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_第1页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_第2页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_第3页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_第4页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5篇】

感人事迹的目的是唤起社会意识,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鼓舞他们乐观参加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以下是我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精选篇1)

1971年,朱彦夫开头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处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常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成功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月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关心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状况后,回到家马上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款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看,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精选篇2)

7月22日,安徽合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育员陈陆喊出这句“我打头!”,再次登上救援的橡皮艇动身。然而,庐江县石大圩决口快速扩大至50米,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已经奋战了96小时、转移救援出2600多人的陈陆,就这样消逝在滚滚洪流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教育员!”“陈陆!”和陈陆并肩奋战的消防员们竭力呼喊着,与陈陆素不相识的其他救援队伍全力搜寻着。24日下午,搜救队伍在距离事发地约2.3公里的下游发觉了他的遗体。陈陆同志勇敢牺牲,用定格在洪流之中的36岁珍贵生命,诠释了他心中“人民至上”的信念。

“谁打头?”“我打头!”

汛期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断攀升,遭受了150年未遇的历史高水位。

7月22日,持续暴雨中,巢湖再次危险。随着几声巨响,已经开头漫堤的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随即,5.8平方公里内的4个行政村成为海洋一般,6500人被洪水围困,境况危急。

接到县防汛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后,已在抗洪抢险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的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携带好救生装备和4艘橡皮艇,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灾情最严峻的地方动身。

在被洪水沉没的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陈陆和队员们拖着疲乏的身躯,一次次登艇,一次次动身,救人、再救人……

大队长方锐至今还记得陈陆当时疲乏的神情。他劝陈陆休息一会儿,但陈陆说:“我对这片水域状况熟识,水性也好。你们去,我放心不下。”

然而“放心不下”别人的陈陆,这次却成了全部人的伤心。22日下午,当决口扩大到50米,洪水以令人恐惊的速度奔涌时,陈陆带领队员与蓝天救援队组成编队,他“打头”作为1号艇领航冲锋。

跟随陈陆的2号艇上,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始终忘不了和陈陆动身前那段简短的对话:

“你们是不是去救人?”

“是的!”

“谁打头?”

“我打头!”

苏琴说,她一辈子忘不了在大洪水之中的那种无助感,但更忘不了的是,陈陆和其他消防员们义无反顾向前冲的背影。

陈陆所乘的1号艇驶过连河村村委会四周时,急流中突然消失3米多的水位落差——这是水域救援中最不行预料、最可怕的“滚水坝”。

“掉头、快掉头!稳住、不要怕!”千钧一发之际,陈陆连声吼道。谁都没想到,这成了他留下的最终话语。

话音刚落,橡皮艇猛然侧翻,艇上陈陆等5人全部被卷入汹涌湍急的洪流中。跟随其后的3艘艇得以准时调转艇头,苏琴等人险之又险地避开了翻艇。

与陈陆一同落水的消防员李俊杰回忆,在落水后还模糊看到了陈陆的身影。他和队友常青用完全身力气浮出水面、摸索到艇舷的尼龙绳并死死地抓住。两人下意识地去抓陈陆时,一个巨浪突然劈头而来,陈陆的身影随之不见。

李俊杰、常青、李顺3名消防员侥幸脱险,但陈陆和作为向导的连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松在洪水中失联。截至发稿时,救援队伍仍在连续搜寻王松。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精选篇3)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熬煎苦痛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头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讨论,当时中国的这项讨论,还是一片空白。2022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当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制造出的医学奇迹。

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由于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拓了一条路。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精选篇4)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一般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四周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__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万熊夫妇的初心非常简洁:“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圆满也能少一些”。他们还常常开导、关心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暖和。

颁奖辞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暖和和芳香,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悄悄预备好炭火。

适用话题

乐观向上,助人济世,对抗病魔,人情暖和,陪伴相守

王海:为国击豺狼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精选篇5)

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放射,并顺当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许多网友看到汤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评论说“感觉像极了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的自己”。

负责什么工作会靠窗坐?穿舱的过程中,他们如何分工?

首次飞行航天员为何靠窗坐?

从放射传回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聂海胜坐在中间位置,刘伯明和汤洪波分别坐在其右侧和左侧。

据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介绍,他们的座位与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有关,以在飞船的狭小空间内有效进行协同工作。作为指令长的聂海胜坐中间座椅,便利下达指令;刘伯明的任务是帮助飞船的驾驶,因需要操作的便携式指令板安装在了右侧,所以,刘伯明坐在聂海胜的右侧;汤洪波的座位支配在了左侧靠窗。

穿舱的过程中,航天员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需要跨过两个航天器之间的4道舱门。

据介绍,在穿舱过程中,航天员需要不断与地面进行沟通,推断飞船的增压状况。负责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汤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舱内留到了最终。

聂海胜败责打开舱门,并设置状态。刘伟波表示,这是特别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对接锁紧之后,打开返回舱的舱门进入轨道舱的过程。

此外,聂海胜和刘伯明要先从穿着压力服换成日常工作服,接着把设置在前舱门的轨道舱摄像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同时,由于需要记录首次建立对接通道的详细状态,留下数据,供将来参考,所以,刘伯明在帮助聂海胜的同时,还要进行摄像工作。

舱门为何需手动?不能自动吗?

对于这个疑问,航天科工二院讨论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从大气环境方面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过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气体的压力都不能超过允许值,同时,湿度也必需掌握在肯定范围内,在神舟飞船中,两个舱段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