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九) (第九单元) - 学生版_第1页
单元形成性评价(九) (第九单元) - 学生版_第2页
单元形成性评价(九) (第九单元) - 学生版_第3页
单元形成性评价(九) (第九单元) - 学生版_第4页
单元形成性评价(九) (第九单元) - 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形成性评价(九)(第九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该文字所述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C.意味着剥削阶级在中国的消亡D.完成中华民族最深刻社会变革2.(2024·江门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包含了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3位党外人士;中央人民政府的64名委员中,有27人是党外人士;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109名正副职位中,党外人士占49个。这说明新政权()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实行多党派联合执政C.体现新民主主义原则D.基层治理制度建设完善3.(2024·惠州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些举措()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B.赢得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C.标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4.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此,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此方针有利于()A.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D.“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5.下表是1949年11月15—30日中央人民政府从全国调往上海、天津的物资统计。此举表明人民政府正在进行()城市粮食(单位:斤)棉纱(单位:件)布匹(单位:匹)上海4亿110万2.8万天津3.2亿35万5000A.米棉之战 B.土地改革C.银元之战 D.剿匪镇反6.(2024·湛江高一检测)这一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这一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全国有上亿人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其中青岛市各界人民4万余人举行提灯游行示威。据此可知示威游行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打倒‘四人帮’”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重返联合国”7.1954年6月,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指出:“中国的真正执政者第一次参加了在欧洲的这次会议,解决朝鲜问题的真正障碍是由于直到现在不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参加的这次会议应是()A.巴黎和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补偿训练】周恩来在参加某次重要外交活动时说:“(我们)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下列各项与此次活动直接相关的是()A.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B.中印就历史遗留问题举行谈判C.为中国与亚非国家进一步开展友好合作创造了条件D.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8.(2024·河南适应性测试)图4描绘了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情景。毛泽东在视察过程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这说明当时我国 ()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9.(2024·江门高一检测)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A.国民经济的恢复 B.财政经济的统一C.生产关系的调整 D.物价的基本稳定10.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A.1949年 B.1953年C.1954年 D.1956年11.(2024·揭阳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根据宪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12.“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3.(2023·东莞高一检测)党内人士回忆,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前,毛泽东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提出了避免苏联弯路,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不只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也都做了很多思考。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C.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14.据《新华半月刊》的统计,截止到1958年9月25日,由《人民日报》和各省报道的水稻亩产1.5万千克以上的“高产卫星”达19起,小麦亩产2500千克以上的“高产卫星”11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生产热情高涨B.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C.“浮夸风”泛滥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15.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B.“一五”计划的完成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行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补偿训练】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新的指示,调整了经济建设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农民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此政策实施的背景是()A.党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党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C.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D.中苏关系恶化加剧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1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庆祝新中国成立B.庆祝粉碎“四人帮”胜利C.庆祝“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D.庆祝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深化点拨】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17.据下表可知,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主要得益于()1951年新中国在海河流域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1963—1980年流域内各地均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经不懈治理,“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1980年4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科学治水历程表治理海河大事记A.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C.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D.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18.1966年中央军委批准在重庆涪陵白涛镇建设816军工洞,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工程投资7.46亿元人民币,6万多人参与建设,历时17年。该工程的兴建()A.是“一五”计划的重大成果B.改变了西部工业落后的局面C.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防实力D.提高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19.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0世纪70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与美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反映出新中国()A.外交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B.开展了全方位外交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20.下图为1950—2013年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图,其中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关系的改善C.“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D.改革开放的实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摘编自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年份项目粮棉钢煤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0.66亿吨比1949年增长45%193%754%104%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164万吨535万吨1.3亿吨比1952年增长19%26%296%97%——摘编自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1)经济状况:工业落后。(2分)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2)上表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怎样的状况?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2)状况: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迅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产量增长迅速。(2分)原因: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6分)22.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摘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义。(14分)(1)措施:剿匪镇反,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