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_第1页
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_第2页
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_第3页
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_第4页
二十四 人民解放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人民解放战争(25分钟63分)基础全面练1.(3分)(2024·惠州高一检测)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言“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解析】选C。据材料“14日,蒋介石电邀……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可知,蒋介石短短数日多次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制造谈判舆论,其目的是博取政治上的主动地位,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排除A;国民党借谈判加紧备战,排除B;国民党表面上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但实质是为独裁,排除D。【补偿训练】1945年8月,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政府根本没有认真作过谈判的准备,也没有谈判的具体计划。这反映出国民党()A.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B.试图建立一党专制统治C.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D.极力否决“双十协定”【解析】选A。据材料“根本没有……计划”可知,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电邀毛泽东谈判,却没作准备,反映出其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故选A;国民党1927年就建立了一党专制统治,排除B;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开始与共产党进行一场接管长江以北日占区的竞争,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才签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3分)194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和国民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共同参加了某次会议。该次会议()A.目的是筹建新中国B.制定了《共同纲领》C.商讨联合抗战事宜D.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和国民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共同参加的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最终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故选D;筹建新中国的是召开于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抗战在1945年9月就结束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3.(3分)(2022·广东选择考·T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解析】选A。依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武装自卫”的号召,以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故A正确;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向新四军致电号召“向敌后发展”,故B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故C排除;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故D排除。4.(3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兑换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该现象说明()A.“以战养战”策略失败B.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C.民众财富遭受掠夺D.国民党已经失去民心【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强行以不恰当的比率兑换民间的日伪货币,实质是掠夺民财,故选C;“以战养战”策略是日本侵华的策略,排除A;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国民党这一做法会造成其逐步失去民心,排除D。5.(3分)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A.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解析】选A。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中共中央调整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旨在通过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选A;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主要表现为团结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C;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1956年开展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D。6.(3分)(2024·广州高一检测)某同学在整理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时,发现如下一段评价:“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它评价的是()A.武汉会战 B.跃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B。由“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可知,这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采取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术,故选B。武汉会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淮海战役发生在跃进大别山之后,且采取了“中间突破”的战术,与题目中的“三军成‘品’字形”不符,排除C;渡江战役发生在跃进大别山之后,不符合题干“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排除D。7.(3分)(2024·佛山高一检测)淮海战役中,数百万支前群众用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背后,就有9个支援的乡亲。这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源B.统一战线成效显著C.民族民主革命的完成D.军事策略运用得当【解析】选A。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被称为“小推车推出的胜利”,故选A。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获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出现上述局面,排除B;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完成,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军事策略是战争中的应用策略,与材料无关,排除D。8.(3分)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2月电报:“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这一作战方针是用于()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C。由“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平、津、通州)”再结合时间“1948年12月”可知,这针对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故选C;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与题干中的“张家口、新保安”“平、津、通州”等地区不符合,排除A;淮海战役发生在徐州及其附近,与题干中所涉及的地区不符,排除B;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9.(3分)下图是华君武创作于1948年的漫画《囊中物》,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画中敌军被分割包围,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的囊中之物。结合图片信息判断,这场战役()A.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C.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D.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解析】选A。据材料“1948年”“敌军被分割包围”“东北人民解放军”“华北人民解放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故选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1947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B;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C;“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的是淮海战役,作战部队为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排除D。【拓展延伸】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1)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解放区更加巩固。(2)先后挫败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举行战略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3)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对于是否进行战略收缩,蒋介石举棋不定。10.(3分)(2024·阳江高一检测)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乡(村)、区人民代表会议成为乡(村)、区两级正式的最高权力机关,乡(村)、区人民代表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些举措()A.是对民主革命纲领的调整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实践基础D.践行了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选C。根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乡(村)、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些举措保障了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了解放区民主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积累了经验,C正确;解放区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是具体政策的调整而非民主革命纲领的改变,排除A;人民代表会议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非此时建立,也并非仅仅靠某一项制度或措施就能马上建立起来,排除B;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拓展延伸】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着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1.(3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A.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C.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选C。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故选C;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排除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排除D。12.(3分)三大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群众支持 B.国民党独裁统治C.军事指挥得当 D.国统区经济溃败【解析】选A。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将国民党军队置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既瞄准了主要问题,又顺应时势,故选A;国民党独裁统治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解放军将领军事指挥得当不是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C;国统区经济溃败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对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而言属于间接的客观原因,排除D。综合应用练13.(3分)1947年年中,国统区物价已涨至战前的6万倍,出现了买东西要用麻袋装钱的奇观。工人、农民、政府公教人员等都深受通货膨胀之害,生活入不敷出。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内战而无法正常进行。这反映出()A.日本侵华影响深远B.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C.战后恢复困难重重D.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解析】选D。据材料“工人、农民、政府公教人员等都深受通货膨胀之害,生活入不敷出。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内战而无法正常进行”可知,由于通货膨胀国统区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说明国民党面临统治危机,故选D;据所学可知,日本侵华在1945年已经结束,排除A;据材料“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内战而无法正常进行”可知,民族工商业无法正常进行,排除B;据材料“1947年年中,国统区物价已涨至战前的6万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非战后恢复,排除C。14.(3分)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一规定旨在()A.发动群众实现自我解放B.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确保土地革命顺利进行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选A。据材料“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合法执行机关”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打破封建束缚,实现自我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A;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排除B;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积极推进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激发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前夕已经解体,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D。15.(3分)“共产党照例攻击薄弱之点,先在碾庄,然后在双堆集,而这时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却在徐州闲着没事。当这些部队终于出动时,他们被追赶、包围,在陈官庄一点点被吃掉。”这场战役()A.是全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B.正式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属于解放军战略决战重要组成部分D.导致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解析】选C。据材料“碾庄”“双堆集”“徐州”及所学可知,这些都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战场,淮海战役属于三大战役(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之一,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被我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故选C;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A;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正式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排除D。【深化点拨】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6.(3分)1948年,山东解放区发生严重灾荒,陷入“国困民穷”的境地。中共中央华东局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通过“以工代赈、民间互济”等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救灾,使山东解放区得以继续为解放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具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领导力B.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从根本上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D.意在构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选A。材料“中共中央华东局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通过‘以工代赈、民间互济’等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救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采取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山东解放区发生的严重灾荒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领导力,故选A;1948年仍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没有转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国共两党的态势,没有体现解决山东灾荒所带来的影响,也无法通过解决灾荒就得出“从根本上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的结论,排除C;194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不存在,排除D。17.(3分)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到,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是无意义的。这可以用来说明()A.美国不支持国民党的反共政策B.美援断绝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C.民心向背影响政权的兴衰更替D.美国对共产党的态度发生改变【解析】选C。据材料“人心……无意义的”可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美国援助不够,而是失去民心,说明民心向背影响政权的兴衰更替,故选C;美国支持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排除A;“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手中”说明美国没有断绝援助,失去民心是国民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