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后随堂检测53_第1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后随堂检测53_第2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后随堂检测53_第3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后随堂检测53_第4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后随堂检测5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42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益阳质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即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故D项正确;B项是内容的体现,不是灵魂,错误;A、C两项和题意不相符。【答案】D2.(2016·北京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次会议主席台口的檐额上设置了十二个红色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次会议是()A.国民党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解析】该会议强调“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国民党一大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但毛泽东思想还未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与“在毛泽东的旗帜下”相符合,故D项正确。【答案】D3.(2016·南京模拟)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解析】根据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6~1936年),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洛阳调研)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新民主主义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指的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16·咸阳模拟)“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城市中心论”C.“工农武装割据”D.《新民主主义论》【解析】“城市中心论”没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答案】B6.(2016·临沂模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A.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解析】据题目限定信息“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突出的是毛泽东产生这种思想的依据,更侧重于主观原因,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客观因素,排除。【答案】A7.(2016·潮州调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项正确。B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8.(2016·济南调研)1979年1月,邓小平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邓小平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乱局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贡献就是领导改革开放,且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与题干时间相符,故选A项。B项“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间是1976年,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1972年,D项错误。【答案】A9.(2016·黑龙江质检)“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析】“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说法;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说法;D项是2000年提出的。【答案】B10.“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D.富国、强国【解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解放,解救了劳苦大众;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了民族的腾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这两次飞跃解决了“民族”和“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毛泽东时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解决“民权”问题,故B、C两项错误;邓小平时代才开始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6·济南模拟)“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没有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了对领袖个人的盲目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南方谈话破除了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崇拜,故B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在1978年,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故D项错误。【答案】B12.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解析】中共八大明确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天津质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1940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纲领是……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2)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是如何实践的。(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民政府及中共的关系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等信息中不难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涉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制度特点,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寇,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2)特点: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各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实践: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具体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14.“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现代——“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孙中山思想内容回答;第(2)题回顾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回答;第(3)题结合新时期政治经济内容回答;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3)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