企业管理高层一直保持能够从上市获取巨额利益,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在企业内的客观独立,另一方面独立董事的数量远远不足,要进一步在企业扩充独立董事数量,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企业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使监事会的独立性得到保障,使其发挥很好的约束作用,那么就要进一步采取有力度的措施。牛金辉(2014)提出几点防范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方法:首先公司内部员工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公司内部职员诚信意识真正得到提升,才能从源头抑制舞弊动机;其次会计制度建设要继续完善,让财务造假有制度约束;最后外部监管力度需要大幅提升,监管强化了,才能更好的预防财务造假,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冯春阳等人(2016)认为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备、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继续加大、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等都是很好的财务造假治理手段。黄璐(2019)提出了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两个层面的对策来防治财务造假,其中内部治理方式主要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激励政策、优化股权结构;外部监督主要指要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成本、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发挥监管的作用等。1.3文献评述笔者将国内外研究现状按照财务造假动因、手段、防治三个方面并按时间递进顺序进行了归纳。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对财务造假的研究起源比较早,无论是关于财务造假动因、手段识别,还是关于财务造假影响、预防治理,研究文献都颇多,研究理论也很丰富,研究体系也更加完善和系统。在造假的诸多理论中,动因理论的研究是相对完备和多元化的,在造假手段识别里,诸多学者也从公司各利益相关方角度出发阐述了诸多观点。在我们国内,由于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所以有关于财务造假的研究也相对滞后。但是国内研究者将理论研究与我国特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像对造假的动因、手段等的研究也比较多,尤其是造假动因相关的研究,能够基于国情和我国上市公司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研究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本文也借鉴学习了国内外研究理论,将一些如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等动因理论和内部控制评价理论、财务造假常用手段识别等运用到行文分析中。第2章财务造假相关理论基础2.1财务造假定义、动因及目的2.1.1财务造假定义在财务造假研究领域,全美反财务造假委员会当属最具有代表性和威望的机构,在其发表的各种报告里,“1987年报告”可以说是该机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当中,阐述了委员会成员是如何定义财务造假的:财务报告信息之所以会存有缺失和失去真实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有意或者纯粹因为疏忽大意所导致的行为,这些误导性行为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而在这份报告之后发布的COSO报告中,该委员会又进一步定义了财务造假:财务报告或其他财务信息的披露当中存在蓄意的错报的非法行为。美国注册造假审查师协会则从他们的角度理解财务造假的定义:财务造假是通过有意地错报或漏报的方式,使财务报告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缺失遗漏,或者故意提供误导性的会计信息,最终结果是致使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做出不恰当的抉择。2.1.2财务造假动因及目的融资动机。一方面,上市公司若想要不断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公司内部不足以支持的时候,就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增发股票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而为了让社会公众对公司有信心,上市公司往往需要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良好的财务状况,出于此目的,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会铤而走险,利用财务造假手段粉饰财务报表,以此稳定投资者和股民,另外也可以给第三方金融机构一个良好印象,取得贷款就会相对更加容易。另一方面,我国证监会对公司上市的条件规定比较严格,一个公司若有上市的计划,必须达到“能够持续三年盈利”的条件,但是很多公司短期内达不到这一上市条件,却又急于上市,财务造假事件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保市动机。除了严苛的上市条件,已经上市的公司也丝毫不能松懈,因为一旦上市公司因经营管理水平不足导致经营发生亏损,不仅投资者和股东会对公司丧失信心,还会面临股价大跌、甚至存在被证监会强制退市的致命风险。正因如此,有些上市公司为了不被“打回原形”,甘愿铤而走险,走上财务造假的歪路,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虚构销售收入、虚构货币资金、营业利润等方式,粉饰财务报表,营造企业经营良好的假象。薪酬动机。所有的公司都以追求更高的经济利润为最终的目标,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内部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就越完善越细致,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工资薪酬待遇。管理层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大权在握,难免会为了取得更多的奖金和利益,铤而走险,视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为无物,采用一系列造假手段,欺骗公司,欺骗股东,欺骗市场投资者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2.2财务造假基本理论2.2.1冰山理论美国学者Bologna和加拿大学者Lindquist用“漂浮的冰山”来比喻财务造假行为。他们一起提出了舞弊冰山理论,在这一理论中,财务造假行为主要受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一是"行为"二是"结构"。学者们将一些比较显而易见的因素,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选择矗立于海平面之上,作为显性的部分被大家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到;而另一些因素,比如行为人的情感、利益和价值观等,是不容易轻易就被发现的,相对那些显而易见的因素来说非常具有隐蔽性,被学者们认为处于海平面的下面,没有直观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而这一部分通常造成问题的严重性更大,因为这肯定是非常主观且不容易被窥视的。如果利用冰山理论来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造假,一方面要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方面是否存在缺陷进行核查,另一方面更要对公司的管理人员给与足够的关注,要及时观察分析其个人行为以及人性方面的性格特点是否致使他们存在潜在造假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大都只能利用常规的流程化的审计方法,通过这些程序我们往往只能识别出财务造假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一些更深层次的、更具有危害性、更具隐秘性的造假行为往往很难被轻易发现。2.2.2舞弊三角理论美国劳伦斯.索耶先生在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了赫赫有名的舞弊三角理论,在他的理论中,需求、机会、合乎情理被他认定为是促使造假产生的三个重要因素。史蒂文阿伯雷齐特通过学习分析劳伦斯索耶先生与舞弊相关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通过两位学者持之以恒的研究,得出“压力因素、自我合理化借口和机会是促使一个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他们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一个企业如果在生产经营上遇到难题、遭受重创;在财务方面出现资金短缺、现金流紧张等危机,那么在以上的种种压力下某企业财务造假的动机也就出现了。比如:企业如果想要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但是必须要满足IPO的上市条件,如果某企业不能满足上市条件,往往会采用一些非法手段来达到上市目的。只有动机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可操作的时机,比如:有些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公司惩罚措施缺位、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都可以作为操作时机。而自我合理化的借口其实是公司对自身舞弊行为进行的一种主观安慰,事实上,也不是所有计划上市的企业都会选择财务造假的方式,因为各个企业的道德水平程度不同,所以实行IPO财务造假的公司可能会把“为了使公司实现长远、健康、可持贯发展”当作借口。2.2.3GONE理论(四因素理论)GONE理论,在1993年由Bologua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是因为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这告诉我们财务舞弊要发生需要四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即人心是贪婪的,所以才会产生造假行为,造假是因为需要资金财产,如果能够有合适机会,并自认为不会被发现,那么他就会进行舞弊。在GONE理论中一共阐述了四个因素,其中两个因素为个人相关,两个因素为外部环境相关。这四个因素不是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正相反,它们是互为补己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企业人员本身个性就是比较贪婪无度的,再恰巧他有一定的利益需求,那么当他发现企业存在很隐蔽的造假机会的时候,他必然会选择实施造假行为来达到自己的利己目的。2.2.4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历经发展阶段共三个:初期阶段是内部牵制时期,主要控制对象为钱、帐等会计类项目,目的是为了纠错和防治舞弊事件;发展阶段是内部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时期;成熟阶段是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和结构理论时期。最早提出有关内控思想的学者是蒙哥马利,早在1912年,内部牵制理念最先从他口中说出:账户不可以由同一个人全权支配,除此以外,内部制度也不可以由一个人独立的控制,意思就是说不同员工之间必须相互控制、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美国COSO在1992年修订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在此定义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被定义为内控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内部控制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外部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利益冲突。在公司内部,不同职位的人员往往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比如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之间、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各方目的不同必然带来不同的利益需求,如果一旦产生冲突,对公司经营和管理就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相关利益方很可能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危害企业的举动,比如企业里有员工接受了外部人员的贿赂,他会为了收受大量钱财而帮其完成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二是共同谋划。共同谋划是指在企业中,有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员工或经理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串通舞弊,如果出现这种欺诈行为,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完全失效。企业要想自身内部控制运行有效,那么员工职责必须分工明确,不同职别也要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监督。内部控制内部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效率下降。这里的效率主要是用“在单位时间里能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过于庞大和繁杂,那么相对应的,执行它需要履行的手续就可能会复杂且繁琐,执行程序所耗费的时间就相应更多。二是使成本增加。企业设立内控制度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企业成本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套完备的内控制度,设计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试验经费、涉及的办公设备、其他资源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内控越复杂越庞大,耗用成本越多。参考文献[1]安宁.康新遭顶格处罚打击违法违规行动升级[N].证券日报,2019-07-08(A01).[2]从若楠,时国庆,付永红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及对策——以康得新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79-80.[3]徐志斌.浅谈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警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8-9.[4]曹云.母子公司关系与财务控制研究——基于对康得集团与康得新公司的反思[J].经营与管理,2020(12):16-21.[5]陈汉英.IPO财务造假手段及识别[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105.[6]陈恭睿.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4):35-36.[7]何佳明.浅谈财务造假识别与防范——以康得新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77.[8]韩成.浅析IPO过程中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措施[J].财务与会计,2013(05):52.[9]金莲娣.基于GONE理论的企业财务舞弊分析——以康得新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8):8-9.[10]刘佳.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9):132-133.[11]刘婧琪.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财务舞弊问题的探析——以康得新公司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2):70-72.[12]李兆华,罗梦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瑞华审查康得新为例[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03):4-6+9.[13]李视友.由“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